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新祥
目的分析东兴市1997~2004年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东兴市1997~2004年HIV/AIDS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东兴市1997~2004年共报告HIV/AIDS62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40.32%.1997~2003年共报告32例HIV/AIDS,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78/10万,2004年共报告30例HIV/AIDS,报告发病率为27.27/10万,HIV/AIDS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全市3个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以农民,21~35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为高发人群,男女发病性别比为3.8:1;62例HIV/AIDS中有42例是经性途径感染,占总病例数的67.74%,19例经血液途径感染,1例是母婴传播.结论东兴市HIV/AIDS的疫情态势非常严峻,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控措施,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控体系,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是遏制东兴市艾滋病播散的关键措施.
作者:李世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惠州市一般人群及性病门诊患者HIV及梅毒感染情况.方法选择2004年4~9月惠州市单位体检人员及性病门诊患者,采集血样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抗体;用甲苯胺红试验(TRUST)检测梅毒感染,阳性者再做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TRUSr定量检测.结果 430名体检人员HIV均阴性;检出隐性梅毒3例,感染率为0.70%.275名性病门诊患者中检出HIV阳性1例,感染率为0.36%,梅毒23例,感染率为8.36%.结论惠州市受检的一般人群中暂未发现HIV感染者,性病门诊患者的HIV感染率也较低;但性病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作者:蔡宇辉;蔡志凌;钟金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引起恶性淋巴瘤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方法应用27项睡眠调查表(The27-item Sleep Questionnaire)、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depressionscale,SDS)、单项社会支持度调查表(the single-item measure of social support,SIMSS)评价39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度、治疗副反应、自身因素、住院环境对患者睡眠的影响.结果 39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睡眠障碍主要发生于治疗前期,其睡眠质量评分为(3.26±1.19)分,平均睡眠时间为(6.4±0.94)h,并与心理障碍、社会支持度高低、治疗副反应强弱、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住院环境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睡眠障碍可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治疗阶段要采用不同的心理辅导.
作者:郭煜;许多荣;蔡小燕;黄芝兰;刘宇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中山市生产和销售的酒类残留污染物的调查分析,掌握中山市酒类残留污染物的状况,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中山市生产及销售的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共228份酒样进行分析,检测酒类残留污染物,包括铅、锰、甲醇、杂醇油、氰化物、二氧化硫残留量、黄曲霉毒素B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项目.结果本次调查蒸馏酒132份,超出国家卫生标准的共4份,超标率为3.0%,皆为杂醇油超标.调查发酵酒66份,超标3份,超标率为4.5%,超标项目为铅、二氧化硫残留量.调查配制酒30份,未发现超标酒样.结论中山市酒类残留污染物超标项目主要是杂醇油、重金属铅及二氧化硫残留量,但同时也应警惕其他残留污染物的存在,相关部门须加强监管力度,有的放矢地做好酒类卫生的监管工作.
作者:吴惠刚;陈华宜;冯银凤;罗小铭;黄小伟;邱勇军;廖国荣;丁丽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HIV/AIDS流行情况,为制定HIV/AIDS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宝安区1997~2004年HIV/AIDS流行特征.结果 1997~2007年宝安区共报告HIV感染者328例,其中AIDS患者25例(死亡9例);2002、2003、2004年HIV/AIDS病例数分别为86、83、136,占总数的92.99%,328例HIV感染者中男性占272例、女性56例,男女性别比为4.9:1;20~39岁占85.07%;待业者占52.44%:主要来源于广东省内(占46.95%),其次为广西(占17.99%)、四川(占10.67%)和河南(占8.54%);流动、暂住和常住人口分别占76.52%、19.21%和4.27%;经吸毒、性、血、母婴和不详途径传播分别占62.50%、17.07%、8.54%、0.92%和10.97%.结论宝安区HIV/AIDS流行情况愈趋严重和复杂,须加大防制力度.
作者:吴泰顺;李苑;张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莱芜市麻疹流行规律,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莱芜市1960~2004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集中时点和流行高峰期.结果麻疹疫苗(MV)使用前阶段、计划免疫前期、计划免疫初期和计划免疫阶段麻疹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56.59/10万、228.88/10万、11.32/10万、0.40/10万,麻疹发病呈现以下特征:1979~2004年农村年均发病率为2.93/10万,城镇年均发病率为5.92/10万,城镇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P<0.01);计划免疫前(1960~1978年)麻疹发病高峰时点为3月29日,50%发病高峰期在3月7日至4月23日,计划免疫后(1979~2004年)发病高峰时点为4月8日,50%发病高峰期在3月11日至5月2日,发病高峰仍然存在且明显拖后(P<0.01);1985~2004年共发生麻疹91例,与1979~1984年相比,1岁以下构成比上升了16.13%,8岁以上构成比上升了22.42%;1985~2004年发生的91例麻疹,学生41例,占45.05%,工人、农民26例,占28.57%.结论现阶段麻疹控制工作应在做好MV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重视加强免疫、有针对性的MV强化免疫、流动人口管理和麻疹病例监测工作,大限度地消灭免疫空白.
