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王淑芬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 S)在新疆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该病病程长、难治愈、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目前,国内外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从1999年8月至2000年7月,笔者运用正清风痛宁配合云克(锝[99Tc])治疗A S 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望丰;安莉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国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MIP-1β和受激活调节的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的能力,探讨影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传播的可能因素.方法 Ficol密度梯度离心、贴附法分离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并以免疫荧光CD3、CD14单克隆抗体鉴定.分别在PMA或LPS刺激下培养,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三种CC趋化因子浓度.结果 17例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MIP-1α、MIP-1β、RANTES的浓度分别为3920±730、4910±590、1470±410、3240±980、1960±1300、240±120pg/ml,20例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MIP-1α、MIP-1β、RANTES的浓度分别为6560±840、5810±1150、2250±570、3010±1350、2280±870、690±430pg/ml.脐带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上述分泌能力低于成人血.结论中国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RANTES的能力低下,可能使中国新生儿比成人对HIV-1更易感且影响发病过程.应在新生儿对HIV-1感染的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处理时采取相应对策.
作者:郑煜煌;杨旭;邹文;冯铁健;Ho Wen-Zhe 刊期: 2002年第02期
Dieulafoy病又称消化道黏膜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孤立性糜烂、杜氏溃疡等,临床表现以突发性消化道大出血为主,可直接威胁病人生命,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并非罕见,作者自1993年7月至2001年4月共收治11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佳平;付博;李森林;周斌;张秋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茶色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液内皮素(UET)排泄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茶色素治疗,3次/d,每次0.24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 UET、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DN)患者24h UET排泄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组治疗后24h UET、UAE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1),对照组治疗后24h UET、UAE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24h UET、UAE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24h尿ET降低与UAER降低呈正相关(P<0.01).结论 DN患者UET明显增多,茶色素可能通过抑制DN患者体内,尤其肾脏产生ET致尿液排泄ET减少,从而可对DN患者肾脏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和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DN患者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夏成云;周京国;谢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由于肛门部感觉敏锐,术后疼痛剧烈,患者非常痛苦,而且疼痛及其应激反应,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因此肛肠病术后镇痛,一直以来是我国学者致力研究的项目.我院自1999年以来,术后行连续硬膜外注药镇痛10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炳良;金超;徐道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心包腔内肿瘤为罕见的疾病,少有报道.1986年至1999年间笔者应用彩色超声显像仪对5例疑心包腔内肿瘤的病例进行诊断,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伍英;蒋云山;李立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对肺部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肺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医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作者对经胸部CT检查发现≤2cm的肺内肿块而经临床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立新;袁志军;朱跃红;吴尉;林劲冠;王倩之;李星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速尿雾化吸入可抑制哮喘患者不同类型细胞的活化而发挥抗哮喘作用[1]。有报道哮喘患者吸入速尿1s用力呼气容积(FEV1.0)明显升高[2]。但目前有关雾化吸入速尿的临床应用研究很少。为此作者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雾化吸入速尿,并与生理盐水比较,以了解速尿的疗效。
作者:刘志光;吴怀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肝硬化患者在我国极为常见,不同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的差异,其原因较为复杂.近年来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增高对疾病的影响已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为此,作者检测了我院29例肝硬化住院病人外周血血浆内毒素含量,以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袁伟建;张桂英;邹益友;刘家双;陈凤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临床常见疾病,病理改变主要见于神经及皮肤.节段性水疱及神经痛是其临床特点,为探讨头面带疱疹有否特殊性,现就我院45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廖俊龙;郭林翠;杨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方法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试验的价值.方法对104例有烧心、反酸或反食,伴有或不伴有非心源性胸痛、咽下疼痛及平卧时呛咳等症状的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内镜检查、食管测压、2h食管腔内pH监测和7d的安慰剂或兰索拉唑(30mg,每天2次)随机分组交叉对照治疗试验;以24h食管下段pH<4的总时间>4%或和/反流总评分>14分作为诊断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的标准;用PPI抑制治疗第5、6、7共3d的症状总评分与用药前3d的症状总评分相比较,以症状总分下降>75%者为治疗试验阳性.结果 104例中内镜检出食管炎18例(17%);烧心为主要症状者83例(80%);pH监测结果符合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GERD)者87例(84%);兰索拉唑治疗试验阳性者85例(82%),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显著相关(P<0.01).胃镜及食管测压对GERD的检出率低,由24h食管pH监测诊为GERD者87例中,治疗试验阳性者82例(敏感性94%),pH监测结果阴性者的另17例中,治疗试验阴性14例(特异性82%),兰索拉唑治疗试验对诊断GERD的准确性为92%.结论对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治疗试验用于辅助诊断GERD可先于食管测压及24h食管腔内pH监测进行,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金坤;胡品津;陈为;何瑶;张晓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和染色体显带技术的提高,大约67.1%~80.0%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具有克隆性、获得性染色体异常,且结构异常(主要是染色体易位)常与某种特定细胞类型白血病及预后密切相关[1,2].我科对26例ANLL患者染色体畸变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分型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杨桂玲;陈文准;杨碧云;曹瑞生;石庆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微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宿主,以及微生物和宿主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学科;也是研究微观生态平衡、生态失调和生态调整的一门新兴学科[1].
