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戚应杰;赵长城;石玉如;姚余有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归纳整理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严重感染患者450例资料,进行细菌分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统计病原菌菌种及其耐药性.结果 45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52株(33.78%),革兰阳性菌128株(28.44%),真菌170株(37.78%);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1代、2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等有较高耐药性,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敏感度高;真菌对唑类抗菌药有较高耐药性.结论 该地区导致严重感染主要病原菌有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各种菌株针对不同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重点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院内感染预防.
作者:黄文达;贺安勇;罗旭;李宁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米氮平在老年脑卒中大鼠核因子(NF)释放中的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动物实验老年脑卒中大鼠180只,建立老年大鼠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只.建模成功后,模型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对照组采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实验组采用米氮平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NF释放机制.结果 三组大鼠均取得造模成功.实验组治疗后大鼠精神状况良好,毛色光泽良好,能正常饮水、活动幅度相对较大.对照组治疗后大鼠精神状况一般,毛色无光,基本能饮水,活动幅度较小.大鼠治疗2、7及16 d后,实验组旷野试验结果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7及16 d后,实验组糖水消耗量与对照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F水平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大鼠采用米氮平治疗效果理想,能阻断α2受体,增加NF的释放,产生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春杰;田嘉莹;于佳楠;杨晓玉;盖昱辛;盛宝英;王增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二代测序(NGS)技术平台在法医短串联重复(STR)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402个广东汉族无关个体样本,基于Ion PGM测序平台,对15个STR基因座(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21S11、CSF1PO、FGA、TH01、TPOX、vWA、D2S1338和D19S433)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分析基于STR重复序列多态性检出的STR等位基因,计算其等位基因频率,评估法医学应用效能.结果 在15个STR基因座中共检测到202种不同重复序列的等位基因.在D3S1358、D5S818、D13S317、D21S11、FGA、vWA、TH01等7个基因座中检测到54种长度相同而重复序列不同的等位基因亚型,基于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的STR分型技术的杂合度、个体识别力、多态信息含量、非父排除率等法医学参数均大于基于片段长度检测的STR分型技术,随机匹配概率小于基于片段长度检测的STR分型技术.结论 基于NGS技术平台的STR分型技术提高了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和检测效能,具有很好的法医学应用价值.
作者:张楚楚;彭丹;李海燕;唐振亚;李燃;李海霞;乌日嘎;孙宏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方法(PCR-SBT))对血小板抗原(HPA)-3系统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本研究合成的引物,应用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对101名随机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PA-3基因分型,随机抽样20个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型作为平行对照,质控DNA进行验证.结果 终选取61℃的为理想退火温度.采用合成的引物对4份质控标本作HPA-3基因分型:与Innotrain提供的结果完全一致.101名随机汉族血小板志愿捐献者HPA基因频率为HPA-3a 0.520、HPA-3b 0.480;随机抽样20个样品与Inno-train公司的HPA-SSP分型结果一致.结论 所建立的HPA基因PCR-SBT分型技术分辨率高,正反向引物测序结果一致,都可以精确分型,可以弥补PCR-SSP不足.
作者:廖扬勋;陈志忠;丁浩强;余文潮;梁洁贞;陈超红;李结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社区健康人群鼻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携带情况、耐药性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采集流行病学信息,用一次性采样拭子从受访者鼻前庭采取标本,常规方法培养分离菌株,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鉴定细菌.采用KB法结合E-test法检测药物敏感性,PCR法检测mecA基因、SCCmec基因岛、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肠毒素A(sea)和肠毒素B(seb)等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细菌分子分型.结果 社区人群中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率为24.7%(73/29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携带率为0.3%(1/295);73株Sau中,71株成功进行PFGE分型,共分成13个基因簇,A簇(50.7%,36/71)与L簇(18.3%,13/71)为主要流行基因簇.耐药谱相似的23株Sau ST型分为以ST59(17.4%,4/23)、ST188(13.0%,3/23)与ST1(13.0%,3/23)为主的12个不同型,1株MRSA为ST8-SCCmecⅢ;56.5%Sau同时检出sea和seb基因,未检出pvl基因;Sau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83.6%,所有菌株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奎奴普订/达福普汀敏感;社区人群携带Sau的危险因素主要与男性、30岁以下年龄以及鼻腔清洁习惯有关.结论 本地区社区健康20~30岁人群鼻腔Sau携带率高于其他年龄段,Sau分子生物学特点呈多样性.
