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玲;赵燕;梁友玲;焦凤珍;初青莲
本文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作者对16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下腹痛和便血时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行结肠镜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朱德锋;潘永红;宋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黏膜及肺活检、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痰液病理细胞学检查对不明原因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不明原因肺部肿块住院病人101例.结果 101例患者中行纤支镜检查73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18例,其中10例完成上述两种检查,纤支镜与经皮肺活检诊断符合率70%.经病理学明确恶性肿瘤诊断54例.中央型肿块纤支镜检灵敏度为88%(21/24),特异度为100%(3/3);周围型肿块纤支镜检灵敏度为43%(10/23),特异度为100%(21/21);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8/10)和100%(8/8).经皮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为22%,高于纤支镜检的12%,且有严重并发症产生.30%患者行痰液病理细胞学检查,阳性率6%.结论痰液的病理细胞学检查简便易行且费用低廉,但阳性率偏低.中央型肿块首选纤支镜下黏膜及肺活检.周围型肿块应根据肿块部位及大小决定先行纤支镜检查还是先行经皮肺活检.
作者:蔡珊;陈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探索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部分相关因素.将477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资料,年龄、性别、心功能、病种、左室射血分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心功能程度、病种、左室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有显著性差异,但性别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铁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总结双腔支气管导管抢救大咯血窒息的经验和效果,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抢救大咯血的适应症.本文对7例因大咯血窒息患者实施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保护健侧肺及辅助通气.结果 1例插管失败;6例患者成功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2例死亡,5例痊愈.4例再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而成功止血;2例仅通过夹闭出血侧导管﹑间歇注入稀冷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及静滴垂体后叶素而获成功.
作者:汤耀东;吴宏成;何一兵;姜静波;任剑飞;黄长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白介13(IL-13) mRNA表达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对2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0例缓解期患者及20例健康人,采用RT-PCR 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s 中IL-13mRNA 的表达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活动期UC患者IL-13mRNA 的表达水平(6.45±1.23)明显低于缓解期UC患者(14.72±2.12)和健康人(15.17±2.38)(t=2.13,2.24,P<0.05) ,而缓解期UC患者与健康人比较无明显降低(t=1.63,P>0.05).活动期UC患者IL-13mRNA 的表达水平(6.45±1.23)与血清C-RP 浓度(8.36±3.16mg/L)呈负相关(r=-0.589,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PBMCs中IL-13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炎症活动程度与IL-13基因转录降低有关.
作者:周宇;叶文桃;王皓;麦海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对脑血管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70例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维生素C的含量和免疫功能,并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维生素C的含量、免疫功能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的维生素C能明显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付庆元;袁淑青;陈桂兰;付蕾蕾;张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和IV型胶原蛋白(IV-C)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作者将122例标本分成正常对照组、HBsAg阳性肝功能试验正常组、HBsAg阳性肝功能试验异常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分别进行ADA和IV-C测定并分析结果.结果表明,ADA的阳性率在HBsAg阳性组明显高于肝硬化和肝癌组;而VI-C的阳性率以肝硬化和肝癌组为高.ADA的检测有助于监测轻微的肝脏病变而IV-C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进程观察和疗效评估.
作者:高玲;孙艳虹;吴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应用B超对1247例干部体检,共检出251例脂肪肝,发现脂肪肝发生率与肥胖呈明显相关性,且男性高于女性,部分重症化脂肪肝病人可导致肝功能障碍.
作者:程小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探讨老年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生存质量及其制约因素.作者随访总结52例CAPD患者.结果表明,CAPD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有显著差异;8例退出,27例死亡;退出CAPD的主要原因是PD相关性腹膜炎、透析不充分、超滤失败;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疾病、感染、营养不良.
作者:张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按术后镇痛的方式将60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对照组,肌注哌替啶),B组(布比卡因),C组(布比卡因+吗啡组),观察三种术后镇痛方法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C组用于胃肠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与AA组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B组有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应,但术后镇痛效果差.
作者:王兰;童丽娟;罗云;江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炎症促进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炎症抑制因子(IL-12)的变化趋势,相互关系及对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OVA)﹚敏原制备wistar大鼠哮喘模型,在激发后1、8、24、48、96h及7、14d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与嗜酸细胞数(EO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中IL-4、IL-12的浓度.结果 OVA激发后,气道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EOS计数1h上升,8h后迅速上升,24h达到高峰期,96h后开始回落,7~14d回落到略高于对照组;炎症细胞总数1h上升,8h后迅速上升,24~96h处于高峰期,7d回落到接近8h水平,14d接近基础水平.BALF中,IL-4在1h上升,8~96h处于高峰期,7~14d回落到基础水平;IL-12在1h上升,8处于低水平,24h上升,48~96h处于高峰期,7~14d回落到基础水平;EOS与IL-4有正相关性(r=0.74,P<0.001),与IL-12无相关性(r=-0.13,P>0.05),与IL-4/IL-12有密切相关性(r=0.85,P<0.001).结论哮喘气道中存在IL-4/IL-12比值失衡,IL-4/IL-12比值对哮喘气道炎症反应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欧立文;张平;杨祚升;龙治峰;贺兼斌;王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出来的人胰岛素与人体正常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比动物来源的胰岛素更少引起免疫反应[1].本院近来发现1例预混胰岛素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治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观察干扰素(IFN)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效果.将67例rITP按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不同分为两组.结果激素依赖组病人30例,使用IFN后显效率66.7%,基本治愈率50.0%;激素耐药组病人37例,使用IFN后显效率10.8%,基本治愈率4.8%.两组比较,显效率和基本治愈率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0.12,9.31,P<0.01).
