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综合指数与左心房增大的关系

纪荣庄;李克乐;林添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血脂综合指数, 左心房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综合指数与左心房增大的关系.方法 从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选取资料完整且新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分为左心房增大组及左心房正常组.检测患者肾功能、血脂、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综合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房增大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左心房内径扩大者30例,左心房正常者120例,平均年龄(51.27±4.83)岁,两组间收缩压、血脂综合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脂综合指数与左心房大小呈正相关(r=0.5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脂综合指数是左心房增大的危险因素(OR=1.985,95%CI:1.131~3.692,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脂综合指数与左心房增大呈正相关,并且是左心房增大的危险因素.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载体介导的幽门螺杆菌CagA和VacA疫苗的研制现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瘤以及胃癌等疾病,采用疫苗防治该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CagA和VacA蛋白是两个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综述了两歧双歧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乳酸乳球菌和根癌农杆菌等载体介导的幽门螺杆菌CagA和VacA疫苗的研制现状.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两种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KD患儿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比1 g/(kg·d)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 d和2 d两种方案对标危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研究优选方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标危川崎病的患儿共262例,分为两个组,每组131名,其中A组为1 g/(kg·d)注射丙种球蛋白1 d,B组为1 g/(kg·d)连续2 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各时间段体温及退热情况、冠状动脉是否受到损害、淋巴及粘膜症状消退情况.结果 A、B两组患儿在本院治疗期间体温恢复正常、淋巴及粘膜症状消退,达到预期效果,横向对比分析两组数据,A组患儿住院天数为(13.75±3.45)d,热程天数为(2.3±0.5)d;B组患儿住院天数为(13.50±3.70)d,热程天数为(2.7±0.4)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后及治疗前各项数据,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淀率、血小板计数均恢复至正常值,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次和连续2 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 g/(kg·d)具同等效果,1 g/(kg·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 d费用较低,为优方案.

    作者:尚玉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脐血红细胞参数联合Hb电泳在β-地中海贫血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Hb)电泳联合检测对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新生儿β-地中海贫血患者508例,正常对照508名,对全部脐血样本进行β-地贫基因型、血液常规分析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用ROC曲线评价脐血各项指标或联合检测对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疾病组红细胞平均容量(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糖化血红蛋白(Hb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F(HbF)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单项指标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由高到低依次为HbA(0.91)、HbF(0.90)、MCH(0.65)、MCV(0.61)和MCHC(0.53).MCH、HbF、HbA联合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AUC-ROC为0.93(95%CI:0.91~0.95),优于任一单项指标(P<0.05).结论 应用MCH、HbF联合HbA检测对β-地中海贫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巫福娟;戴怡蘅;周成;李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对脓毒症休克的早期预测及预后价值

    目的 研究血浆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症休克发生中的早期预测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患者90例,分为脓毒症组(A组,52例)和脓毒症休克组(B组,38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28名).计算和检测入选时各组受试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HBP、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Lac)等指标.比较不同预后、不同严重程度的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对HBP与其它指标进行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脓毒症休克和28 d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脓毒症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相比,A组和B组血浆HBP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相对于A组HBP、LAC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12~24 h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组(A1组)HBP水平明显高于未进展为休克组(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血浆HBP与CRP、Lac、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535、0.284、0.347,P<0.05).按照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75例)与死亡组(15例),死亡组患者HBP、APACHEⅡ评分和LAC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P在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休克和死亡意义均佳,当HBP>19.13 ng/mL时脓毒症患者易发生休克,曲线下面积为0.884,敏感性为0.811,特异性为0.78.HBP>21.98 ng/mL时脓毒症病死率明显升高,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敏感性为0.867,特异性为0.708.结论 脓毒症休克及死亡发生时HBP明显升高,是脓毒症休克良好而特异的早期预测指标,对脓毒症发展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慧;刘建勇;鲁静;王昌敏;张扬;李奇凤;吴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艾滋病患者血培养菌型分布及其耐药性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的血培养菌临床分布特点及所分离菌株耐药新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感染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AIDS患者的血培养结果 及临床资料.结果259例AIDS患者血培养阳性93例,阳性率35.9%,其中10例复数菌感染,分离出17种菌共103株.61株马尔尼菲青霉菌和6株新生隐球菌对一些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有不同程度下降;1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有10株为MRCNS;7株大肠埃希菌中有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论 AIDS患者血流感染中,MRCNS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比例较高,马尔尼菲青霉菌对一些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下降.

