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张峰

关键词:医院感染率, 感染部位,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医院感染作为日益严重的卫生问题,近年来备受全球医学界的关注,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定义是特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相关文献报道,一般的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率应控制在10.0%。一旦发生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导致死亡,造成患者及亲属身心痛苦,同时也增加了自身担负的医疗费用,而且占用了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因此本研究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病史和治疗记录,调查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对降低心电监护仪损坏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做好心电监护仪的安全管理,降低心电监护仪的损坏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维修成本。方法成立 QCC 小组,对设定时间内心电监护仪的损坏次数进行查检,对损坏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QCC小组活动实施6个月后,心电监护仪的损坏率由实施前16%下降到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QCC小组活动,明显降低了心电监护仪的损坏率,并增强了护士的仪器安全管理意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张梅;冷惠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扩张型心肌病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与心内科收治的2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精心的药物对症治疗,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临床上采用药物治疗,起搏器同步化治疗等治疗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减少了后遗症的产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王妍敏;付鑫;吴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丹参联合参附注射液干预对重症胰腺炎(SAP)模型大鼠肾脏NF-kB及血清AMY、TNF-ɑ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参附注射液干预对模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脏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血清肿瘤因子(TNF-ɑ)、血清淀粉酶(AMY)的影响,探讨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损害的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该药在临床运用丹参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重症胰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2只SD大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AP模型组、SAP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各组24只。建模成功后予以药物干预,分别在术后6h、12h及24h小时将其麻醉,腹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TNF-ɑ及AMY,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NF-k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AP建模后予以药物干预6h、12h、24h 后,SAP模型组、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同假手术组比较,NF-kB 蛋白的表达增加,血清 TNF-ɑ、AMY 升高(P<0.01);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同SAP模型组相比较,NF-kB蛋白的表达以及血清TNF-ɑ、AMY减少(P<0.01);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NF-kB蛋白的表达以及血清TNF-ɑ、AMY基本不变(P>0.05);SAP模型组、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随着时间的推移,NF-kB蛋白的表达增加,血清TNF-ɑ、AMY升高(P<0.01)。结论:丹参联合参附注射液能够抑制SAP大鼠肾脏组织的NF-kB的表达,血清TNF-ɑ、AMY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阻断NF-kB的激活可能是SAP肾损害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杨胜波;丁宪群;牛刚;张建;杨媛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健康干预研究

    目的:消化内科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新兴的纳米技术在消化病领域不断交叉与渗透,消化疾病谱也会随之改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作者:吴志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占位性别诊断中,采取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60例患者全部进行灰阶超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与灰阶超声检查相比,实时超声检查的特异性、准确率更高。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后,体现了较高的特异性、准确率,以及敏感性。该方法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官逸群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35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对采用高压氧治疗法的患者进行专门的医疗护理,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和记录。定时给患者清痰,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接受专门护理的患者均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莉;石宝序;吕京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其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COPD和年龄>70岁、吸烟史是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糖尿病、吸烟史、年龄>70岁、冠心病类型为心肌梗死等是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论:明确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具体危险因素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珺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对于心理护理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干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耐压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眼压正常率为66.67%、视力下降或失明率为2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治疗顺从性好比率为86.67%、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眼压正常率为33.3%、视力下降或失明率为26.7%;并发症发生率为40%、治疗顺从性好比率为60%、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66.67%;两组患者数据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刘群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223例妇科化疗PICC患者的经验体会

    目的:评估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妇科实施PICC的223名妇科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指标包括是否超声引导、是否发生导管异位,是否出现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并发症、是否达到PICC佳持续时间。有18名患者数据不完整,后有205名患者被纳入后的分析。结果需要超声引导的患者有10名(4.9%),达到佳时间PICC留置时间的患者有192名患者(93.7%),仅1例发生培养阳性感染并发症(0.5%),12例患者发生非感染性并发症(5.9%)。结论技术及经验丰富的操作者PICC绝大多数无需超声引导。良好的术后PICC维护、PICC置管以及后续护理宣教对降低PICC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PICC是妇科肿瘤患者化疗适宜的给药途径。

    作者:黄春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甲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护理总体满意率明显优于乙组(P<0.05)。结论:高血压护理中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80例,均为我院口腔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修复方式治疗(对照组,n=40)与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0%,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牙周炎4例,占10%;对照组术后牙周炎13例,占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方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成效,防范并发症发生,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黄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永久起搏器病人的术后健康指导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6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多方面给予了患者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程水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治疗下所起到的效果。方法:抽取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降压药物治疗及一般的临床护理,试验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进行定期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血压平稳以后,患者的焦虑显著降低,而生活质量水平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银香;潘玉玲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

    目的:探讨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以提高调配质量,满足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对某医院近两年出现的24例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现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在24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中药质量问题3例,炮制品炮制不到位5例,中药剂量问题4例,处方脚注执行问题3例,中药品种混淆3例,向患者发药未交代清楚2例,处方错误4例。结论分析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得出,应加强中药调配的管理,在调配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出标准化的中药调配流程,从而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晶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探讨剖腹产手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目的:本次对剖腹产手术中大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剖腹产手术中大出血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抢救中的病例记录。结果:患者术中出血的原因: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子宫下段伤口撕裂、凝血功能衰退,其中术中出血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结论:根据患者出血因素的不同,在术中对绕圈间断以及外“8”字缝合包扎合理利用,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进行结扎以及利用宫腔纱条进行填塞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止血。

    作者:刘燕;谷前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手术室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运用人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上,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6.5%,对照组为64.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许晨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24例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择期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进一步探索胫骨平台骨折择期手术治疗时机。方法:根据张力性水疱出现时间,按照骨折分型选择切口和内固定方式。结果:总体优良率为95.8%。结论:这样的治疗方式,近期效果确切。

    作者:谢全贵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交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分析对373例患儿进行静脉留置穿刺的输液方法及效果。结果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留置针,既减轻了对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又降低了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达到了随时按医嘱给药的目的。373例患儿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置留时间短1天,长7天,全部病例中无感染现象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是值得在儿科推广应用的一种输液方法。

    作者:刘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呼吸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呼吸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我科实习的80名护理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教学查房。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带教法教学查房。出科前对两组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操作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问卷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操作得分及对查房模式的满意度问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带教法有利于护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护生更全面掌握呼吸科知识,有利于提高带教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树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尼莫地平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尼莫地平联合川芎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予以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37)、观察组(n=38)。参照组给予川穹嗪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川穹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是97.4%,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1.1%,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尼莫地平与川穹嗪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盛立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