作者:钱康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呼吸科从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共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654例,真菌感染有96例.其中89例应用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氟康唑和大连辉瑞生产的氟康唑(大扶康)对晚期肺癌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者进行一疗程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振武;庄武;徐伟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4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伴头晕3年入院.查体:双上肢血压18.7/12.0kPa,双下肢血压测不到,颈部血管未闻及杂音,心肺听诊无特殊,剑突下可闻4/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向胸腹广泛传导,双侧桡动脉搏动可触及,双侧股动脉搏动减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实验室检查:Hb 10.1g/L,ASO、ESR、CRP、RF均正常.心脏超声示左室轻度扩大;动脉造影示胸主动脉于第8、9胸椎段可见长6.1cm不规则狭窄,呈锯齿状,右侧边缘明显,有明显压力阶差,右侧8、9肋间动脉轻度狭窄,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均未见异常.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胸主动脉狭窄.
作者:崔自军;史占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应用解剖学和临床应用研究,提出直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应用尸体解剖观测及临床对比研究方法.结果人体存在胆囊三角隐窝.直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术切口选择标准为:右6~8肋缘下2cm,脐与剑胸结合连线中点上方(3.0±0.5)cm,距正中线1cm,经右腹直肌外缘斜形切口3~6cm.直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均少于传统胆囊切除术(OC)(P<0.05).术后恢复较OC组明显快(P<0.05),手术并发症二者无显著差别.结论直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适应征广、创伤轻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姚伟;王举;黄卫民;窦忠霞;刘丹;黄永文;刘春凤;赵丽华;关宝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病变浸润程度、淋巴转移等与预后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表明,胃癌根治术后生存期的长短与下列因素相关:术前肿瘤的大小、病变浸润的深度、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及范围、组织病理学的特性等.本文对我院125例病人进行了相关因素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菊英;罗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一个国际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新指南作为第一个国际CPR和ECC指南2000,它是由各国专家组成的国际小组经过科学、客观的评估,认真的讨论后后成稿,是集中了全体专家智慧并与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成果,意在指导救助者与急救人员以有效的方法救治心血管急症,如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从而制定出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这个可谓是真正的国际性心肺复苏指南,是数百名世界范围内著名复苏方面的专家学者经过两年的时间,认真讨论和详尽评估后得以著成.除美国心脏协会的专家外,还有来自澳洲、欧洲、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拉丁美洲、沙特阿拉伯、南非和泰国等的专家,他们为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作出了很大贡献.
作者:邓跃林;周利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由于自身呼吸器官长期被破坏和逐年衰退的肺功能,一旦在某种因素的诱发下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往往出现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重度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病死率很高.此时单纯依靠氧疗及药物治疗常难以奏效.及时行机械通气则可迅速改善患者的严重缺氧状况,为进一步治疗原发病争取了时间.现就1994年~1997年间,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收治的12例60岁以上部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衰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霍刚;金晓玲;管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心力衰竭一个重要类型,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别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为加强对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认识,现将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2例中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21例的诊治做一分析.
作者:何永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