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启明;苏宁;梁文靖
目的:探讨不同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肾癌患者组织标本87例,其中透明细胞癌34例,乳头状癌30例,嫌色细胞癌13例,囊性肾细胞癌10例。观察比较不同肾细胞癌亚型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大小、侵犯及预后情况。结果不同肾细胞癌亚型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多发情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肾细胞患者肿瘤直径为(5.62±1.51)cm,高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患者(P<0.05);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表现为出血比例分别为47.06%和56.67%,高于嫌色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患者(P<0.05),囊性变比例分别为11.76%和6.67%,低于嫌色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患者(P<0.05);不同肾细胞癌亚型侵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患者3、5、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0%、90.3%和80.1%,乳头状癌患者3、5、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2%、92.4%和82.2%,囊性肾细胞癌患者3、5、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和92.1%,均好于嫌色细胞癌患者(P<0.05)。结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较好,其中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出血表现较普遍,囊性变比例较少。
作者:王小明;王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龙岗中心医院就诊患者及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不同病变HP感染率,分析三联疗法及伴随疗法根除率。方法应用14C呼气试验检测患者及体检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对就诊患者行胃镜检查,统计其结果,收集三联疗法及伴随疗法治疗后复查患者资料,统计其根除率。结果9616例初查患者中HP感染率为42.16%,310例体检者HP感染率为35.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季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疗法根除率为59.19%(264/446),伴随疗法为82.14%(23/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诊患者HP感染率高于体检者,不同病变HP感染率有差异,就诊患者HP感染率及根除率均处于国内外较低水平。
作者:陈鸿程;李世通;曾锻;杨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鉴定华支睾吸虫基因组中Rab家族基因并进行分类。方法使用MEGA5中的Muscle模块对秀丽线虫Rab进行多序列比对,以该比对结果作为查询,对华支睾吸虫蛋白数据库进行PSI-Blast搜索,使用ClustalW模块获得华支睾吸虫Rab蛋白家族序列,并根据比对结果定义Rab功能域(RabF1~RabF5)。使用MEGA5软件的邻接法建立华支睾吸虫Rab GTPases之间的系统进化树。再使用邻接法构建多物种Rab同源蛋白序列系统进化关系树。结果用PSI-Blast搜索华支睾吸虫基因组数据库,获得54个同源基因。这54个可能的Rab家族蛋白中有21个蛋白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超过50%。这些蛋白的编码基因由多个内含子和外显子组成,且序列长短不一,读码方向也不同。不同的Rab蛋白聚类形成多个Rab蛋白亚型,与Rab家族具有多种Rab蛋白种类相一致。结论华支睾吸虫Rab蛋白家族进化具有保守性,蛋白的分化与物种的分化相一致。
作者:贾飞飞;黎壮伟;郭音彤;余新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对获取的77例PTC患者(实验组)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对照组)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3%和74.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和25.00%(P<0.05)。HIF-1α和VEGF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灶数量、病灶大小均无关(P>0.05)。在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标本的HIF-1α和VEGF阳性率分别为82.76%和89.66%,高于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58.33%和64.58%(P<0.05)。 HIF-1α阳性率和VEGF阳性率均与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和VEGF在PTC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并与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
作者:潘高峰;刘维燕;潘智裕;史荣亮;丁军彬;谢蕴;蒲文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2例慢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设计调查问卷获取慢性咳嗽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过敏史、接触史、生活环境、被动吸烟史、既往呼吸道疾病住院史等相关信息,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幼儿主要以感染后咳嗽为主,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主要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粉尘或化工材料接触史、呼吸道疾病史、特应性体质、居室装修过度、被动吸烟、室内花草或宠物以及家庭过敏史或家庭哮喘史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疾病史、室内花草或宠物、家庭过敏史或家庭哮喘史可视为儿童慢性咳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小儿咳嗽特点进行病因分析,全面评估患儿病情可有效实施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姜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资料,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09年版)的要求,在全省13个地、市的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共设立207个有代表性的村开展人畜查治病和钉螺调查,将2009-2014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7个监测点中,居民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1.30%下降到2014年的0.17%,降幅86.92%。家畜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1.64%下降至2014年的0,降幅100%。钉螺感染率由2009年的0.14%下降到2014年的0。结论2009-2014年,全省血防工作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居民感染率、家畜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进一步降低,达到历史较低水平,进一步巩固了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作者:单晓伟;蔡顺祥;刘建兵;周晓蓉;陈艳艳;张娟;利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脑型疟疾(CM)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少数由间日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疟疫的主要死因。CM的病理机制逐渐明了,诊治手段日益丰富,本文结合既有理论和新研究成果,针对CM的病因、症状和诊治进行综述。
