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院校开设PBL课程的研究与探索

陈金铃;朱丹丹;段义农

关键词:PBL, 教学质量, Tutor
摘要:本校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方法的选修课程。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主要从引入PBL课程的形式、案例的编写、教师tutor角色及学生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水痘暴发疫情的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现行水痘疫苗接种程序对儿童水痘暴发疫情的保护效果及随时间推移的衰减情况。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014年儿童暴发疫情中127例水痘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按年龄分层以是否罹患水痘选择对照,评价疫苗保护效果。结果5~8岁组的疫苗保护效果为77.78%(95%CI:55.32%~88.95%),9~12岁组未显示疫苗保护效果(χ2=3.45,P>0.05)。水痘疫苗接种可降低病例发热同时减轻出疹症状(P均<0.05),但保护效果在接种5~9年后仅为61.73%(95%CI:30.96%~78.79%)。结论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水痘和减轻症状,但保护效果有所降低,建议适时开展2针次接种。

    作者:梁静;方琼;钟剑明;刘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膜透析患者RDW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明确腹膜透析(P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其相关因素,为PD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以无锡市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24例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RDW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并将存在相关性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影响PD患者RDW的相关因素。结果224例患者中,共有35例患者RDW超出正常范围,占15.6%。男性与女性、急性感染患者与无急性感染患者R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示,年龄、LnBNP、LnCRP与患者RDW呈正相关,MCH、ALB、rHuEPO/Hb与患者RDW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MCH、年龄、LnBNP是影响PD患者RDW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RDW异常较为常见,随着MCH的下降以及年龄、LnBNP的增加,患者RDW逐渐升高。根据RDW水平变化有望指导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PD效果的评估,但其确切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薇;许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华支睾吸虫Rab家族蛋白结构及演化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鉴定华支睾吸虫基因组中Rab家族基因并进行分类。方法使用MEGA5中的Muscle模块对秀丽线虫Rab进行多序列比对,以该比对结果作为查询,对华支睾吸虫蛋白数据库进行PSI-Blast搜索,使用ClustalW模块获得华支睾吸虫Rab蛋白家族序列,并根据比对结果定义Rab功能域(RabF1~RabF5)。使用MEGA5软件的邻接法建立华支睾吸虫Rab GTPases之间的系统进化树。再使用邻接法构建多物种Rab同源蛋白序列系统进化关系树。结果用PSI-Blast搜索华支睾吸虫基因组数据库,获得54个同源基因。这54个可能的Rab家族蛋白中有21个蛋白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超过50%。这些蛋白的编码基因由多个内含子和外显子组成,且序列长短不一,读码方向也不同。不同的Rab蛋白聚类形成多个Rab蛋白亚型,与Rab家族具有多种Rab蛋白种类相一致。结论华支睾吸虫Rab蛋白家族进化具有保守性,蛋白的分化与物种的分化相一致。

    作者:贾飞飞;黎壮伟;郭音彤;余新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株产酶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株的产酶现状与耐药水平,为临床治疗与院感监控提供参考。方法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分离鉴定,以Nitrocefin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三维试验与K-B法进行酶型分析与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175株鲍曼不动杆菌,82.28%来自呼吸道。产β-内酰胺酶124株,阳性率70.9%,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52株(41.9%),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70株(56.4%),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2株(1.6%)。本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SCF)耐药率为37.7%,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1%(仅2株MBL耐药)。结论呼吸道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主要途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AmPC酶,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减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是抗击耐药菌主要策略。

    作者:王赤华;曾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乙型脑炎病毒(JEV)是我国重要的虫媒病毒,可引起乙型脑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阐明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和研发特效的治疗药物。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不同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耐伟;谭雨豪;朱勇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型疟疾的病因、症状和诊治进展

    脑型疟疾(CM)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少数由间日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疟疫的主要死因。CM的病理机制逐渐明了,诊治手段日益丰富,本文结合既有理论和新研究成果,针对CM的病因、症状和诊治进行综述。

