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珍;其其格;刘瑞军;奥敦托亚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妊娠者、孕龄期非妊娠者及复发性流产患者(RSA)的细胞因子水平,探究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发病机制及妊娠结局,为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正常妊娠者50名,孕龄期非妊娠者5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5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受检者静脉血中的TH1型,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对3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进行相关的分析比较.结果 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相比,在THl、TH2型细胞因子中,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H1,TH2型细胞因子中,流产组与妊娠组及非妊娠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SA患者组、妊娠组及非妊娠组CD4+、CD8+、CD16+CD56+T淋巴细胞在流产1月后变化水平为逐渐下降至平缓状态,其中1月高.RSA患者妊娠后CD4+、CD8+的比例及CD16+CD56+T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前,非妊娠组干扰素-γ与白介素-4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68,P=0.02).结论 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高或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低,将会增加流产机率,RSA患者血液中CD16+CD56+T细胞亚群比例比妊娠组及非妊娠组高,导致流产.
作者:黄艳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将多克隆酶切位点MCS插入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loop区,构建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展示载体.方法 将多克隆酶切位点MCS插入到HBcAg的c/e1 loop区,取代了HBcAg c/e1 loop区的Pro79与Ala80氨基酸残基,成功构建了pET28a-HBcAg-MCS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利用不同IPTG浓度梯度进行原核诱导表达与NI-NTA亲和层析纯化,利用SDS-PAGE电泳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成功表达了HBcAg-MCS融合蛋白,且佳的IPTG诱导浓度为0.1 mmol/L,利用镍柱纯化得到了较纯的HBcAg-MCS融合蛋白,进一步利用负染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到HBcAg-MCS融合蛋白呈现病毒样颗粒结构.结论 HBcAg-MCS融合蛋白能够自发形成病毒样颗粒结构,为乙肝核心抗原HBcAg作为展示载体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
作者:开丽霞;刘安康;朱贵坤;肖正泮;韦双双;王大勇;裴业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及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在多次妊娠史孕妇产前检查中的意义.方法 以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孕期监测的20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O型孕妇产前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统计首次妊娠孕妇与多次妊娠史孕妇的数据,对2组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和O型孕妇产前IgG抗-A(B)效价1:64及以上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 首次妊娠与2次及以上妊娠的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妊娠与2次及以上妊娠的IgG抗-A(B)抗体效价1:64及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9名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多,抗体效价水平也不断增高.结论 检测不规则抗体及O型孕妇血清的IgG抗-A(B)抗体在多次妊娠孕妇产前检查中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
作者:梁结玲;曾月婷;莫水群;叶宗怡;邓雪薇;梁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外周血内淋巴细胞计数(LY)水平与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炎CURB-65评分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低风险组(评分1~2分,100例),高风险组(评分3~5分,100例),同时纳入100名健康对照者.比较3组患者外周血内LY水平与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差异,并评价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AP患者LY水平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LY水平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水平与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成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内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可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估.
作者:赵寅滢;邹黎菲;范晓东;殷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实验室常用的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三种方法 的性能及结果 一致性:肺炎支原体培养、荧光定量PCR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描述肺炎支原体抗体产生的动力学.方法收集珠江医院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痰标本及对应系列血清.培养法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痰标本,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描述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血清抗体随发病天数变化情况.结果qPCR法、培养法和被动凝集法的检测灵敏度分别:21.43%(95%CI:10.30~36.81)、100.00%(95%CI:91.59~100.00)、83.33%(95%CI:68.64~93.03),特异性分别为:95.83%(95%CI:85.75~99.49)、37.50%(95%CI:23.95~52.65)、81.25%(95%CI:67.37~91.05).qPCR法特异性高,培养法灵敏度高,抗体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方法间一致性差,需研究改进.
