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肠病术后连续硬膜外注药镇痛104例报告

林炳良;金超;徐道昆

关键词:肛肠科术后, 连续硬膜外注药, 镇痛
摘要:由于肛门部感觉敏锐,术后疼痛剧烈,患者非常痛苦,而且疼痛及其应激反应,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因此肛肠病术后镇痛,一直以来是我国学者致力研究的项目.我院自1999年以来,术后行连续硬膜外注药镇痛10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功酶峰值测定的临床意义

    肌酸磷酸激酶(CK)及同功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中的重要性已十分明确,本文观察了AMI患者的CK、CK-MB的峰值,提示其作为一个预示危险指标,对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亦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胃Dieulafoy病的内镜诊疗

    Dieulafoy病又称消化道黏膜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孤立性糜烂、杜氏溃疡等,临床表现以突发性消化道大出血为主,可直接威胁病人生命,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并非罕见,作者自1993年7月至2001年4月共收治11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佳平;付博;李森林;周斌;张秋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茶色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内皮素排泄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茶色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液内皮素(UET)排泄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茶色素治疗,3次/d,每次0.24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 UET、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DN)患者24h UET排泄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组治疗后24h UET、UAE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1),对照组治疗后24h UET、UAE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24h UET、UAE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24h尿ET降低与UAER降低呈正相关(P<0.01).结论 DN患者UET明显增多,茶色素可能通过抑制DN患者体内,尤其肾脏产生ET致尿液排泄ET减少,从而可对DN患者肾脏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和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DN患者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夏成云;周京国;谢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关节镜清理术腔内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46例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初步调查我国的发病率约为3%~9%[1,2].骨关节炎的治疗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关节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高分子生物材料的深入研究,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自1995年3月~1999年3月,我们采用关节镜清理术关节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46例(51膝),效果满意.

    作者:董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口服氟康唑治疗阴道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真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疾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是妇产科常见病,复发率高,治疗时间长,常规治疗用药如制霉菌素,酮康唑副反应大,患者不易坚持用药.我科2000年全年用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病例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淑清;徐伟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3例良恶性胃溃疡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探讨

    胃溃疡是一种多发病,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胃溃疡癌变是病理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1~3].本文收集了1972~1989年手术切除胃标本23例,其中良性胃溃疡10例,胃溃疡型癌10例,胃溃疡癌变3例.现就其良性溃疡病,溃疡癌变及溃疡型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

    作者:刘建成;成志诚;周章杰;林海兵;蒋亚湘;贾晓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影响胃癌根治术后生存期的多因素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病变浸润程度、淋巴转移等与预后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表明,胃癌根治术后生存期的长短与下列因素相关:术前肿瘤的大小、病变浸润的深度、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及范围、组织病理学的特性等.本文对我院125例病人进行了相关因素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菊英;罗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误诊12例临床分析

    小肠恶性肿瘤少见,十二指肠是其好发部位,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较易误诊或漏诊,因而影响治疗及预后.为了进一步了解该肿瘤的特点,笔者就淮阴市二院近25年来诊治的十二指肠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程剑;沈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西替利嗪片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中50%为急性荨麻疹,病程多在6周以内.我院皮肤科自2001年9月至2001年12月对4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应用盐酸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以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玲玲;李虹;毛舒和;徐伟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TGF-β1在胃癌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TGF-β1在胃癌中表达,并评价其临床病理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20例正常胃黏膜,46例胃癌中TGF- β1表达.结果胃癌组TGF-β1阳性率100%,正常胃黏膜组为5%,TGF-β1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结论 TGF-β1在胃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振玉;陈江;孔超美;孙士其;张予蜀;陈震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5例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者手术治疗前后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者手术血糖的控制和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25例中除1例胆肠吻合术者为丙级愈合外,其余伤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占16%),全组无1例发生重症感染,糖尿病急症及死亡.平均住院(36.6±16.3)d,但术后平均住院(21.04±14.1)d.对照组无并发症,平均住院(23.9±10.6)d,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t=2.768,P<0.01),平均术后住院(14.2±5.0)d,两组无显著差异(t=1.867,P>0.05).结论此类疾病中伴发糖尿病比例高达10%(25/338).合并糖尿病者平均住院日明显延长,住院费用增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说明合并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高于无糖尿病者.

