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就诊患者HP感染状况

陈鸿程;李世通;曾锻;杨兵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三联疗法, 伴随疗法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龙岗中心医院就诊患者及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不同病变HP感染率,分析三联疗法及伴随疗法根除率。方法应用14C呼气试验检测患者及体检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对就诊患者行胃镜检查,统计其结果,收集三联疗法及伴随疗法治疗后复查患者资料,统计其根除率。结果9616例初查患者中HP感染率为42.16%,310例体检者HP感染率为35.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季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疗法根除率为59.19%(264/446),伴随疗法为82.14%(23/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诊患者HP感染率高于体检者,不同病变HP感染率有差异,就诊患者HP感染率及根除率均处于国内外较低水平。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型疟疾的病因、症状和诊治进展

    脑型疟疾(CM)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少数由间日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疟疫的主要死因。CM的病理机制逐渐明了,诊治手段日益丰富,本文结合既有理论和新研究成果,针对CM的病因、症状和诊治进行综述。

    作者:王梦;王娜娜(综述);吕志跃(审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患者血清PIBF的表达分析

    目的:探讨孕酮诱导的封闭因子(PIBF)与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关系以及地屈孕酮的胚胎保护作用。方法黄体功能不全的先兆流产患者42例为实验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2周;同期健康早期妊娠妇女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两组孕妇血清PIBF、孕酮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和治疗前后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血清孕酮及PIB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者均呈上升趋势(P<0.05), PIBF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孕酮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后血清PIBF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孕酮小幅上升(P<0.05)。观察前,对照组血清孕酮与PIBF之间呈正相关(P<0.05);观察后,两变量间不存在相关性;无论在治疗前还是治疗后,实验组两变量间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早期血清低水平的PIBF是引起先兆流产的因素之一。地屈孕酮的胚胎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血清PIBF表达水平来实现的。动态检测孕妇血清PIBF水平有助于先兆流产的临床诊断和地屈孕酮的疗效评估。

    作者:张锦文;吴晓丽;杨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儿童水痘暴发疫情的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现行水痘疫苗接种程序对儿童水痘暴发疫情的保护效果及随时间推移的衰减情况。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014年儿童暴发疫情中127例水痘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按年龄分层以是否罹患水痘选择对照,评价疫苗保护效果。结果5~8岁组的疫苗保护效果为77.78%(95%CI:55.32%~88.95%),9~12岁组未显示疫苗保护效果(χ2=3.45,P>0.05)。水痘疫苗接种可降低病例发热同时减轻出疹症状(P均<0.05),但保护效果在接种5~9年后仅为61.73%(95%CI:30.96%~78.79%)。结论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水痘和减轻症状,但保护效果有所降低,建议适时开展2针次接种。

    作者:梁静;方琼;钟剑明;刘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对比分析不同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不同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肾癌患者组织标本87例,其中透明细胞癌34例,乳头状癌30例,嫌色细胞癌13例,囊性肾细胞癌10例。观察比较不同肾细胞癌亚型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大小、侵犯及预后情况。结果不同肾细胞癌亚型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多发情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肾细胞患者肿瘤直径为(5.62±1.51)cm,高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患者(P<0.05);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表现为出血比例分别为47.06%和56.67%,高于嫌色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患者(P<0.05),囊性变比例分别为11.76%和6.67%,低于嫌色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患者(P<0.05);不同肾细胞癌亚型侵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患者3、5、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0%、90.3%和80.1%,乳头状癌患者3、5、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2%、92.4%和82.2%,囊性肾细胞癌患者3、5、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和92.1%,均好于嫌色细胞癌患者(P<0.05)。结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较好,其中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出血表现较普遍,囊性变比例较少。

    作者:王小明;王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纳米碳酸钙对人表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纳米碳酸钙对人表皮细胞(HaCaT)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初步研究纳米碳酸钙对人表皮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根据《纳米碳酸钙》(GB/T19590-2011)的要求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征鉴定和成份分析;MTT法检测纳米碳酸钙对HaCaT细胞的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关系;比色等方法检测纳米碳酸钙染毒后HaCaT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纳米碳酸钙对 HaCaT细胞 BAX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纳米碳酸钙平均粒径为(71.16±18.34)nm,30.00~100.00 nm占92.9%,100.00~150.00 nm占7.1%,碳元素的原子百分比是66.58%,氧元素的原子百分比是22.64%,钙元素的原子百分比是8.67%;纳米碳酸钙对HaCa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半数致死浓度(IC50)为(235.544±29.198)μg/ml;半数致死浓度条件下纳米碳酸钙对HaCaT细胞GSH-Px、SOD活力、MDA活力和BAX蛋白表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酸钙对HaCaT细胞有增殖抑制性作用,对HaCaT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作用不显著。

