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隔姜灸治疗腹泻的研究进展

时宗泽

关键词:隔姜灸, 腹泻, 作用机制, 穴位, 疗效评价, 应用进展, 中医护理
摘要:隔姜灸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疗法,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特点,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疾病领域均有较广泛的应用.因其能振奋阳气、通络除湿、调和气血等特点,故对虚寒、陷下等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有不少有关隔姜灸治疗腹泻的文献,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并将隔姜灸治疗腹泻的机理、使用穴位、操作方法、疗效评价进行综述,以期发现其中的亮点及不足,提出对应用及研究的一些展望,为临床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肝郁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辨证施护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在肝郁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慢性泄泻的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肝郁脾虚证实施辨证施护.观察2组腹泻改善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腹泻改善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腹泻肝郁脾虚证的患者实施辨证施护,突出了中医护理的特色,重视患者的个体化的护理,有利于患者腹泻症状的改善,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韩宗萍;谭晓英;韦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温针灸配合股四头肌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温针灸配合股四头肌锻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9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股四头肌锻炼,C组在B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疗法.术后4周内动态观察手术侧膝关节被动活动时疼痛(PVAS)及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6周后对手术侧膝关节行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定关节功能.结果 3组患者术后疼痛均逐渐缓解,膝关节活动度逐升.C组患者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优于A、B组,3d和7d时与A、B组患者P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ROM增长也优于A、B组,7d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HSS评分C组高,A组低,A组患者在功能、肌力、稳定性及减分项目中的分值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温针灸与股四头肌锻炼联合运用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刘青;许智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三明治教学法应用于肠梗阻临床带教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应用于外科肠梗阻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2016级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每级随机选取72名护生分为2组.对照组108名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108名护生采用三明治教学法进行教学.2组护生结束外科实习后,对护生进行肠梗阻理论知识考核.2组各抽取36名护生进行带教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 2014级、2015级、2016级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明治教学法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梁小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导管2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2种不同脐静脉导管固定方法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行脐静脉导管置入的新生儿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脐静脉导管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用外科手术荷包缝合加无纺胶布搭桥固定方法固定导管,改良组17例采用脐带结扎包内气门芯套在脐带根部,并以7号丝线代替气门芯尾线缠绕导管进行正反面环形打结数周后固定导管,外露导管环形放于脐旁,应用水胶体敷贴覆盖固定.比较2种脐静脉导管方法的固定效果.结果 2组均未出现导管脱出、插管过深、拔管后出血病例.2组置管后留置时间、感染、局部渗血、腹胀、拔管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后固定方法不易发生导管脱落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不增加置管相关并发症,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潘文青;孙娟;王正新;严飞;解红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护联合管理模式在预防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护联合管理模式在骨科老年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40例骨科老年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医护联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下肢DVT、肺血栓栓塞症(PTE)、下肢肿胀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下肢DVT、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23% vs.14.29%,14.29% vs.30.00%,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71% vs.81.43%,P<0.05).2组均未见致命性PTE病例.结论 医护联合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老年患者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风险.

    作者:杨玲;徐燕;姚振霞;周磊;赵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对胃癌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对胃癌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干预.观察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比较2组术后第5天疼痛改善情况,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用时短(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62.50%),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袁玉华;沈献芳;赵燕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雷火灸干预法促进初产妇会阴伤口愈合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雷火灸干预法促进初产妇会阴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阴道自然分娩过程中有会阴伤口的初产妇60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会阴伤口缝合完毕后常规消毒,对照组采用红外线照射促进伤后愈合,观察组采用雷火灸悬灸会阴部促进伤口愈合.观察2组产妇会阴伤口愈合程度和肿胀程度.结果 会阴伤口甲级愈合率观察组(83.33%)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 h观察组会阴伤口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火灸干预法能缓解产妇会阴伤口水肿程度,进一步促进产妇会阴伤口愈合.

    作者:王香妹;彭茹凤;陈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

    本研究回顾性了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系(SMA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双置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除常规营养支持护理外,护理人员分析腹胀、便秘等并发症发生原因,实施针对性干预,加强PEG/J双置管的护理,确保肠内营养顺利实施.

    作者:陈静;黄迎春;王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患者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术后A组给予快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干预,B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评估患者肌力恢复情况,对比2组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ROM).结果 A组肌力恢复总有效率高于B组(94.87% vs.79.49%,P<0.05).术前及术后5周,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周,A组VAS评分下降较B组明显(P<0.01);术后5周和10周,A组ROM评分高于B组(P<0.01).结论 对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更利于功能训练的开展.早期对患者实施功能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值得借鉴.