作者:姜长宏;沈永棋;赵崇泉;林丽娟;余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胰岛素混合液与康惠尔渗液对Ⅱ期以上压疮患者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100例被确诊患有Ⅱ期以上压疮的患者,按统计学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混合液组(52例)、康惠尔渗液组(48例),以创面愈合时间的长短等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胰岛素混合液组、康惠尔渗液组Ⅲ期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4,P>0.05).胰岛素混合液组、康惠尔渗液组Ⅳ期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9,P>0.05).患者治疗两周后Ⅲ期压疮创面胰岛素混合液组治疗有效率为65.2%,康惠尔渗液组治疗有效率为68.4%,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5,P<005);Ⅳ期压疮创面胰岛素混合液组治疗有效率为33.3%,康惠尔渗液组治疗有效率为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8,P<0.05).各阶段胰岛素混合液组、康惠尔渗液组创面面积减小值、创面肉芽面积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胰岛素混合液治疗Ⅱ期以上压疮患者效果显著,和现代新型敷料康惠尔渗液的治疗效果相近;但是胰岛素的使用成本相对于康惠尔渗液成本低廉,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作者:杨新利;栾春红;汪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和肽素(CP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病情预测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间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8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接受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 显示一切正常者98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的CPP和VEGF水平;用NIHSS法来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通过对患者进行MRI检查来划分病灶;用CDU检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根据IMT判断标准分为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分别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血尿酸(UA)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G、HDL-C、FPG、HCY、PCT、RDW、HTC等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P和VEGF的AUC值比Hs-CRP大,在灵敏度方面Hs-CRP值小,特异度方面CPP值大;CPP和VEGF水平在不同神经障碍组和不同病灶组的比较,严重组到轻微组,大病灶组到小病灶组均呈下降趋势;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的CPP和VEGF水平比IMT正常组高,IMT增厚组比IMT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的CPP和VEGF水平与IMT增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P和VEGF水平可以用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且灵敏度较高;可以用来检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可以用来检测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春野;王昆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结核分枝杆菌L型(MTB-L)涂片染色检查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及其相关药敏性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240例肺结核患者和45例健康者体内分泌的痰液样本,分别对其进行MTB-L涂片染色检查(方法采用改良MTB-L抗酸染色法)及相关药敏性分析.结果 参与本研究的240例肺结核患者痰液样本中发现含有MTB-L阳性(MTB+MTB-L阳性或MTB-L阳性)者2月末和3月末转阴率较MTB阳性者明显偏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含有MTB-L阳性患者组(MTB+MTB-L组及MTB-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3).后经检测结果显示,在初、复治耐药率方面,MTB-L在两方面均高于MTB,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B-L在后期检测中表现较强的耐药性,有必要加强对其控制与监测的力度.而改良MTB-L抗酸染色法具有更好的灵敏性使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探究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探究两种药物对病人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于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就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其中恩替卡韦40例、拉米夫定40例,记录病毒学应答率,HBV-DNA阴转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血清学应答率,HBV-DNA均值水平及相关生化学指标变化,血清蛋白,血清胆碱酯酶及各种凝血因子的变化,24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24周时,病毒学应答率,HBV-DNA阴转率,血清学应答率明显的上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生化学应答率比拉米夫定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均值水平及相关生化学指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血清蛋白(ALB),血清胆碱酯酶(CHE)及各种凝血因子(PTA)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都有很好的疗效,经过各方面的综合比较,恩替卡韦的疗效要优于拉米夫定.
作者:刘红;徐瑞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不同的院前脉压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血清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脉压分为:H组:脉压>60 mmHg;M组:脉压20~60 mmHg;L组:脉压<20 mmHg.观察3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检测PCI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情况,同时记录血清CK-MB、cTn-I、NT-proBNP峰值,对比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结果 冠脉病变血管数及部位由轻到重依次为M组、H组、L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罪犯血管血流情况为M组优于H组,L组次于H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围术期,CK-MB、cTn-I、NT-proBNP峰值水平均表现为:L组>H组>M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L组>H组>M组,且L组显著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压水平越低,急性STEMI患者于PCI术后的MACE发生率以及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越高,提示脉压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的MACE发生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严叶香;车文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我国近年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为在研究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对近30年来国内发表的采用SCL-90量表进行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研究的2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分别与1986年、2006年建立的两个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外来务工人员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群,除人际敏感外合并效应加权均数差(WM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合并效应标准化均数差(SMD)>0.2.结论 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人际敏感、焦虑和恐怖可能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子.
