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登革疫苗研发新进展

杨永红;宋璋瑶;郑学礼

关键词:登革病毒, 登革疫苗, 免疫
摘要:登革病毒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而致病.经过几十年研究,一个获批登革热嵌合疫苗终于问世.临床3期试验显示,该疫苗对预防有症状登革热的防治效果为60%.然而同时发现,接种该疫苗有可能引起未曾暴露过登革病毒的接种者增加患严重登革热的风险.WHO推荐这种疫苗的接种条件是登革热流行区人群的登革血清阳性率达到70%,才可使用这种疫苗.另一些疫苗分子也已进入临床1-3期试验.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2-2013年深圳市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分布、耐药性及PFGE分型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导致感染性腹泻的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特征,为食品安全控制及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3年深圳市腹泻监测的558株非伤寒沙门菌的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及PFGE分析.结果 558株非伤寒沙门菌中,以鼠伤寒沙门菌(27.8%)、肠炎沙门菌(26.2%)为常见;其中49.5%的菌株至少耐受4种抗生素,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达到77.4%和91.1%,对氨苄西林(AMP)的耐药率分别达到69.0%和50.7%.其中155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100种PFGE型别,146株肠炎沙门菌分为37种PFGE型别,48株斯坦利沙门菌分为17种PFGE型别.结论2012-2013年深圳市腹泻监测的非伤寒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常见血清型,且这两种血清型的菌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

    作者:林一曼;石晓路;李迎慧;邱亚群;陈琼城;江敏;姜伊祥;扈庆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形成性考核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

    目的 探讨形成性考核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昆明医科大学2013级和2014级Ⅰ、Ⅱ模块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013级和2014级相应模块学生的终结性考核成绩和采用形成性考核后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并对2013级Ⅰ、Ⅱ模块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形成性考核的评价.结果 2013级Ⅰ、Ⅱ模块的及格率和2014级Ⅰ、Ⅱ模块学生综合成绩优良率和及格率均分别高于终结性考核成绩优良率和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级Ⅱ模块综合成绩优良率与终结性考核成绩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013级Ⅰ、Ⅱ模块学生问卷调查,97%以上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考核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结论 在医学寄生虫学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考核,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的优良率和及格率,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丽明;王卫群;申丽洁;贾雪梅;杨照青;李翠英;王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利拉鲁肽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观察利拉鲁肽对ALI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SPF级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急性肺损伤组(LPS组)、正常对照组(C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L组)、中浓度组(M组)、高浓度组(H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D组).LPS组及各药物处理组分别以LPS 15 mg/kg腹腔注射建立小鼠ALI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LPS后,L、M、H组分别腹腔注射利拉鲁肽10、100、800μg/kg,D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 mg/kg,LPS组腹腔注射等量的PBS溶液.然后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12 h后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瑞-吉氏染色法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沉渣中中性粒细胞数(PMNs).结果 L,M,H组各组小鼠生理功能较LPS组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H组各组肺组织结构排列相对整齐,W/D值及PMNs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LP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通过改善内毒素致ALI小鼠生理功能、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肺水肿、减少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聚集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且该药无浓度依赖性.

    作者:谷萍姣;敖当;唐兰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直肠滴注中药蒿芩清胆汤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直肠滴注中药蒿芩清胆汤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选取100例被确诊患有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经直肠滴注给予中药蒿芩清胆汤;对照组经口服给予西药利巴韦林颗粒.治疗3 d后,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免疫指标及症候积分水平与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占比18.00%(9/50)、总有效率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2/50)、86.00%(43/50),治疗后第2及第4天观察组症候积分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自然杀伤细胞(NK)有所下降且CD3+、CD4+与CD8+及CD4+/CD8+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滴注中药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有显著疗效,可改善免疫功能,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萌萌;任彦宇;高育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互动式教学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人体寄生虫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通过互动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寄生虫实验教学不仅在有限学时内达到佳效果,同时能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刘太平;徐文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预防出生缺陷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在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中的作用,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扬州市城区分娩机构上报的所有缺陷儿病例登记卡资料.结果 经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后,共有538例选择了治疗性引产,其中<28周378例,占总缺陷的36.77%,且引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缺陷的顺位在治疗性引产后也发生了变化,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合并腭裂、唇裂、先天性脑积水、无脑畸形、唐氏综合症、水囊状淋巴瘤、双肾积水构成比在治疗性引产后大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及时发现某些严重的出生缺陷疾病,为孕妇提供终止病例妊娠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

    作者:王红;何晓燕;王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甘草酸偶联牛血清白蛋白载木犀草素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外活性研究

    目的 制备甘草酸介导的木犀草素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抗肝癌细胞活性.方法 采用化学偶联方法制备甘草酸偶联牛血清白蛋白,透析后冻干;采用去溶剂化法制备木犀草素白蛋白纳米粒,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优工艺,高效液相检测所筛选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由细胞存活率实验检测载药纳米粒体外抗肝癌细胞活性.结果 甘草酸化学修饰牛血清白蛋白胨干粉制备成功,偶联度123.12μg/mg.制备出载药纳米粒,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得到佳工艺A4B1C4D3E3,平均粒径300 nm.其中处方样品1肝癌细胞抑制实验的IC50值为375μg/mL.结论 本文采用去溶剂化法成功制备甘草酸介导的木犀草素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且具备良好的体外抗肝癌细胞活性,为木犀草素剂型化和提高药效打下基础.

