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护理投诉原因及对策探究

林超

关键词:门诊, 护理投诉, 原因及对策
摘要:目的:现阶段,我国医院门诊被投诉的事件非常多,其主要原因是护士法律知识欠缺,服务意识欠缺,缺乏沟通技巧和工作经验等。针对这些问题,医院管理者要采取措施避免门诊护理被投诉,保证门诊服务质量的提升。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究门诊护理投诉的原因及对策,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胆汁反流性胃炎经胃炎康胶囊联合铝碳酸镁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胃炎康胶囊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予以铝碳酸镁联合胃炎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的治疗的有效率为84.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中应用胃炎康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可更快的改善临床症状,应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唐维红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浅谈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及对策

    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越来越开始重视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传染病由于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不易控制等特点,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大因素,对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预防传染病,主要有:制定与完善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了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了对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等,但是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传染病仍然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作者:文红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蒙医模式化护理对疗效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蒙医模式化护理对疗效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同样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蒙医模式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症状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及指标改善比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亦更高(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蒙医模式化护理措施能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周香兰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感染发生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手术室感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室感染事件发生例数、对手术室护理模式满意度。结论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手术室感染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对手术室护理模式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茜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探讨更好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0 d 血压情况、分娩方式以及产前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提高,产前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均治愈出院,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的危害性大,临床护理应从分娩方式、产前合并症等方面入手,加强护理工作,包括待产过程中的护理、急救护理、术后护理、护理工作者的培训等。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专科护理与医疗相结合,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陈秀梅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体会分析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体会的价值开展研究、分析。方法选择 XX 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200例脾胃病患者,100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设为研究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设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所有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后,脾胃病症状有98例患者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8%而且未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75例症状得到改善,有效率为75%,1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在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面,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脾胃病患者开展中医辨证治疗,所取得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不良反应小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刘向洁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护理指导对腋臭手术病人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在腋臭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43名腋臭手术病人于术前术后采用了护理措施的指导。结果43例患者术后伤口甲级愈合35例,乙级愈合5例,丙级愈合3例。结论护理指导适合手术患者,对腋臭术前术后居家体位制动、日常生活训练、护理、拆线、换药等相关事项有一个明确交代,对术后伤口恢复有确切效果。

    作者:张盛飞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调查病例来源医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接收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干预组(舒适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舒适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出血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皆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7.5%)高于对照组(80%),各差异经比较,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实施舒适护理,有利于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论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妇产科护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工作是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相关的护理,因此,在实际的护理中需要更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然而在如今的妇产科护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着重探讨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并积极的寻求相关的解决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作者:吴桂珍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日间手术病房实践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日间手术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日间病房收治的245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优质护理副服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本组245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后其对病房环境、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疾病知识宣教、住院期间整体护理等的满意度分别为80.8%、83.7%、84.9%、84.9%、83.7%;本组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3例出现切口渗血现象,占1.2%。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式对日间手术病房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作者:唐蔓蔓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浅谈妇产科疾病中物理疗法的应用

    目的:妇产科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进入新世纪,妇产科病基础与临床的研究已取得一些突出性进展。同时,生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新近兴起的纳米技术将在妇产科领域不断交叉与渗透,妇产科疾病谱也会出现改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为此笔者结合当今妇科病研究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与诊治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对于疾病的治疗,如今不但关注疾病的临床治疗,更加重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因此,物理疗法被广泛应用,现将妇产科疾病中物理疗法的应用作详细的探讨。

    作者:沈白霜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心衰恶病质模型血脂的变化

    目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衰恶病质大鼠模型,探讨血脂的变化。方法:4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成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和对照组, ISO 组注射 ISO(250mg/kg·d),隔日一次,共2次;对照组(n=10),注射等体积9g/L·d 生理盐水。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大鼠于注射药物前及注射后4周称其体重,根据体重变化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将 ISO 组分为心衰恶病质组与心衰非恶病质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大鼠血清中总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结果:(1)ISO组有12只大鼠满足心衰恶病质诊断标准;(2)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恶病质组总蛋白、血糖值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值升高(P <0.05)。结论: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心衰恶病质模型是较为方便、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玲;张昕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日间手术病房管理护理模式实践

    目的:研究日间手术病房管理护理模式。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日间手术病房中4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前3个月的216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护理模式;后3个月的270例患者为实验组,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日间手术病房依据其特点制定其有针对性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梅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维持性控制护理模式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性低血压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持性控制护理模式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性低血压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维持性控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0.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控制护理模式有利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晶;郭莉;毕朝煜;任茜;孙晓静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补肾活血稳压颗粒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稳压颗粒对老年 H 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肾虚血瘀证老年H 型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常规降压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稳压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稳压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稳压颗粒对稳定老年 H 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祥坤;吴娜;潘琦虹;刘中勇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 l 月至2015年5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冠心病患者82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占据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临床干预,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临床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龙延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60例体会

    目的:观察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合病例,麻醉后,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牢固固定,针孔无菌包扎。定期消毒,术后预防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行肌肉及关节康复性功能练习。定期拍片复查及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待骨痂形成,临床愈合后可拔针。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结果:60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得到随访,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拔针时间1~7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针孔感染2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特别是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重、污染重的四肢骨折,既能进行有效的固定,同时利于伤口处理及治疗,还能减轻进一步操作,大限度地减少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

    作者:周航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64排CT脑灌注辅以CT血管造影应用于颈内动脉异常的影像诊断分析

    目的:探索64排 CT 脑灌注成像辅以 CT 血管造影应用于颈内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TIA)和急性脑梗死(ACI)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选取100例颈内系统 TIA 患者和100例颈内系统 ACI 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64排 CT 脑灌注成像辅以 CTA检查。64排 CT 脑灌注成像检测并对比两组患侧脑内感兴趣区与健侧镜像对照区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同时, CTA 检测颈内动脉管腔狭窄情况。结果两组的患侧较健侧 MTT 延迟、CBF 与 CBV 下降,但 TIA 组 CBV 轻度下降。同时 TIA 组患者颈内动脉无和轻度狭窄合计比率(66.13%)高于 ACI 组患者,中重度狭窄合计比率(33.87%)低于 ACI 组患者(P<0.05)。结论64排 CT 脑灌注成像辅以 CT 血管造影应用于诊断颈内动脉系统的 TIA 和 ACI 效果显著,可较好的显示血管腔内情况,提示脑部缺血程度。

    作者:毕玉红;杨成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小儿心肺复苏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小儿心肺复苏重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32例心跳骤停患儿,对患儿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同时进行临床护理配合,观察患儿的抢救结果。结果:经过抢救和护理,本组患儿中28例抢救成功,患儿恢复自主呼吸,病情稳定后转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占比87.5%,4例患儿死亡,占比12.5%。结论: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和护理措施对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意义重大。

    作者:王倩倩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脑卒中患者康复科优质护理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科优质护理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康复科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护理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差异。结果:在患者运动功能、吞咽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上,观察组护理前后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降低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生理障碍。

    作者:顾海英 刊期: 2016年第39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