    作者:吴开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外周血内IL-37、IL-8、IL-6水平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ATB)在病情进展中外周血IL-37、IL-8、IL-6的表达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为肺结核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ATB患者78例,非ATB患者54例及健康体检者(HV)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比较三组患者外周血IL-37、IL-8、IL-6水平.进一步将ATB患者分为空洞组(42例)和非空洞组(36例),胸水组(47例)和无胸水组(31例),对比其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并对13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的跟踪检测,比较治疗前后相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外周血IL-6、IL-8、IL-37表达量ATB患者[(36.22±6.84)ng/L,(24.12±5.07)ng/L,(9.65±2.84)ng/L]均显著高于非ATB组[(12.85±4.78)ng/L,(11.55±3.03)ng/L,(7.31±2.11)ng/L]及健康对照组[(2.52±0.31)ng/L,(4.09±0.01)ng/L,(4.20±0.66)ng/L],ATB组与非AT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组和非ATB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2例跟踪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6、IL-8、IL-37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ATB空洞组IL-37水平与非空洞组比较[(9.79±2.44).(5.27±1.0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组IL-6及IL-8水平与无胸水组比较[(36.07±7.22)vs.(29.87±6.12)ng/L;(27.90±6.35)vs.(20.36±3.1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组IL-6与IL-3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43,P<0.05),IL-37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r=-0.566,P<0.05),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呈负相关.结论 IL-37、IL-8、IL-6在ATB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且对病情的判断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ATB的疗效评估指标.

    作者:李继翰;曹新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对艾滋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次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70例,分别测量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的CD4+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脂水平,比较不同分组患者血脂水平及变化趋势.结果 HAART 6个月后,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升高,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均较基线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ART 12个月后,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继续升高,TC、TG、HDL-C、ApoA1、ApoB较基线水平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ART后TC、TG异常的比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IV/AIDS患者的HDL-C均较低,部分患者为低HDL-C血症,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上升,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ART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使得患者罹患高脂血症风险增加.

    作者:刘昶权;何溪;张国明;潘越峻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肿瘤患者微孢子虫和隐孢子虫感染的研究进展

    肿瘤患者因化疗及放疗可导致免疫力低下,易感染肠道机会性致病原虫.感染这些寄生虫后可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腹泻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本文对肿瘤患者肠道机会致病性微孢子虫和隐孢子虫感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任广旭;刘爱芹;杨子吟;赵威;张唯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健脾益肾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PSA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脾益肾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分别给予坦索罗辛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前列腺体积、炎性细胞因子及PSA水平等.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排尿困难、尿线细弱、排尿费时费力、夜尿增多、舌淡苔腻及脉细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I-PSS评分和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PVR、Qmax、Qave及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性细胞因子和PS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肾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前列腺体积缩小,并有助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和PSA水平.

    作者:杨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对肝炎肝硬化的疗效

    目的 通过探究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探究两种药物对病人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于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就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其中恩替卡韦40例、拉米夫定40例,记录病毒学应答率,HBV-DNA阴转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血清学应答率,HBV-DNA均值水平及相关生化学指标变化,血清蛋白,血清胆碱酯酶及各种凝血因子的变化,24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24周时,病毒学应答率,HBV-DNA阴转率,血清学应答率明显的上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生化学应答率比拉米夫定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均值水平及相关生化学指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血清蛋白(ALB),血清胆碱酯酶(CHE)及各种凝血因子(PTA)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都有很好的疗效,经过各方面的综合比较,恩替卡韦的疗效要优于拉米夫定.