作者:陈力;张伟;李艳芳;卢嘉明;许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ATB)在病情进展中外周血IL-37、IL-8、IL-6的表达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为肺结核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ATB患者78例,非ATB患者54例及健康体检者(HV)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比较三组患者外周血IL-37、IL-8、IL-6水平.进一步将ATB患者分为空洞组(42例)和非空洞组(36例),胸水组(47例)和无胸水组(31例),对比其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并对13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的跟踪检测,比较治疗前后相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外周血IL-6、IL-8、IL-37表达量ATB患者[(36.22±6.84)ng/L,(24.12±5.07)ng/L,(9.65±2.84)ng/L]均显著高于非ATB组[(12.85±4.78)ng/L,(11.55±3.03)ng/L,(7.31±2.11)ng/L]及健康对照组[(2.52±0.31)ng/L,(4.09±0.01)ng/L,(4.20±0.66)ng/L],ATB组与非AT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组和非ATB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2例跟踪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6、IL-8、IL-37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ATB空洞组IL-37水平与非空洞组比较[(9.79±2.44).(5.27±1.0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组IL-6及IL-8水平与无胸水组比较[(36.07±7.22)vs.(29.87±6.12)ng/L;(27.90±6.35)vs.(20.36±3.1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组IL-6与IL-3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43,P<0.05),IL-37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r=-0.566,P<0.05),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呈负相关.结论 IL-37、IL-8、IL-6在ATB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且对病情的判断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ATB的疗效评估指标.
作者:李继翰;曹新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Pin 1和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为乳腺肿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3月到2015年5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226例确诊的乳腺癌标本和50例正常乳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这些石蜡切片中Pin 1和Her2蛋白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nl蛋白和Her2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均远远高于正常乳腺(P<0.05).Pin1的过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P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Her2蛋白过表达与临床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病理类型、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inl和Her2蛋白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Pin1与Her2的过表达水平密切相关;Pinl和Her2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Pin1可能成为Her2阳性的乳腺癌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钟鸣;刘英霞;黄卓雅;翁剑华;赵文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的血培养菌临床分布特点及所分离菌株耐药新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感染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AIDS患者的血培养结果 及临床资料.结果259例AIDS患者血培养阳性93例,阳性率35.9%,其中10例复数菌感染,分离出17种菌共103株.61株马尔尼菲青霉菌和6株新生隐球菌对一些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有不同程度下降;1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有10株为MRCNS;7株大肠埃希菌中有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论 AIDS患者血流感染中,MRCNS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比例较高,马尔尼菲青霉菌对一些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下降.
