学术投稿

口腔局部麻醉手术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体会

杜平

关键词:口腔, 局部麻醉, 风险因素,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口腔局麻手术750例,分析潜在风险因素,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口腔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患者心理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和科室管理因素.护理人员要保持手术环境的安静、健全口腔局麻患者术前访视、加强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等.结论 建立健全的手术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康复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护理在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自行锻炼,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AROM)、腕关节AROM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肩关节AROM(屈曲)、腕关节AROM(背伸、桡偏)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点、关节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贲洁琳;蒋燚;姚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系统性规范化护理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性规范化护理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8例接受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干预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有效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呕吐、腹泻、乏力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系统性规范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陈盈;刁小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水胶体敷料在预防新生儿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在预防新生儿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90例发生高渗性液体外渗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n=670)和对照组(n=620).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观察2组2~3级液体外渗肿胀的消退时间以及4~5级液体外渗皮损的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6h的新生儿占59.4%(386/650),高于对照组的44.3%(26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皮损恢复时间≤7 d的新生儿占80.0%(16/20),高于对照组的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时采用水胶体敷料能有效促进消肿和皮损恢复.

    作者:胡琴燕;孙韫;王楠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口腔局部麻醉手术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口腔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口腔局麻手术750例,分析潜在风险因素,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口腔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患者心理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和科室管理因素.护理人员要保持手术环境的安静、健全口腔局麻患者术前访视、加强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等.结论 建立健全的手术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杜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女性尿道综合征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评价2组疗效,记录2组尿频、尿急、尿痛的持续时间和治疗后症状评分,调查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尿频、尿急、尿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灸导致心脏、肝、脾损伤1例的护理体会

    针灸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 . 针灸广泛适用于各类疾病,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 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副作用小,尤其是对许多慢性病、疑难杂症有特殊的效果,深受老年患者的喜爱[1].

    作者:云青;李玉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概念图在急诊护士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概念图在急诊护士缺血性脑卒总相关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某两所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开展横断面调查研究.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缺血性脑卒中指南相关知识.将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与试验组80例,分别采取概念图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方法 进行培训.观察培训结束后,2组护士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相关知识评分.结果 完成培训后,试验组缺血性脑卒中基础知识、溶栓知识、溶栓各时间段要求、转运以及交接相关知识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概念图教学方式引进护理培训,教学内容围绕临床护士需要进行,激发护士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指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作者:王鑫;王乐;郭伟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iPad视频动画宣教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血管护理中实施iPad视频动画宣教的价值.方法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iPad视频动画进行护理宣教.评价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调查iPad视频动画宣教开展前后科室护理人员护理素质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满意度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0.0%(2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ad视频动画宣教开展前护理人员理论考试优秀率、护理操作优秀率和日常工作出错率分别为81.0%,80.0%和7.0%,开展后分别为93.0%,96.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ad视频动画宣教可调动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兴趣,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作者:邓倩;朱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10月晚期肿瘤患者260例设为对照组,于2014年1月开展QCC活动,选取2014年1月—5月晚期肿瘤患者257例设为实验组.观察2组压疮发生情况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QCC圈员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压疮发生率1.15%(3/260),高于实验组的0.39%(1/2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压疮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QCC后圈员QCC手法、评判性思维能力、团队精神、个人表达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 QCC活动规范了晚期肿瘤患者压疮护理流程,是持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

    作者:张姬;许映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药汽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中药汽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中药汽疗联合NB-UVB照射治疗,同时予以健康指导、皮肤护理等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后8周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患者总有效率92%(46/50).治疗过程中出现烦热和胸闷不适2例,经调整汽疗温度和汽疗时间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汽疗联合NB-UVB光照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周家梅;孙月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时预防外渗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110例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的新生儿分为对照组52和实验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流程输注葡萄糖酸钙,实验组采用基于文献和临床实践制定的新生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护理规范.观察2组患儿静脉补钙过程中钙剂外渗和局部钙化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钙剂外渗发生率为7.70%(4/52),局部钙化灶发生率为13.45%(7/52);实验组未发生钙剂外渗,局部钙化灶发生率为1.72%(1/58).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局部钙化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新生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的护理规范,能有效地预防钙剂外渗导致的损伤.

    作者:晏玲;杨莉;青旭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体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围手术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评价2组术后视力矫正情况,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矫正视力达4.8者占75%(30/40),对照组占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为4例.观察组满意率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对促进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蒙静蓉;王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合并垂体瘤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体会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BPDCN )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首发症状以皮疹为主,可表现为孤立的多发性肿块、结节或斑块,病程进展迅速,可累及淋巴结、软组织、外周血及骨髓,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与染色体的突变和缺失有关[1-3].

    作者:陶文文;周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癌开胸术后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导致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行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术后排痰情况、抗生素使用、病理类型分层、术后呼吸道感染情况展开分析,总结预防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27例(48.21%).年龄≥65岁患者感染率高于年龄<65岁患者,吸烟患者感染率高于非吸烟患者,排痰效果好的患者感染低于排痰效果差的患者,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患者感染率低于没有使用的患者;痰培养阳性患者感染率高于痰培养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肺癌开胸术后护理中,应注重患者术后排痰、抗生素使用,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术后呼吸道感染.

    作者:万迎春;李海红;陈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例产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重度脂肪肝患者的术后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又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20% ~30% [1-2].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妊娠合并症,起病急骤,病死率高,以妊娠晚期及产后多见,发生率为1/1000~1/12000[3-5] ,严重威胁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安全.

    作者:沈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肿瘤PICC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4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观察2组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移位和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渗血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36/37),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吉萍萍;卢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病区助理服务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病区助理服务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慢性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服务模式,实验组实施病区助理服务模式,观察2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及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评分.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ESCA量表4个维度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CDSES量表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效能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病区助理服务模式能够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自我效能.

    作者:李勤;袁静华;陆建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院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4月—2016年4月心内科收治的108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3~6个月内门诊复查时行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MIDAS)调查.对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就诊时间≤6 h、无合并症、无吸烟史、遵从医嘱的患者出院后MID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AMI患者出院后MIDAS评分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就诊时间、合并症、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史、合并心力衰竭、遵医行为这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遵医行为与AMI患者出院后MIDAS评分存在复相关关系.结论 遵医行为是影响AMI行PCI术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陈丽娜;苏严琳;朱丽萍;卢回芬;周焕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DCA循环法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设为观察组.2组分别随机抽取300例消毒后外科手术器械进行病原菌检查,另抽查300例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消毒情况.结果 观察组外科手术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液合格率、无菌干包率、器械清洁达标率、灭菌物品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消毒灭菌合格率,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充分保障.

    作者:陈寒艳;莫惠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

    目的 探讨胸外科手术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相关处理措施.结果 24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32例(13.2%),其中一侧导管堵管18例(7.4%),导管脱出5例(2.1%),拔管困难4例(1.7%),皮肤过敏2例(0.8%),置管后血肿1例(0.4%),拔管窘迫综合征1例(0.4%),拔管后血栓1例(0.4%).经对症处理后,均能保证患者管道留置期间的安全.结论 胸外科手术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期间加强对管道的观察与护理,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够确保患者的静脉通路的安全使用.

    作者:杨爱民;周建萍;周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