    作者:阮仁芝;余新颜;李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隔姜灸治疗腹泻的研究进展

    隔姜灸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疗法,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特点,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疾病领域均有较广泛的应用.因其能振奋阳气、通络除湿、调和气血等特点,故对虚寒、陷下等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有不少有关隔姜灸治疗腹泻的文献,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并将隔姜灸治疗腹泻的机理、使用穴位、操作方法、疗效评价进行综述,以期发现其中的亮点及不足,提出对应用及研究的一些展望,为临床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时宗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集束化策略在感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集束化策略在感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6名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试验组采用集束化策略实施临床带教.比较2组实习生在教学满意度、基本任胜力及出科考核成绩方面的差异.结果 教学满意度评价方面,试验组学生对入科教育、课内授课和出科考试方面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评判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自我展示机会能力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试验组学生出科理论考试(90.67±5.37)分,操作考试成绩(93.14±2.73)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2.79±2.80)分和(84.24±3.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束化策略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能有效提高实习生对专科学习的兴趣,促进人际沟通,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提升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祁芬芬;吴娟娟;岳高洁;汪旭灵;冯娟艳;陈映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积极心理学评估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评估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评估进行干预.观察2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27.95±3.17 vs.21.11±5.72,P<0.05),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28.16±1.97 vs.22.21±3.12,P<0.05),GQOLI-74问卷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心理学评估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及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顾晓燕;徐国英;顾玲敏;罗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一体化护理

    目的 探讨中医一体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11月内分泌科收治的DR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中医一体化护理干预,内容包括中药眼部雾化治疗、穴位按摩、平衡膳食、情志护理、运动养生.观察2组视物模糊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视物模糊评分为(2.23 ±0.90)分,低于对照组的(3.53 ±0.96)分(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55.56% (P <0.05).结论 中药眼部雾化治疗DR效果较好,联合中医一体化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改善DR患者眼部病变的症状.

    作者:邓婷婷;陈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质性研究

    目的 分析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以为改善临床护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16例行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对术后护理信息匮乏,渴望专业指导、焦虑恐惧害怕髋关节脱位、睡眠剥夺、对回归家庭与社会过多期待.结论 护理人员应对行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专业的康复指导,让患者减轻焦虑,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于彩霞;王健;杨娉婷;杨希;刘建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型咳嗽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在小儿风寒型咳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小儿风寒性咳嗽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医嘱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34例、好转4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28例、好转6例、无效6例,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型咳嗽有效.

    作者:吴飞燕;黄钊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气压止血带充气前两种不同驱血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气压止血带充气前两种不同驱血方法的驱血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的患者100例.根据驱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驱血带驱血)和观察组(双手挤压驱血),各50例,通过患者手术前收缩压加150mmHg设定术中止血带所需压力值,记录术中驱血至止血带充气结束所用时间、止血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驱血至止血带充气结束所用时间为(4.32±1.70)min,少于对照组的(5.45±2.82) min(P <0.05).2组止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程度较对照组轻微(P<0.05).结论 双手挤压法操作简便,具有驱血效果良好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钱小红;金小云;丁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无痛胃镜检查对不同体质量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对不同体质量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15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 MI)不同分为正常组64例、超重组33例和肥胖组18例.观察3组麻醉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呼吸道处理情况.结果 3组给药后MAP较给药前明显下降直至清醒(P<0.05),RR、HR及SpO2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给药前后MAP、RR、H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需行呼吸道支持比例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正常组和超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会使患者呼吸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肥胖患者,而选取合适体位、托下颌、置入鼻咽通气道等措施均可使检查期间患者的通气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陆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协同互补镇痛模式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协同互补镇痛模式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协同互补镇痛实施前(2016年1月—12月)和实施后(2017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病例各3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儿术后仅依靠镇痛泵进行疼痛控制,试验组接受协同互补镇痛模式干预.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24 h、72 h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CHEOPS)评分、计划外疼痛呼叫次数及镇痛泵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干预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协同互补镇痛模式用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术后疼痛护理实践中,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

    作者:季菁;沈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药枕对乳腺癌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药枕对乳腺癌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住院的60例乳腺癌伴失眠患者,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安慰枕,观察组给予中药枕疗.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纳入终研究.干预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较干预前以及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药枕作为一个简便易行、经济、不良反应少的中医外治疗法,可有效改善乳腺癌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明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OSAHS患者改良腭垂腭咽成形术后鼻咽通气道置入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改良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后鼻咽通气道置入时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效果.方法 116例择期全麻下UPPP术后需留置鼻咽通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石蜡油均匀涂抹鼻咽通气道后置管,观察组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后进行置管.观察2组术后置管前后不同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对比苏醒期躁动评分、鼻腔黏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清醒后自主拔除通气道、通气道拔出后局部黏膜阻塞感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置入通气道时HR、MP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平均评分为(1.35±0.37)分,低于对照组的(2.47 ±0.37)分(P<0.01);观察组鼻腔黏膜疼痛VAS评分(4.48±1.26)分,低于对照组的(6.14 ±0.83)分(P<0.01).观察组清醒后自主拔通气道、鼻腔局部阻塞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利多卡因乳膏润滑鼻咽通气道置入段,能够提高OSAHS患者UPPP术后留置鼻咽通气道期间患者的耐受程度,减少苏醒的躁动,降低患者清醒后自主拔除通气道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李娜;吴超瑜;魏小龙;刘尚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