    作者:王梦;王娜娜(综述);吕志跃(审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2例慢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设计调查问卷获取慢性咳嗽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过敏史、接触史、生活环境、被动吸烟史、既往呼吸道疾病住院史等相关信息,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幼儿主要以感染后咳嗽为主,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主要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粉尘或化工材料接触史、呼吸道疾病史、特应性体质、居室装修过度、被动吸烟、室内花草或宠物以及家庭过敏史或家庭哮喘史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疾病史、室内花草或宠物、家庭过敏史或家庭哮喘史可视为儿童慢性咳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小儿咳嗽特点进行病因分析,全面评估患儿病情可有效实施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姜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2014-2015年深圳市龙华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新区2014-2015年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龙华新区哨点医院监测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开展病原菌分离鉴定,同时对阴性样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1319份,分离到病原菌159株,检出率12.05%,其中沙门菌76株,检出率5.76%,志贺菌1株,检出率0.08%,空肠弯曲菌无分离株,副溶血弧菌45株,检出率3.41%,致泻性大肠杆菌37株,检出率2.80%。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共61份,检出率5.26%,其中诺如病毒核酸阳性28份,检出率2.12%,轮状病毒核酸阳性31份,检出率2.35%,星状病毒核酸阳性3份,检出率0.23%,肠腺病毒无检出。结论2014-2015年深圳市龙华新区感染性腹泻呈高发状态,病原菌主要以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为主,病毒性感染主要是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

    作者:蔡妙森;许少坚;李贻汉;赖晓玲;蔡剑辉;何小媚;刘爱平;孙华杰;全德甫;任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986-2015年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疟疾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1986-2015年墨脱县疟疾疫情流行特点,为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86-2015年墨脱县人口资料及疟疾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6-2015年,墨脱县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32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8.34/万,病死率为0.47%。2328例均为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1986-1994年全县疟疾病例报告逐年增加,1994年发病率高达320.04/万,为高峰,之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墨脱县仍有7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报告。病例的季节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7-10月,占总病例数的67.10%。报告的病例中95.27%分布在墨脱县的墨脱镇、德兴乡、背崩乡和达木乡。青壮年发病为主,15~59岁年龄段发病人数占病例总数的76.12%。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0∶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3.63%)。93.17%病例属门巴族。结论墨脱县为全国疟疾发病率高的县,仍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需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县乡级的疟疾防控人员的专业培训,有效控制疟疾的流行,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

    作者:徐慧梅;杨晓东;胡松林;张睿;多吉卓玛;刘彩;卓玛央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对比分析不同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不同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肾癌患者组织标本87例,其中透明细胞癌34例,乳头状癌30例,嫌色细胞癌13例,囊性肾细胞癌10例。观察比较不同肾细胞癌亚型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大小、侵犯及预后情况。结果不同肾细胞癌亚型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多发情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肾细胞患者肿瘤直径为(5.62±1.51)cm,高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患者(P<0.05);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表现为出血比例分别为47.06%和56.67%,高于嫌色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患者(P<0.05),囊性变比例分别为11.76%和6.67%,低于嫌色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患者(P<0.05);不同肾细胞癌亚型侵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患者3、5、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0%、90.3%和80.1%,乳头状癌患者3、5、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2%、92.4%和82.2%,囊性肾细胞癌患者3、5、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和92.1%,均好于嫌色细胞癌患者(P<0.05)。结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较好,其中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出血表现较普遍,囊性变比例较少。

    作者:王小明;王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生儿肺炎革兰阳性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革兰阳性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1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检测。结果310例肺炎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151株,阳性率为48.7%,革兰阳性菌49株,占32.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39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氯林可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仅对万古霉素敏感。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22株,总分离率为56.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0株占4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2株占85.7%。结论革兰阳性菌是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疗效,减缓耐药菌株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小燕;纪洪猛;唐倩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他汀类药物对门诊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防治效果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门诊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防治效果。 CHADS2评分是否与其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就诊23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他汀组141例,非他汀组94例,3-6月内行holter评价,观察各组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根据CHADS2评分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其中低危组CHADS2评分为0分76例,中危组CHADS2评分为1~2分98例,高危组CHADS2评分为3~6分61例。结果CHADS2评分越高的冠心病患者的房颤及室速的发病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早负荷未见途径差异;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CHADS2评分≤2新发房颤的发病率远低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HADS2评分≥3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CHADS2评分1-2的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新发室速显著低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门诊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有预防效果。 CHADS2评分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评价。

    作者:蒋建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班化背景下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模式探讨

    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发展,在当前世界各国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未能如其他学科那样蓬勃发展。在课时减少,内容增加的情况下,学生更不易掌握知识。笔者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针对小班化教学的特点,采用了互动式教学、基于病例的教学、以问题学习为基础的教学、将新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将科研活动与教学相结合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等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陈达丽;田玉;陈琦伟;王雅静;陈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南昌市中华按蚊传疟作用定量研究

