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尔·阿合曼;凯撒·尼亚孜;高峰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Kegel训练及胸膝卧位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产后子宫脱垂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盆底功能门诊的患者,其中37例患者行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Kegel训练及胸膝卧位治疗为研究组;另选取38例患者行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及Kegel训练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脱垂程度,并且分为治愈组(治疗后宫颈距处女膜缘的距离>4 cm),有效组(排除治愈及无效组的患者),无效组(治疗前后无变化),及两组治疗前后子宫脱垂疗效程度(本研究以增加腹压状态下治疗前宫颈距处女膜缘的距离与治疗后宫颈距处女膜缘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为观察点).结果 75例患者,对照组中治愈20例(52.6%),有效15例(39.5%),无效3例(7.9%);研究组中治愈28例(75.7%),有效9例(24.3%),无效0例(0%).研究组治疗前后子宫脱垂疗效程度的平均值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子宫脱垂程度的平均值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Kegel训练及胸膝卧位治疗产后子宫脱垂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冯紫雅;刘颖琳;陈少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肺康复措施对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任丘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肺康复训练,训练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呼吸训练和肢体训练.两组患者均予以12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CRP、IL-6、IL-8、TNF-α等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FEV1%、FEV1/FVC及6MWT分别为(65.36±11.17)%、(65.52±12.46)%、(390.02±58.01)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60.15±8.84)%、(59.31±10.13)%、(300.91±37.98)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GRQ及CRP、IL-6、TNF-α分别为(41.23±5.71)分、(12.00±9.04)mg/L、(33.39±5.60)ng/L、(26.85±5.69)ng/L,较治疗前[(53.91±9.82)分、(16.52±9.56)mg/L、(37.65±5.78)ng/L、(47.98±7.14)ng/L]及对照组同期[(44.12±6.15)分、(15.23±8.36)mg/L、(36.21±5.49)ng/L、(32.56±6.98)ng/L]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功能、6MWT、SGRQ及相关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肺康复可显著改善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CRP、IL-6、TNF-α等炎症因子反应,对COPD的诊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郝艳芳;孙文英;赵永芳;刘慧各;郑玉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综合指数与左心房增大的关系.方法 从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选取资料完整且新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分为左心房增大组及左心房正常组.检测患者肾功能、血脂、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综合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房增大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左心房内径扩大者30例,左心房正常者120例,平均年龄(51.27±4.83)岁,两组间收缩压、血脂综合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脂综合指数与左心房大小呈正相关(r=0.5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脂综合指数是左心房增大的危险因素(OR=1.985,95%CI:1.131~3.692,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脂综合指数与左心房增大呈正相关,并且是左心房增大的危险因素.
作者:纪荣庄;李克乐;林添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为H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健康体检人群2188例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14C-UBT)检测HP感染率,采取自制研究问卷调查表,并就民族、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受试人群总的HP感染率为43.88%(960/2188),男性感染率为42.98%(618/1438),女性感染率为45.60%(342/750),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HP感染率为65.61%(206/314),汉族为40.23%(754/1874),维族、汉族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和汉族随着年龄的增长HP感染率呈现不同的趋势;在维族受试者中,31~40岁年龄段HP感染率高,达71.76%(61/85);在汉族受试者中,51~60岁年龄段HP感染率高,达46.29%(162/350).吸烟及饮酒对维族、汉族HP的感染影响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的感染与高血压、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族、汉族总的HP感染率接近全国普通人群HP感染率底线;HP感染率与民族、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慢性病史等因素有关.
作者:阿依努尔·阿合曼;凯撒·尼亚孜;高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和肽素(CP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病情预测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间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8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接受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 显示一切正常者98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的CPP和VEGF水平;用NIHSS法来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通过对患者进行MRI检查来划分病灶;用CDU检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根据IMT判断标准分为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分别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血尿酸(UA)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G、HDL-C、FPG、HCY、PCT、RDW、HTC等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P和VEGF的AUC值比Hs-CRP大,在灵敏度方面Hs-CRP值小,特异度方面CPP值大;CPP和VEGF水平在不同神经障碍组和不同病灶组的比较,严重组到轻微组,大病灶组到小病灶组均呈下降趋势;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的CPP和VEGF水平比IMT正常组高,IMT增厚组比IMT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的CPP和VEGF水平与IMT增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P和VEGF水平可以用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且灵敏度较高;可以用来检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可以用来检测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春野;王昆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我国近年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为在研究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对近30年来国内发表的采用SCL-90量表进行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研究的2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分别与1986年、2006年建立的两个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外来务工人员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群,除人际敏感外合并效应加权均数差(WM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合并效应标准化均数差(SMD)>0.2.结论 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人际敏感、焦虑和恐怖可能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子.
