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辉;刘阳优;陈彩秀;刘胜雄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78例7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经过和围手术期管理措施,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骨折类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结果 对治疗结果进行为期10~32个月的随访观察,功能恢复优良率92.3%,无早期死亡病例.结论 对无手术禁忌证的老年髋部骨折,只要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选择适当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陆治平;张庆华;侯红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脑钠肽和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以期达到对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 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2例,给予脑钠肽、D-二聚体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后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14例,给予心电图、胸片、心超、血气分析检查及外院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后给予溶栓、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确诊时间、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的确诊时间(14.1±1.8 h)和病死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1.5 h、35.7%),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脑钠肽和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能够有效的缩短确诊时间、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玉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后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补救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输尿管结石患者28例,均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采用ESWL补救治疗,观察碎石的效果.结果 28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碎石效果良好,碎石逐步随尿液排出体外,1~2周后在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复查尿路平片示无残余结石.结论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较好,上段结石容易因结石上漂造成气压弹道碎石失败,体外冲击波碎石提供了补救治疗的方法,碎石效果好.
作者:田维云;杨四文;孙菊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体会,为提高手术疗效、改进手术方法提供借鉴.方法 对29例(36足)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AO跟骨钢板内固定,疗效评价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结果 29例(36足)均获随访12~36个月,患者足功能优良27例(32足),总优良率88.89%.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阳闽军;窦庆寅;刘国龙;韩运;梁旭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老年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口服血脂康胶囊降脂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年龄在62~75岁的老年患者,诊断为冠心病并血脂异常,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均采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5%葡萄糖250 ml静滴,2次/d,10%氯化钾7 ml、普通胰岛素3 U+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d,连续14 d为1疗程.间隔7 d后,再行第2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2粒/次,2次/d,连服8周.结果 血脂康可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血脂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获益大,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明;闫莉;黄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低场磁共振水成像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在胆道及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临床怀疑患有胆道、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低场(0.2 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及常规MRI图像.结果 低场MRCP、MRU结合常规MRI对胆道、泌尿系统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总符合率为96.5%.结论 低场磁共振水成像结合常规MRI在胆道及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诊断是非常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作者:林虎;李珂欣;赵顺廷;兰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依那西普治疗52例AS患者,25 mg/次,每周1次,疗程12周,同时加用沙利度胺50~100 mg 每晚一次,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FI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依那西普联合沙利度胺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谭校;白玉双;王海;刘树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病率,及RH患者的血压和血浆醛固酮(ALD)、血浆肾素活性(PRA)的水平,OSAS对RH患者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100例RH患者,均行多导睡眠监测,根据结果分为合并OSAS的RH组,和单纯RH组作为对照,分别测睡前(10∶00PM)、夜间(02∶00AM)和清晨(6∶00AM)的血压及晨起(6∶00AM)卧位血浆ALD、血浆PRA水平,ALD、PRA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 抵抗型高血压患者中85%存在OSAS.与RH患者相比合并OSAS的RH患者血浆醛固酮增高(11.0 ng/dl对5.5 ng/dl,P<0.05),血浆肾素活性水平无差异[(0.20±0.12)μg/(L·h)对(0.27±0.14)μg/(L·h),P>0.05].还观察到男性患者OSAS的患病率更高(89.0%对61.1%,P<0.05),OSAS的病情更重[中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别为20.8次/h对10.8次/h,P<0.01]且中位的ALD明显较高(12.0 ng/dl对8.8 ng/dl,P<0.01).结论 RH患者中有较高的OSAS患病率,且合并OSAS的RH患者有较高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可能是OSAS患者引起血压增高的机制.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玉洁纯牙膏预防乳牙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为幼儿园4.0~4.5岁幼儿.每位受试者经过3个月洗脱期后,实验组应用玉洁纯牙膏,对照组幼儿应用不含玉洁纯的空白牙膏,并分别对实验前、实验后6个月、1年、1.5年的龋面均的变化作一对比研究,以评价玉洁纯牙膏的防龋效果.结果 实验前本研究中幼儿的患龋率为54.14%,在基线检查中,两组的龋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使用玉洁纯牙膏6个月两组龋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1年、1.5年后,实验组新增龋面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新增龋面均的下降趋势越明显.结论 玉洁纯牙膏能降低乳牙龋病的龋面均,对患病率高的幼儿乳牙,具有一定的防龋效果.
