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利
目的:乳腺癌在中国已成为女性的头号杀手的恶性肿瘤,因癌变高,易复发,危害程度大,易发生淋巴结的远处转移.且一般乳腺癌的预后比较差,所以每年都有成千上外的女性因此丧命.所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治愈,早期预防对疾病的恢复与复发也有价值.所以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不言而喻.
作者:黄丹;陈楚玉林;田凤娟;江奇;杜景东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近年来收治的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介入治疗的方法,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封堵成功.结论 采用介入治疗法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效果好,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而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治疗后恢复快,值得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曾柏华;张秀峰 刊期: 2016年第50期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通过上门服务、电话指导、发放资料、集中面授等方式,运用糖尿病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及心理治疗、血糖的监测五架马车,对14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糖尿病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血糖稳定或明显下降,发病率显着降低,促进血糖达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颖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及康复锻炼的方法及重要性,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及康复锻炼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成功,术后均恢复均良好,髋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无髋痛、腿痛等,患者均感满意.结论:精心的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科学有序的术后护理及康复锻炼在术后康复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术后正确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极为关键.
作者:林晓丹;冯秋月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神经内科的患者普遍呈现多样化的病情,他们普遍存在起病急且病情比较危重、凶险的主要特征,对于神经内科病患的护理工作要求也是较高的,一旦护理工作不认真谨慎,医疗意外事故较易发生,并导致护患纠纷.笔者在本文当中,根据自身实践工作经验,分析了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探讨了解决的对策,旨在促进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水平及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作者:郑梦苏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总结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实施中医养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社区的120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一般资料情况,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健康教育教育,观察组60例实施中医养生保健,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以及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环境、生存质量总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实施中医养生,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谭言覃 刊期: 2016年第50期
医学教育模式的正确选择,能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综合阐述今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希望为有需要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陈楚玉林;田凤娟;杜景东;江奇;黄丹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依据其总体病情做准确判断及评估后采用对应方式,分别采用抗生素静脉给药,静脉联合鞘内抗生素注射给药,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用药,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鞘内给药治疗.并观察所有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细菌培养得出阳性率为32.5%(13/4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4例,鲍曼不动杆菌为3例,铜绿假单胞菌为3例,大肠埃希菌为3例.治疗方式中采用单纯静脉用药为8例,静脉联合鞘内给药者为15例,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用药为7例,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鞘内给药者为10例,40例患者中治愈率为97.5%,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通过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的保证治疗效果,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保云;刘梅 刊期: 2016年第50期
本文以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分别论述了中医和西医的产生以及各自的发展前景,认为两种医学目前各自的发展方向均存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缺陷,并结合目前中西医结合的状况,提出中西医结合的真正目标是产生新的统一的医学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产生统一的新医学,进一步指出中西医结合的的途径及新医学的特征.
作者:把桥花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观察临床检材细菌检验结果,探讨其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将743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71例行常规细菌标本检验,实验组372例于常规检验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结果:实验组细菌检验符合率为98.66%,对照组细菌检验符合率为80.86%,实验组细菌检验符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细菌检验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可大大提高细菌检验符合率,提高临床检验效果.
作者:陈喆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 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PCL)损伤重建术是治疗PCL损伤的一项有效方法,本文旨在探讨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功能障碍.方法:2013年,我科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23~42岁,平均35岁),手术前后制定系统的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并对每种训练方法达到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2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关节不稳定症状消失,所有病例患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通过很好地对患者进行的有效护理,有助于P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林建芬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进行临床观察及药物治疗的研究.方法:选取了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来自我院的62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对患者服用沙丁胺醇使用氧气胃动力进行雾化吸取.对患者使用氨茶碱进行静脉推注,再使用地塞米松,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则需要使用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抗生素治疗,对患者的电解质及患者的酸碱体质进行纠正和治疗.结果:经过一周的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的患者20例,显效的患者22例,有18例患者已经明显的好转,总的有效率为97.77%(60/62).2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不能够控制,治疗无效.在治疗期间没有遇到什么不良的反应.结论:对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茶碱是很有效果的,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不明显,这种药物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比较有效的.
作者:曹慧敏 刊期: 2016年第50期
危重新生儿救治的关键是通过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的变化实现对新生儿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和评估,从而及时地采取救治措施医院应当制定新生儿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制定规范的应急措施,并采取逐级报告制度,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诊治服务,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德吉曲珍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探究尿液检验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120例于我院进行尿液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GEB-600型尿液分析仪对患者的新鲜尿液(10-20)ml进行检查.结果:在68例糖尿病史患者中,有23例患者各项指标正常,另外45例糖尿病史患者中仍有含糖量和酮体量偏高的情况.在13例患有慢性肾炎史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尿液中的红细胞和尿蛋白呈阳性,其余7例患者指标基本正常.剩下的62例无病史的患者中,有18例进尿检确诊为糖尿病患者,8例患者为尿路感染,4例患者为尿液酸中毒.其余32例患者尿检结果正常.结论:尿液检查是一种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常规检查方式,通过检查能够对各类肾脏和泌尿系统的疾病及时做出诊断,能判断人体体内中毒状态,能为相关疾病提供相应的治疗依据,是临床上具有一定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张家享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工作的转型,门诊药房工作转型在医院药学工作中,是传统调剂型向药学服务型的转变,也是其发展及深化的必经之路.门诊药房工作的转型需要靠医院药学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实践探索发展之路,提升医院药学服务的整体水平.本文主要阐述在于传统门诊药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了门诊药房工作转型的必要性,并从药学服务人员、药房环境设施、药房管理制度的建设加以改善.
作者:徐晓娃 刊期: 2016年第50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年~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或叫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系指不伴引起本病的其他疾患;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由于各种全身性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引起的骨组织量减少.此外,按发生部位亦可分为局限性或泛发性骨质疏松.
作者:王正山 刊期: 2016年第50期
护理下颌骨在颌面部骨骼中体积相对较大,位置较为突出,生活中比较容易受到创伤.由于下颌骨本身解剖结构的特点等原因,造成下颌骨在受到外伤后容易发生骨折.近年来交通事故的不断上升,也是造成下颌骨骨折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王凤娥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探讨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109例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选择常规护理,研究组5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失衡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8.43±1.51)分]、SDS评分[(9.42±1.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20.36±2.5642)分,SDS评分(22.37±3.20)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SAS与SDS评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许媛君 刊期: 2016年第50期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疗24例,治愈28例,并发假性胰腺囊肿1例,肠瘘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13.89%.结论:彩超、CT检查有助于SAP的早期诊断,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是治疗SAP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兴利 刊期: 2016年第5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骼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高,约占95%.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手机,游戏工具的迅猛发展与普及,虽说是给人民带来的更大的便捷,但也加重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所以寻找更好地方法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也是迫在眉睫.
作者:陈楚玉林;黄丹;田凤娟;江奇;杜景东 刊期: 2016年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