作者:陈力;张伟;李艳芳;卢嘉明;许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胎盘早剥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确诊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84例,其中68例发生胎盘早剥(早剥组)、316例未发生胎盘早剥(非早剥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早剥组和非早剥组的孕周、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尿素氮、血肌酐、既往分娩史、羊水过少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收缩压>160 mm Hg(OR=1.467)、舒张压>105 mm Hg(OR=1.492)、血小板计数<150×109/L(OR=2.033)、纤维蛋白原<5 g/L(OR=1.805)、血肌酐>80 mmol/L(OR=2.087)、既往具有分娩史(OR=1.964)、羊水过少(OR=1.885)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血压水平过高、血小板水平过低、纤维蛋白原水平过低等因素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黄晓花;韩毓;杜就旧;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216例为研究组,同时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的血液60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年龄、性别、服毒至入院时间、中毒浓度计中毒剂量等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IL-6、TNF-α、24 h差IL-6及TNF-α的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预后价值.结果 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服毒至入院时间显著增加,中毒浓度、中毒剂量、IL-6、TNF-α、24 h差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存组患者的IL-6、TNF-α、24 h差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24 h差IL-6佳临界值为>42.27时,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特异性为67.46%,敏感性为73.33%,曲线下面积为0.75(0.69,0.82);24 h差TNF-α佳临界值为>102.26时,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特异性为72.22%,敏感性为86.67%,曲线下面积为0.8660(0.82,0.91).结论 24 h差IL-6和TNF-α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孟舰;武小娟;刘红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ATB)在病情进展中外周血IL-37、IL-8、IL-6的表达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为肺结核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ATB患者78例,非ATB患者54例及健康体检者(HV)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比较三组患者外周血IL-37、IL-8、IL-6水平.进一步将ATB患者分为空洞组(42例)和非空洞组(36例),胸水组(47例)和无胸水组(31例),对比其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并对13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的跟踪检测,比较治疗前后相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外周血IL-6、IL-8、IL-37表达量ATB患者[(36.22±6.84)ng/L,(24.12±5.07)ng/L,(9.65±2.84)ng/L]均显著高于非ATB组[(12.85±4.78)ng/L,(11.55±3.03)ng/L,(7.31±2.11)ng/L]及健康对照组[(2.52±0.31)ng/L,(4.09±0.01)ng/L,(4.20±0.66)ng/L],ATB组与非AT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组和非ATB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2例跟踪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6、IL-8、IL-37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ATB空洞组IL-37水平与非空洞组比较[(9.79±2.44).(5.27±1.0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组IL-6及IL-8水平与无胸水组比较[(36.07±7.22)vs.(29.87±6.12)ng/L;(27.90±6.35)vs.(20.36±3.1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组IL-6与IL-3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43,P<0.05),IL-37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r=-0.566,P<0.05),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呈负相关.结论 IL-37、IL-8、IL-6在ATB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且对病情的判断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ATB的疗效评估指标.
作者:李继翰;曹新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外周血内淋巴细胞计数(LY)水平与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炎CURB-65评分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低风险组(评分1~2分,100例),高风险组(评分3~5分,100例),同时纳入100名健康对照者.比较3组患者外周血内LY水平与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差异,并评价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AP患者LY水平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LY水平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水平与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成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内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可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估.
作者:赵寅滢;邹黎菲;范晓东;殷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2014-2016年广州市本地感染登革热首发疫点处置过程,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收集2014-2016年广州市本地感染登革热首发疫点基本概况、病例诊断与报告、病例隔离、室内外孳生地清理及成蚊控制、行政组织力度等资料,采用续发病例数、布雷图指数(BI)、标准间指数(SSI)和成蚊密度(ADI)等指标对控制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广州市本地首发疫点均出现在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较高.其中2014年首发病例从发病至诊断间隔达10 d,早期病例未采取隔离措施,入户率90%日期长达86 d,介入处置后BI、SSI和ADI均达标日期长达61 d,出现续发病例并暴发,疫情持续169 d,全年报告病例达357例.2016年疫点发生时间与2014年相近,但首发病例从发病至诊断间隔为3 d,早期采取住院隔离,入户率90%日期为3 d,介入处置后BI、SSI和ADI均达标日期仅3 d,未出现续发病例,疫情在30 d内成功结案.结论 病例早期发现与隔离、早期蚊媒密度控制、早期行政力度和彻底落实防控措施是预防登革热暴发流行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周斌;景钦隆;陈宗遒;李意兰;李铁钢;蔡文锋;杨智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探究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探究两种药物对病人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于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就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其中恩替卡韦40例、拉米夫定40例,记录病毒学应答率,HBV-DNA阴转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血清学应答率,HBV-DNA均值水平及相关生化学指标变化,血清蛋白,血清胆碱酯酶及各种凝血因子的变化,24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24周时,病毒学应答率,HBV-DNA阴转率,血清学应答率明显的上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生化学应答率比拉米夫定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均值水平及相关生化学指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血清蛋白(ALB),血清胆碱酯酶(CHE)及各种凝血因子(PTA)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都有很好的疗效,经过各方面的综合比较,恩替卡韦的疗效要优于拉米夫定.
作者:刘红;徐瑞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的血培养菌临床分布特点及所分离菌株耐药新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感染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AIDS患者的血培养结果 及临床资料.结果259例AIDS患者血培养阳性93例,阳性率35.9%,其中10例复数菌感染,分离出17种菌共103株.61株马尔尼菲青霉菌和6株新生隐球菌对一些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有不同程度下降;1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有10株为MRCNS;7株大肠埃希菌中有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论 AIDS患者血流感染中,MRCNS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比例较高,马尔尼菲青霉菌对一些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下降.
