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

高丽云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路径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护理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益心康泰胶囊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益心康泰胶囊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一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益心康泰胶囊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期问并没有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用药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律保持稳定,治疗后患者血液系统、肝肾功能并没有发生异常。结论:临床中在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益心康泰胶囊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剑波;肖涛;肖群杰;吴莉莉;秦英保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程序在儿科中应用的效果

    目的:探究儿科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程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的244例住院患儿与家属,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程序。并对两组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知识要点掌握率、满意度以及行为技能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显著,可以使健康教育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章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脑梗塞肢体偏瘫后的早期康复锻炼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脑梗塞肢体偏瘫后行早期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后肢体偏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5.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9%)高于对照组(81.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肢体偏瘫患者,在进行治疗时,给予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可以促进患肢肢体的恢复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蒋泽沾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的应用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名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n=35例),在两组患者全部进行介入化疗的基础上,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8.4±0.7)分,明显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1.4±1.3)分,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较好,能够对患者产生积极的作用,降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对于促进医院甚至整个护理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考虑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亚西;易祎;董梦婷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于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鼓励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份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医学探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采用团队管理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恢复情况进行比较,重点比较患者的健康常识,心理焦虑以及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于整体的护理效果都比较满意,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团队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娄洁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医护理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85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中医针灸和中药治疗,并进行中医护理,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显效、有效、无效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0.59%、29.41%、0.00%,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给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患者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后遗神经痛症状,起到良好的化瘀止痛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文金曼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我院开设用药咨询门诊前后变化分析

    目的:对比用药咨询门诊开设前后用药咨询的情况,分析咨询门诊有无开设的必要。方法比较2015、2016年第二季度,用药咨询的情况,分析其差异性。结果用药咨询的人次,平均咨询的时间都有显著增加。结论开设用药咨询门诊有必要。

    作者:严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应用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在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行动态心电图(Holter)的检查患者共计105例。冠心病患者53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2例。采用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两种分析方法检测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法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指数(SDNNIndex)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明显低于冠心病组(P﹤0.05);HRV频域分析法中,超低频功率频段(ULF)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明显低于冠心病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比单纯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损害严重,HRV测定可帮助了解其自主神经的缺失情况,对判断心脏病变程度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成传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CT增强检查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CT增强检查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接受CT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给予甲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乙组(P<0.05)。结论:给予CT增强检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梅莉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有脑中风后遗症的患者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正常的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脑中风后遗症改善明显,患者康复速度和整体康复水平都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作者:毛宪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健康干预研究

    目的:消化内科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新兴的纳米技术在消化病领域不断交叉与渗透,消化疾病谱也会随之改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作者:吴志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护理体会临床应用及其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1]。其康复治疗措施包括卫生宣教、心理支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锻炼、氧疗、营养等。近年来,我们在对治疗慢性阻塞行肺疾病中加入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兵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循证护理在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循证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术前口腔护理,术后口腔冲洗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检索有关医学文献,根据循证获得的证据,对患者实施佳的护理,并观察其效果。结果两组行改良 UPPP 手术鼾症患者的口腔感染,口腔溃疡、污垢残留、口臭、创口出血等问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临床护理实践,应用于鼾症手术患者的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口腔内的污物残留,降低口腔感染,减少口腔溃疡、创口出血,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忠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麻醉风险的防范。方法针对无痛胃镜检查中潜在的麻醉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风险因素评估及防范,强化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结论进行麻醉风险因素评估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降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风险的有效途径。

    作者:马君霞;冯群;李海凤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护理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高丽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胃管双固定法在长期留置鼻胃管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胃管双固定法预防胃管滑脱的效果。方法将73例脑血管疾病伴有吞咽困难病人按入院日期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方法置入胃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德国鼻胃管包装自带的粘贴),观察组在传统固定方法的同时再用寸带环绕对胃管进行双固定。结果使用粘贴及寸带环绕双固定胃管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率降低及心理压力、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胃管双固定法可有效降低胃管滑脱率,减轻病人心理压力,有效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全丽芳;朱丽娟;叶益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冠心病(CA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的患病率和致死率逐年升高,并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冠心病的早期确诊和规范化治疗,对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心电图(ECG)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古老而又简便的方法,具有无创、重复性好、易被患者接受、经济等优点。但由于体表12导联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低,假阴性及假阳性发生率较高,在冠心病诊断中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而冠状动脉造影(CAG)弥补了这种不足,目前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作者:李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探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目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指由于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经检查排除了全身和内外生殖器器质性疾病。它实质是生殖内分泌功能或是子宫内膜局部调控异常。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多发病和常见病,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且治疗后复发率高。在临床上如何及时、正确做出诊断,给患者合理的治疗,减少误诊,本文就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治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陈玺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舒适护理在骨牵引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骨牵引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骨牵引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为9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牵引病人采取舒适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水平上,观察组护理后降低幅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血压水平,提升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胡丽红;李富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