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峰
对于医学生来说,从学习医学基础课过渡至临床课,直至成为合格临床医师,外科手术学是其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1].手术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参与、多动手的环境和机会.外科手术的复杂性、特异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的难度,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外科教学中成为必然,变抽象思维为形象认识,使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利于理解手术细节,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高了外科手术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胡晓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从上级单位质控考核样本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方法 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对质控样本进行增菌、分离和鉴定.结果 菌落特征:盲样样本在血平皿上呈白色并具有溶血环菌落,在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平皿上呈灰白色边缘不整齐菌落.形态染色结果:盲样样本中白色有溶血环、微凸起、边缘整齐的菌落和ATCC6538及ATCC12228为革兰阳性(G+)葡萄状球菌,盲样样本中白色有溶血环,扁平、边缘不整齐菌落和ATCC90278为革兰阴性(G-)无芽胞杆菌.将G+葡萄状球菌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化鉴定,结果盲样样本和ATCC6538均为阳性,而ATCC12228只有H2O2酶试验和葡萄糖发酵试验为阳性;将G-无芽胞杆菌做铜绿假单胞菌的生化鉴定,结果盲样样本和ATCC90278的绿脓菌素在培养24 h为阴性,培养48 h为阳性,不能液化成品明胶和12%的明胶,能液化11%的明胶,能还原硝酸盐,42℃生长试验阳性.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有时为白色菌落,色素只是判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检验人员不能仅根据色素做出判定,否则容易做出错误的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试验24 h可能为阴性,必要时可以延长培养时间;在铜绿假单胞菌明胶液化试验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明胶的浓度和菌种的接种量,否则会造成假阴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判定造成困惑.
作者:陈丽;徐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和盐水法3种交叉配血法的应用特点.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和盐水法3种方法交叉配血并进行比较.结果 500例血标本中,11例微柱凝胶法不合,9例凝聚胺法不合,而盐水法全部可合.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高,盐水法灵敏度低.结论 建议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3种方法同时进行交叉配血.
作者:刘艺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合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对2 426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同时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检测和TCT检查,HR-HP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细胞学检测未确定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 )及以上者,均在阴道镜下取病理活检.结果 HPV阳性检出率为30.3%,细胞学检查发现未确定意义的ASCUS 21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6例.病理学检查证实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级136例,CIN Ⅱ级28例,CIN Ⅲ级2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6例.HR-HPV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100.0% (6/6),CINⅡ~Ⅲ级94.2%(49/52),CINⅠ级87.5%(119/136).结论 HR-HPV是诱发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重要病因学因素,检测HR-HPV感染并结合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海;周静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改变,并进一步探讨导致其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测量52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的左心房射血力(LAEF)、左心房射血力指数(LAEFI),并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逐步回归方法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LAEFI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LAEF、LAEFI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EFI改变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2.36);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LAEFI改变与收缩压(SBP)、年龄(AGE)、左室质量指数(LVMI)具有显著回归效果,回归方程为Y=-0.223+0.002325 AGE +0.0008012 SBP +0.0004265 LVMI.结论 LAEFI改变是心房颤动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SBP、LVMI是影响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詹开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气囊漏气试验预测拔管后发生严重上气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治764例病人中有171例气管插管患者入组,根据气囊漏气试验的情况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观察两组喘鸣发生与气管插管情况.结果 171例患者中气囊漏气试验阴性组144例,阳性组27例,拔除气管插管后,阴性组有12例患者需再次插管,再插管率2.8%;而阳性组有8例需再次气管插管,再插管率29.6%,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16.58,P<0.01).结论 气囊漏气试验是一项简单方便筛查拔管后可能上气道梗阻的方法,如为阴性其因严重上气道梗阻再插管可能性很小;如为阳性则要注意可能发生拔管后上气道梗阻.
作者:隋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肝内复发性肝癌再切除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收治的62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复发后行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初步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和再手术后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62例行再切除的复发性肝癌患者无手术死亡发生,均未出现术后肝功能衰竭、大出血及腹腔感染.首次切除术后1、3、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2.3%(20/62)、61.2%(38/62)、74.2%(46/62),1、3、5年总生存率为82.3%(51/62)、54.8%(34/62)、35.5%(22/62),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再手术后1、3、5年肝内肿瘤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0.3%(25/62)、67.7%(42/62)、80.6%(50/62),1、3、5年总生存率为77.4%(48/62)、48.4%(30/62)和27.4%(17/62),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原发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肝硬化、乙肝表面抗原、手术切缘、AFP水平和血管侵犯是肝细胞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肝内复发的间隔时间、复发肿瘤大小、复发肿瘤临床分期、伴随血管侵犯、AFP水平是影响复发性肝癌再切除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术再切除仍然是肝内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定期随访、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是改善复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业波;王平;宋研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旁中线截骨术治疗宽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3例宽鼻畸形患者,在眶下神经局部麻醉下行旁中线截骨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鼻背宽度和鼻背侧面与颊部角度,以及手术不良反应和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手术后鼻背宽度较术前明显缩窄(P<0.05),鼻背侧面与颊部角度较术前明显变高(P<0.05).43例患者术后均I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对手术效果满意者占81.4%表示,对手术效果表示一般者占9.3%,对手术效果不满意者占9.3%.结论 旁中线截骨术是改变患者宽鼻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恢复快,对改善患者外观有很大作用.
