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的临床应用评价

杨晓春;郝维敏;刘杰

关键词:尿沉渣, 尿沉渣分析, 尿干化学法, 红细胞, 白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用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收集527份临床尿液标本,同时用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对红细胞、白细胞等尿沉渣成分进行分析.以尿沉渣分析系统为基础,评价干化学法.结果 以尿沉渣分析系统为基础评价,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假阳性率6.8%,假阴性率41.6%;白细胞假阳性率2.6%,假阴性率25.6%.对于白细胞检测,尿沉渣分析系统阳性率(34.2%)明显高于干化学法(13.9%).结论 干化学试剂带在尿液测定过程中易受各种化学因素干扰,造成一些假阴性、假阳性结果.尿沉渣分析系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与干化学法联合应用,使尿液分析更加标准、规范.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病机制及致病因子

    黄斑水肿作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并发症,人们对其发病机制及致病因子作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报道作一,主要介绍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与临床常见的致病高危因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发病率较从前已明显减少,但仍应重视对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及致病因子的研究.

    作者:许超;王艳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38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对38例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分析,针对其并发症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 对介入治疗6种并发症进行护理,症状一周左右缓解.结论 介入治疗后卧床休息、适量饮水、合理饮食、下肢制动、细察病情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严向阳;张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血源性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血源性感染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推行有效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隔离方式,戴护目镜,戴双层手套,穿一次性塑料围裙,防止感染.通过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手术室护理人员血源性感染的危险.

    作者:沈琴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吗啡与新斯的明注入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吗啡与新斯的明的镇痛作用,同时对其用于硬膜外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选择90例拟行腰段硬膜外麻醉的病人随机分为5组,按实验分组予以不同的镇痛配方,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进行疼痛评分,记录相应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镇痛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新斯的明1.5 mg加吗啡1.5 mg加氟哌啶2.5 mg组(Ⅰ组) 、吗啡2.0 mg加氟哌啶2.5 mg组(对照组)、新斯的明1.0 mg加吗啡1.0 mg加氟哌啶2.5 mg(Ⅱ组)、新斯的明0.7 mg加吗啡0.7 mg加氟哌啶2.5 mg组(Ⅲ组)、新斯的明0.5 mg加吗啡0.5 mg加氟哌啶2.5 mg组(Ⅳ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对照组另加镇痛药使用率分别为0%、2.0%、30.0%、65.0%和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20.0%、20.0%、5.0%和73.4%.结论 吗啡与新斯的明应用于硬膜外腔有镇痛作用,且新斯的明1.0 mg、吗啡1.0 mg的剂量加氟哌啶能提供相对较好的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郑河荣;骆建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序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蒙脱石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序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蒙脱石在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116例口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①A组66例,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清水洗胃、导泻后胃管内或口服注入蒙脱石混合液;②B组50例,进行常规洗胃、导泻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洗胃液潜血试验、胆碱酯酶的变化、出现阿托品化的时间、血压、病程以及特殊的临床表现等.结果 A组患者全血胆碱酣酶活力的恢复、洗胃液潜血试验率、出现阿托品化的速度明显较B组快,病程短,特殊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收缩压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序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蒙脱石对AOPP患者有抑郁上消化道出血、保护胃肠功能、阻止毒物吸收、减少特殊的临床表现出现的作用.

    作者:石楚才;程望林;王红艳;杜小梅;袁良玉;潘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肺部感染病人的排痰护理体会

    为了及时有效的协助肺部感染病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在81例肺部感染的病人排痰护理中结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对病人采取了湿化呼吸道,定时翻身,叩击背部,有效排痰等综合护理措施,使病人呼吸困难的症状减轻,肺功能得以改善,促使痰液顺利排出.

    作者:张桂霞;田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剂量替加色罗联合小剂量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替加色罗联合小剂量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精神心理学评定诊断为精神心理异常,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小剂量替加色罗和小剂量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替加色罗,疗程为4周.4周后重新评定上述量表总分和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消化道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和6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精神量表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替加色罗联合小剂量帕罗西汀治疗FD对缓解消化道症状和改善心理异常疗效显著,FD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作者:康继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老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特点.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诊治的老年ITP患者52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中可评价疗效49例,27例急性ITP有效者(显效、良效加进步)23例,4例无效;22例慢性ITP患者共治疗26例次,有效者14例次,12例次无效.27例急性ITP患者中随访18例,10例(55.5%)在随访期间转变为慢性;有2例ITP患者死于出血.结论 老年ITP的出血症状较严重,多数急性ITP患者转变为慢性,治疗应讲究个体化原则,积极治疗合并症可防止严重出血.

    作者:黄丽娟;李玉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饮酒致双硫醒反应4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认识双硫醒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预防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双硫醒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45例出现双硫醒反应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5例出现双硫醒反应的病例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轻重不一,治疗方法不一.结论 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易出现双硫醒反应,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或停药后在1~2周内不宜饮酒.