    作者:付伟;柴栋;文颖;卫世杰;杨宝芸;陈少莲;陈红梅;张咏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小板参数变化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明确诊断并住院治疗的9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5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计数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将肝硬化组按照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无出血组进行上述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 肝硬化研究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的检测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检测值肝硬化研究组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消化道出血研究组的PLT、MPV、PCT的检测值明显低于无消化道出血的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W的检测值合并消化道出血研究组则明显高于无消化道出血的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以有效反应肝脏受损的程度,对临床诊断及治疗肝硬化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葛琴;朱自力;冯晓云;蔡平;张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07-2016年深圳市肺结核病流行特征

    目的 掌握深圳市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6年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登记报告的肺结核患者信息资料,对报告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报告肺结核病54760例,其中涂阳肺结核27030例、仅培阳肺结核1345例、涂阴肺结核26310例、未痰检肺结核7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3.1/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月均报告发病数每年3-11月明显增加,与深圳市人口流动相吻合;报告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年均报告发病率南山区高,达80.4/10万,其次为罗湖区(65.8/10万),各区发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结核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35758例、占65.3%,女性19002例、占34.7%;14岁以下的儿童发病人数很少,仅报告191例、占0.3%;20~29岁达到高峰、占45.2%,65岁以后报告例数显著减少占3.7%;性别间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4,P<0.01).职业分布除不详和其它外,前五位分别为工人占37.6%,家务及待业占32.7%,商业服务占5.4%,干部职员占4.9%,离退人员占2.4%.结论 深圳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流动人口,除国家免费政策外,应制定更多针对流动人口的有效防治措施,以提高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疫情.

    作者:吴清芳;吕德良;管红云;谭卫国;车晓玲;卢春容;李明珍;卓志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4-2016年深圳市福田区外环境H7N9禽流感病毒及职业人群监测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涉禽市场外环境中H7N9禽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及职业暴露人群血清监测情况,为禽流感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福田区采集涉禽外环境样本及职业人群血清,环境样本经PCR检测H7亚型核酸,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以检测H7N9抗体水平.结果 1532份外环境标本阳性率为11.88%,2016年明显低于2014及2015年,第二季度为阳性高峰期,脱毛器、砧板刀具污染较重,生鲜上市政策后各部分阳性率都有所降低;290名职业人群抗体滴度≥1:80者为55.7%,受污染的市场血清阳性率高于未受污染的.结论 职业人群存在感染的高风险,外环境中存在H7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第二季度高,不同部位阳性检出率不同.政策实施后污染程度降低,生鲜上市政策的持续开展具有必要性.

    作者:范苏云;石向辉;周洁;庞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驱动基因改变情况与临床病理、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上海长海医院诊治且病例资料完整的1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ARMS法检测所有患者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酸激酶(ROS1)、MET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MET)改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一般情况(性别、吸烟与否)、临床病理(病理类型、分化情况及TNM分期)、治疗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中EGFR的总突变率为34.57%,ALK和ROS1融合基因的总阳性率分别为9.88%和12.35%,Met基因总扩增率为6.17%.EGFR突变在患者是否吸烟、分化情况及TNM分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K融合基因的阳性表达在患者是否吸烟和TNM分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的阳性表达在患者的分化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OS1融合基因的阳性表达在临床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突变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PFS期生存率均高于EGFR未突变组(P<0.05),EGFR突变组中靶向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期)和PFS期生存率均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ALK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组PFS期生存率低于ALK融合基因阴性表达组(P<0.05),而ROS1和Met的阳性表达与PFS期生存率无关(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在治疗前检测驱动基因改变情况,对传统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佳浓;于冠宇;韩一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柱凝胶结合血清学技术对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标本的筛选和鉴定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联合血清学技术在疾病及其亚型所引起的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标本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对100例患者及54名献血者进行抗原性效价及抗体效价的测定,然后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测定其中4例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的患者,并将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100例患者中,有28例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占患者总数的28%,其中白血病患者占43.3%(26/60),其他疾病患者占5.0%(2/40),在54例献血者中,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占3.7%(2/54),患者的血型抗原减弱性显著高于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传统的试管法相比,微柱凝胶法检测灵敏度高、测定结果更准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柱凝胶法适合检测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患者的血型,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青;尹伟明;欧阳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积雪草苷血药浓度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积雪草苷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测定方法.方法 根据有效治疗剂量将SD大鼠分成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药14、42、126 mg·kg-1,采用Welchrom-C18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24:76),监测波长为221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8℃,葫芦素B为内标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积雪草苷在0.7~150.0μg·mL-1范围内线性系良好(R2=0.999),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0%,相对回收率均大于99%,日内精密度均小于4%,日间精密度均小于7%,室温放置24 h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20℃环境冻融稳定性RSD均小于10%.结论 HPLC法灵敏、准确、快速,可用于积雪草苷血药浓度的测定.

