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BV-DNA载量测定联合HBsAg定量分析在慢性HBV感染诊疗中的作用

李清;冯麟

关键词:HBV-DNA载量, HBsAg定量, HBeAg
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测定联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分析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阶段及病程进展与转归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于本院就诊的HBV患者共268例.分析HBV-DNA载量低于2000 IU/mL时,不同HBV-DNA水平组间和组内年龄、性别、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HBsAg定量结果等指标的作用和意义.结果 HBV-DNA载量测定结果发现,<20 IU/mL者135人;HBV-DNA载量<2000 IU/mL患者共235例,其中HBeAg(-)占比75.32%(177/235);HBeAg(+)患者占比24.68%(58/235);HBV-DNA载量<20 IU/mL时,其组内HBeAg(+)和HBeAg(-)间年龄分布对比,P=0.001,HBV-DNA载量为20~199 IU/mL时,两组对比,P=0.002,HBV-DNA载量为200~1999 IU/mL时,两组对比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20 IU/mL与20~199 IU/mL间,<20 IU/mL与200~1999 IU/mL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比,P值分别为0.001和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20 IU/mL、20~199 IU/mL和200~1999 IU/mL三组间HBsAg水平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组内HBeAg(+)组和HBeAg(-)组间HBsAg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载量测定联合HBsAg定量分析能够更好的预测HBV-DNA载量低于2000 IU/mL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转归.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孕妇血清肉碱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

    目的 了解孕妇血清肉碱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探讨补充游离肉碱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意义.方法 本研究通过妊娠期糖尿病组(病例组)和正常妊娠组(对照组)分娩前血清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水平比较,了解血清肉碱水平差异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游离肉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总酰基肉碱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以短链酰基肉碱(C2、C3、C4、C5)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酰基肉碱水平与餐后1 h及2 h血糖呈正相关(P<0.05),游离肉碱与餐后1 h血糖呈正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游离肉碱水平较正常孕妇无明显改变,但孕期减少酰基肉碱积聚可能对妊娠期糖尿病转归及减少远期并发症发生有一定意义.

    作者:曾慧倩;许文静;张学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12-2014年烟台市男男性行为者安全性行为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索烟台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100%使用安全套的安全性行为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AIDS)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查相结合,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1207名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8.8%.近6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在同性、商业同性性行为中各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性性行为中呈上升趋势(P<0.0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0%和5.05%,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者占71.7%.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性安全性行为的促进因素为:近一年接受过干预服务(OR=0.58,95%CI:0.44~0.77),危险因素为:本地居住时间>2年(OR=1.25,95%CI:1.05~1.50).结论 烟台市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安全性行为状况未显著改善,应进一步探索适合MSM人群特点的艾滋病干预措施.

    作者:程晓松;薛建;林荣;冯静;姜聚军;杨珊;王茂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HBV-DNA载量测定联合HBsAg定量分析在慢性HBV感染诊疗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测定联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分析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阶段及病程进展与转归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于本院就诊的HBV患者共268例.分析HBV-DNA载量低于2000 IU/mL时,不同HBV-DNA水平组间和组内年龄、性别、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HBsAg定量结果等指标的作用和意义.结果 HBV-DNA载量测定结果发现,<20 IU/mL者135人;HBV-DNA载量<2000 IU/mL患者共235例,其中HBeAg(-)占比75.32%(177/235);HBeAg(+)患者占比24.68%(58/235);HBV-DNA载量<20 IU/mL时,其组内HBeAg(+)和HBeAg(-)间年龄分布对比,P=0.001,HBV-DNA载量为20~199 IU/mL时,两组对比,P=0.002,HBV-DNA载量为200~1999 IU/mL时,两组对比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20 IU/mL与20~199 IU/mL间,<20 IU/mL与200~1999 IU/mL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比,P值分别为0.001和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20 IU/mL、20~199 IU/mL和200~1999 IU/mL三组间HBsAg水平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组内HBeAg(+)组和HBeAg(-)组间HBsAg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载量测定联合HBsAg定量分析能够更好的预测HBV-DNA载量低于2000 IU/mL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转归.