    作者:刘红;徐瑞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2014-2016年广州市登革热本地首发疫点处置过程的比较

    目的 比较2014-2016年广州市本地感染登革热首发疫点处置过程,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收集2014-2016年广州市本地感染登革热首发疫点基本概况、病例诊断与报告、病例隔离、室内外孳生地清理及成蚊控制、行政组织力度等资料,采用续发病例数、布雷图指数(BI)、标准间指数(SSI)和成蚊密度(ADI)等指标对控制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广州市本地首发疫点均出现在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较高.其中2014年首发病例从发病至诊断间隔达10 d,早期病例未采取隔离措施,入户率90%日期长达86 d,介入处置后BI、SSI和ADI均达标日期长达61 d,出现续发病例并暴发,疫情持续169 d,全年报告病例达357例.2016年疫点发生时间与2014年相近,但首发病例从发病至诊断间隔为3 d,早期采取住院隔离,入户率90%日期为3 d,介入处置后BI、SSI和ADI均达标日期仅3 d,未出现续发病例,疫情在30 d内成功结案.结论 病例早期发现与隔离、早期蚊媒密度控制、早期行政力度和彻底落实防控措施是预防登革热暴发流行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周斌;景钦隆;陈宗遒;李意兰;李铁钢;蔡文锋;杨智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外周血内TNF-α及IL-6水平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血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216例为研究组,同时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的血液60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年龄、性别、服毒至入院时间、中毒浓度计中毒剂量等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IL-6、TNF-α、24 h差IL-6及TNF-α的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预后价值.结果 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服毒至入院时间显著增加,中毒浓度、中毒剂量、IL-6、TNF-α、24 h差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存组患者的IL-6、TNF-α、24 h差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24 h差IL-6佳临界值为>42.27时,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特异性为67.46%,敏感性为73.33%,曲线下面积为0.75(0.69,0.82);24 h差TNF-α佳临界值为>102.26时,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特异性为72.22%,敏感性为86.67%,曲线下面积为0.8660(0.82,0.91).结论 24 h差IL-6和TNF-α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孟舰;武小娟;刘红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注入CO2对EMR及ESD治疗者VAS评分及腹痛严重程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注入CO2对结肠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腹痛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并需要进行结肠镜下EMR和ESD的患者,共100例,然后依照患者意愿和手术需求将100例患者分为空气组和CO2组,分别在治疗过程中充入空气和CO2,并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肛门排气情况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观测.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中腹痛感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1 h,6 h和24 h时,CO2组患者的腹痛VAS评分低于空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2组患者在治疗后1 h和6 h肛门的排气情况低于空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情况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aCO2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结肠镜EMR和ESD治疗时充入CO2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腹部疼痛感.

    作者:汪永华;杨新利;栾春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运用SCL-90量表评估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

    目的 对我国近年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为在研究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对近30年来国内发表的采用SCL-90量表进行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研究的2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分别与1986年、2006年建立的两个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外来务工人员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群,除人际敏感外合并效应加权均数差(WM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合并效应标准化均数差(SMD)>0.2.结论 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人际敏感、焦虑和恐怖可能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子.

    作者:陈力;张伟;李艳芳;卢嘉明;许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综合指数与左心房增大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综合指数与左心房增大的关系.方法 从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选取资料完整且新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分为左心房增大组及左心房正常组.检测患者肾功能、血脂、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综合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房增大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左心房内径扩大者30例,左心房正常者120例,平均年龄(51.27±4.83)岁,两组间收缩压、血脂综合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脂综合指数与左心房大小呈正相关(r=0.5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脂综合指数是左心房增大的危险因素(OR=1.985,95%CI:1.131~3.692,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脂综合指数与左心房增大呈正相关,并且是左心房增大的危险因素.

    作者:纪荣庄;李克乐;林添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深圳市不同主要活动场所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特点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男男性接触者(MSM)不同主要活动场所高危行为特征,为MSM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MSM进行问卷调查和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6份,有效率为97.17%.根据主要活动场所将1166名MSM分为3组:酒吧/会所组481人,桑拿/按摩组227人,互联网组458人.互联网组家乡在城市,大学及以上学历,高收入构成比高于其他两组(P<0.05),桑拿/按摩组的在婚/同居构成比高(P<0.05).桑拿/按摩组跟男性发生肛交及群交时使用安全套每次都用比率高(P<0.05),分别是68.16%和74.03%,互联网组在跟男性口交,跟确立关系男友肛交,跟一夜情男性性伴肛交和口交以及跟女友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每次都用频率高(P<0.05).酒吧/会所组,桑拿/按摩组,互联网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是76.92%,79.83%,83.38%,互联网组知晓率高(P<0.05).结论 不同主要活动场所的MSM具有不同的艾滋病高危行为,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艾滋病干预策略.

