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慧娟;黄扬
病毒性疾病具有广泛的传播性与流行性,给人们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与病毒性疾病发病和传播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硒与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硒与克山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感和手足口病等疾病的关系及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硒干预病毒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探索了硒及不同硒蛋白作为预防药物开发、相关病毒性疾病治疗和药物筛选靶标的可能性.
作者:王超;黄娟;张仁利;程锦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提要:近年来我国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逐年降低,2017年已无本地感染病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成为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给我国的疟疾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分析,结合3种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各自的特点,来探讨如何建立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体系.
作者:褚文达;张月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驱动基因改变情况与临床病理、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上海长海医院诊治且病例资料完整的1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ARMS法检测所有患者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酸激酶(ROS1)、MET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MET)改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一般情况(性别、吸烟与否)、临床病理(病理类型、分化情况及TNM分期)、治疗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中EGFR的总突变率为34.57%,ALK和ROS1融合基因的总阳性率分别为9.88%和12.35%,Met基因总扩增率为6.17%.EGFR突变在患者是否吸烟、分化情况及TNM分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K融合基因的阳性表达在患者是否吸烟和TNM分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的阳性表达在患者的分化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OS1融合基因的阳性表达在临床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突变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PFS期生存率均高于EGFR未突变组(P<0.05),EGFR突变组中靶向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期)和PFS期生存率均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ALK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组PFS期生存率低于ALK融合基因阴性表达组(P<0.05),而ROS1和Met的阳性表达与PFS期生存率无关(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在治疗前检测驱动基因改变情况,对传统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佳浓;于冠宇;韩一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水平变化,探讨这两项指标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的Gensini评分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低分组(n=89)和高分组(n=97),同时选取同期造影结果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AnxA1及GG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AnxA1及GG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狭窄程度重的高分组患者AnxA1及GGT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xA1、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且为高冠脉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nxA1及GGT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具有正相关性并对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提示意义.
作者:刘曙艳;付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替诺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血清Th1/Th2/Th17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十堰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替诺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清Th1/Th2/Th17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且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替诺福韦酯治疗4、8、12、24周之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下降,与基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IL-17、TNF-α、IFN-γ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IL-10在12、24周与基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A在治疗后24周与基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诺福韦酯治疗能够使患者Th1/Th2/Th17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下降,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
作者:熊先明;梁亚君;柯静;陈鹏;耿吉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监测结果及临床特点分析,进而提出治疗感染性腹泻的方法,避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地区肠道门诊150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进行常见的肠道病原菌检测,对病原菌的致病时间、致病人群、病例血清类型进行重点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调查患者的药敏结果.结果 1500例标本中分离出470株致病菌,阳性率为31.33%;其中检出多的病原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分别占49.35%和17.23%;不同年龄组间的病原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7-9月病原菌的检出率较高,药敏分析发现,各种病菌普遍对头孢西丁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敏感.结论 北京地区的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各致病菌的耐药性有差异,应加强检查.
作者:孙立珍;孙立平;丁淑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涉禽市场外环境中H7N9禽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及职业暴露人群血清监测情况,为禽流感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福田区采集涉禽外环境样本及职业人群血清,环境样本经PCR检测H7亚型核酸,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以检测H7N9抗体水平.结果 1532份外环境标本阳性率为11.88%,2016年明显低于2014及2015年,第二季度为阳性高峰期,脱毛器、砧板刀具污染较重,生鲜上市政策后各部分阳性率都有所降低;290名职业人群抗体滴度≥1:80者为55.7%,受污染的市场血清阳性率高于未受污染的.结论 职业人群存在感染的高风险,外环境中存在H7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第二季度高,不同部位阳性检出率不同.政策实施后污染程度降低,生鲜上市政策的持续开展具有必要性.
作者:范苏云;石向辉;周洁;庞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直肠滴注中药蒿芩清胆汤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选取100例被确诊患有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经直肠滴注给予中药蒿芩清胆汤;对照组经口服给予西药利巴韦林颗粒.治疗3 d后,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免疫指标及症候积分水平与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占比18.00%(9/50)、总有效率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2/50)、86.00%(43/50),治疗后第2及第4天观察组症候积分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自然杀伤细胞(NK)有所下降且CD3+、CD4+与CD8+及CD4+/CD8+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滴注中药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有显著疗效,可改善免疫功能,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萌萌;任彦宇;高育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前期分离鉴定的嗜肺军团菌5型(LP5)进行毒力分析.方法 构建CD-5感染巨噬细胞模型,瑞士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细胞变化,再行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开展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实验,研究CD-5是否为毒力株.结果 成功构建CD-5感染巨噬细胞模型,光镜观察CD-5能使细胞空泡变性、破裂.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出现线粒体聚集、胞质空泡化,胞核皱缩,染色质凝集于胞膜周边等凋亡表现,TUNEL实验也检测到DNA断裂的片段.结论 分离获得的CD-5为毒力株,有可能对人体致病,应加强对环境中军团菌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避免军团菌病的爆发和流行.