作者:陈百计;姚泽宇;王彤;代鑫露;伍锡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促炎及抗炎因子在肝癌合并HBV感染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33例乙型肝炎、30例肝硬化合并乙型肝炎和46例肝癌合并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称之为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和肝炎肝癌组,其中肝炎组又分为急性组(n=15)和慢性组(n=18);肝炎肝硬化组又分为代偿组(n=18)和失代偿组(n=12);肝炎肝癌组又分为早期组(n=31)和中晚期组(n=15);选取1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促炎因子(IFN-γ、TNF-α以及IL-6)和抗炎因子(IL-4、IL-10以及TGF-β)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三组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均明显升高(P<0.05),且肝炎组>肝炎硬化组>肝炎肝癌组(P<0.05);在肝炎组中,急性组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明显高于慢性组(P<0.05);在肝炎肝硬化组中,失代偿组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明显高于代偿组;在肝炎肝癌组,中晚期组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明显高于早期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炎及抗炎因子在肝癌合并HBV感染不同阶段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金良;王良超;石贵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总结源城区65年来疟疾流行动态和特征,评价防控措施和效果,为消除疟疾达标后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5年源城区疟疾发病情况、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源城区疟疾流行特点与防治历程,根据国家卫计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技术措施、防控效果2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1950-2015年共报告疟疾99756例,年均发病率为413.84/10万,有2次流行高峰,分别是1954、1963年,发病率分别为7208.72/10万、2237.02/10万;主要传播媒介为微小按蚊,以间日疟流行为主;防制过程分为初级防治、控制流行、基本消灭、监测巩固达到消除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疟疾年发病率由从1954年的7208.72/10万,降至2007年的0.8/10万,且已连续8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结论 源城区疟疾防治达到国家消除标准,但输入性病例不容忽视.后期的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病例的监测.
作者:龚丽芬;王海;邝茹丹;苏伟成;刘翠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铜兰蛋白在不同神经系统疾病发展过程中的血清含量,探讨其作为评估脑细胞受损指标之一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6例震颤患者、39例帕金森患者、94例不自主运动患者、42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61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铜兰蛋白含量,分析健康体检者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铜兰蛋白检测结果的差异,以及不同神经系统疾病间患者血清铜兰蛋白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各种神经系统疾病铜兰蛋白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尔茨海默症组铜兰蛋白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震颤组、帕金森组和不自主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颤组和帕金森组患者铜兰蛋白的检测结果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P>0.05);震颤组和帕金森组患者铜兰蛋白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不自主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血清铜兰蛋白对不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清铜兰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脑细胞受损的一项临床指标.
作者:张莹;周铁成;秦庆;程晓东;郝晓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特布他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6).对照组给予红霉素与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0变化及临床症状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啰音、咳嗽和喘憋消失时间及退热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0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变,其中TNF-α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较大(P<0.05);而IL-10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布他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改善血清TNF-α、IL-10水平.