    作者:刘莹;刘小敏;舒彬;牛姬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Kegel训练及胸膝卧位治疗产后子宫脱垂的疗效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Kegel训练及胸膝卧位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产后子宫脱垂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盆底功能门诊的患者,其中37例患者行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Kegel训练及胸膝卧位治疗为研究组;另选取38例患者行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及Kegel训练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脱垂程度,并且分为治愈组(治疗后宫颈距处女膜缘的距离>4 cm),有效组(排除治愈及无效组的患者),无效组(治疗前后无变化),及两组治疗前后子宫脱垂疗效程度(本研究以增加腹压状态下治疗前宫颈距处女膜缘的距离与治疗后宫颈距处女膜缘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为观察点).结果 75例患者,对照组中治愈20例(52.6%),有效15例(39.5%),无效3例(7.9%);研究组中治愈28例(75.7%),有效9例(24.3%),无效0例(0%).研究组治疗前后子宫脱垂疗效程度的平均值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子宫脱垂程度的平均值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Kegel训练及胸膝卧位治疗产后子宫脱垂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冯紫雅;刘颖琳;陈少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复发性流产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妊娠者、孕龄期非妊娠者及复发性流产患者(RSA)的细胞因子水平,探究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发病机制及妊娠结局,为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正常妊娠者50名,孕龄期非妊娠者5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5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受检者静脉血中的TH1型,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对3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进行相关的分析比较.结果 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相比,在THl、TH2型细胞因子中,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H1,TH2型细胞因子中,流产组与妊娠组及非妊娠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SA患者组、妊娠组及非妊娠组CD4+、CD8+、CD16+CD56+T淋巴细胞在流产1月后变化水平为逐渐下降至平缓状态,其中1月高.RSA患者妊娠后CD4+、CD8+的比例及CD16+CD56+T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前,非妊娠组干扰素-γ与白介素-4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68,P=0.02).结论 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高或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低,将会增加流产机率,RSA患者血液中CD16+CD56+T细胞亚群比例比妊娠组及非妊娠组高,导致流产.

    作者:黄艳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综合性肺康复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综合性肺康复措施对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任丘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肺康复训练,训练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呼吸训练和肢体训练.两组患者均予以12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CRP、IL-6、IL-8、TNF-α等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FEV1%、FEV1/FVC及6MWT分别为(65.36±11.17)%、(65.52±12.46)%、(390.02±58.01)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60.15±8.84)%、(59.31±10.13)%、(300.91±37.98)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GRQ及CRP、IL-6、TNF-α分别为(41.23±5.71)分、(12.00±9.04)mg/L、(33.39±5.60)ng/L、(26.85±5.69)ng/L,较治疗前[(53.91±9.82)分、(16.52±9.56)mg/L、(37.65±5.78)ng/L、(47.98±7.14)ng/L]及对照组同期[(44.12±6.15)分、(15.23±8.36)mg/L、(36.21±5.49)ng/L、(32.56±6.98)ng/L]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功能、6MWT、SGRQ及相关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肺康复可显著改善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CRP、IL-6、TNF-α等炎症因子反应,对COPD的诊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郝艳芳;孙文英;赵永芳;刘慧各;郑玉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肝癌组织AKR1B10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乙肝病毒感染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醛糖还原酶相似蛋白(AKR1B10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间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检测患者术前血清样本中的乙肝病毒DNA和甲胎蛋白的含量,检测患者原发性肝癌组织样本中AKR1B10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分析和研究患者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表达水平和患者体内乙肝病毒DNA复制活跃程度,以及AKR1B10蛋白表达水平在乙肝病毒感染和非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乙肝感染组患者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的高表达率为74%,非乙肝感染组为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的高表达率在血清甲胎蛋白阳、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的表达水平随宿主体内乙肝病毒的DNA复制活跃程度增大而升高,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的阴、阳性有密切关系,且与宿主体内乙肝病毒的DNA复制活跃程度呈正相关趋势,并与乙肝病毒感染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海珍;其其格;刘瑞军;奥敦托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