作者:余泽英;王昕;陈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形成性考核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昆明医科大学2013级和2014级Ⅰ、Ⅱ模块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013级和2014级相应模块学生的终结性考核成绩和采用形成性考核后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并对2013级Ⅰ、Ⅱ模块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形成性考核的评价.结果 2013级Ⅰ、Ⅱ模块的及格率和2014级Ⅰ、Ⅱ模块学生综合成绩优良率和及格率均分别高于终结性考核成绩优良率和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级Ⅱ模块综合成绩优良率与终结性考核成绩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013级Ⅰ、Ⅱ模块学生问卷调查,97%以上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考核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结论 在医学寄生虫学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考核,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的优良率和及格率,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丽明;王卫群;申丽洁;贾雪梅;杨照青;李翠英;王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分析HCMV感染在不同疾病及不同标本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HCM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查阅2013-2016年进行HCMV-DNA检测的病人住院病历,分析HCMV在不同疾病及不同标本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CMV-DNA在不同标本中存在差异(χ2=617.439,P<0.05),其中痰液标本阳性率高,达39.65%(410/1034);HCMV-DNA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分布在重症监护室(52.46%,662/1262);年龄大于50岁患者更容易感染HCMV(χ2=50.98,Ρ<0.05);HCMV阳性患者中以男性居多;HCMV阳性患者多见于呼吸道疾病(65.57%,562/857),其次为器官移植(22.98%,197/857);HCMV感染与EB病毒(EBV)感染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800,P=0.200).结论 对年老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加强HCMV感染筛查,联合不同标本进行检测,提高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依据.
作者:吴敏芝;徐韫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荔湾区近十年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有效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荔湾区2006-2016年登革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06-2016年荔湾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5704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5686例,输入性病例18例.除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外,其余年份均有输入病例报告;除2009年外,其他年份均有本地感染病例,年发病率在0/10万~497.33/10万之间.疫情涉及全区22个街道,发病数居前五位的街道依次是南源街(11.75%)、冲口街(7.35%)、石围塘街(7.00%)、金花街(5.21%)和站前街(5.12%).7-12月均有本地病例报告,6月份前为输入病例.9-10月本地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4.91%,为发病高峰期.男女性别比为1:1.05.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数以20~59岁年龄组居多,占69.42%.职业分布以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等为主.病例输入地主要以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地区为主.本地暴发疫情主要由登革病毒Ⅰ型引起.结论 荔湾区登革热流行具有输入病例与本地传播并存、散发与多点暴发并存的特点,目前仍为输入或输入引起的本地传播,应及早以蚊媒控制为主进行综合防控.
作者:杨丽莉;景钦隆;杨翠辉;蔡明伟;王敏;曾伟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菌落计数法和荧光标记法在检测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中的作用及成本效果.方法 将某三级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120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随机分为三个检测组,每组共40个采样点,在同一时段分别检测其清洁消毒前后的相对光单位(RLU)值、细菌总数和清洁消毒后的荧光标记清除情况,比较三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并计算检测成本,比较成本效果比值.结果 清洁消毒后,高频接触物表的菌落总数中位数由9.07 cfu/cm2降至2.47 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4,P<0.0167);RLU值中位数由378降至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3,P<0.0167);菌落计数法检测合格率高(80%),其次是ATP生物荧光检测法(72.5%),荧光标记法低(42.5%),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46,P<0.0167);三种方法检测合格率两两比较,菌落计数法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P>0.0167),荧光标记法检测合格率低于菌落计数法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7.366,P<0.0167);三种方法成本效果比值由高到低依次为:ATP生物荧光检测法41.45元,菌落计数法35.50元,荧光标记法2.35元.结论 三种方法均可用于评价医院高频接触物表清洁消毒效果,但荧光标记法更具有成本效果,值得普遍推广.
作者:钟晓;肖丽华;吴庆飞;汪东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登革病毒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而致病.经过几十年研究,一个获批登革热嵌合疫苗终于问世.临床3期试验显示,该疫苗对预防有症状登革热的防治效果为60%.然而同时发现,接种该疫苗有可能引起未曾暴露过登革病毒的接种者增加患严重登革热的风险.WHO推荐这种疫苗的接种条件是登革热流行区人群的登革血清阳性率达到70%,才可使用这种疫苗.另一些疫苗分子也已进入临床1-3期试验.