作者:王梦;王娜娜(综述);吕志跃(审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明确腹膜透析(P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其相关因素,为PD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以无锡市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24例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RDW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并将存在相关性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影响PD患者RDW的相关因素。结果224例患者中,共有35例患者RDW超出正常范围,占15.6%。男性与女性、急性感染患者与无急性感染患者R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示,年龄、LnBNP、LnCRP与患者RDW呈正相关,MCH、ALB、rHuEPO/Hb与患者RDW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MCH、年龄、LnBNP是影响PD患者RDW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RDW异常较为常见,随着MCH的下降以及年龄、LnBNP的增加,患者RDW逐渐升高。根据RDW水平变化有望指导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PD效果的评估,但其确切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薇;许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门诊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防治效果。 CHADS2评分是否与其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就诊23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他汀组141例,非他汀组94例,3-6月内行holter评价,观察各组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根据CHADS2评分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其中低危组CHADS2评分为0分76例,中危组CHADS2评分为1~2分98例,高危组CHADS2评分为3~6分61例。结果CHADS2评分越高的冠心病患者的房颤及室速的发病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早负荷未见途径差异;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CHADS2评分≤2新发房颤的发病率远低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HADS2评分≥3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CHADS2评分1-2的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新发室速显著低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门诊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有预防效果。 CHADS2评分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评价。
作者:蒋建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当地疟疾媒介按蚊传播效能,分析按蚊潜在传疟能力,为当地疟疾监测、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南昌市疟疾发病率高的进贤县罗溪镇为中华按蚊调查点,现场调查获取中华按蚊的叮人率、人血指数、经产蚊比率、叮人习性和感染性蚊的预期寿命等参数,结合调查期间的平均气温数据,求得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基本繁殖率。结果2015年6-10月南昌市进贤县塔岗寺下村中华按蚊的叮人率依次为5.07576、3.56061、8.12121、2.04545和0.87879;感染性蚊的预期寿命依次为0.81505、2.91778、2.20339、0.78645和0.00323 d;平均叮人习性为0.0184;媒介能量为0.07522、0.23087、0.50525、0.01716、0.00004;基本繁殖率为0.45131、1.38521、3.03149、0.10295、0.00021,其中7、8月份的基本繁殖率高于临界水平。结论当地疟疾传播能力较低,潜在间日疟的流行或暴发的可能月份为7、8月份。
作者:付仁龙;范立新;刘仰青;彭国华;易洪生;胡主花;柳小青;冯小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动脉血气水平联合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6例AECOPD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0例确诊为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组,36例单纯型AECOPD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Hs-CRP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评价PCT、Hs-CRP及动脉血气水平对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PCT、Hs-CRP、PaC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PCT、Hs-CRP、PaO2诊断AECOPD伴肺动脉高压的敏感性分别为87.86%、81.12%、90.74%,特异性分别为72.31%、57.83%、75.87%;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96.52%,特异性为82.36%,均高于各单项指标诊断效率。结论 PCT、Hs-CRP、PaO2对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均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三项指标联合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ECOPD伴肺动脉高压的早期确诊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家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新区2014-2015年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龙华新区哨点医院监测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开展病原菌分离鉴定,同时对阴性样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1319份,分离到病原菌159株,检出率12.05%,其中沙门菌76株,检出率5.76%,志贺菌1株,检出率0.08%,空肠弯曲菌无分离株,副溶血弧菌45株,检出率3.41%,致泻性大肠杆菌37株,检出率2.80%。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共61份,检出率5.26%,其中诺如病毒核酸阳性28份,检出率2.12%,轮状病毒核酸阳性31份,检出率2.35%,星状病毒核酸阳性3份,检出率0.23%,肠腺病毒无检出。结论2014-2015年深圳市龙华新区感染性腹泻呈高发状态,病原菌主要以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为主,病毒性感染主要是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
作者:蔡妙森;许少坚;李贻汉;赖晓玲;蔡剑辉;何小媚;刘爱平;孙华杰;全德甫;任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孕酮诱导的封闭因子(PIBF)与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关系以及地屈孕酮的胚胎保护作用。方法黄体功能不全的先兆流产患者42例为实验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2周;同期健康早期妊娠妇女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两组孕妇血清PIBF、孕酮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和治疗前后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血清孕酮及PIB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者均呈上升趋势(P<0.05), PIBF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孕酮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后血清PIBF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孕酮小幅上升(P<0.05)。观察前,对照组血清孕酮与PIBF之间呈正相关(P<0.05);观察后,两变量间不存在相关性;无论在治疗前还是治疗后,实验组两变量间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早期血清低水平的PIBF是引起先兆流产的因素之一。地屈孕酮的胚胎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血清PIBF表达水平来实现的。动态检测孕妇血清PIBF水平有助于先兆流产的临床诊断和地屈孕酮的疗效评估。
作者:张锦文;吴晓丽;杨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种miRNA(miR-29a、miR-99a、miR-127、miR-199a)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高危HPV感染的宫颈组织中的四种miRNA的表达及其与高危HPV感染的宫颈组织各级临床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miR-29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 Ⅱ组和宫颈癌组中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iR-99a、miR-199a各级别宫颈病变中均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iR-127在CINⅠ组和CINⅡ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中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miRNA在高危HPV感染所致的各级CIN及宫颈癌病变中表达下降, miRNA可能与高危HPV所致的CIN向宫颈癌的衍变中发挥作用。
