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树娥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稳压颗粒对老年 H 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肾虚血瘀证老年H 型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常规降压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稳压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稳压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稳压颗粒对稳定老年 H 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祥坤;吴娜;潘琦虹;刘中勇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设备都得到了较大的健全,特别是超导核磁共振系统,该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各种疾患的分析和确定,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当中,水冷系统具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可以由此来采取良好的维护保养措施,保证超导核磁共振系统的长久、安全使用。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者:陈永祥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疼痛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急性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各46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模糊视觉评分方法:静息状态下急性与慢性组患者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功能状态下,急性组患者的疼痛感高于慢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Gil 量表显示,两组患者均出现有胀痛、持续固定痛,在刺痛、牵扯痛等评价方面有一定差异,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与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均有较为明显的疼痛感,且对生活工作等有较大的影响,患者的疼痛描述词汇有一定差异。
作者:王君芳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对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临床研究,核心目的是通过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优化创新,提高检测技术的临床实践效果,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式,并对微生物检测速度以及诊断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作者:刘开明;王庆兰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本文以危机管理在防范门诊护理纠纷中的实际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对门诊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和可能性进行探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推广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不断提高门诊医护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和法律观念,进而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在医疗质量监控过程中,危机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将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门诊护理纠纷的预防和处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医疗安全,为门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干预,降低门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作者:张悦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妇产科护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工作是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相关的护理,因此,在实际的护理中需要更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然而在如今的妇产科护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着重探讨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并积极的寻求相关的解决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作者:吴桂珍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麻醉用药相同,研究组接受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接受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1)两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镇静躁动评分。(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镇静躁动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咳嗽、苏醒期躁动、头昏、嗜睡)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运用于腹腔镜手术中,可更好减少麻醉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阮斌豪;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小儿推拿根植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在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已经证明其独特价值。通过对于小儿推拿的发展现状的客观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儿推拿的不断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建立在中医理论发展本身,同时在吸收和借鉴西医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小儿推拿的良好发展。小儿推拿的前景是光明的,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保持客观、严谨和敢于专研的态度。
作者:刘爽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治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92只眼)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P<0.05);两组治疗后副作用观察组出现明显较少。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视神经炎疗法可行,可以提高西药对视神经炎治疗的有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彭媛;薛静静;贾洪亮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社区医疗服务迫在眉睫,我国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已经开始广泛重视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知识和技术服务对社会医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也逐渐成为了我国若干年后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针对社会医疗服务受到了全科医学的何种影响给予了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刘平原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妇产科疾病发病率逐年提升,而很多医院由于受到医疗水平的局限,往往并不能及时、有效的为患者解决痛苦。不仅仅是因为医疗器材和医疗物质的限制,在一定水平上是由于医护人员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措施。本文中笔者主要是通过探讨社区医院常见的一些妇科疾病,然后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相对比较合理的治疗措施,旨在为妇科疾病治疗提供比较科学的治疗方法,在更大程度上为妇科患者减轻痛苦感。
作者:左树娥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如何进步学生临床学习的客观能动性,进步学生临床思想才干。本文经过从如何进步学生学习兴味,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革新浅谈临床教学体会,本文为临床教学方法及教学革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邱冉冉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我国医疗部门服务压力也随之增加。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服务是医学工作者的新探索,该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公民接受医疗服务的水平,同时也可以改善医疗部门服务的困境,本研究以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服务概念为入手点,着重分析该服务模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提高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服务水平。
作者:盛燕明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观察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合病例,麻醉后,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牢固固定,针孔无菌包扎。定期消毒,术后预防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行肌肉及关节康复性功能练习。定期拍片复查及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待骨痂形成,临床愈合后可拔针。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结果:60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得到随访,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拔针时间1~7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针孔感染2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特别是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重、污染重的四肢骨折,既能进行有效的固定,同时利于伤口处理及治疗,还能减轻进一步操作,大限度地减少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
作者:周航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观察分析加减沙参麦冬汤联合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均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 TP 化疗方案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沙参麦冬汤,对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CD3+T 淋巴细胞比例、CD4+T 淋巴细胞比例及 CD4+/CD8+T 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 CD8+T 淋巴细胞比例、NK 细胞活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实施加减沙参麦冬汤联合化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尼伟芳;罗丹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科优质护理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康复科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护理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差异。结果:在患者运动功能、吞咽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上,观察组护理前后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降低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生理障碍。
作者:顾海英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病患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状况,分析病患内科感染的原因和症状,并制定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剖析。结果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病患,从体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而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抗生素的抗药性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发展。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要密切关注病患呼吸系统感染预防工作,对抗生素的使用中正确运用抗生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病患免疫力,增强病患康复效果。
作者:毛玉兰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经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卧床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4h、48h、72h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勇祥;李勇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观察加用痰热清静脉滴注治疗 AECOPD 于常规 AECOPD 治疗是否更具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 ICU住院的 AECOPD 患者28例,随机分为抗生素联合痰热清静脉滴注组与常规抗生素治疗组,比较抗生素联合痰热清静脉滴注组是否较常规抗生素治疗组具有更好临床疗效。结果:抗生素联合痰热清静脉滴注组临床疗效更佳,CRP、PCT 等炎性指标下降更明显。结论:AECOPD 治疗过程中联合痰热清静脉滴注更具疗效,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中联合中成药治疗,减少抗生素联合使用提供思路。
作者:庄乐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实施优质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36.7%,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与憋喘缓解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使其体温恢复时间与憋喘缓解时间显著缩短,使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可广泛应用。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6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