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用于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蒙春明

关键词:超声, 急腹症, 诊断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超声用于妇产科急腹症病患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急腹症病患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80例病患采用超声来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的结果和手术以及病理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超声检查的准确率。结果:和手术结果以及病理结果对比发现,超声检查中确诊为急腹症的病患有78例,确诊率为97.5%,误诊的病患有2例,误诊率为2.5%。结论:超声用于妇产科急腹症病患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其确诊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差异

    目的:探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麻醉用药相同,研究组接受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接受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1)两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镇静躁动评分。(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镇静躁动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咳嗽、苏醒期躁动、头昏、嗜睡)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运用于腹腔镜手术中,可更好减少麻醉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阮斌豪;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tion),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90%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特别是狭窄的回肠部,而结肠梗阻常发生于乙状结肠。肠梗阻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常可危及病人生命;据统计,美国小肠梗阻的死亡率为10%,结肠梗阻死亡率为30%。肠梗阻若不能在24小时内诊断和及时处理,死亡率还将增加;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相当高。

    作者:张冬梅;张青春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心衰恶病质模型血脂的变化

    目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衰恶病质大鼠模型,探讨血脂的变化。方法:4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成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和对照组, ISO 组注射 ISO(250mg/kg·d),隔日一次,共2次;对照组(n=10),注射等体积9g/L·d 生理盐水。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大鼠于注射药物前及注射后4周称其体重,根据体重变化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将 ISO 组分为心衰恶病质组与心衰非恶病质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大鼠血清中总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结果:(1)ISO组有12只大鼠满足心衰恶病质诊断标准;(2)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恶病质组总蛋白、血糖值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值升高(P <0.05)。结论: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心衰恶病质模型是较为方便、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玲;张昕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超导核磁共振水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研究

    目的: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设备都得到了较大的健全,特别是超导核磁共振系统,该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各种疾患的分析和确定,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当中,水冷系统具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可以由此来采取良好的维护保养措施,保证超导核磁共振系统的长久、安全使用。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者:陈永祥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子肝素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住院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等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右心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右心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肺栓塞能显著改善患者 PaO2,右心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明;张梦娇;李多;范贤明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

    目的:研究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80例骨搬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滕永颜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日间手术治疗的477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分组,2016年7月至9月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10月至12月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式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爽约率、再次就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日间手术患者予以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水平,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钟亚娟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中医妇科临床教学体会

    目的:如何进步学生临床学习的客观能动性,进步学生临床思想才干。本文经过从如何进步学生学习兴味,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革新浅谈临床教学体会,本文为临床教学方法及教学革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邱冉冉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肺炎克雷伯菌的LAMP检测方法及在腹泻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肺炎克雷伯菌的 LAMP 检测方法及在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自2013年8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检测方法的不同,随机的将这4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LAMP 检测:环介导恒温扩增)和对照组(DPV 法:示差脉冲伏安法),两组各2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重点突出 LAMP 检测方法的优势(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20患儿的临床治疗性效果(总有效率为90%)明显的优于对照组20例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7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泻患儿行肺炎克雷伯菌 LAMP 检测,其操作比较简便,检出率高,能够有效的指导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

    作者:徐梅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肾内科护理实施优质护理的服务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在肾内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8例肾病患者,根据患者的护理意愿将患者平均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不用护理方法之前各项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72%;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9.54%;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5±4.25)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8.5±5.4)天,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肾内科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同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作者:李雪珊;赵乐;胡馨月;闫岩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论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妇产科护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工作是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相关的护理,因此,在实际的护理中需要更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然而在如今的妇产科护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着重探讨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并积极的寻求相关的解决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作者:吴桂珍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论消化内科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病患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状况,分析病患内科感染的原因和症状,并制定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剖析。结果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病患,从体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而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抗生素的抗药性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发展。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要密切关注病患呼吸系统感染预防工作,对抗生素的使用中正确运用抗生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病患免疫力,增强病患康复效果。

    作者:毛玉兰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日间手术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日间手术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日间手术病房2016年7月以来收治的患者490例,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析护理效果。结果:435例患者对病房环境满意度97.9%,对主动介绍的满意度98.4%,对操作技巧的满意度为98.9%,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100.0%,对咨询回答的满意度为100.0%,对疾病知识讲解的满意度为100.0%,对住院期间整体护理情况的满意度为99.5%。结论:在日间手术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黄丽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浅谈如何扎实有效的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技术服务工作

    目的: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推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本文将对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期为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贺其勒图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论常见传染病的管理与预防

    目的:当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卫生防疫机构、医疗单位以及基层社区、学校通力协作,在防控传染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层社区、学校成为了全社会防控传染病的重要前沿阵地。为了提高基层社会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成效,应当从强化社区、学校传染病防治教育、有效控制传染源、强化信息反馈、改善社区、学校生活环境以及科学管理流动人口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学校在防控传染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萨如拉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医学心理学在儿科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医学心理学在儿科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笔者在我院门诊接待的患儿,共9896例儿童。据朱智贤儿童心理发展分期法分为3组,诊疗中儿童表现分为4组。结果:婴儿期与学前期、婴儿期与学龄期、学前期与学龄期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χ2值分别为3419.24;3637.17;329.01;P 均<0.01)患儿在接受治疗时,其行为表现有明显年龄差异,年龄是决定患儿接受治疗时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结论:将医学心理学投入儿科医疗中,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郑智丹;李培炎;王思竣;林林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论全科护理意识在综合护理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全科护理意识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的意义。方法分析当前卫生院综合护理的特点,基于现代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要求,研究护理意识对于卫生院综合护理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如何将全科护理意识推广至卫生院中,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结果全科医疗的发展,护理工作不仅要突出综合性,还要凸显服务性,同时护理质量也要求提升,应基于全科医疗,在此发展趋势下,推广全科护理意识,逐渐建立起卫生院全科护理模式。全科护理意识可有效推动卫生院综合护理发展,应将全科护理意识推广至卫生院护理工作中。结论全科护理意识对于提升卫生院的综合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将全科护理意识推广至卫生院护理工作中,并逐步扩大到社区卫生室等下级医疗机构,从而带动辖区内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和发展。

    作者:张瑞霞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 l 月至2015年5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冠心病患者82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占据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临床干预,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临床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龙延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门诊输液老年患者焦虑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103例老年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存在一定焦虑心理,输液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量表(SAS)评测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的 SAS 评分显著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通过调查,本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8.1%。结论:对于存在焦虑心理的门诊输液老年患者实施系统、针对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蔡玥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

    目的:探析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行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30例患者予以研究,总结分析患者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30例患者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原因主要有年龄因素、术前眼部充血、术前高眼压、术后持续低眼压、手术操作不当、疾病因素。经抗炎、散瞳、加压包扎、高渗剂治疗后,30例患者均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6.4±1.8)d。结论:脉络膜脱离作为青光眼滤过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通常和患者年龄因素、术前眼部充血、术前高眼压、术后持续低眼压、手术操作不当、疾病因素等相关,为此,一定要加强术前、术后防治,规范手术操作,从而减少脉络膜脱离症状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宋明明 刊期: 2016年第39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