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喜
目的 评价低场磁共振水成像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在胆道及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临床怀疑患有胆道、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低场(0.2 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及常规MRI图像.结果 低场MRCP、MRU结合常规MRI对胆道、泌尿系统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总符合率为96.5%.结论 低场磁共振水成像结合常规MRI在胆道及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诊断是非常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作者:林虎;李珂欣;赵顺廷;兰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基层医院门急诊输液工作量大且较为繁杂,医疗纠纷投诉增多,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及精神压力,护理环境差,存在较多安全隐患.采取应用护理警示标识,加强护理操作各项环节质量控制等措施,达到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医疗纠纷投诉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明显降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的目的 .
作者:吕琦玲;梁汝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诱导成肌分化时转化生长因子-8(GDF-8)表达的变化.方法 原代培养后扩增的第5代BMSCs以5-氮胞苷(5-Azc)进行成肌诱导分化,用免疫荧光、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GDF-8的表达.结果 体外诱导BMSCs成肌分化时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在不同时间点于绝大多数细胞的胞浆内都有明显的GDF-8表达,而没有用5-Azc处理的BMSCs则无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的检测也支持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结论 在促使BMSCs向肌细胞分化的同时,细胞内同时也有抑制成肌分化的负性调节因子GDF-8的表达.
作者:彭福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Art)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对U14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四氮甲唑兰染色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体外培养的U14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建立小鼠U14腹水瘤和实体瘤模型,分别用Art 200 mg/(㎏·d)、100 mg/(kg·d)、50 mg/(kg·d)、顺铂2 mg/(kg·d)、Art 50 mg/(kg·d)加顺铂1 mg/(kg·d)治疗U14腹水瘤和实体瘤小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观察实体瘤抑瘤率,腹水瘤的生命延长率.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Art在体外对小鼠U14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半抑制率(IC50)为62.77 μg/ml;不同剂量Art组及阳性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对小鼠宫颈癌实体瘤抑瘤率分别为52.59%、44.44%、31.84%、61.45%和51.85%,Art大剂量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但大剂量与中剂量、中剂量与小剂量间抑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水瘤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76.7%、45.0%、31.7%、100%和93.3%,Art大剂量组生命延长率明显高于中小剂量组(P<0.05).结论 Art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大剂量抑瘤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组.
作者:杜幼芹;肖长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1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治疗36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临床表现、处理方法.结果 手术中、手术后发现的输尿管损伤患者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的腰痛、发热、尿漏一系列症状消失.输尿管损伤病例得到及时治疗.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提高对输尿管损伤的认识,一旦发现手术中输尿管损伤及安静输尿管损伤出现尿漏症状病人,及时根据其临床表现及早正确处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黄国泉;温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意外伤害事故不断增加,急性创伤病例显著增多.对于急性创伤合并颌面部损伤的患者,诊断与救治护理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倘若在诊疗、救治、护理过程中处理操作不当,则预后差,造成病人颜面部的残疾,心理挫折,严重影响其日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琳;张海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氨溴索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在抗感染、抗病毒、吸氧等基础上A组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B组予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C组予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分别观察症状、体征改善及住院天数.结果 C组治疗效果优于A、B两组,住院天数缩短.结论 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明显改善 症状,缩短病程,并有协同作用.
作者:周乐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全身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
作者:常宇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在现代医院的运行过程中,病案信息作为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医疗质量的主要信息来源,对医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临床医学领域中的新发明、新技术日新月异,病案信息管理的内容日趋丰富,所含信息量日益增多,对病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病案管理人员与时俱进成为医院管理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包品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剖宫产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36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PCEA与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CEA组产妇(24 h,48 h)镇痛效果明显升高(P<0.01),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奶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泵镇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蒋红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和α-干扰素(α-IFN)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顺铂(CDDP)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四氮甲唑兰比色法(MTT法)检测IL-2、α-IFN及IL-2+α-IFN处理前后A549/CDDP细胞对药物CDDP的敏感性.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IL-2、α-IFN及IL-2+α-IFN处理前后A549/CDDP细胞内罗丹明聚集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前后A549/CDDP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 经IL-2、α-IFN及IL-2+α-IFN处理48 h后:①化疗药物CDDP对A549/C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依次是(1.75±0.18),(2.95±0.30),(0.45±0.06),同对照组(8.10±0.7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敏感性提高;②A549/CDDP细胞内罗丹明平均荧光强度依次为:(4.82±1.03),(4.25±1.38)(9.13±1.86),同对照组(2.38±0.26)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A549/CDDP细胞P-gp平均荧光强度依次为(5.98±1.13),(8.90±1.59),(3.03±0.51),同对照组(15.23±2.69)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2、α-IFN及IL-2+α-IFN能增加A549/CDDP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可能机制为抑制P-gp表达,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终逆转了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作者:沈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病率,及RH患者的血压和血浆醛固酮(ALD)、血浆肾素活性(PRA)的水平,OSAS对RH患者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100例RH患者,均行多导睡眠监测,根据结果分为合并OSAS的RH组,和单纯RH组作为对照,分别测睡前(10∶00PM)、夜间(02∶00AM)和清晨(6∶00AM)的血压及晨起(6∶00AM)卧位血浆ALD、血浆PRA水平,ALD、PRA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 抵抗型高血压患者中85%存在OSAS.与RH患者相比合并OSAS的RH患者血浆醛固酮增高(11.0 ng/dl对5.5 ng/dl,P<0.05),血浆肾素活性水平无差异[(0.20±0.12)μg/(L·h)对(0.27±0.14)μg/(L·h),P>0.05].还观察到男性患者OSAS的患病率更高(89.0%对61.1%,P<0.05),OSAS的病情更重[中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别为20.8次/h对10.8次/h,P<0.01]且中位的ALD明显较高(12.0 ng/dl对8.8 ng/dl,P<0.01).结论 RH患者中有较高的OSAS患病率,且合并OSAS的RH患者有较高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可能是OSAS患者引起血压增高的机制.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的疗效.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雷公藤多甙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尿清蛋白排泄率(UAE)、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白细胞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尿蛋白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肯定且安全.
