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梦颖;胡艳宁;王笑笑;丁利萍;崔劲花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针对性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脑卒中患者192例.按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和非PSD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合并慢性病情况、医疗负担、发病类型等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评价社会支持度,采用A型行为类型问卷测查(TABP)行为类型.结果 192例脑卒中患者中PSD 94(48.96%)例,设为PSD组,无抑郁98(51.04%)例,设为非PSD组.婚姻状况、医疗负担、行为类型、NIHSS、BI及SRSS与脑卒中患者是否发生PSD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SD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针对可能引发PSD的因素,给予重点护理干预.
作者:张丽君;党宝齐;付建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专科护理门诊患者置管维护中应用AIDET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 根据PICC置管患者来专科护理门诊维护时的程序,建立PICC置管维护的AIDET沟通标准用语,将2015年10月—2016年7月在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首次就诊进行置管维护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PICC置管维护和健康指导.2016年8月—2017年5月到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首次就诊进行维护患者60例为研究组,按照AIDET沟通模式进行PICC置管维护和指导健康教育.记录2组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就诊1个月、3个月时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研究组患者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就诊1个月和3个月的PICC专科护理门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将AIDET沟通模式运用到PICC置管维护的服务中,能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PICC置管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者:胡惠芳;沈宇宏;蒋勤慧;王洁;周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妊娠期肾绞痛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22例妊娠期肾绞痛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强调药物治疗护理、疼痛护理、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外科干预围手术期护理、出院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总结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 22例妊娠期肾绞痛患者经保守治疗有效19例,无效3例,对3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局麻下行患侧双J管置入术,手术均顺利,术后疼痛、发热等症状得到较好控制.经随访,所有孕妇均安全度过围产期,顺利分娩健康婴儿.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是对妊娠期肾绞痛治疗的有益补充,有益于患者疼痛的缓解、结石的排出及顺利分娩.
作者:邱朝红;蔡晓翠;王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制一种车厢可拆卸式电动转运车,分析其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手工推车与电动车相结合,运用搭扣式连接点将车厢与动力部分连接,单人即可操作安装与拆卸工作;根据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将动力车体部分进行改良设计,符合室内工作安全性能要求.结果 自2016年4月车厢可拆卸式电动转运车投入使用后,CSSD下收下送人员有所减少.与使用前比较,使用电动转运车后下收下送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车厢可拆卸式电动转运车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灵活,且实用性强,可提高CSSD的工作效率.
作者:朱娟;刘于;尹世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同伴支持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和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针灸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同伴支持.对比2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同伴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负性情绪.
作者:闵静亚;刘艳梅;汪雷;白薇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制定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院内肺康复方案.方法 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遴选16位来自呼吸、康复、运动等领域的专家,经过2轮专家咨询,并进行预实验研究,确立了包括康复安全性指标,上、下肢锻炼,呼吸锻炼,健康教育在内的院内肺康复方案.结果 2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群体权威系数为0.812,各条目重要性评分均>3.5分,各条目变异系数均<0.25,计算2轮专家Kendall's W和谐系数分别为0.167和0.10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5例患者依从性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本研究制定的COPD急性加重期院内肺康复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作者:曹小兰;童淑萍;周长美;韩燕霞;卢冰清;刘慧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肺静脉闭塞病(PVOD)是一种由于肺小静脉弥漫性增生、闭塞而引起的严重肺动脉高压病,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少见原因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例肺静脉闭塞病患者的护理要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疾病特点、治疗方案等,医护人员为患者从症状、检查、心理、药物等方面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作者:赵帆;杨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本院收治1例服用过量罗通定致急性药物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给予早期积极的连续血液净化联合间断血液吸附治疗,针对患者的锥体外系反应对症给予安定治疗和个性化的早期活动,针对患者的心境障碍给予奥氮平和拉莫三嗪联合用药及心理护理,集成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配合良好的管路护理、抗凝护理和监测护理,做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给予良好的营养支持,此外住院期间注意安全防护.
作者:李朝阳;杨盼;胡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临床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对所提取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终纳入文献7篇,共806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教育路径有助于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的情况(Z=6.32,P<0.01)、提高健康教育满意度(Z=4.55,P<0.01)、提高治疗依从性(Z=2.79,P<0.01)、减少并发症的发生(Z=2.44,P<0.05)、缩短ICU治疗时间(Z=7.30,P<0.01).结论 临床路径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优于传统健康教育.
