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损伤的诊治

陈新春;李秘

关键词:腹部损伤, 症状特征, 诊治处理, 手术治疗
摘要:腹部损伤是普外科急症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腹腔脏器多,腹部损伤常常是多发伤的一部分,受损伤后常出现多种复杂的临床表现,易引起大出血和严重感染,发生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1],给诊断带来诸多困难.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BsAg、HBcAg及actin蛋白在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穿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及肌动蛋白(actin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规律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行B超引导下肝脏组织穿刺,以期对肝组织中HBsAg、HBcAg及act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以1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在2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中HBsAg、HBcAg及act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中分别为100%、50%和90%.在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和10%,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肝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包括HBsAg、HBcAg及actin蛋白的表达变化,常规行肝脏病理检查及了解HBsAg、HBcAg及actin蛋白表达情况,筛检出需要抗病毒治疗的病例,可为探索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傅茂英;李海;邓志勇;陈芳;孙丽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东莨菪碱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FDP)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84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东莨菪碱治疗组.东莨菪碱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24 h)应用东莨菪碱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惊厥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 东莨菪碱治疗组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重度HIE(包括头颅CT脑白质低密度呈中、重度改变者)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生后7~8 d和12~14 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东莨菪碱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东莨菪碱治疗组的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东莨菪碱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并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宗菊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8 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经治疗后存活40 例(89%),死亡5例(11%);其中2例合并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由于经济困难生后2 d 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对于ARDS,早期识别和诊断,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和其他支持治疗,保护其他脏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胡志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复发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子宫、阴道前后壁膨出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常因分娩损伤、产后恢复差、产褥期早期体力劳动,盆底组织缺乏弹性、萎缩、退化,出现子宫或阴道前后壁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1].

    作者:杨丽清;朱影娴;聂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以睡眠时反复上气道塌陷导致打鼾、频繁呼吸暂停及呼吸浅慢、低氧血症、睡眠中断、白天嗜睡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刘莉;董建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两种手术切口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切口在髌骨骨折中应用疗效,以期找到较优良之手术切口.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7年8月我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髌骨骨折采用随机方法,分别采用前正中纵切口及横弧形切口治疗髌骨骨折168例,分析比较了采用两种切口治疗髌骨骨折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及术中、术后优缺点,找出较优手术切口方式.结果 经过统计比较发现无论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术后优良率来看,纵切口都比横弧形切口为优.结论 前正中纵切口损伤小,固定满意,早期锻炼安全,功能恢复快,是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入路,值得推荐.

    作者:蒋元斌;张伟中;徐浩;史政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腹部损伤的诊治

    腹部损伤是普外科急症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腹腔脏器多,腹部损伤常常是多发伤的一部分,受损伤后常出现多种复杂的临床表现,易引起大出血和严重感染,发生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1],给诊断带来诸多困难.

    作者:陈新春;李秘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不同性别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观察208例入选者的静息心率,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病组.结果 男性冠心病组静息心率(77.7±12.5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69.1±9.0次/min)(P<0.05);女性冠心病组静息心率(76.25±10.8次/min)与对照组(72.2±11.9 次/min)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因性别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男性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相关性较女性强.

    作者:张群英;韩君勇;邬伟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医学留学生内科学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内科学是医科院校各专业面向医学留学生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留学生原有的宗教习俗、文化教育差异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及当前高校的教师素质、管理水平,重视程度等多种原因,留学生内科理论课学习效果会受到多方面影响.文章从如何提高留学生内科学教学质量入手,结合多年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进行探讨,为留学生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赵丹;罗星;杨晓萍;刘春;程红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病人中应用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病人中的使用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年来173例肿瘤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其中A组(中心静脉导管)68例,B组(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105例,观察两组置管部位、操作技术、导管维护、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结果 置管时间、操作技术和导管维护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导管平均留置时间A组37 d;B组41 d,P>0.05;导管相关性感染率A组17.65%,B组1.91%,P<0.05.结论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的患者,所以要尽可能选择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尽可能减少导管质量问题引起的感染.

    作者:李静;王国蓉;段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糖尿病酮症病人30例的输液护理

    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病人的急性并发症,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出现血酮、尿酮及高血糖为主的临床综合征.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其病死率不断下降[1].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筋膜上放置负压引流管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部横行切口剖宫产术中筋膜上放置负压引流管,促进腹部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剖宫产术中筋膜上放置负压引流管改良组104例,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照组97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改良组术后病(3.85%)及疼痛(中等疼痛7.69%)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46%、20.62%)(P<0.05).改良组甲级愈合率100%,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95.88%,改良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筋膜上放置负压引流管后疼痛轻、污染少、恢复快,利于腹部切口愈合,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柏雪燕;王燕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采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方式鉴别肺内良恶性结节的性质,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结节除3例外其余均呈明显强化,且≤15 mm恶性结节呈均匀性强化,>15 mm恶性结节呈不均匀性强化,良性结节基本为轻度强化(球形肺炎除外).结论 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对肺内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极具价值.

    作者:王镇;扬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HPV感染及Fas/FasL基因表达与阴茎鳞癌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对阴茎鳞癌组织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阴茎鳞癌和10例阴茎包皮组织中HPV及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阴茎鳞癌和阴茎包皮组织中,HPV感染率分别为70.0%和25.0%(P<0.05),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和85.0%(P<0.05),FasL分别为65.0%和25.0%(P<0.05).在阴茎鳞癌HPV感染组和未感染组,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8.6%和66.7%(P<0.05);FasL分别为75.0%和41.7%(P<0.05).结论 HPV感染可能会使阴茎鳞癌细胞Fas基因表达下调,FasL表达上调,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避,从而促进阴茎鳞癌的发生.

    作者:李海;邓志勇;徐松;陈金珍;陈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及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以提高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讨论其诊断、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结果 5例患者成功切除肿瘤,患者切除肿瘤时均出现高血压危象,切除后均转为低血压.结论 对异位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应高度重视,术前尽可能明确诊断、完善准备,术中采取正确措施可避免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肖开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医学图书馆管理探讨

    图书馆也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的信息中心,它拥有重要的情报信息资源,承担着搜集、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资料的重要任务,是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如何加强图书馆管理,使其社会效益达到大化,更好的为医务人员服好务,是医学图书馆研究的总要课题之一.

    作者:辜明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应用8/9.8F输尿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资料,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3例,中段结石18例,下段结石41例.结果 72例输尿管结石,一次成功清除结石70例(97.2%).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倒回肾脏,留置双J管后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术,拔除双J管后结石自行排出.无发生输尿管穿孔和输尿管撕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是安全而有效的,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湛炜璋;谭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甘氨双唑钠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增敏作用

    目的 探讨甘氨双唑钠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84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增敏放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A组42例,用甘氨双唑钠800 mg/m2给药,于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在60 min内进行常规放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疗程结束;B组仅接受常规放疗.结果 A组完全缓解26例(45.2%),B组42例完全缓解19例(23.8%),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毒副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甘氨双唑钠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增敏效果明显,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好.

    作者:王坚;孙苏平;张旭光;倪新初;于静萍;李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树突状细胞与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张雪妍;雨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甲状腺癌DDIT3 mRNA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DNA损伤诱导转移因子3(DDIT3) m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0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DDIT3 mRNA的表达,并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相比较.结果 DDIT3 m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滤泡癌组与滤泡性腺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观察5例甲状腺癌癌旁组织,DDIT3不表达.结论 DDIT3 mRNA在甲状腺癌中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丽丽;柳达;文静;吴萍;黄刚;朱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