作者:梁欣荃;王志华;祝平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RT)mRNA和bax蛋白质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hTRT mRNA的检测采用原位杂交方法;bax蛋白质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果 hTRT mRNA在PTC、微小癌、腺内型、腺外型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21%、68.97%、93.33%、96.43%和41.79%;癌组织中hTRT mRNA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而各癌组间hTRT mRNA的阳性表达随PTC浸润程度增加而增强(P<0.05);bax在PTC、微小癌、腺内型、腺外型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1%、62.07%、76.67%、78.57%和55.22%,癌组织中bax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5);而各癌组间bax的阳性表达随PTC浸润程度增加而增强(P<0.05);在75例hTRT mRNA阳性病例中bax有58例阳性,hTRT mRNA和bax表达相关(P<0.05).结论 hTRT mRNA与bax蛋白质的表达均与PTC的浸润程度有关,hTRT mRNA与bax蛋白质的表达具有一致性;检测hTRT mRNA对PTC的诊断及其预后评估具有辅助价值.
作者:张宏波;魏启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测定的临床意义.用酶法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磷脂(PL)、游离脂肪酸(FFA)的浓度,并以非糖尿病外科手术病人及体检健康个体血脂浓度作为对照,进行q检验.与两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TG、FFA水平显著增高(P<0.05),HDL-C水平却显著下降(P<0.05),TC与PL的浓度则无显著差别(P>0.05);两对照组间各血脂指标(TG、TC、HDL-C、PL、FFA)的浓度无显著差别.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升高.
作者:黄大毛;易斌;丘世飏;许艺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用微生物检验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药敏试验用K-B法,以了解15所医院血分离病原菌及其抗生素敏感性特点.结果表明,常见的血分离菌株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G+菌敏感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对G-菌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
作者:赖晓全;王洪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体外诱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从外周血和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经过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并扩增CIK细胞,以LAK作比较,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表面标志CD3、CD56.3H-TdR释放法检测CIK的增殖能力,MTT法检测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Bel-7402,正常胎肝细胞L-02的杀伤活性.结果 CIK细胞第二周进入快速增殖期,到第31d扩增倍数超过60倍,CD3+CD56+细胞扩增倍数达800倍以上;CIK对肝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优于LAK细胞(65%~81%);对正常胎肝细胞的细胞毒作用(<5%).结论 CIK细胞是一种具有很强杀瘤活性的免疫活性细胞,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胡礼仪;张有顺;周新;戴宗晴;黄玲;王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后评估.方法对1990-01~2004-09 502例住院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男性及中老年人多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为主要病因,易合并失血性休克、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饮酒及及非甾体类药物为主要诱因,内科治疗有效率(2周)为89.84%,死亡率为10.16%,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性别、年龄、季节等多因素相关,病因、肝功、合并症、年龄等因素影响预后.
作者:李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甲状腺机能亢进危象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结果.认为甲亢是青年脑梗死的病因之一,甲亢危象导致的脑梗死预后较好.
作者:王铮;黄文华;吴方苑;杨志勇;黄祥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羊水(A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预测羊膜腔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有早产、胎膜早破或临床怀疑羊膜腔感染的单胎妊娠妇女84例,经腹壁羊膜穿刺抽取羊水.AF细菌培养阳性为羊膜腔感染.测定AF中的葡萄糖(Glu),白细胞,MMP-9和IL-6.结果羊膜腔感染患者AF MMP-9和IL-6水平明显升高.且MMP-9水平与IL-6密切相关(r=0.813,P<0.01).AF MMP-9和IL-6又与白细胞呈正相关,而与AF Glu呈负相关.将MMP-9临界值定为13.6ng/mL,则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7%,98%,98%和89%.若将IL-6临界值定为8.6ng/mL,则其敏感度、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73%,78%,60%和86%.联合检测AF MMP-9和IL-6可提高羊膜腔感染诊断的敏感度和NPV.结论羊膜腔感染患者AF MMP-9和IL-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为预测羊膜腔感染,MMP-9比IL-6为更准确.
作者:周小梅;余文辉;王霞灵;李伟雄;花纯宏;邓敏茹;温怡仙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