作者:沈小姣;于波;秦晓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微创术联用术前放化疗对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晚期E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研究组给予术前放化疗联用微创根治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单纯微创手术切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率(15.07%)和总有效率(79.45%)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的(4.11%)和(5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脏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及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12.33%)、转移率(9.59%)和死亡率(19.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4%、32.88%和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2年期生存率(80.82%)显著高于对照组(6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化疗联用微创根治手术对晚期ESC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增加术后并发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谭胜;王国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乙型脑炎病毒(JEV)是我国重要的虫媒病毒,可引起乙型脑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阐明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和研发特效的治疗药物。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不同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耐伟;谭雨豪;朱勇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青藤碱联合卡铂对宫颈癌患者癌细胞抑制的影响,探讨青藤碱联合卡铂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6孔,只加培养液)、青藤碱组(6孔,只加2.5 mmol/L青藤碱)、卡铂组(6孔,只加40μg/ml卡铂)、联合用药组(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6孔,分别加0.625 mmol/L青藤碱+40μg/ml卡铂、1.25 mmol/L青藤碱+40μg/ml卡铂及2.5 mmol/L+青藤碱40μg/ml卡铂),处理24、48及72 h后,分别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并观测48 h细胞周期变化及不同浓度的青藤碱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均受到显著抑制,高浓度联合用药组宫颈癌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青藤碱联合卡铂的抑制作用与时间和浓度呈正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青藤碱组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卡铂组G1期细胞明显减少,S期细胞明显增多;联合用药组的G1期细胞与S期细胞位于两组之间。高浓度联合用药组凋亡率(75.58%)显著高于其他组(53.33%),且随着时间增加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藤碱联合卡铂能够影响细胞周期分布,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是宫颈癌较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许海;王亚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脏损伤分子1(KIM-1)在指导心肾综合征患者袢利尿剂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是否有利于增强利尿效果和保护肾功能。方法将75例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依据体重+NYHA 心功能分级进行用药,实验组40例依据尿液KIM-1水平指导用药,测量连续低药量维持1个月后血清肌酐、胱抑素C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尿液KIM-1的变化,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使用利尿剂前至开始使用低药量维持时,两组血清肌酐、胱抑素C、NGAL和尿液KIM-1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上述指标下降程度尤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低药量维持1个月后,指导组血清肌酐、胱抑素C、NGAL和尿液KIM-1均明显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血钾和脱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KIM-1水平调整袢利尿剂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剂量有利于增强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利尿效果,更有利于患者肾功能的保护。
作者:陈春莲;李志樑;傅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初诊甲亢患者药物抗甲亢治疗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例共32例为研究组,选取年龄、性别匹配健康体检者30名作正常对照组,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钙、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骨钙素(N-MID)、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以及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亢组患者血清ALP、钙、β-CTX、N-MID、PIN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后,血清ALP、钙、β-CTX、N-MID及PI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与正常组相比,N-MID和PINP仍升高(P<0.05)。甲亢组较正常对照组股骨颈BMD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BMD明显升高(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甲亢组治疗后的BMD仍显著降低(P<0.05)。 PINP、β-CTX与FT3、N-MID与FT4均呈正相关,与TSH均呈负相关(P<0.05);N-MID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积极抗甲亢治疗可有效降低骨形成和骨吸收标记物水平,预防出现高转换型骨质疏松。
作者:吴佩娴;张帆;蓝薇;戴亚丽;陈说;郇婕;叶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益生菌防治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4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70例,均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或口服治疗约7 d,观察组于抗生素治疗第1~3天持续应用益生菌治疗,按照患儿年龄选择用法用量,持续至抗生素停用后3 d。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 AAD累计发生率、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后累计AAD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2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检验风险评估结果示,应用益生菌预防后,患儿AAD发生风险降低59.2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肠道菌群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的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发生。结论益生菌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AAD的防治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赵格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