作者:吴开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深圳藁杆双脐螺空间分布及时空变化特征,为科学评估曼氏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螺的调查资料,应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聚集性分析等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开展深圳藁杆双脐螺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 深圳藁杆双脐螺密度呈聚集性分布,全局自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空间上越邻近的区域藁杆双脐螺密度分布情况越相似;对调查点局部空间聚集性分析发现,藁杆双脐螺密度局部聚集性强的河流主要分布在近海岸区域,远离海岸的调查点螺密度聚集性不显著,且同一河流不同岸段调查点螺密度不一致,呈异质性,体现了河流内部环境的差异性对螺密度分布差异的影响;时空变化分析结果提示,水质是影响螺密度的重要因素,此外还与各区域内部的局部地理环境要素以及季节等密切有关.结论 深圳藁杆双脐螺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聚集性,分布特征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作者:李晓恒;易琳;高世同;陈劲松;梅树江;黄达娜;张仁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联合壮药复方合剂辅助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艾滋病门诊就诊未抗病毒治疗且合并营养不良的艾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抗病毒治疗(抗病毒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营养素治疗(营养辅助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壮药治疗(壮药辅助组),抗病毒治疗联合营养素及壮药治疗(联合组),干预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免疫细胞CD4+、CD8+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治疗前各组研究对象血清白蛋白(SB)、谷丙转氨酶、肌酐、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营养辅助组、壮药辅助组、联合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抗病毒组高,联合组SB、血红蛋白水平较营养辅助组及壮药辅助组高,壮药辅助组及联合组转氨酶水平较抗病毒组、营养辅助组低,联合组肌酐水平较抗病毒组、营养辅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病毒组、营养辅助组、壮药辅助组、联合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259.8±123.81)、(376.3±110.43)、(393.9±136.08)、(487.9±117.64)/μL,CD8+T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715.1±174.73)、(654.7±185.50)、(669.9±207.89)、(689.1±156.03)/μL.治疗后各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14,P<0.05),其中营养辅助组、壮药辅助组、联合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抗病毒组高,联合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营养辅助组、壮药辅助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支持及壮药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营养状况及促进免疫重建,对艾滋病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许超宇;郭礼;蒙梦兰;朱宇佳;覃英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肿瘤患者因化疗及放疗可导致免疫力低下,易感染肠道机会性致病原虫.感染这些寄生虫后可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腹泻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本文对肿瘤患者肠道机会致病性微孢子虫和隐孢子虫感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任广旭;刘爱芹;杨子吟;赵威;张唯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男男性接触者(MSM)不同主要活动场所高危行为特征,为MSM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MSM进行问卷调查和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6份,有效率为97.17%.根据主要活动场所将1166名MSM分为3组:酒吧/会所组481人,桑拿/按摩组227人,互联网组458人.互联网组家乡在城市,大学及以上学历,高收入构成比高于其他两组(P<0.05),桑拿/按摩组的在婚/同居构成比高(P<0.05).桑拿/按摩组跟男性发生肛交及群交时使用安全套每次都用比率高(P<0.05),分别是68.16%和74.03%,互联网组在跟男性口交,跟确立关系男友肛交,跟一夜情男性性伴肛交和口交以及跟女友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每次都用频率高(P<0.05).酒吧/会所组,桑拿/按摩组,互联网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是76.92%,79.83%,83.38%,互联网组知晓率高(P<0.05).结论 不同主要活动场所的MSM具有不同的艾滋病高危行为,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艾滋病干预策略.
作者:刘莹;刘小敏;舒彬;牛姬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216例为研究组,同时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的血液60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年龄、性别、服毒至入院时间、中毒浓度计中毒剂量等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IL-6、TNF-α、24 h差IL-6及TNF-α的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预后价值.结果 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服毒至入院时间显著增加,中毒浓度、中毒剂量、IL-6、TNF-α、24 h差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存组患者的IL-6、TNF-α、24 h差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24 h差IL-6佳临界值为>42.27时,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特异性为67.46%,敏感性为73.33%,曲线下面积为0.75(0.69,0.82);24 h差TNF-α佳临界值为>102.26时,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特异性为72.22%,敏感性为86.67%,曲线下面积为0.8660(0.82,0.91).结论 24 h差IL-6和TNF-α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孟舰;武小娟;刘红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为H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健康体检人群2188例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14C-UBT)检测HP感染率,采取自制研究问卷调查表,并就民族、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受试人群总的HP感染率为43.88%(960/2188),男性感染率为42.98%(618/1438),女性感染率为45.60%(342/750),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HP感染率为65.61%(206/314),汉族为40.23%(754/1874),维族、汉族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和汉族随着年龄的增长HP感染率呈现不同的趋势;在维族受试者中,31~40岁年龄段HP感染率高,达71.76%(61/85);在汉族受试者中,51~60岁年龄段HP感染率高,达46.29%(162/350).吸烟及饮酒对维族、汉族HP的感染影响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的感染与高血压、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族、汉族总的HP感染率接近全国普通人群HP感染率底线;HP感染率与民族、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慢性病史等因素有关.
作者:阿依努尔·阿合曼;凯撒·尼亚孜;高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