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蒙医模式化护理对疗效干预效果

周香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蒙医护理, 常规护理, 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蒙医模式化护理对疗效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同样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蒙医模式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症状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及指标改善比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亦更高(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蒙医模式化护理措施能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供应室护土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目的:供应室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面临一些职业危险因素,需要引起重视。供应室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室,护理人员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其中涉及到对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很可能会受到感染,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本次讨论中,总结分析供应室护土职业危险因素,了解导致风险因素的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防护对策,针对性地预防供应室护土职业危险因素的出现,提升供应室工作的安全性。

    作者:陈万明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日间手术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日间手术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日间手术病房2016年7月以来收治的患者490例,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析护理效果。结果:435例患者对病房环境满意度97.9%,对主动介绍的满意度98.4%,对操作技巧的满意度为98.9%,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100.0%,对咨询回答的满意度为100.0%,对疾病知识讲解的满意度为100.0%,对住院期间整体护理情况的满意度为99.5%。结论:在日间手术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黄丽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对比

    目的:对 CT 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中诊断价值比较。方法从本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核磁共振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 CT 检查,观察分析两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91.24%)优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54.2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27例患者图像显示出 T1W1和 T2W1信号(77.14%),7例表现出低信号区(20%),仅1例出关节囊积液(2.85%)。对照组经过 CT 检查所有结果表现出骨硬化与囊状透亮区。结论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常使用 CT 和 MRI 经检查,MRI 技术优势较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 CT 检查的使用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作者:卫家耆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医院放射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放射科的具体护理管理模式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放射科2014年4月-2015年4月检查的患者作为具体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组,将我院放射科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检查的患者作为具体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组,观察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总评分优于实施理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放射科实施具体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内容,,促使护理治疗的提高,值得应用。

    作者:吴瑾文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补肾活血稳压颗粒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稳压颗粒对老年 H 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肾虚血瘀证老年H 型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常规降压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稳压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稳压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稳压颗粒对稳定老年 H 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祥坤;吴娜;潘琦虹;刘中勇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

    目的:研究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80例骨搬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滕永颜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小儿原发性心肌炎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小儿原发性心肌炎予以磷酸肌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心肌炎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将7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原发性心肌炎的治疗中予以磷酸肌酸钠治疗,可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宋家英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中医妇科临床教学体会

    目的:如何进步学生临床学习的客观能动性,进步学生临床思想才干。本文经过从如何进步学生学习兴味,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革新浅谈临床教学体会,本文为临床教学方法及教学革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邱冉冉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 l 月至2015年5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冠心病患者82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占据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临床干预,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临床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龙延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医学心理学在儿科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医学心理学在儿科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笔者在我院门诊接待的患儿,共9896例儿童。据朱智贤儿童心理发展分期法分为3组,诊疗中儿童表现分为4组。结果:婴儿期与学前期、婴儿期与学龄期、学前期与学龄期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χ2值分别为3419.24;3637.17;329.01;P 均<0.01)患儿在接受治疗时,其行为表现有明显年龄差异,年龄是决定患儿接受治疗时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结论:将医学心理学投入儿科医疗中,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郑智丹;李培炎;王思竣;林林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脑卒中患者康复科优质护理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科优质护理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康复科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护理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差异。结果:在患者运动功能、吞咽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上,观察组护理前后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降低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生理障碍。

    作者:顾海英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视网膜光凝术联合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肝肾阴虚兼血瘀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型Ⅳ~Ⅴ期肝肾阴虚兼血瘀型患者,应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中医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疗效。通过两组病员观察分析可以看出中医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法有助于提升单纯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肝肾阴虚兼血瘀型患者的疗效,值得应用。

    作者:贺杰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讨论脑血管意外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5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资料。结果通过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以及后续康复治疗,45例病情好转且稳定,占90%,5例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因脑干出血形成脑疝,占10%。结论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护,安全转运以及院内的后续治疗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曹迪佳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研究组服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服用氨氯地平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6周,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显效率为53.89%,总有效率为81.67%;研究组显效率为65.00%,总有效率为94.44%。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治疗效果良好,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祖丽英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60例体会

    目的:观察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合病例,麻醉后,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牢固固定,针孔无菌包扎。定期消毒,术后预防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行肌肉及关节康复性功能练习。定期拍片复查及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待骨痂形成,临床愈合后可拔针。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结果:60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得到随访,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拔针时间1~7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针孔感染2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特别是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重、污染重的四肢骨折,既能进行有效的固定,同时利于伤口处理及治疗,还能减轻进一步操作,大限度地减少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

    作者:周航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危机管理在防范门诊护理纠纷中应用探讨

    目的:本文以危机管理在防范门诊护理纠纷中的实际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对门诊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和可能性进行探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推广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不断提高门诊医护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和法律观念,进而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在医疗质量监控过程中,危机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将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门诊护理纠纷的预防和处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医疗安全,为门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干预,降低门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作者:张悦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不同穴位状态下推拿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差异性评价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状态下推拿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方法: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给予力敏腧穴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腧穴推拿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均结合针刺,每日治疗1次,共15天。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田中靖久症状量表及 VAS 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功能评分显著增长,VAS 积分明显下降,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临床疗效更优,试验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力敏腧穴推拿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腧穴推拿结合针刺。

    作者:毛强健;叶文国;迟振海;杨亚男;许巍;刘祖琴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经皮微创置入空心钉治疗旋前型I度内踝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置入空心钉治疗旋前型内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2-2015年我科收治的旋前(外展、外旋)型 I 度内踝骨折的患者17例,应用 C 臂 X 线机透视下微创技术空心钛钉固定。结果平均住院时间6.5±1.4天;骨折愈合时间11.6±0.5周;踝关节 AOFAS 评分优良率94%。结论经皮微创置入空心钉治疗旋前型 I 度内踝骨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愈合时间快,关节面复位好、固定可靠,可早期康复训练,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厉雷明;顾光学;霍永峰;于吉文;徐刚;吴作培;侍从洋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克罗米芬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克罗米芬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MG/HCG)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排卵率、妊娠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血流 PI、RI明显小于对照组,而子宫内膜厚度则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86.67%,66.67%,全部高于对照组,差别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而言,克罗米芬有效的提高了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伟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经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卧床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4h、48h、72h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勇祥;李勇 刊期: 2016年第39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