    作者:张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概况

    微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宿主,以及微生物和宿主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学科;也是研究微观生态平衡、生态失调和生态调整的一门新兴学科[1].

    作者:钱康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远端型肾小管酸中毒12例误诊分析

    远端型肾小管酸中毒(dRTA)是由于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在管腔液与管周液间不能产生与维持一个大的氢离子梯度.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容易造成误诊.现总结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及我院1995~2000年确诊的dRTA 42例,其中12例曾被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虞旭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国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三种C-C趋化因子能力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中国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MIP-1β和受激活调节的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的能力,探讨影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传播的可能因素.方法 Ficol密度梯度离心、贴附法分离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并以免疫荧光CD3、CD14单克隆抗体鉴定.分别在PMA或LPS刺激下培养,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三种CC趋化因子浓度.结果 17例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MIP-1α、MIP-1β、RANTES的浓度分别为3920±730、4910±590、1470±410、3240±980、1960±1300、240±120pg/ml,20例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MIP-1α、MIP-1β、RANTES的浓度分别为6560±840、5810±1150、2250±570、3010±1350、2280±870、690±430pg/ml.脐带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上述分泌能力低于成人血.结论中国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RANTES的能力低下,可能使中国新生儿比成人对HIV-1更易感且影响发病过程.应在新生儿对HIV-1感染的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处理时采取相应对策.

    作者:郑煜煌;杨旭;邹文;冯铁健;Ho Wen-Zhe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卡介苗多糖核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评价卡介苗多糖核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14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及对照组,预防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0.5mg,每周2次,共18次,对照组仅用一般治疗.两组患者每2周门诊随访1次,记录呼吸道感染次数、天数,于用药前、用药后4周、24周查血清IgA、IgG、IgM,共观察6个月.结果预防组呼吸道感染例数、感染天数及未发生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卡介苗多糖核酸对COPD患者有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减少复发次数,缓解患者病情.

    作者:张二明;姚震;向平超;王于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头面带状疱疹神经痛45例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临床常见疾病,病理改变主要见于神经及皮肤.节段性水疱及神经痛是其临床特点,为探讨头面带疱疹有否特殊性,现就我院45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廖俊龙;郭林翠;杨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脾区照射治疗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皮肤及粘膜出血为主要症状,女性多见,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脾区照射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1~3].我们总结了3年来利用直线加速器脾区照射治疗CITP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鹿全意;郭建民;杨靖;雒建操;李锦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一氧化氮、γ-干扰素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γ-干扰素(IFN-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方法检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及正常人血中NO、IFN-γ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DR组N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DR组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明显低于糖尿病无眼底病组(P<0.05);DR组IFN-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明显低于糖尿病无眼底病组(P<0.01).结论 NO、IFN-γ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NO、IFN-γ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对NO、IFN-γ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刘忠伦;黄厚斌;罗南萍;徐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急性椎体压缩的MRI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总结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的急性椎体压缩的MRI表现,评估MRI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生化检查、普通X线照片及CT检查等随机选择骨质疏松及转移瘤各30例,每例均同时进行SE、T1W、FSE、T2W及SE、T1W增强检查.结果总结了有助于急性椎体压缩鉴别诊断的11种MRI表现:提示为骨质疏松所致的有4种,其中压缩椎体后缘向前成角且骨片向椎管内突出为特异性表现;提示为转移瘤的有7种,其中硬膜外肿块、椎弓根骨质破坏、T1W增强扫描及T2WI呈弥漫性高信号或非均匀性信号为特征性表现.结论在鉴别是骨质疏松还是转移瘤所致的急性椎体压缩中,MRI是一种敏感和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沈比先;周顺科;沈新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心肺复苏新观念的再认识

    1 一个国际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新指南作为第一个国际CPR和ECC指南2000,它是由各国专家组成的国际小组经过科学、客观的评估,认真的讨论后后成稿,是集中了全体专家智慧并与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成果,意在指导救助者与急救人员以有效的方法救治心血管急症,如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从而制定出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这个可谓是真正的国际性心肺复苏指南,是数百名世界范围内著名复苏方面的专家学者经过两年的时间,认真讨论和详尽评估后得以著成.除美国心脏协会的专家外,还有来自澳洲、欧洲、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拉丁美洲、沙特阿拉伯、南非和泰国等的专家,他们为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作出了很大贡献.

    作者:邓跃林;周利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