作者:王加坤;韩燕玲;邹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山市小榄镇城区居民的死亡状况,分析死亡原因,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由卫生专业人员定期入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4年小榄镇城区居民各种原因死亡183人,总死亡率为593.98/10万,其中因疾病死亡165人(占90.16%),意外伤害死亡18人(占9.84%).引起死亡的疾病主要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结论小榄镇城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减少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
作者:岑活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龙岩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高危行为并进行干预效果分析.方法 2000年对龙岩市市区23家娱乐场所的商业性服务小姐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基线调查),然后每月进行1次行为干预,再于2001~2005年每年进行1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结果 2000~2005年分别调查117、305、240、276、283、244名服务小组,有商业性行为者占45.9%~81.3%;过去1个月与朋友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各年分别为16.2%(18/111)、30.9%(90/291)、32.3%(74/229)、36.9%(80/217)、62.1%(64/103)、68.1%(49/72),近1次与朋友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各年分别为42.3%(47/111)、51.2%(149/291)、61.1%(140/229)、69.1%(150/217)、70.2%(167/238)、77.8%(56/72),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00~2005年服务小姐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各年分别为30.8%、42.6%、56.3%、67.8%、76.0%、73.4%,6年比较,知晓率逐年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娱乐场所服务小姐采取行为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其对防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建议进一步加大干预力度.
作者:陈益林;闫建平;李土荣;林梅艳;陈前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德州市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德州市1997~2004年AFP监测系统报告的15岁以下格林-巴利综合征(CB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7~2004年德州市AFP监测系统报告的15岁以下GBS病例120例,占报告AFP病例总数的30.85%,报告发病率平均为1.68/10万.15岁以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男女性别之比为2.24:1,5~10月报告85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70.83%,发病高峰月份为7月,有夏秋季高发的特点.主要症状有发热、肌肉痛和肢体感觉障碍,严重者出现颈项强直、面肌麻痹、呼吸困难而死亡,病死率为3.33%.麻痹以对称性麻痹为主,四肢麻痹占64.17%,双下肢麻痹占31.67%,83.33%的病例肌张力减弱,90.00%的病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后2个月完全恢复者占67.50%,有29.17%的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GBS是一种与脊髓灰质炎有相同临床症状的内科常见病,应加强监测,尤其是对小年龄组、重症病例的监测、预防和治疗,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张乐海;高志坚;王洁;张本旭;郭威;刘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探讨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对广州市某医院2003年1月至2004年9月5 260例住院病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09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0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例次多,占33.94%;感染发病率高的科室为康复科,其感染例次数占总例次数的33.03%,其次为产科,占20.18%;患者年龄以>60岁组多,占42.20%;因自身原发基础疾病致感染的多,占33.03%,其次为侵袭性操作(28.44%)、自身抵抗力下降(27.52%).使用抗感染药物二联以上的比例为60.38%.结论医院感染发病率主要与基础疾病、年龄、侵袭性操作、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联.
作者:陈玉娟;冼中任;张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某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今后学校水痘疫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佛山市禅城区2004年某校暴发的一起水痘疫情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年10月8日至12月8日,禅城区某小学发生一起水痘暴发疫情,累计发病156例,罹患率为24.92%,流行形成两个发病高峰;156例患病儿童中低年级71例,占45.51%;高年级85例,占54.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校学生既往水痘疫苗接种率为30.19%,接种过水痘疫苗与未接种过水痘疫苗学生的患病率分别为16.93%和28.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校学生水痘疫苗接种率较低,学生对水痘普遍易感.应严格做好患病学生的隔离工作,在儿童中推广接种水痘疫苗.
作者:梁超斌;何炳欣;杨国;郭志强;梁飞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1999~2003年乙型肝炎(乙肝)流行概况,为今后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报告到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乙肝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汇总、分类,并对乙肝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区五年累计报告乙肝病例2 155例,年均发病率为26.38/10万.1999年到2001年发病率逐年上升,2001年以后呈下降趋势.2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占总病例数的94.61%,其中20~49岁的占73.41%.职业分布以干部职员发病高,占29.93%,其次为学生,占16.19%,第三是工人占14.01%.全区各街道乡镇发病率不等,在2.87/10万~28.83/10万之间波动.结论海淀区1999~2003年乙肝发病比较平稳;成人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仍需得到重视和加强.