    作者:李清;冯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首诊患者TNM分期的关联因素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首诊患者的TNM分期相关联的因素,为肝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079例原发性肝癌首诊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和体格测量资料,并在医院电子系统收集肿瘤特征、有无肝癌相关症状、现病史等临床相关资料.根据原发性肝癌首诊患者的TNM分期,分成早期组(Ⅰ和Ⅱ期)和晚期组(Ⅲ和Ⅳ期),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原发性肝癌首诊患者分期关联的因素.结果 原发性肝癌首诊患者早期组与晚期组在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HBV和HCV感染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相关症状、肝硬化、脂肪肝以及年龄与原发性肝癌首诊患者的分期相关.有相关症状表现的肝癌患者首诊为晚期(Ⅲ、Ⅳ期)的可能性是无相关症状者的4.41倍(95%CI:3.34~5.82,P<0.001),而患肝硬化或脂肪肝的肝癌患者首诊为晚期的可能性分别为无相应疾病患者的0.49倍(95%CI:0.37~0.65,P<0.001)、0.50倍(95%CI:0.32~0.73,P<0.001).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首诊患者中,肝癌相关症状与高TNM分期呈正相关,肝硬化、脂肪肝疾病与高TNM分期呈负相关,提示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监测筛查以早期诊断肝癌.

    作者:廖功诚;张道明;房爱萍;朱惠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15-2017年广东地区动物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猪肉生产-销售链上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出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15-2017年广东5个地区的重点职业人群,如从事猪规模化养殖、屠宰、生猪交易和猪肉零售工作人员的基本概况等,对各调查点的人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401名猪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调查,主要为男性(73.6%)、中年[年龄(42.2±10.5)岁,年龄中位数43.4岁],其中40~岁年龄组占大比例(38.4%),超过70%来自我国其他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主要为广西、湖南等省,生产-销售链四种不同类型场所的工作人员中,年龄、性别、是否来自省外以及工作年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人员健康水平良好,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发生率较低,但养殖场和屠宰场工人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于生猪交易和零售市场人员(P<0.05),猪肉零售市场的工作人员工作服穿着频率较低,手套使用人数较少.结论 猪肉生产-销售链上从业人员健康,动物暴露以及防护措施情况有所差异,职业性动物接触是否构成人类人兽共患病流行中的关键性风险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关注.

    作者:朱燕珊;王宣焯;陆明领;陆家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指标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变化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指标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市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观察组)以及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CD4+T、CD8+T、CD4+T/CD8+T细胞比值,并采用生化分析仪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CD3+T[(51.57±15.40)%vs.(59.32±19.95)%]、CD4+T[(33.35±13.22)%vs.(39.90±15.14)%]、CD4+T/CD8+T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7±0.85)vs.(1.69±0.97)],CD8+T显著高于对照组[(29.05±9.21)%vs.(24.46±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gA显著低于对照组[(0.61±0.24)g/L vs.(0.98±0.45)g/L],血清IgM显著高于对照组[(1.35±0.42)g/L vs.(1.07±0.3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gG相比[(7.74±2.05)g/L vs.(7.41±1.97)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存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国杏;曲玉香;谭文娟;冯国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建筑工人烟草烟雾暴露与呼吸道症状关联性的分类树分析

    目的 了解烟草烟雾暴露对建筑工人呼吸道症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广州市南沙区7个建筑工地抽取879名建筑工人,调查其烟草烟雾暴露状况和呼吸道症状的发生情况.按烟草烟雾暴露与否将其分为主动吸烟组(503人)、被动吸烟组(249人)、不吸烟组(66人)和戒烟成功组(61人).结果 879名建筑工人主动吸烟率为57.2%(503/879),每日吸烟率为49.6%(436/879);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率为79.0%(249/315),非吸烟者每日被动吸烟率为62.5%(197/315).四组建筑工人经常性咳嗽且咽喉不适、仅经常性咽喉不适、仅经常性咳嗽的发生率分别为5.9%、5.7%、9.0%,呼吸道症状总发生率为20.6%.主动吸烟组建筑工人经常性咳嗽以及伴有咽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被动吸烟组(P<0.007);主动吸烟组建筑工人呼吸道症状总发生率高于被动吸烟组和不吸烟组(P<0.007);四组建筑工人经常性咽喉不适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类树分析结果表明,烟草烟雾暴露是导致建筑工人呼吸道症状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主动吸烟是导致建筑工人呼吸道症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建筑工人被动吸烟的状况亦不容忽视.