作者:缪华;刘晓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并可长期保存薄壳寄生虫卵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 盐腌含钩虫卵粪便,以5%分级浓度粗筛,每3个月观察虫卵变化,连续3年;取保存效果好的浓度,再以1%分级浓度配制保存并定期观察保存效果,找到适宜的浓度.结果 第一轮粗筛,35%的浓度保存的效果好.第二轮按增减1%梯度保存,结果是36%浓度保存的虫卵效果好,3年存放后4个浅灰色分裂的卵细胞清晰明显,壳完整光滑清晰,卵壳与卵细胞之间的空隙稍大,未发现继续发育,无皱缩变形,有利于标本长期保存.结论 盐腌固定钩虫卵的保存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榕;谢汉国;欧阳榕;张榕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年轻反应好患者中新鲜卵裂期胚胎移植、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和冻融囊胚移植之间的差异,为临床建立符合自身的移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治疗且首次接受胚胎移植的377名患者.其中接受新鲜卵裂期胚胎移植(新鲜D3移植组)的有160名,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冻融D3移植组)的有75名,冻融囊胚移植(冻融囊胚移植组)的有142名.比较三组患者的基本特征、新鲜取卵周期时的促排卵情况以及临床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BMI)、不孕年限、不孕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鲜取卵周期中三组间的基础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水平、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天数及HCG日的E2、LH、孕酮(P)水平和内膜厚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鲜取卵周期的促排卵过程中新鲜D3移植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为1.88%,冻融D3移植组为4.00%,而冻融囊胚移植组为10.56%,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个数和移植优质胚胎个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D3移植组和冻融D3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接近,分别为56.88%vs 57.33%和38.32%vs 35.95%,均小于冻融囊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66.90%和4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多胎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且对药物反应好患者容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选择冻融囊胚移植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作者:宏苹苹;李涛;王辉田;李海洋;欧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炎性慢性盆腔痛(ICPP)中盆腔肌筋膜痛(MFPP)的发生率,观察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在ICPP合并MFPP中的疗效.方法 以ICPP合并MFP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A组,n=29)、康妇炎胶囊联和康妇消炎栓(B组,n=33)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ICPP中MFPP的发生率为63.27%(62/98),MFPP激痛点以闭孔内肌和肛提肌为主,且随着疼痛程度的增加,MFPP痛点的数目亦显著增加(P<0.05).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药物治疗均可有效降低ICPP合并MFPP患者的疼痛指标、数值等级规模(NRS)评分和疼痛分度(P<0.05);同时,A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FPP在ICPP患者中极为常见,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是治疗ICPP合并MFPP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丽;何静;朱丽娟;马逸娇;朱开欣;何雨欣;梅士娟;吴江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白蛋白(ALB)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为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早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8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照其入院后28 d预后,将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n=136),病死患者纳入病死组(n=47).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ALB水平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单独预测、联合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183例患者中,47例于入院后28 d内病死,病死率为25.68%.病死组与存活组年龄、性别、病因、合并症等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而ALB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以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为因变量,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联合ALB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其AUC高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或ALB水平单项分析.结论 入院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联合ALB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结局的预测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进一步关注.
作者:盛博;陈炜;甄洁;赵磊;赵国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A)对D-半乳糖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8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D模型组和RAPA治疗组,每组6只.AD模型组和RAPA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确认AD小鼠建模成功后,将RAPA治疗组小鼠给予每日RAPA灌胃治疗,对照组和AD模型组小鼠同时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4周.末次给药24 h后,再次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比较三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差异.后立即眼球取血,分离血清.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浓度,用酶比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较,AD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台次数减少(P<0.05);与AD模型组比较,RAPA治疗组小鼠出现逃避潜伏期缩短、穿台次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D模型组比较,RAPA治疗组血糖浓度无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PA对D-半乳糖所致AD模型小鼠血糖无显著影响,可引起血脂显著升高.