作者:练方明;罗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疗过程,总结诊疗经验.结果 本病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发病部位以胰头、尾部多见.影像学检查呈现囊实性改变特征,术前活检做出准确诊断,6例肿瘤均经手术成功切除.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和影像学均有特点,结合术前或术中活检可做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彭吉祥;蔡文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西门子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及 Leonard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78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经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动脉瘤8例,其中大脑后交通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动脉瘤直径约3~16 mm;6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闭塞或颅内多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8例.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冉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维生素B1注射液导入、低周波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SSP)综合治疗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66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注射液导入、SSP配合药物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显效加好转)率为94.44%,单纯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维生素B1注射液导入、SSP和药物综合治疗面瘫疗效好,且无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粉华;赵仲和;张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S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7例PSL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PSL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肝脾肿大、贫血;术前7例均行CT检查,CT检出肿瘤5例;CT表现:平扫时为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增强扫描病变稍强化,而周围脾实质强化显著.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为PSL,术后1年生存率为85.7%.结论 PS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B超诊断率低,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SL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并辅助化疗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邱雍;蔡刁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护理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184例早产儿的临床特点,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72例康复出院,占93.1%;5例转上级医院,占2.9%;4例自动放弃治疗,占2.3%;3例死亡,占1.7%.结论 对早产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探讨这两种内固定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给予DHS和PFN治疗,通过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两组间的结果.结果 DHS组和PFN组在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与DHS组相比较,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但X线暴露次数增加.结论 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疗效好,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张春;殷运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1].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作者:张慧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县级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现状,为改善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士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问卷(MBI-SS)对县级医院2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县级医院护士群体工作倦怠处于中度水平,以Maslach的常模作为判断标准,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两项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值的均数都较Maslach的常模低.结论 急诊科护士、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内科护士、21~25岁年龄段护士、护师是县级医院护士工作倦怠干预的重点对象.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小儿骶管阻滞后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剂量.方法 骶管阻滞下行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3组:Ⅰ组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剂量为0.8 μg/(kg·d),Ⅱ组为1 μg/(kg·d),Ⅲ组为1.2 μg/(kg·d).记录3组术后4 h、8 h、24 h、48 h各时点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患儿家长对镇痛的满意度以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8 h、24 h FLACC量表评分Ⅰ组高于Ⅱ、Ⅲ组(P<0.05),4 h RR、SpO2 Ⅲ组低于Ⅰ、Ⅱ组(P<0.05),PCA按压次数Ⅰ组高于Ⅱ、Ⅲ组(P<0.05),家长对镇痛的满意度Ⅰ组低于Ⅱ、Ⅲ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1 μg/(kg·d)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是小儿骶管阻滞后术后镇痛的适剂量.
作者:莫利群;吴刚明;袁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经体外循环(CPB)注入参附注射液(SFI)对二尖瓣置换术(MVR)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作用.方法 择期MVR患者5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Ⅰ、Ⅱ组分别于CPB预充液中加入SFI 1.0 ml/kg和1.5 ml/kg;Ⅲ组在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注入SFI 1.5 ml/kg;Ⅳ组分别于CPB预充液和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注入SFI 1.5 ml/kg;Ⅴ组(对照组)手术全程都不用SFI.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3 h(T3)、24 h(T4)及48 h(T5)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起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T1、T4和T5进行视觉模拟疲劳评分(VAFS),并记录各组术后呼吸机脱离、重症监护室(ICU)滞留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①Ⅲ、Ⅳ组脱机时间较短;Ⅳ组ICU滞留时间较短;Ⅱ、Ⅲ组和Ⅳ组术后住院时间均较Ⅴ组缩短.②T4时各组VAFS均较术前增高,Ⅲ、Ⅳ组较其他组低;T5时只有Ⅴ组VAFS较术前明显增高.③各组术后MDA含量及SOD活性均较术前增高.而Ⅲ、Ⅳ组术后MDA含量较Ⅴ组低;Ⅳ组术后SOD活力高于Ⅴ组.结论 ①SFI可抑制心脏直视手术后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抗炎能力,减轻POFS.②预充和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注入1.5 ml/kg SFI具有较好抗POFS作用.
作者:郑传东;闵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资料.闭合性损伤14例,开放性损伤5例.5例由胸部X线片确诊,11例由胸部CT确诊,3例经手中探查确诊.结果 16例患者于术前得到确诊;18例患者经积极手术治疗均治愈,1例患者因严重肝破裂失血性休克死亡.术后并发出现肺不张1例,膈下脓肿1例,经积极治疗后治愈.结论 增强对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认识,详细采集病史及查体,通过胸部X线片或CT及时诊断和手术修补破裂的膈肌是提高治愈率及减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成吉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