    作者:朱丽莎;刘颖菊;谭欣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气候变化对鼠疫流行的影响

    鼠疫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影响鼠疫分布及流行的因素众多,其中气候变化对鼠疫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主要探讨气候变化对鼠疫生态系统的影响,为预测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徐丹丹;尹家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GnRH-a延长给药间隔周期治疗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延长给药间隔周期治疗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10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按传统治疗方法给予治疗,疗程24周,每4周注射3.75 mg曲普瑞林,共6次;实验组疗程也为24周,总用量减少两次,即每6周注射3.75 mg曲普瑞林,共4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痛经程度和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VRS评分和子宫体积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效果更加显著,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的有效率(92.31%)略高于对照组(90.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24周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延长给药间隔与传统方案一样能够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效果,都能够抑制雌激素水平,运用此方法能够明显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张春妮;莫锐婷;袁建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检测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的作用和成本效果

    目的 比较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菌落计数法和荧光标记法在检测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中的作用及成本效果.方法 将某三级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120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随机分为三个检测组,每组共40个采样点,在同一时段分别检测其清洁消毒前后的相对光单位(RLU)值、细菌总数和清洁消毒后的荧光标记清除情况,比较三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并计算检测成本,比较成本效果比值.结果 清洁消毒后,高频接触物表的菌落总数中位数由9.07 cfu/cm2降至2.47 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4,P<0.0167);RLU值中位数由378降至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3,P<0.0167);菌落计数法检测合格率高(80%),其次是ATP生物荧光检测法(72.5%),荧光标记法低(42.5%),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46,P<0.0167);三种方法检测合格率两两比较,菌落计数法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P>0.0167),荧光标记法检测合格率低于菌落计数法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7.366,P<0.0167);三种方法成本效果比值由高到低依次为:ATP生物荧光检测法41.45元,菌落计数法35.50元,荧光标记法2.35元.结论 三种方法均可用于评价医院高频接触物表清洁消毒效果,但荧光标记法更具有成本效果,值得普遍推广.

    作者:钟晓;肖丽华;吴庆飞;汪东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妇科病患者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

    目的 分析妇科病患者宫颈分泌物的支原体培养以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妇科门诊就医的226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的阳性率进行分析,并针对阳性样本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宫颈分泌物样本的支原体阳性率为56.64%(128/226),其中单纯感染解脲支原体(Uu)的患者有92例,占71.87%,单纯感染人型支原体(Mh)的患者共6例,占4.69%,Uu和Mh混合感染的患者共30例,占23.44%.感染Uu的患者显著高于感染Mh的患者(P<0.05).支原体阳性标本的药敏实验发现,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包括交沙霉素(JOS)、阿奇霉素(AZL)、左氧氟沙星(L-OFL)、克拉霉素(CLA)、罗红霉素(ROX)以及氧氟沙星(OFL)等.结论 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对于喹诺酮类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对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实验有利于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作者:张永红;夏良海;方师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老年人BMI和血脂水平对其老年痴呆症社区调查表评分的影响

    目的 通过考察65岁以上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和血脂水平与其老年痴呆症社区调查表(CSID)评分的关系,探讨BMI、血脂水平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5周岁的老年人2000例,采用老年痴呆症社区调查表(CSID)面对面调查评分,通过体格检查计算其BMI,利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通过秩和检验比较BMI、血脂水平对老年痴呆症人群的主客观认知.通过Logistic回归评价其与认知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人BMI向正常值趋近时,CSID评分呈升高趋势;老年人血浆TC,TG,LDL水平越高,HDL水平越低,CSID评分越高,且超重老年人及肥胖率逐渐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TC,LDL-C,HDL-C与CSID存在相关性(P<0.05),在男女人群中具有一定特异性.结论 老年人认知能力的下降与BMI升高、血脂异常有关,防治老年痴呆症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加强对老年人群BMI、血脂的管理,提高社区老年人对老年痴呆症的认识,对降低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闻慧娟;黄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细菌的耐药机制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种重要的广谱抗生素,属于化学合成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由于其优良的抗菌活性,安全性好,目前已在临床、畜牧业和水产业中广泛使用.耐药质粒的水平转移是喹诺酮耐药在不同细菌间传播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和不同来源菌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在国内的流行情况进行概述.

    作者:龙永艳;吴葵;傅松哲;涂俊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登革热如何影响广州市居民行为的电话调查

    目的 了解登革热对广州居民行为变化的影响,为广州登革热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广州市11个区拥有固定电话的常住居民993人.结果 调查对象中知晓登革热的有821人(82.68%),在2014年登革热疫情后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的占39.17%(389/99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是行为方式改变的影响因素(χ2=5.39、21.75、42.61、19.67,P<0.05).结论 登革热影响广州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开展登革热防控和宣传教育工作应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同时进行.

    作者:蔡文锋;景钦隆;陈嘉敏;罗雷;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