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轩
发作性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 min或者在发作间歇期意识未能完全恢复正常连续多次频繁发作.我科自2000~2008年,进行开颅手术共计1 217例,术后24 h内并发癫痫发作63例,其中癫痫大发作者11例.
作者:任建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我院非在编护士流动性大的现状及相关因素,为规范非在编护士管理,稳定非在编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提出相关对策.方法 采用对满意度等问卷调查法,调查我院近5年的非在编护士70人.结果 非在编护士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12,总体满意度较低;满意度低的项目是福利待遇、创造职业发展机会.结论 提高福利待遇,创造职业发展机会是稳定非在编护士队伍的有效途径.
作者:杨俊;张福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抗CCP抗体在RA中的含量.结果 抗CCP抗体的敏感性比类风湿因子(RF)的敏感性低,但抗CCP抗体的特异性远高于RF,RA患者的RF的阳性率在抗CCP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但抗CCP抗体与年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研究证明抗CCP抗体含量与疾病活动度(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而和RF存在正相关,并且抗CCP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陈玉;裴兵;祖美丽;吴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奥美拉唑、凝血酶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 40 mg每日3次、生长抑素250~500 μg/h、凝血酶1~2 kU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铝凝胶20 g口服每日3次.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止血效果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95.00%(38/40),病死率2.50%(1/40);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有效率为72.73%(16/22),病死率13.64%(3/2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生长抑素、奥美拉唑、凝血酶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不加磷酸铝凝胶组.
作者:程海涛;王农荣;官亮;甘晓兰;谢桂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并降低门诊输液区护理风险,减少投诉和纠纷.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设为A组,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风险管理干预后设为B组,投诉与纠纷的风险(差错与事故的风险)在医生环节、药房环节、收费环节、护士环节、病人或陪人环节、环境因素A组与B组比较研究.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10 028例患者中发生5例纠纷,与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9 365例患者中发生33例纠纷相比,有显著差异(χ2=22.661,P<0.01).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门诊输液区护理风险降低,投诉与纠纷明显减少.
作者:许美芳;范银红;徐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本院就诊患者、职工、社区居民进行调查,了解其对本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的认识和存在问题,分析其存在原因,制定出应对策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方法 调查住院患者200例,周边居民200例,本院职工100例对本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的认识及对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的满意度.结果 与结论 调查发现,总体对医疗资源配置知识了解不够,普遍认为本院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医疗设备不能满足需求,存在医疗投入不足与社区资源利用的矛盾,病人满意度、信任度不够.需通过加大人力资源投入,调整医疗投入不足与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不够之间的矛盾.建议政府采取有利的措施,整合周边医疗资源,终达到医疗配置均衡的目标,让群众不断满意我院的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段建华;齐艳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9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96例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4 d后患肢消肿,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的危险并发症,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付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X线检查等检查综合性分析而得出,该病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1].
作者:孙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确诊的16例MH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16例MH患儿均有发热、肝肿大,脾肿大8例,淋巴结肿大10例,黄疸11例,出血症状10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下降11 例,血红蛋白下降16例,血小板计数下降13例,丙氨酸基转移酶升高10例.15例骨髓涂片检查均见异形组织细胞;3例患儿浓缩血片中见异常组织细胞.16例患儿均未行化疗,3例患儿住院期间死亡,13例住院2~3 d,确诊本病后自行出院,失访.结论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预后极差.
作者:王秋菊;吴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各种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影像学涉及全身各个系统,与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息息相关.
作者:钱懿;王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手术体位要求严格,它会影响到患者的神经、血管、呼吸、循环等并发症的发生.对1例已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我们从体位、气腹、生命体征的观察与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输液量的调控、环境温度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严密的管理,控制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脱落与新的血栓形成,使手术顺利完成,控制了并发症的发展与发生,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作者:邓俭美;李微微;闵登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8 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经治疗后存活40 例(89%),死亡5例(11%);其中2例合并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由于经济困难生后2 d 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对于ARDS,早期识别和诊断,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和其他支持治疗,保护其他脏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胡志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观察208例入选者的静息心率,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病组.结果 男性冠心病组静息心率(77.7±12.5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69.1±9.0次/min)(P<0.05);女性冠心病组静息心率(76.25±10.8次/min)与对照组(72.2±11.9 次/min)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因性别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男性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相关性较女性强.
作者:张群英;韩君勇;邬伟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FDP)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84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东莨菪碱治疗组.东莨菪碱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24 h)应用东莨菪碱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惊厥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 东莨菪碱治疗组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重度HIE(包括头颅CT脑白质低密度呈中、重度改变者)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生后7~8 d和12~14 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东莨菪碱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东莨菪碱治疗组的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东莨菪碱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并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宗菊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抗病毒治疗失败或肝功能长期异常者,症状及体征为乏力、纳差、肝区不适、黄疸、肝脾肿大等.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给予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和泛昔洛韦治疗,疗程均为10周.结果 治疗组在肝功能、免疫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74.14%(P<0.01).结论 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抗病毒失败或肝功能长期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熊去氧胆酸胶囊与强肝胶囊联合应用,比单用泛昔洛韦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剑明;刘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子宫术中行改良式B-Lynch外科缝合术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患者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控制产后出血的成功率100%,无继发再次产后出血或合并严重感染,无1例急症子宫切除.结论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止血治疗简单有效,是治疗产后出血、保留子宫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李泽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甘氨双唑钠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84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增敏放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A组42例,用甘氨双唑钠800 mg/m2给药,于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在60 min内进行常规放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疗程结束;B组仅接受常规放疗.结果 A组完全缓解26例(45.2%),B组42例完全缓解19例(23.8%),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毒副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甘氨双唑钠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增敏效果明显,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好.
作者:王坚;孙苏平;张旭光;倪新初;于静萍;李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Fuchs综合征是一种以虹膜脱色素为特征的慢性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为我国较为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1].本病90%为单眼受累,此病也被称作虹膜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或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自1906年Fuchs首先对其进行临床总结,人们对该病的认识长期没有很大变化.
作者:冯雪;王艳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7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西咪替丁治疗开始为20 mg/(kg·d)分2次静滴,用药7~14 d改口服维持,维持量15~20 mg/(kg·d),分3次口服,继续用药2周后停药.对照组36例采用一般常规疗法(氯苯那敏、维生素C、钙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氢化可的松4~8 mg/(kg·d),静脉滴注5 d后改为强的松1 mg/(kg·d),分3次口服.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皮肤紫癜消退、临床症状消失、缩短病程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儿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宏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实习是护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培养一个合格的护士必需的手段,如何做好临床教学,提高护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使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是现代护理教育者关注的重点.
作者:缪宇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