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吴大国;余宗奎

关键词:股骨粗隆骨折,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术
摘要: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Ⅰ~Ⅴ型骨折38例临床资料.结果 获得平均1.3年随访者37例.骨折骨性愈合36例,平均愈合时间5.6个月,髋关节活动功能91.89%(34/37)恢复到伤前水平,无髋内翻畸形,无不愈合与畸形愈合.动力髋螺钉无松动、移位和折断,已取出髋螺钉18例.结论 动力髋螺钉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阑尾炎术后各部位疼痛的性质诊断与处理

    阑尾炎术后所致的各部位疼痛性质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阑尾炎切口的合并症出现时,疼痛的性质变化多端,可归纳5种,既切口痛、胃区痛、隐痛、全腹痛、肠绞痛.笔者就阑尾炎术后疼痛性质、诊断和处理分析如下,供临床参考.

    作者:师秀;金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气管插管术的配合与护理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术的配合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危重病患者在急诊应用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和护理体会.结果 抢救危重患者88例,成功72例,抢救成功率81.8%.结论 气管插管术是急诊医学抢救危重症患者重要常用工具之一,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的配合与护理,提高气管插管效率及应用机械通气质量,使患者在短时间得到有效的生命支持,对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秀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有深浅分叶征(18/32),毛刺征(20/32),空泡征(8/32),血管纠集征(11/32)和胸膜凹陷征(16/32).结论 螺旋CT及增强CT检查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

    作者:严文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Ⅰ~Ⅴ型骨折38例临床资料.结果 获得平均1.3年随访者37例.骨折骨性愈合36例,平均愈合时间5.6个月,髋关节活动功能91.89%(34/37)恢复到伤前水平,无髋内翻畸形,无不愈合与畸形愈合.动力髋螺钉无松动、移位和折断,已取出髋螺钉18例.结论 动力髋螺钉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吴大国;余宗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药银黄散治疗放疗引起皮肤溃烂症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银黄散在肿瘤放射治疗后引起皮肤溃烂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2例放疗引起皮肤溃烂患者外敷银黄散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在28 d的治疗观察中,显效29例,占90.6%;有效2例,占6.3%,总有效率为96.9%.结论 中药银黄散治疗放射治疗后引起皮肤溃烂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桂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小儿骨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骨外科治疗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组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具体方法是: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开展启发性健康教育,缓解症状性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及专科护理,术后健康教育,手术治疗和术后功锻炼.结果 34例开放性骨折患儿成功接受手术,63例闭合性骨折患儿接受了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57例肩关节和肘关节脱位,进行了手法复位,积极配合功能锻炼,痊愈出院.结论 通过对小儿骨外科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可启发患儿为治疗树立起坚强的信心,保证术中、术后的治疗方案顺利进行,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

    作者:何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生儿血型抗体892例探讨

    目的 分析新生儿血型抗体,探讨新生儿血型抗体在新生儿输血配合试验中的应用.方法 对892例新生儿血清作盐水介质,间接抗人球蛋白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 892例新生儿血清在盐水介质中检出ABO血型抗体725例,阳性率占81.3%;在抗人球蛋白介质中检出ABO血型抗体845例,阳性率占94.7%.结论 新生儿大部分产生ABO血型抗体,而且抗体性质大部分为IgM,少部分为IgG.抗人球蛋白试验较盐水试验灵敏,血型抗体检出率高.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容忽视血型抗体.

    作者:何淑妃;钟妙容;黄超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内外科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内外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48例,其中采用手术治疗23例,非手术治疗25例.结果 采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2.0%和95.7%,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内外科方法都可以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

    作者:张广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糖化血红蛋白几种常见检测方法

    正常血红蛋白有三种:血红蛋白A(HbA),血红蛋白F(HbF),血红蛋白A2(HbA2),成人红细胞中主要含有HbA.在用层析法分离血红蛋白时,可洗脱出3种含糖成分即:HbA1a,HbA1b和HbA1c,合称为糖化血红蛋白[1].

