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珍
危重新生儿救治的关键是通过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的变化实现对新生儿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和评估,从而及时地采取救治措施医院应当制定新生儿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制定规范的应急措施,并采取逐级报告制度,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诊治服务,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德吉曲珍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无痛手术中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治疗的方法和成效?方法 以86例2013.6.1.~2014.6.1.之间在我院妇产科行无痛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单一的丙泊酚治疗)和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治疗),两组人数分别为40例和4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几率和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在以上观察指标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无痛手术中应用丙泊酚并芬太尼,能够起到很好的静脉麻醉效果,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李佑华 刊期: 2016年第50期
安全输血指输血既能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免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护理人员在如何做好安全的输血工作,保证医院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等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加强组织管理,优化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科学合理实施输血,制定处置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案,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输血护理质量,对于保护病人、医院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保证病人安全、有效输血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蒋佳佳 刊期: 2016年第5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骼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高,约占95%.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手机,游戏工具的迅猛发展与普及,虽说是给人民带来的更大的便捷,但也加重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所以寻找更好地方法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也是迫在眉睫.
作者:陈楚玉林;黄丹;田凤娟;江奇;杜景东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士受到的职业危害并总结防护措施.方法:择取2009年3月到2015年3月这六年间于本二甲医院在岗的15名手术室护士.使用调查问卷对2009年3月到2012年3月这三年手术室护士受到职业危害的详细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防护方案.在实行方案的三年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对比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这三年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害的详细情况.结果:危害类型主要包括:锐器损伤、放射损伤、肌肉损伤以及消毒剂接触损伤.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可知,2009年3月到2012年3月这三年职业危害的发生次数为37次,平均2.47次/人.而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这三年共发生职业危害14次,平均0.93次/人.执行防护措施的前后,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害的人均次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职业危害的前后人均发生次数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33.37,P=0.00<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接触着各种高危的职业危害因素,医院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以此来提高护士在护理方面的综合质量.
作者:廖开菊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 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结合PDCA(Plan-do-cheek-action)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提供教学方法依据.方法 随机将300名13级护理专科班学生分为参照组(150人)和试验组(150人),参照组接受常规的教学方法,试验组采取PBL教学模式结合PDCA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结果 课程结束后,结业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试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结合PDCA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总体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总体学习能力.
作者:梁强;黄晔 刊期: 2016年第50期
医疗条件较差的乡镇卫生院中经常会遇到胃轻瘫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这些病人往往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太注意身体的小疼痛,进而导致并且恶化,加大治疗难度.本文主要介绍了胃轻瘫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有助于人们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作者:唐中琼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视疲劳的常见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中青年人视疲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发病的常见原因,研究其防治策略.结果:100例患者中,屈光不正占56.0%,斜视占13.0%,干眼症占10.0%,辐辏功能异常占9.0%,调节功能异常占7.0%,全身疾病占5.0%.治疗前视疲劳评分为(5.4±1.1)分,治疗后为(2.3±0.5)分,治疗后视疲劳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青年人视疲劳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综合性针对性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亮 刊期: 2016年第50期
患者在区域麻醉中常有焦虑等应激症状产生,对手术的进行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选取辅助镇静药物来对患者实施镇静处理.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是常用的辅助镇静药物,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实验结果分析来对比二者在临床中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咪唑安定在使用后会产生明显的MAP、HR、SpO2等指标的下降,而依托咪酯则在药物注入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依托咪酯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肖勇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随机将96例痔疮患者按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个疗程后的治愈率、总有效率以及1年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治疗1年后,观察组复发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14.58%).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以及1年后的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洗法治疗痔疮,不仅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而且使用简单、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登元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 总结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全方位的精心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88例患者经过全方位的护理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结合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从而加快疾病的恢复,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杜卫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 研究门诊注射室输液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150例门诊注射室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为常规安全管理,观察组给予输液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6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对照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8.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输液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超南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疗24例,治愈28例,并发假性胰腺囊肿1例,肠瘘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13.89%.结论:彩超、CT检查有助于SAP的早期诊断,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是治疗SAP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兴利 刊期: 2016年第50期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中国人群常见缺血性卒中的原因.颅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安全执行.然而相比较于颈内动脉支架良好的耐久性,研究显示项内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比例约为25%,其中33%的再狭窄是症状性.颅内支架置入术的目的是疏通狭窄的血管并维持血管开放,则如何减少颅内支架的再狭窄也是一个维持颅内支架长期疗效的重要课题.与血管弹性回缩是血管成形术造成血管再狭窄主要原因不同,支架再狭窄是由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引起的.有研究提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较少冠脉支架再狭窄.那么是否阿托伐他汀同样可以较少项内支架再狭窄尚未经临床试验证实.
作者:许业宦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选择择期手术合并COPD稳定期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Ⅰ组32例)和全凭静脉麻醉(Ⅱ组30例),Ⅰ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维持麻醉,Ⅱ组予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气管插管,切皮后即刻、拔管后即刻BIS、HR、MAP等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术前1d和术后3d内苏醒指标、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胸片及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Ⅰ组循环指标较Ⅱ组稳定(P<0.05),苏醒质量较Ⅱ组好(P<0.05),且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更好.结论:COPD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循环稳定,麻醉效果满意,其术后肺功能恢复更好.
作者:昝志刚 刊期: 2016年第50期
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难治性心衰)指心功能Ⅲ-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适当的常规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消除合并症和诱因后,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临床状态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恶化者.部分心衰患者虽经内科优化治疗,但休息时仍有症状,有心源性恶病质,且需长期、反复住院,即为难治性心衰或顽固性心力衰竭.目前顽固性心功能衰竭的治疗已成为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各脏器功能减退,对药物易产生耐药与毒性反应,因而老年人心衰的治疗,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案,一直为临床所关注.
作者:袁锐三;马萍;李晓玲;李玉丽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013年我科收治的清醒留置胃管患者7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的S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和焦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不适10例,对照组仅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留置胃管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正英;昝新华 刊期: 2016年第5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对医生服务质量的提高,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医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社会中的一些人更是不理解,这个行业,所以,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100名医生中,90人都存在这职业压力.结论:医生的职业压力太大,需要进行宣传以及寻找一些办法使他们减轻压力.
作者:陈楚玉林;田凤娟;杜景东;江奇;黄丹 刊期: 2016年第50期
本文作者在参与科研、收集临床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的过程中,对比西医基础研究、临床成果转化、指导临床、改进疗效等过程,发现很多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走入机械借用西医科研方法而忽略其自身特点的窘境,导致中医过于西化,中西医结合疗效优势未能真正体现,科研带动临床发展效果不明显.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鑫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总结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实施中医养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社区的120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一般资料情况,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健康教育教育,观察组60例实施中医养生保健,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以及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环境、生存质量总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实施中医养生,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谭言覃 刊期: 2016年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