作者:吴开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次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70例,分别测量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的CD4+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脂水平,比较不同分组患者血脂水平及变化趋势.结果 HAART 6个月后,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升高,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均较基线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ART 12个月后,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继续升高,TC、TG、HDL-C、ApoA1、ApoB较基线水平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ART后TC、TG异常的比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IV/AIDS患者的HDL-C均较低,部分患者为低HDL-C血症,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上升,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ART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使得患者罹患高脂血症风险增加.
作者:刘昶权;何溪;张国明;潘越峻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iR-106b及核心亚基基因增强子的人同源基因2(EZH2)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qRT-PCR法检测不同肝癌细胞miR-106b的表达;用miR-106b抑制物(inhibitor)及模拟物(mimic)和siEZH2转染肝癌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和WB法检测凋亡蛋白-3(Caspase-3),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用荧光素酶法证实miR-106b是否靶向结合EZH2.结果 与永生化的肝细胞LO2相比,miR-106b在肝癌细胞中表达量增加;miR-106b mimic促进HepG2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miR-106b inhibitor能导致Caspase-3全长表达量减少和其活性片段表达量增加;siEZH2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并且能导致Caspase-3全长表达量减少及其活性片段表达量增加.荧光素酶结果表明miR-106b并非直接靶向抑制EZH2,miR-106b促进EZH2的表达.结论 抑制miR-106b和EZH2的表达都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
作者:桂连;张倩倩;蔡燕;邓小红;黄俊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不同的院前脉压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血清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脉压分为:H组:脉压>60 mmHg;M组:脉压20~60 mmHg;L组:脉压<20 mmHg.观察3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检测PCI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情况,同时记录血清CK-MB、cTn-I、NT-proBNP峰值,对比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结果 冠脉病变血管数及部位由轻到重依次为M组、H组、L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罪犯血管血流情况为M组优于H组,L组次于H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围术期,CK-MB、cTn-I、NT-proBNP峰值水平均表现为:L组>H组>M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L组>H组>M组,且L组显著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压水平越低,急性STEMI患者于PCI术后的MACE发生率以及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越高,提示脉压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的MACE发生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严叶香;车文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瘤以及胃癌等疾病,采用疫苗防治该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CagA和VacA蛋白是两个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综述了两歧双歧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乳酸乳球菌和根癌农杆菌等载体介导的幽门螺杆菌CagA和VacA疫苗的研制现状.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电风暴(E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例ES致心脏骤停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男,73岁,院内突发意识丧失,心电活动呈顽固性室颤(VF)及室性心动过速(VT),经反复电除颤17次(双相波:200J,11次;300J,4次;360J,2次),联合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应用多项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抢救4 h后心肺脑复苏初步成功.结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动态改变终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于前降支和回旋支共植入支架4枚.随访5年,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ES是临床急危重症,ACS相关ES有其独特的发病特点及救治原则;及时、正确的复苏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作者:黄应雄;蒋鹏;詹红;叶子;柳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醛糖还原酶相似蛋白(AKR1B10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间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检测患者术前血清样本中的乙肝病毒DNA和甲胎蛋白的含量,检测患者原发性肝癌组织样本中AKR1B10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分析和研究患者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表达水平和患者体内乙肝病毒DNA复制活跃程度,以及AKR1B10蛋白表达水平在乙肝病毒感染和非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乙肝感染组患者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的高表达率为74%,非乙肝感染组为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的高表达率在血清甲胎蛋白阳、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的表达水平随宿主体内乙肝病毒的DNA复制活跃程度增大而升高,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的阴、阳性有密切关系,且与宿主体内乙肝病毒的DNA复制活跃程度呈正相关趋势,并与乙肝病毒感染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海珍;其其格;刘瑞军;奥敦托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血浆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症休克发生中的早期预测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患者90例,分为脓毒症组(A组,52例)和脓毒症休克组(B组,38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28名).计算和检测入选时各组受试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HBP、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Lac)等指标.比较不同预后、不同严重程度的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对HBP与其它指标进行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脓毒症休克和28 d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脓毒症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相比,A组和B组血浆HBP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相对于A组HBP、LAC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12~24 h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组(A1组)HBP水平明显高于未进展为休克组(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血浆HBP与CRP、Lac、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535、0.284、0.347,P<0.05).按照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75例)与死亡组(15例),死亡组患者HBP、APACHEⅡ评分和LAC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P在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休克和死亡意义均佳,当HBP>19.13 ng/mL时脓毒症患者易发生休克,曲线下面积为0.884,敏感性为0.811,特异性为0.78.HBP>21.98 ng/mL时脓毒症病死率明显升高,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敏感性为0.867,特异性为0.708.结论 脓毒症休克及死亡发生时HBP明显升高,是脓毒症休克良好而特异的早期预测指标,对脓毒症发展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慧;刘建勇;鲁静;王昌敏;张扬;李奇凤;吴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