作者:詹璐;马晓磊;韩晓琳;崔安芳;王喆;黄延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输入性疟疾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确诊为输入性疟疾感染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结果,并与10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完成对输入性疟疾检验参数指标的分析.并对80例输入性疟疾不同虫种之间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疟疾组的白细胞(WBC)、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总蛋白(TP)和尿酸(UA)降低,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尿素氮(BUN)以及肌酐(CR)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ALT、TB越高,患疟疾的可能性越大;HB、PLT越低,患疟疾的可能性也越大.疟疾不同虫种之间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LT、TB、HB、PLT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输入性疟疾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云;戚应杰;赵长城;石玉如;姚余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外周血内C反应蛋白(CRP)、血脂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53例中老年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按照其呼吸紊乱指数(AHI),将患者分别纳入轻度OSAHS组(n=96)、中度OSAHS组(n=68)、重度OSAHS组(n=89),并选取同期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纳入单纯高血压组.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RP、血脂、NT-proBNP水平以及血压、心率变异性,运用直线回归法,计算CRP、血脂、NT-proBNP与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单纯高血压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患者CRP、NT-proBNP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组日间SBP、DBP变异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其夜间SBP、DBP变异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患者全部窦性心博N-N间期或R-R间期的标准数(SDNN)、相邻N-N间期或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谱(HF)逐渐降低,低频谱(LF)、LF/HF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回归分析示,CRP、NT-proBNP与患者夜间血压变异性、LF、LF/HF呈正相关,与SDNN、rMSSD、HF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内CRP、NT-proBNP与中老年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异性均具有密切关联,据此探索治疗方案有望为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金晓萍;马玉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正常排卵的不孕女性卵泡液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变化.方法选取20名经Rotterdam标准诊断为PCOS的不孕女性患者(PCOS组);36名正常排卵不孕女性(NOW)作为对照(NOW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卵泡液中CD3+T细胞、CD4+Th细胞、CD8+Tc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PCOS组患者卵泡液中CD3+T细胞的比例由(66.2±4.5)%下降到(54.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的3个T细胞亚群中,CD8+Tc细胞的比例低于NOW组[(28.4±3.5)%vs.(16.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D4+Th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在两组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中CD3+T细胞和CD8+Tc细胞的比例显著下降,提示PCOS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处于紊乱状态.
作者:陈创奇;李子涛;叶欣;曲佳乐;王梅;冯源发;谢红艳;邱怀娜;杨权;黄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阿米卡星(AMK)在清除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分离支气管扩张患者痰液中的PA进行培养,体外建立生物膜模型,连续稀释法进行菌落计数,分析大环内酯类药物和AMK对PA生物膜的清除作用,同时检测不同抗生素对PA致病因子藻酸盐、蛋白水解酶和绿脓菌素的抑制作用.结果 单独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EM)、罗红霉素(ROX)和克拉霉素(CAM)对清除PA生物膜无作用,AMK单独使用的作用也不明显,而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显著增强AMK对PA生物膜的清除作用,且清除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AMK均能抑制藻酸盐的分泌,而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对蛋白水解酶和绿脓菌素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和AMK能显著抑制蛋白水解酶和绿脓菌素的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AMK对支气管扩张患者PA形成的生物膜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致病因子藻酸盐、蛋白水解酶和绿脓菌素的分泌.
作者:张艳芳;冯广满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休克指数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的评价作用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56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分为多种因素诱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组27例(A组),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组29例(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h及治疗后1、3、6h观察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休克指数变化情况,同时随访记录治疗28 d后的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1 h,A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B组,而各个时间段内A组心率均明显高于B组;不同时间段A组休克指数均显著高于B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8 d死亡率为40.74%,B组为3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休克指数可用于动态评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作者:高抚刚;刘青山;韩正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广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核病/艾滋病(Mtb/HIV)双重感染筛查转介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分析广州市6个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2013-2014年登记的13697例结核病患者和可随访到的909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双向筛查情况,以及筛查出的肺结核与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2013-2014年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接受HIV抗体检测率为18.77%(2571/13926),HIV阳性检出率为0.19%(5/2571).可随访到的艾滋病患者经肺结核筛查,结核病患者检出率为1.87%(170/9093).艾滋病患者和结核病患者在Mtb/HIV双筛检出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55,P<0.01).双筛出的结核病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痨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率为69.23%,复治涂阳肺结核治愈率为42.86%,总体治疗成功率为72.05%,总体病死率为8.70%.结论 Mtb与HIV感染双向筛查是发现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的主要途径,应加强结防机构与艾防机构合作机制,提高Mtb/HIV双重感染患者治疗成功率.
作者:杜雨华;江坤洪;陈其琛;陶涛;刘江;樊晖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