    作者:王洪琳;张志忠;张海洋;李茳;何国鹏;吴赤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周血内T淋巴细胞亚群、IgE、CRP及PCT对儿童哮喘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E(IgE)、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改变在儿童哮喘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84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gE水平.哮喘组患儿根据是否合并感染,测定并比较血中CRP及PCT含量.结果 哮喘组CD3+、CD4+和CD19+细胞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CD4+/CD8+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Th2细胞和IgE高于对照组,Th1/Th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h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的患儿CRP和PCT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哮喘患儿,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患儿CRP和PCT阳性率高于单纯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gE水平可作为反应哮喘患儿疾病状态指标,结合检测CRP和PCT可判断哮喘患儿是否合并感染,在治疗过程中起辅助治疗及评定药物效果的作用.

    作者:徐影;王健;甘丽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DNA识别受体AIM2和cGAS相关的HBV感染体外模型建立

    目的 构建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和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相关的HBV感染肝细胞模型,为研究DNA识别受体在肝细胞内固有免疫的炎症作用提供媒介.方法 从4种细胞系中筛选出AIM2和cGAS相对表达高的细胞系.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的该细胞系.超离和纯化的方法获取高纯度高HBV病毒量的血清液,用该血清培养细胞系,3 d后通过罗氏PCR方法测定细胞上清HBV病毒量,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结果 Western blot及rtPCR结果显示4种细胞系中7721细胞系的AIM2和cGAS均高表达,其中AIM2的mRNA在各细胞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NTCP的7721细胞系后,感染病毒3 d后细胞上清可检测出HBV病毒和HBsAg阳性,HBeAg阴性.结论 HBV感染的7721细胞系构建成功,可利用该细胞系进行AIM2和cGAS在肝细胞内固有免疫相关研究.

    作者:黄劲;莫志硕;庞秀青;雷姿颖;李新华;郑杏容;高志良;谢冬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探讨儿童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泌尿系感染患儿中段尿标本,男363例,女284例,年龄5 d~6岁,回顾性分析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检出病原菌647株,检出的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1.4%)、屎肠球菌(15.6%)、粪肠球菌(13.6%)、肺炎克雷伯菌(11.0%)、铜绿假单胞菌(7.6%)、真菌(3.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高达77.3%,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69.0%、57.6%,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率6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呈现100%耐药,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88.7%、54.9%,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2.8%,ESBLs产生率53.5%.革兰阳性球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儿童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有效控制儿童泌尿系感染和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钟玉葵;邓秋连;周珍文;邓丽丝;钟华敏;谢永强;黄钰君;李彩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70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状况与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的关系,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诊疗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经临床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的370例患者(研究组)及同期在妇科门诊体检中心健康查体的407例女性(对照组)的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 研究组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百分率为64.3%,对照组为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3,P<0.05).研究组阴道菌群多样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5).阴道清洁度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异常清洁度百分率33.5%,对照组的异常清洁度百分率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5).结论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患者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微生态失调比例升高;阴道微生态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证据,更好的指导临床.

    作者:张海琼;丁燕玲;蒋渝采;吕晓兰;罗雪;陈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组华支睾吸虫亲环素A的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亲环素A(CsCyPA)免疫对华支睾吸虫感染及其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进行重组华支睾吸虫亲环素A(rCsCyPA)免疫,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实验组平均抗体滴度达到1:20000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囊蚴灌胃感染(300个囊蚴/只).40 d后,连续3 d粪检计算减卵率;3个月后处死大鼠,回收成虫计算减虫率,收集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取肝脏胆管周围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结果 实验组大鼠相对于对照组减虫率及减卵率分别为31.5%和46.2%;实验组大鼠血清中肝脏功能生化指标AST、ALT水平较对照组得到有效控制,而相对于正常大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及Masson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肝脏胆管周围腺瘤样病变、炎性细胞浸润、胶原沉积的程度相对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rCsCyPA是一个较好的抗感染和抗病理损伤的保护性抗原.