作者:方培鑫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降低程度与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是否具有线性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急诊ICU有机磷中毒患者206例,以胆碱酯酶下降30%及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急性肝脏受损或经颅多普勒超声出现重度异常为标准,入选48例.以胆碱酯酶降低程度分成甲、乙、丙三组,比较各组间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脑血流障碍以及急性肝脏受损的患者数与胆碱酯酶下降水平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结果 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小于30%后,合并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脑血流重度异常及肝脏受损的患者数与胆碱酯酶下降程度并不是一个线性关系.结论 对于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不是越低越容易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脑血流重度异常以及急性肝损伤,它只能作为一个判断急性有机磷中毒严重程度的标准,并不能作为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病情判定的唯一指标.
作者:兰玲;李文;张国良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年龄在40岁以下的50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中老年(40岁以上)大肠癌患者50例作为对照研究对象.结果 40岁以下组与40岁以上组性别构成比及癌肿部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0岁以下组家族史比率高、临床表现以大便性质排便习惯改变为主、病程长、Dukes分期C-D期比率高、转移早、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生存期均低 (P<0.05).结论 40岁以下大肠癌患者有着自身临床及病理特点,应强调直肠指诊的重要性,必要时结合结肠镜检查,确诊后应行根治手术.
作者:唐建东;吴云书;张卫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重症医学科主要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对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并且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它通过医学理论与先进的监测和支持技术为危重病人提供有效生命支持,从而改善危重病人的生存预后.重症医学的临床实习带教有其特殊性,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正规的重症医学培训教材和课程供实习医师学习,特别是临床实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摸索.
作者:庄海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主要症状简称主症,是患者表现的有代表性的、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疾病本质的外在表现,其它症状往往随主症的产生而产生,随主症的转变而转变.临床辨证中,由于症状组合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常常导致传统辨证模型(如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与临床实际症状差异性较大,应用传统辨证模型常常面临无证可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以主症为核心,通过对主症病机分析或主症证型分析来进行辨证的方法,称之为主症辨证方法.
作者:张建军;张天奉;程志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随时间的变化,评价其与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28 d(B组)和42 d(C组)模型组.以吸烟联合脂多糖建立大鼠PIF-COPD模型.模型组每日吸烟,B组于第1天,第15天气管内注入0.2 ml含200 μg的脂多糖,C组于第1天,第15天,第28天气管内注入0.2 ml含200 μg的脂多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MMP-9水平.结果 MMP-9在正常肺组织中有少量表达,为0.1 208±0.0 021 ;PIF-COPD肺组织中B组和C组分别为0.1 970±0.0 017和0.2 414±0.0 017,与A组相比(P﹤0.05)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PIF-COPD肺组织中MMP-9水平与发病机制有关,检测肺组织中MMP-9水平可以辅助推测PIF-COPD的严重程度.
作者:毕丽鑫;张雅茹;田鹏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以及T2DM患者的血脂水平,为CH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用酶法(COD-PAP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用GPO-PAP法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用选择性抑制法(SPD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表面活性剂清除法(SUR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检测对象分为T2DM组、T2DM合并CH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合并CHD组TC、TG、L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并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C、ApoA1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合并CHD组以及T2DM组TG、TC、LDL-C、ApoB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组间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CHD组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并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T2DM合并CHD以及T2DM患者血脂水平明显异常,应加强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翁改志;路军梅;惠凌云;唐耀庭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与常规超声图像.结果 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结果为胆囊癌7例,胆囊息肉20例,腺瘤4例,胆泥1例.超声造影提示胆囊癌8例,胆囊息肉23例,胆泥1例.常规超声提示胆囊癌9例,胆囊息肉21例,胆泥2例.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90.6%)高于常规超声的诊断准确率(6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雷荣强;贵玉;赵晶;钱林学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在基础医学系消化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将40名基础医学系学生随机分为PBL组和以主题为基础的学习(SBL)组,分别采用PBL和SBL教学方法进行消化内科各论内容的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 PBL组在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优于S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L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王青釭;赵海英;杨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提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治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剖宫术中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65例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单纯剖宫产术的16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避免二次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茵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5型磷酸二酯酶(PDE5)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前列腺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PDE5表达,并探讨PDE5表达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残余尿、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问卷表(IPSS)、大尿流率(Qmax)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前列腺组织PDE5表达极弱.BPH中PDE5高表达,但间质中表达强于上皮细胞.BPH组织中PDE5的表达与前列腺体积、IPSS、残余尿、PSA呈正相关,但与年龄、Qmax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DE5在BPH组织中有较强表达,可能对BPH的病理生理过程产生重要作用.
作者:江岳方;杨伟;陈晓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48例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BiPAP呼吸机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盐酸纳络酮注射液0.8~1.2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 d.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气分析变化等指标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总疗效、改善症状、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肯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霞;赵静;古力·喀德尔;阿迪娜·阿不都热依木;雍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口腔念珠菌病动物模型,为防治口腔念珠菌病提供参考.方法 将昆明小鼠120只随机平分成3组,各40只,对照组I组小鼠以浓度5.5×1012念珠菌菌悬液0.5 ml灌口腔并在标准饲养条件下喂养;对照组II口腔内注射浓度40 mg/ml的环磷酰胺溶液0.02 ml/g并用0.3%冰醋酸溶液0.5 ml灌口腔后在标准饲养条件下喂养;模型组口腔内注射浓度40 mg/ml的环磷酰胺溶液0.02 ml/g,并用0.3 ml/g醋酸溶液0.5 ml灌口腔,观察3组相关反应.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I真菌镜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I组织病理HE染色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II真菌镜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II组织病理HE染色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口腔溃疡和免疫力低下为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上述研究结果临床上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患者的诊治提供了实验室依据,为该类疾病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药物筛选提供了参考.
作者:黄韧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