作者:李素艳;刘雪莲;那竹惠;李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低年资护士培养目的除了进一步巩固基础以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操作、应急、沟通及分析问题能力.目前临床报道的培训方法包括集中培训考核、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互动式考核培训、阶梯式的培训、微技能培训、实境考核培训等,这些培训方法更加侧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注重提高年轻护士临床护理能力,促进医院整体护理内涵质量的提升.
作者:韦素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并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251例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8月精神科住院患者25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护理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安全管理措施.观察2组约束保护措施使用情况及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约束保护措施使用率为18.60%,低于对照组的27.49%(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为1.55%,低于对照组的8.37%(P<0.01).结论 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及对应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
作者:侯敏;杨红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改善活动预防择期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效果.方法 成立专案小组,对2017年1月—6月(实施前)收治的73例择期血管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原因进行要因分析,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并实施专案改善,观察2017年7月—12月(实施后)84例择期手术患者下肢DVT发生率、预防下肢DVT护理干预有效率及患者对下肢DVT预防措施知晓率,并与实施前比较.结果 专案改善实施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1.19%,低于改善前的10.96%(χ2=5.208,P<0.05),专案改善实施后预防下肢DVT护理干预有效率及患者对下肢DVT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88.70%和95.28%,分别高于改善前的72.10%和73.75%(P<0.05).结论 运用护理专案改善可有效降低择期手术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提高患者对预防措施的知晓率.
作者:尹芳;吴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亲属陪伴苏醒的体验状况.方法 自制苏醒期陪伴调查问卷,对124名三甲医院小儿苏醒期间进行陪护苏醒体验的亲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苏醒陪伴亲属体验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自我感受、对患儿的感受、对苏醒操作技能的感受、对苏醒室内环境的感受和对苏醒室工作人员的感受.结论 苏醒陪伴亲属对苏醒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感受体验佳,自我感受体验参与感差.
作者:杨莹;魏小龙;李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不同性质中学高中生对灾害救护知识知晓情况与学习意愿,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兰州地区6所中学的2232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市级中学学生1092名,县级中学学生1140名.结果 有效问卷2232份(市级学校1092份,县级学校1140份).市级中学和县级中学高三学生对常见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知识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χ2=14.52,P<0.01),市级中学学生比县级中学学生对常见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市级中学和县级中学高三学生对灾难事故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意愿存在差异(χ2=25.61,P<0.01),县级学校高三学生对灾难事故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意愿比市级的高.市级中学和县级中学高三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灾害现场救护知识.结论 高中生对灾难事故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意愿较强烈,急需加强急救培训,提高中学生现场急救意识与技能.
作者:许瑞;王艳波;李芳;吴建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针对2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要点.护理人员应注意病情的观察与处理,做好腰椎穿刺术的护理、特殊用药的护理以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针对性护理.
作者:杨海原;欧小凌;刘成;高卫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胃恶性肿瘤术后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PICC置管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非计划拔管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集束化护理应用到胃恶性肿瘤术后PICC置管患者的管理中,能有效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吴娇;章红;薛凯凯;刘玉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回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9月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回授法进行健康宣教.比较2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优于对照组,OD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1.61%(1/62),低于对照组的12.07%(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授法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法,能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对改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游晓青;陈庚;林文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二级精神专科医院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以便科学、客观的评价与监测护理质量,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 采用临床调研、文献回顾及Delphi专家函询等方法,构建精神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100%,第1轮有8名专家提出建议,第2轮有6名专家提出建议,2轮涵询专家均具有较高的积极度.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45和0.878,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39和0.305.终确认精神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结构指标3项、过程指标1项、结果指标10项.结论 构建的14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精神科专科特色,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和指导价值.
作者:徐秋霞;谢珊;吴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本文综述了红外线热成像在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监测中的应用进展,主要介绍了红外线热成像在游离皮瓣术后监测的应用现状、红外线热成像与其他监测手段对比的优势、监测结果与预警血管危象的关系、影响红外线热成像监测结果的因素等.
作者:梁妮;李伟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痴呆的患病人数日趋上升,根据我国老龄化程度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预防农村地区老年人患上此种疾病成为关注重点.本文分析和总结对农村地区老年痴呆的早期预防与护理措施,旨在为更好的开展农村地区老年痴呆预防及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刘稳;赵青华;张务农;陈超然;郑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