    作者:蒋娟;尹红玲;余新炳;黄怀球;胡旭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健康大学生一次性X线胸透所致遗传损伤及修复效应的动态观察

    目的 探索一次X线体检胸透对健康成年人的遗传损伤效应及持续时间,为进一步评估医用X射线检查的健康风险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定组研究方法招募16名在校大学生,检测X线前后氧化应激水平及γ-H2AX表达变化,采用胞质阻滞微核试验、全血彗星实验法,观察胸透前1h、胸透后1h、15d、2个月、7个月志愿者外周血细胞的遗传损伤及修复情况.结果 16名志愿者接受胸透的平均有效剂量为(1.55±0.53)mSv(0.99~3.16 mSv),胸透前后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胸透前相比,γ-H2AX的表达在胸透后1 h迅速上调(P<0.05);胸透后1 h及2个月后微核率及三个彗星参数(TI,TM,OTM)显著升高(P<0.05).广义估计方程回归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提示随着体表入射剂量的升高,微核率及OTM值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有效剂量每升高一个单位,彗星指标OTM升高0.333个单位,微核率升高1.094个单位(P<0.05).结论 一次X线胸透即可引起健康人氧化应激水平升高,造成遗传损伤,且所致的DNA损伤修复时间可能需大于两个月,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作者:刘学星;邓娜;张雪;马小菊;彭靖;郭虹雨;邓棋霏;肖勇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对老年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检测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老年脓毒症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脓毒症48例(观察组A)、重度脓毒症41例(观察组B)及脓毒症休克37例(观察组C);所有纳入病例中存活96例(存活组)、死亡30例(死亡组).选取同期住院其他老年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CT、D-D浓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PCT和D-D分别为(18.15±1.12)μg/L和(3.70±0.58)m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患者血清PCT和D-D分别为(22.68±0.98)μg/L和(4.74±0.63)mg/L,均高于观察组B和观察组A,观察组B血清PCT和D-D高于观察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和D-D分别为(11.37±0.85)μg/L和(2.09±0.61)mg/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PCT和D-D分别为(23.06±1.14)μg/L和(4.81±0.63)mg/L,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D-D显著升高,并随着严重程度呈递增趋势,治疗后显著降低,对于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康立;周杰;陈开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比较脂质体阿霉素与普通阿霉素对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脂质体阿霉素对比普通阿霉素治疗方案对淋巴瘤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4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脂质体阿霉素结合翘普(CHOP)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阿霉素结合CHO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患者近、远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下降、心律失常和左室功能(LVEF)%降低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平均生存时间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质体阿霉素对NHL患者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比普通阿霉素更低,安全可靠.

    作者:郑方英;张晓玲;王春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NLRP12在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2(NLRP12)在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同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30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立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模型作为对照组,另取30只雄性Balb/C小鼠结膜下注射NLRP12-lentivirus 24 h后,将铜绿假单胞菌接种于其角膜,建立体内NLRP12的小鼠模型作为实验组.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小鼠NLRP12蛋白在角膜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及炎症因子的水平,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细菌培养,分别在0、1和7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1、7天实验组的角膜溃烂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小鼠的角膜细胞中均存在NLRP12活化的表现,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并且在实验组中可以发现NLRP12蛋白出现了明显的重新转移定位.实验组在第7天单位视野的细菌数量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感染第7天,NLRP12蛋白不但在细胞核区具有较强的表达,而且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移较明显;在经过铜绿假单孢菌建模7 d后的角膜炎中NLRP12蛋白、Caspase-1、白介素-1β(IL-1β)均增高,且实验组增加幅度更大.结论 铜绿假单孢菌感染能促进上皮细胞NLRP12炎症小体的活化,在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中NLRP12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细菌清除的作用,可以作为角膜炎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杨晓玲;姚伟;邓秋婵;何大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比利联合使用在GERD、Hp相关性胃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及莫沙比利联合应用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GERD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三组(GERD A组、GERD B组、GERD C组),各31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三组(Hp A组、Hp B组、Hp C组),各29例.A、B、C组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及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莫沙比利3种方案治疗.检测治疗前后三组GERD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GERD Q)评分及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三组Hp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统计三组Hp根除率及治疗后6个月Hp复发率等.结果 治疗后各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动素、胃泌素及白介素-2(IL-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GERD Q评分及白介素-8(IL-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ERD C组及Hp C组分别与GERD A、GERD B与Hp A、Hp 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 C组临床症状评分低,除大便溏稀、口干口臭等症状评分外,其他症状评分均与Hp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 C组复发率低,根除率高,均与Hp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及莫沙比利3者联合可明显改善GERD临床症状及胃功能,并可抑制Hp相关胃炎患者炎症反应,提高Hp根除率并防止复发.