    目的:了解当地疟疾媒介按蚊传播效能,分析按蚊潜在传疟能力,为当地疟疾监测、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南昌市疟疾发病率高的进贤县罗溪镇为中华按蚊调查点,现场调查获取中华按蚊的叮人率、人血指数、经产蚊比率、叮人习性和感染性蚊的预期寿命等参数,结合调查期间的平均气温数据,求得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基本繁殖率。结果2015年6-10月南昌市进贤县塔岗寺下村中华按蚊的叮人率依次为5.07576、3.56061、8.12121、2.04545和0.87879;感染性蚊的预期寿命依次为0.81505、2.91778、2.20339、0.78645和0.00323 d;平均叮人习性为0.0184;媒介能量为0.07522、0.23087、0.50525、0.01716、0.00004;基本繁殖率为0.45131、1.38521、3.03149、0.10295、0.00021,其中7、8月份的基本繁殖率高于临界水平。结论当地疟疾传播能力较低,潜在间日疟的流行或暴发的可能月份为7、8月份。

    作者:付仁龙;范立新;刘仰青;彭国华;易洪生;胡主花;柳小青;冯小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围手术早期预防再出血策略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穿刺术围手术早期(从决定手术至术后24 h内)预防再出血的策略和安全性。方法对绵阳富临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3月至2014年12月23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在微创穿刺术围手术早期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预防再出血,对比二者的再出血率、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策略一组的117例患者再出血33例,占28.20%,死亡37例,占31.62%;策略二组的116例患者再出血10例,占8.62%,死亡15例,占12.93%,策略二组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均低于策略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围手术早期术中全麻+术后镇痛镇静的策略平稳安全,可以降低再出血率和死亡率。

    作者:张新平;徐庆余;卢鹏;揭伟;刘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2011-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越秀区水痘监测病例及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开展水痘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及学校缺勤报告系统上报的聚集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15年越秀区共报告监测病例6758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115.05/10万,15岁以下儿童报告病例数为4011例,占总病例数的59.35%,年均发病率为618.51/10万,3~6岁组发病率高(χ2=3276.8,P<0.001)。发病高峰为4-5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共报告聚集疫情106起,病例数623例,总罹患率0.51%,幼儿园罹患率高(χ2=373.215, P<0.001)。首发病例发生与报告处理时间间隔中位数为5 d,该指标与病例数、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87,P<0.001;r=0.632,P<0.001)。结论15岁以下儿童是水痘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学校聚集性疫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并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来提升人群免疫水平。

    作者:刘淑勤;湛柳华;周德谦;赖倩盈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献血人群乙肝感染血液接触行为的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讨献血人群血液接触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的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液样品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257例单纯HBsAg阳性献血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照1∶2的比例选择所有血液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514例献血者作为对照组,调查献血者的血液接触危险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献血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相关血液接触危险因素。结果26523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样品中,单纯HBsAg阳性257例,HBsAg阳性率为0.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以前注射器使用史(OR=3.200)、乙肝家族史(OR=2.425)、共用剃须刀修眉刀等刀具史(OR=2.342)、口腔治疗史(OR=1.718)、针灸史(OR=1.567)是献血人群HBV感染的血液接触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献血人群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有2000年以前注射器使用史、乙肝家族史、共用剃须刀修眉刀等刀具史、口腔治疗史、针灸史,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减少乙肝感染风险。

    作者:邢启明;苏宁;梁文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2010-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结核病流行现状,为制定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龙岗区2010-2013年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0-2013年龙岗区流动人口共登记肺结核患者3476例,平均登记率为52.43/1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1709例,平均登记率约25.78/10万。报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约为1.92∶1,年龄主要集中在15~44岁,职业分布中以工人比例高,约占66.23%。2010-2013年多耐药患者总数为34人,其中2013年较2010年增加140%。结论龙岗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疫情不容乐观,尤其是涂阳及耐药肺结核,结核病管理工作仍不能放松,重点应放在广大青壮年工人及家政从业者等重点人群。

    作者:申严;周琳;舒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微创术联用术前放化疗对晚期ESCC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并探讨微创术联用术前放化疗对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晚期E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研究组给予术前放化疗联用微创根治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单纯微创手术切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率(15.07%)和总有效率(79.45%)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的(4.11%)和(5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脏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及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12.33%)、转移率(9.59%)和死亡率(19.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4%、32.88%和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2年期生存率(80.82%)显著高于对照组(6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化疗联用微创根治手术对晚期ESC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增加术后并发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谭胜;王国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资料,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09年版)的要求,在全省13个地、市的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共设立207个有代表性的村开展人畜查治病和钉螺调查,将2009-2014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7个监测点中,居民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1.30%下降到2014年的0.17%,降幅86.92%。家畜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1.64%下降至2014年的0,降幅100%。钉螺感染率由2009年的0.14%下降到2014年的0。结论2009-2014年,全省血防工作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居民感染率、家畜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进一步降低,达到历史较低水平,进一步巩固了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作者:单晓伟;蔡顺祥;刘建兵;周晓蓉;陈艳艳;张娟;利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