    作者:侯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厄贝沙坦对胺碘酮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运用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中的作用.方法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28例,以入选时间顺序按自然数编号,单数者64例(A组)抗凝3周后以胺碘酮0.2 g,3次/d,随后0.2 g每日一次;双数者64例(B组)开始抗凝3周的同时给予厄贝沙坦150 mg每日一次,3周后加用胺碘酮复律(剂量和服法同A组),观察一个月后转复窦性心律的例数及已复律者在6个月时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A组转窦性心律成功率54.60%,B组转窦性心律成功率76.56%.治疗6个月,A组维持窦性心律占74.29%;B组维持窦性心律占91.84%.B组转复成功率及中期(6月)维持窦性的情况均优于A组(P<0.05).结论 复律前短期服用厄贝沙坦能提高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的复律效果;中期使用厄贝沙坦能防止房颤的复发.

    作者:张虹;马雪兴;王允;姚金良;韩震;汤佩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临沂市妇幼保健医院现行笑气吸入镇痛分娩法临床报告

    目的 观察笑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阴道分娩正常产妇12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开展一对一陪伴分娩的基础上,由主管助产士在身边主动协助,再辅以自主的吸气,每次在宫缩前45 s,吸入笑气3次;对照组是由产妇自主吸气,每次在宫缩前30 s,吸气入笑5次.观察两组临床镇痛效果、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结果 实验组平均吸气量为0.95 L,而对照组平均吸气量为1.45 L,实验组吸气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镇痛有效(评分0~1级)率为83.3%,而对照组镇痛有效率为58.3%,可见实验组吸气效果比对照组更为有效(P<0.01).两组吸入方法对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结论 笑气用于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明显,产程时间短,对母亲胎儿均无影响,产妇乐于接受,方法简单,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的镇痛方法.

    作者:刘凤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沙利度胺联合甲氨喋呤、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甲氨喋呤、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患者分为沙利度胺联合甲氨喋呤、羟氯喹组(A组)与甲氨喋呤、羟氯喹组(B组),评价两组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耐受良好,临床指标改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较B组明显降低(P<0.05).血、尿常规,肝肾功及眼科检查两组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甲氨喋呤、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剑;解洁;张铁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口服双歧杆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双岐杆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调整饮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岐杆菌、蒙脱石散口服,疗程3~5 d,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观察组68例中显效48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60例中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P<0.05).结论 双岐杆菌、蒙脱石散联用有相互协同作用,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排出,有利于恢复肠道内环境稳定,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远泉;覃彩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许多高精设备和高新技术应用的基地.因此,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着患者的生命,也关系着医院的进取发展.近年来,我院领导者和护理管理者加大了手术室的投资、管理,针对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12月至2007年10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及韧带修补术治疗36例肩锁关节脱位(Tossy Ⅲ型)患者.结果 33例获得随访,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再次脱位,其余患者未见肩锁关节半脱位,钢板松动断裂现象.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Lazzcano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3.9%.结论 运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肯定,有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余庆;季祝永;孙凤翔;张文祥;韩乃富;邹春锦;薛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罗依适应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罗依适应模式是围绕人的适应行为,即人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的适应而组织的,认为人是一个适应系统.笔者所在病区将罗依适应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控制影响护生实习的刺激,扩大其适应范围,改善其适应方式,使护生从生理、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方面达到适应,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作者:向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教学处方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使学生明确专科实习目标,确保专科实习计划的完成.方法 把专科实习目标以处方的形式发放到老师及学生手中,老师和学生根据处方要求有目的 地进行教与学.结果 98%以上的同学认为运用教学处方可以使她们目标明确,缓解了实习压力.100%的老师认为运用教学处方可以有的放矢,避免了以往带教中的盲目.结论 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可以提高老师的带教责任心,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

    作者:陈玉梅;李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用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收集527份临床尿液标本,同时用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对红细胞、白细胞等尿沉渣成分进行分析.以尿沉渣分析系统为基础,评价干化学法.结果 以尿沉渣分析系统为基础评价,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假阳性率6.8%,假阴性率41.6%;白细胞假阳性率2.6%,假阴性率25.6%.对于白细胞检测,尿沉渣分析系统阳性率(34.2%)明显高于干化学法(13.9%).结论 干化学试剂带在尿液测定过程中易受各种化学因素干扰,造成一些假阴性、假阳性结果.尿沉渣分析系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与干化学法联合应用,使尿液分析更加标准、规范.

    作者:杨晓春;郝维敏;刘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中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对70例I、Ⅱ期乳腺癌施行腋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切除肋间臂神经30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6例(90.0%),感觉异常为4例(10.0%),而切除间臂神经的30例病人中28例有感觉异常,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4~36个月随访未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I、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黄跃松;陈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Vitek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落进行鉴定并做药敏,对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做一分析.结果 在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中有痰液、血液、尿液、脑脊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共211份,其中主要为痰液,占所有标本的83.9%.在药敏结果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1%、19.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4.1%、49.8%,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了50.0%,多重耐药性明显.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其敏感抗生素谱窄,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对常用抗生素的使用,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蒋冬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