    作者:孙晓;孙万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新产程管理下第二产程延长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产程管理下第二产程延长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产程标准在本院试行一年来第二产程持续时间≥3 h的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共135例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同期产房第二产程时间≤2 h的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病例共1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盆底功能.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盆底功能检测比较,实验组阴道静息压(VRP)[(46.88±12.47)cm H2O vs.(53.67±13.55)cm H2O]、阴道收缩压(VSP)[(77.55±27.20)cm H2O vs.(87.46±25.20)cm H2O],I类肌纤维强度[(58.03±18.88)cm H2O vs.(68.53±17.50)cm H2O]、Ⅱ类肌纤维强度[(74.14±19.94)cm H2O vs.(85.24±22.19)cm H2O]、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34±1.41)s vs.(4.29±1.9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产程时间的延长可使阴道分娩患者产后盆底肌张力降低.

    作者:周艳红;黄柳;范祎;刘慧姝;麦炜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基因型及蛋白多样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及周边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株(DENV-1)的基因型及蛋白多样性特征,为今后登革1型病毒的流行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从NCBI Virus Variation登革病毒数据库筛选出亚洲登革病毒1型全基因组序列共85条,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 7构建系统发生树,应用重组检测软件RDP 4.0检测可能存在的重组事件,计算同源计分比值(BSR)进行蛋白多样性分析.结果 进化树显示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分为6种基因型(Ⅰ-Ⅵ),其中Ⅰ型为优势流行基因型,Ⅵ型为新出现的基因型.同时,共发现26个重组事件,主要以基因型间的重组为主.各蛋白BSR均为0.95以上,NS2B蛋白同源计分比值高(0.99).结论 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存在多种基因型共同流行,进化较为保守;NS2B蛋白的高度保守性,可成为抗登革病毒药物研发的理想靶点.

    作者:袁贵丽;吴建勇;王国玲;原丽红;陆家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07-2016年湖北省15~24岁青少年HIV/AIDS感染者流行特征

    目的 分析湖北省青少年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北省2007-2016年15~24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三间分布、传播途径和样本来源.结果 报告15~24岁HIV/AIDS 2444例,男女比4.68:1;平均年龄(21.83±2.10)岁;未婚占88.63%;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1.79%;职业为学生占22.14%.15~24岁占全年龄HIV/AIDS比例从2007年12.96%上升到2016年的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P<0.05;χ2趋势=3.18,P<0.05),其中男性HIV/AIDS中15~24岁比例从2007年7.14%上升到2016年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6,P<0.05;χ2趋势=7.77,P<0.05).同性传播为主,占65.79%,其中职业为学生的HIV/AIDS从2007年22.22%增加到2016年3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9,P>0.05).检测咨询发现病例占25.82%.15~24岁HIV/AIDS占当地报告比例高的是武汉市,占22.60%.结论 湖北省青少年HIV/AIDS报告比例呈上升趋势,应根据其人群特点、传播方式和发现途径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控制.

    作者:笪琴;彭国平;汤恒;郑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