作者:郑晓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硬肿症并肺出血临床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在我们医院接受诊治的27例新生儿硬肿症并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日龄以及硬肿程度导致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的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8例新生儿硬肿症并肺出血患儿死亡,病死率66.67%.未行机械通气8例肺出血均死亡,病死率100%;早期气管插管发现肺出血9例,死亡5例,病死率55.56%;口鼻涌出鲜红血液6例,其中死亡5例,病死率83.33%.结论 新生儿硬肿症造成肺出血的发生率与胎龄、日龄、硬肿程度、酸中毒、出生体质量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硬肿程度越重,发生肺出血的几率越高.伴有肺出血危重因素者应尽早气管插管,以便早期发现肺出血,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韩雪芳;谢鹤;邱秋香;刘妙君;郑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静脉输液护理质量,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 分别采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股静脉PICC,减轻烧伤患者的痛苦,降低穿刺风险.结果 9例中,1次穿刺成功8例,2次成功1例,留置时间为30~120 d.有1例第2天局部出现肿胀,1例发生导管堵塞,均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导管细菌培养及血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PICC很大程度上能减轻烧伤患者的痛苦,大大降低了烧伤患者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几率,在烧伤护理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谢冬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1].
作者:姜志茹;王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维生素B1注射液导入、低周波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SSP)综合治疗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66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注射液导入、SSP配合药物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显效加好转)率为94.44%,单纯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维生素B1注射液导入、SSP和药物综合治疗面瘫疗效好,且无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粉华;赵仲和;张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S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7例PSL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PSL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肝脾肿大、贫血;术前7例均行CT检查,CT检出肿瘤5例;CT表现:平扫时为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增强扫描病变稍强化,而周围脾实质强化显著.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为PSL,术后1年生存率为85.7%.结论 PS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B超诊断率低,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SL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并辅助化疗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邱雍;蔡刁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体会,为提高手术疗效、改进手术方法提供借鉴.方法 对29例(36足)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AO跟骨钢板内固定,疗效评价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结果 29例(36足)均获随访12~36个月,患者足功能优良27例(32足),总优良率88.89%.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阳闽军;窦庆寅;刘国龙;韩运;梁旭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经体外循环(CPB)注入参附注射液(SFI)对二尖瓣置换术(MVR)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作用.方法 择期MVR患者5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Ⅰ、Ⅱ组分别于CPB预充液中加入SFI 1.0 ml/kg和1.5 ml/kg;Ⅲ组在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注入SFI 1.5 ml/kg;Ⅳ组分别于CPB预充液和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注入SFI 1.5 ml/kg;Ⅴ组(对照组)手术全程都不用SFI.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3 h(T3)、24 h(T4)及48 h(T5)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起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T1、T4和T5进行视觉模拟疲劳评分(VAFS),并记录各组术后呼吸机脱离、重症监护室(ICU)滞留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①Ⅲ、Ⅳ组脱机时间较短;Ⅳ组ICU滞留时间较短;Ⅱ、Ⅲ组和Ⅳ组术后住院时间均较Ⅴ组缩短.②T4时各组VAFS均较术前增高,Ⅲ、Ⅳ组较其他组低;T5时只有Ⅴ组VAFS较术前明显增高.③各组术后MDA含量及SOD活性均较术前增高.而Ⅲ、Ⅳ组术后MDA含量较Ⅴ组低;Ⅳ组术后SOD活力高于Ⅴ组.结论 ①SFI可抑制心脏直视手术后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抗炎能力,减轻POFS.②预充和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注入1.5 ml/kg SFI具有较好抗POFS作用.
作者:郑传东;闵苏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