作者:杨永红;宋璋瑶;郑学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联合血清学技术在疾病及其亚型所引起的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标本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对100例患者及54名献血者进行抗原性效价及抗体效价的测定,然后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测定其中4例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的患者,并将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100例患者中,有28例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占患者总数的28%,其中白血病患者占43.3%(26/60),其他疾病患者占5.0%(2/40),在54例献血者中,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占3.7%(2/54),患者的血型抗原减弱性显著高于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传统的试管法相比,微柱凝胶法检测灵敏度高、测定结果更准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柱凝胶法适合检测ABO血型抗原极度减弱患者的血型,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青;尹伟明;欧阳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在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中的作用,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扬州市城区分娩机构上报的所有缺陷儿病例登记卡资料.结果 经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后,共有538例选择了治疗性引产,其中<28周378例,占总缺陷的36.77%,且引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缺陷的顺位在治疗性引产后也发生了变化,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合并腭裂、唇裂、先天性脑积水、无脑畸形、唐氏综合症、水囊状淋巴瘤、双肾积水构成比在治疗性引产后大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及时发现某些严重的出生缺陷疾病,为孕妇提供终止病例妊娠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
作者:王红;何晓燕;王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收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SPF级SD大鼠临床生理生化背景数据,观察年龄、性别因素对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数据共享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饲养在标准屏障环境中的1~8月龄SPF级SD大鼠100只,雌雄各半,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血细胞分析仪XT-2000IV、Beckman CX-5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及Beckman ACL7000血凝分析仪测定正常大鼠血液的生理生化.结果 1~8月龄SD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尿素氮(BUN)、磷(P)、钠(Na)、钾(K)、氯(Cl)、钙(Ca)、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嗜碱性粒细胞比率(BASO)在性别及年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大鼠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比雌性偏高(P<0.05),雌性大鼠血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CREA)、甘油三脂(TG)高于雄性(P<0.05);1月龄大鼠的血液学指标WBC、RBC、血红蛋白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RDWSD、网织红细胞比率(RET)雌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月龄大鼠WBC、MONO、RET雌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龄大鼠WBC、RBC、HGB、PLT、NEUT、EO离子含量雌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月龄大鼠WBC、PLT、PCT、NEUT、MONO、EO雌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月龄大鼠WBC、NEUT、MONO、RET雌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月龄大鼠的血凝指标PT、APTT值在性别及月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值随月龄增加先升高而后降低(P<0.05),TT值随月龄增加逐渐升高后保持平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大鼠部分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月龄、性别之间保持稳定,无差异性;部分指标存在月龄、性别差异且具有规律性可循,有数据共享的可行性.
作者:张薇;唐彬;付新录;黎福荣;麦冬梅;钱江;赵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登革热对广州居民行为变化的影响,为广州登革热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广州市11个区拥有固定电话的常住居民993人.结果 调查对象中知晓登革热的有821人(82.68%),在2014年登革热疫情后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的占39.17%(389/99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是行为方式改变的影响因素(χ2=5.39、21.75、42.61、19.67,P<0.05).结论 登革热影响广州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开展登革热防控和宣传教育工作应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同时进行.
作者:蔡文锋;景钦隆;陈嘉敏;罗雷;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对急性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后是否并发肺炎分为肺炎组(186例)和对照组(2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性,分析急性脑卒中性肺炎危险因素,建立△GCS=15-GCS数学模型,评估GCS评分对卒中性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肺炎组年龄大、住院天数长、胃管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头晕、房颤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指标中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红细胞沉降率、国际标准化比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空腹血糖、ALT、AST、TBIL高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BC、△GCS、入院胃管进食、吞咽困难是急性卒中性肺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预测急性卒中性肺炎的C值(C-statistic)为0.858(95%CI:0.821~0.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S能有效预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的危险性,GCS评分越大,患卒中性肺炎的风险越小.
作者:黄勇;黄振华;宋文明;黄正科;肖孝勇;陈伟栋;韦秋霞;古钎林;廖瑾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积雪草苷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测定方法.方法 根据有效治疗剂量将SD大鼠分成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药14、42、126 mg·kg-1,采用Welchrom-C18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24:76),监测波长为221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8℃,葫芦素B为内标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积雪草苷在0.7~150.0μg·mL-1范围内线性系良好(R2=0.999),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0%,相对回收率均大于99%,日内精密度均小于4%,日间精密度均小于7%,室温放置24 h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20℃环境冻融稳定性RSD均小于10%.结论 HPLC法灵敏、准确、快速,可用于积雪草苷血药浓度的测定.
作者:朱丽莎;刘颖菊;谭欣玮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