    作者:黄颖;樊希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下降和功能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按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国内将再障分为慢性再障(CAA)和急性再障(AAA),后者亦称为重型再障(SAA)-Ⅰ型.慢性再障如果病情恶化加重,则称为SAA-Ⅱ型.AA病情重,危害大,疗效差,死亡率高,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引起AA发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了,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紊乱在A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对近年来AA的发病机制、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苹;朱传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Vitek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落进行鉴定并做药敏,对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做一分析.结果 在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中有痰液、血液、尿液、脑脊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共211份,其中主要为痰液,占所有标本的83.9%.在药敏结果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1%、19.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4.1%、49.8%,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了50.0%,多重耐药性明显.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其敏感抗生素谱窄,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对常用抗生素的使用,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蒋冬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KPP)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急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中,原发性40例,其中有家族史者3例,散发37例;继发于甲亢者8例.有心电图资料者48例,其中,正常10例,有典型低血钾改变者38例.经过口服和静脉注射钾后,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血清钾及心电图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HOKPP.继发性HOKPP者要加强原发病治疗,避免各种诱因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作者:赵开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剂量替加色罗联合小剂量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替加色罗联合小剂量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精神心理学评定诊断为精神心理异常,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小剂量替加色罗和小剂量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替加色罗,疗程为4周.4周后重新评定上述量表总分和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消化道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和6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精神量表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替加色罗联合小剂量帕罗西汀治疗FD对缓解消化道症状和改善心理异常疗效显著,FD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作者:康继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超声中药熏洗对肛门病术后伤口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中药熏洗对肛门病术后伤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肛门病手术患者315例,随机分治疗组210例,对照组105例.治疗组于手术后第2 d开始行超声中药熏洗伤口,每次10 min;对照组术后,每次排便后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0 min.两组均予坐浴后创面换药, 每日1次,连续7 d.结果 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和第5、7 d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5、7 d的肛门坠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肛缘水肿平均积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中药熏洗防治肛门病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疗效优于高锰酸钾坐浴.

    作者:郑伟琴;张大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钼靶摄片立体定位穿刺乳腺活检的价值

    目的 探讨钼靶摄片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上价值.方法 对22例钼靶X片上乳腺有可疑病灶而无任何临床体征的患者,在X线定位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22例中8例(占36.4%)为乳腺癌,均行改良根治术;14例(占63.6%)为良性.空心针穿刺活检(CNB)与手术结果符合20例,诊断符合率90.9%.结论 X线钼靶摄片及定位穿刺活检可早期发现乳腺癌,提高诊断隐匿性乳腺癌的准确性,为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房瑞林;张安秦;洪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电生理表现及胃肠动力药的疗效.方法 用胃电图仪EGG-5D6记录3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和35例健康志愿者餐前餐后胃的电图情况并进行比较;然后对32例肝硬化患者用多潘立酮进行干预后测餐前餐后胃的电图并与其干预前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胃电图幅值较健康志愿者低(P<0.05),异常电节律的发生率高(P<0.05).进食可以明显增加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胃肠电活动,但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促进作用较弱,用多潘立酮干预后胃电图幅值在餐前餐后都有明显增加(P<0.05),异常电节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存在胃肠功能紊乱并且进食对胃肠道收缩功能的增幅较健康自愿者小,用多潘立酮等胃肠道动力药可以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

    作者:兰燕;岳万中;梅浙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用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收集527份临床尿液标本,同时用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对红细胞、白细胞等尿沉渣成分进行分析.以尿沉渣分析系统为基础,评价干化学法.结果 以尿沉渣分析系统为基础评价,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假阳性率6.8%,假阴性率41.6%;白细胞假阳性率2.6%,假阴性率25.6%.对于白细胞检测,尿沉渣分析系统阳性率(34.2%)明显高于干化学法(13.9%).结论 干化学试剂带在尿液测定过程中易受各种化学因素干扰,造成一些假阴性、假阳性结果.尿沉渣分析系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与干化学法联合应用,使尿液分析更加标准、规范.

    作者:杨晓春;郝维敏;刘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中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对70例I、Ⅱ期乳腺癌施行腋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切除肋间臂神经30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6例(90.0%),感觉异常为4例(10.0%),而切除间臂神经的30例病人中28例有感觉异常,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4~36个月随访未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I、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黄跃松;陈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用于高龄TURP手术的体会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技术用于高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安全性.方法 取L3~4或L4~5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见有脑脊液流出后缓慢将0.75%布比卡因1.0 ml脑脊液稀释至1.2 ml后注入蛛网膜下腔,然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4 cm.结果 麻醉药物为低浓度,起效快,注药后13~17 min麻醉平面固定.阻滞平面均在T8以下,65例病人手术麻醉效果均满意.结论 对于高龄病人TURP,麻醉前准备充分,手术中麻醉平面控制好,积极处理并发症,CSEA可以运用于高龄病人.

    作者:罗瑜;贾洪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在早产儿中的免疫效果及体液免疫的变化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乙肝疫苗接种对早产儿强或无(弱)应答的影响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的变化.方法 90例早产儿根据接种剂量随机分为:A组三剂均为5 μg,B组三剂均为10 μg,免疫程序均为0、1、6个月三针法,每组45例.比较两组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强应答率差异,分析比较强应答与弱应答时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各组患儿未见明显局部与全身反应,均顺利完成临床试验.B组免疫接种后IgG、IgM、IgA、C3、C4水平与A组相近(P>0.05).A、B两组强应答早产儿的IgM、IgA、C3水平明显高于无(弱)应答早产儿IgM、IgA、C3水平(P<0.01).B组强应答早产儿IgG、IgM、IgA、C3、C4水平明与A组强应答早产儿的IgG、IgM、IgA、C3、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高剂量乙肝疫苗可提高早产儿乙肝疫苗接种的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强应答的早产儿有较无(弱)应答早产儿有更好的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李俊平;郭炯光;郑小天;张敏彬;陈映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