作者:程显欣;孙培源;李洋;蒲永兰;沈艳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3个示范区各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广东省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一般人群及高危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态度及高危性行为情况.结果共调查一般人群1 826人,高危人群838人.居民、学生、吸毒人群、暗娼、性病患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0.3%、72.6%、66.1%、56.0%、45.0%;吸毒人群注射吸毒率为76.3%,近6个月共用针具率为30.5%,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为15.1%;暗娼人群近3个月持续使用安全套率为21.4%,近6个月性病患病率为31.8%,近12个月注射过毒品率为8.5%;性病患者中近3个月内有非婚性伴率为42.9%,近3个月内与非婚性伴每次都用安全套率为3.3%.结论 3个示范区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高危人群高危行为的发生率及HIV感染率较高,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
作者:杨放;林鹏;何群;许锐恒;余大年;莫开笋;周伴群;刘勇鹰;王晔;付笑冰;赵茜茜;孙宝山;刘文锦;许建明;蒋建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群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卫生服务资源情况,为广东省牙病防治及口腔卫生服务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层,采用WHO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分别于1990年和2004年进行现场和入户口腔健康调查.分别于1989年12月和2003年12月以信函方式由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逐级对所属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登记,再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和分析.结果 1990年、2004年广东省人群患龋率分别为62.63%、66.36%,龋均分别为1.62、3.28,各类牙周疾病患病率2004年均高于1990年;2004年与1990年比较牙科设备资源增长1.25倍,口腔卫生人力资源增长1.36倍,但人群的牙科保健率总体无提高.结论广东省口腔卫生服务资源大幅增加,但分布不平衡,防治措施跟不上,患病率下不来,保健率上不去.建议制定初级口腔保健规划,加强口腔卫生人力和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加强社区人群和学生口腔疾病控制与预防.
作者:欧尧;黄少宏;邓惠鸿;李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铁路员工的职业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A型行为问卷(TABP)、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广州地区1493名铁路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地区铁路员工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其余各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常模.A型行为、防御方式、人格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和内外向维度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人格的神经质维度、不成熟的防御方式等因素.结论影响广州地区铁路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个性素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A型行为方式.
作者:于凤兰;张柏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长期接触三氯乙烯(TCE)的作业人员进行健康调查,为确定接触TCE人员的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及时发现中毒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连续直接接触TCE 3个月以上工人142人(女性121人,男性21人)为TCE接触组,并设立对照组(66人),对观察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逐项进行问诊,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尿中三氯乙酸(TCA)的测定.结果 TCE接触组男、女的平均尿中TCA浓度分别为48.70、54.12 mg/L,均高于对照组(P<0.01).工龄2年以上或尿中TCA浓度大于50mg/L时,应激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工龄2年以上的职业接触者应激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工龄2年以下的(P<0.01).接触组中不管接触时间长短、尿中TCA浓度多少,神经衰弱、皮肤疾患、三叉神经感觉迟钝、共济运动失调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工龄2年以上或尿中TCA浓度大于50mg/L时,生殖系统疾患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反应灵敏性、神经系统、皮肤、三叉神经感觉、共济运动、生殖系统的检查和精神症状的问诊可以作为TCE职业接触人群的职业性健康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对及时发现中毒患者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认为控制职业人群接触TCE的时间和浓度,对减少TCE对人体损害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晁斌;练海泉;王家骥;李芳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江门市吸毒者艾滋病的感染、传播和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4年7~11月对江门市戒毒所收容的吸毒者进行HIV监测.HIV检测采用ELISA、蛋白印迹(WB)法.结果共调查1 910名吸毒者,检出HIV抗体阳性109例(5.71%),其中台山籍吸毒者检查343人,检出HIV阳性32例(9.33%);台山市与鹤山市(1.08%,1/93)、恩平市(2.73%,7/256)、新会区(4.58%,17/371)三个地区HIV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注射吸毒者1 391人,检出HIV阳性97例(6.97%),口吸毒者519人,检出HIV阳性12例(2.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江门市吸毒者HIV感染率有地区差异,其中台山市吸毒者感染率较高;江门市吸毒者主要通过共用不洁针具的途径传播艾滋病.
作者:陈茂余;钟文龙;梁均和;周悦亮;李万兴;黄宝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龙岩市从业体检人员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采用调查表对龙岩市从业体检人员进行随机抽样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 532名健康体检从业人员,其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识答对率在50.39%~65.21%之间,其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他们中仅有39.62%的人员认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只有59.20%和51.76%的人员知道目前尚无治愈艾滋病药物和目前无有效预防疫苗.结论龙岩市受检健康体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应加强对他们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教育.
作者:赖洪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湖南省永州市旅店业公共用具的卫生状况及消毒效果,预防因住宿而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切实保障旅客的身体健康,我们对2002~2004年旅店业公共用具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新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4年8月中旬,茂名市区游泳的部分儿童,出现持续发热、咽炎等症状和体征,并已有37名儿童住院治疗.经组织省、市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调研和开展实验室检测,判定这是一起因游泳引起儿童腺病毒感染暴发,经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后,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发展.现将调查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平;卢玉海;周昆就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