    作者:刘明;黄振烈;梁丽红;李荣宗;汪天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CT、Hs-CRP联合动脉血气分析对AECOPD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动脉血气水平联合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6例AECOPD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0例确诊为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组,36例单纯型AECOPD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Hs-CRP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评价PCT、Hs-CRP及动脉血气水平对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PCT、Hs-CRP、PaC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PCT、Hs-CRP、PaO2诊断AECOPD伴肺动脉高压的敏感性分别为87.86%、81.12%、90.74%,特异性分别为72.31%、57.83%、75.87%;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96.52%,特异性为82.36%,均高于各单项指标诊断效率。结论 PCT、Hs-CRP、PaO2对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均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三项指标联合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ECOPD伴肺动脉高压的早期确诊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家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重症肺炎患儿降钙素原与凝血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SCAP)患儿降钙素原(PCT)与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儿童SCAP患者92例(SCAP组),根据血清PCT水平将SCAP组患者分为高PCT组(血清PCT≥2.00 ng/ml)与低PCT组(血清PCT<2.00 ng/ml)。对照组为无感染性疾病的儿童患者54例。检测和比较各组PCT水平与血小板计数(BPC)、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及D-二聚体(D-dimer,D-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CAP组BPC、D-D、 PCT水平明显升高,AT-Ⅲ:C明显降低(P<0.01);高PCT组的BPC及AT-Ⅲ:C水平明显低于低PCT组,而D-D明显高于低PCT组(P<0.01或P<0.05)。高PCT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PCT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和PCT水平升高,PCT水平与凝血功能紊乱有关。

    作者:张芳芳;尹占良;邱建凯;姚海珍;李令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986-2015年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疟疾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1986-2015年墨脱县疟疾疫情流行特点,为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86-2015年墨脱县人口资料及疟疾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6-2015年,墨脱县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32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8.34/万,病死率为0.47%。2328例均为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1986-1994年全县疟疾病例报告逐年增加,1994年发病率高达320.04/万,为高峰,之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墨脱县仍有7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报告。病例的季节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7-10月,占总病例数的67.10%。报告的病例中95.27%分布在墨脱县的墨脱镇、德兴乡、背崩乡和达木乡。青壮年发病为主,15~59岁年龄段发病人数占病例总数的76.12%。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0∶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3.63%)。93.17%病例属门巴族。结论墨脱县为全国疟疾发病率高的县,仍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需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县乡级的疟疾防控人员的专业培训,有效控制疟疾的流行,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

    作者:徐慧梅;杨晓东;胡松林;张睿;多吉卓玛;刘彩;卓玛央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生儿肺炎革兰阳性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革兰阳性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1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检测。结果310例肺炎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151株,阳性率为48.7%,革兰阳性菌49株,占32.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39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氯林可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仅对万古霉素敏感。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22株,总分离率为56.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0株占4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2株占85.7%。结论革兰阳性菌是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疗效,减缓耐药菌株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小燕;纪洪猛;唐倩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班化背景下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模式探讨

    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发展,在当前世界各国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未能如其他学科那样蓬勃发展。在课时减少,内容增加的情况下,学生更不易掌握知识。笔者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针对小班化教学的特点,采用了互动式教学、基于病例的教学、以问题学习为基础的教学、将新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将科研活动与教学相结合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等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陈达丽;田玉;陈琦伟;王雅静;陈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iRNA在高危HPV感染的宫颈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多种miRNA(miR-29a、miR-99a、miR-127、miR-199a)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高危HPV感染的宫颈组织中的四种miRNA的表达及其与高危HPV感染的宫颈组织各级临床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miR-29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 Ⅱ组和宫颈癌组中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iR-99a、miR-199a各级别宫颈病变中均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iR-127在CINⅠ组和CINⅡ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中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miRNA在高危HPV感染所致的各级CIN及宫颈癌病变中表达下降, miRNA可能与高危HPV所致的CIN向宫颈癌的衍变中发挥作用。

    作者:沈小姣;于波;秦晓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膜透析患者RDW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明确腹膜透析(P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其相关因素,为PD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以无锡市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24例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RDW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并将存在相关性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影响PD患者RDW的相关因素。结果224例患者中,共有35例患者RDW超出正常范围,占15.6%。男性与女性、急性感染患者与无急性感染患者R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示,年龄、LnBNP、LnCRP与患者RDW呈正相关,MCH、ALB、rHuEPO/Hb与患者RDW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MCH、年龄、LnBNP是影响PD患者RDW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RDW异常较为常见,随着MCH的下降以及年龄、LnBNP的增加,患者RDW逐渐升高。根据RDW水平变化有望指导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PD效果的评估,但其确切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薇;许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围手术早期预防再出血策略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穿刺术围手术早期(从决定手术至术后24 h内)预防再出血的策略和安全性。方法对绵阳富临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3月至2014年12月23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在微创穿刺术围手术早期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预防再出血,对比二者的再出血率、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策略一组的117例患者再出血33例,占28.20%,死亡37例,占31.62%;策略二组的116例患者再出血10例,占8.62%,死亡15例,占12.93%,策略二组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均低于策略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围手术早期术中全麻+术后镇痛镇静的策略平稳安全,可以降低再出血率和死亡率。

    作者:张新平;徐庆余;卢鹏;揭伟;刘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医学院校开设PBL课程的研究与探索

    本校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方法的选修课程。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主要从引入PBL课程的形式、案例的编写、教师tutor角色及学生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作者:陈金铃;朱丹丹;段义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正常儿童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参考范围的建立

    目的:建立正常儿童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实验室参考范围。方法采集578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TPO水平,并按年龄和性别分组统计。结果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间儿童血清TPO水平分布无统计学意义( P>0.05);0~14岁儿童血清TPO的95%置信区间为1.87~195.00 pg/ml。结论初步建立儿童血清TPO的实验室参考范围,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颜慕霞;吴冬燕;何映谊;李彦媚;张力;郭智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华支睾吸虫Rab家族蛋白结构及演化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鉴定华支睾吸虫基因组中Rab家族基因并进行分类。方法使用MEGA5中的Muscle模块对秀丽线虫Rab进行多序列比对,以该比对结果作为查询,对华支睾吸虫蛋白数据库进行PSI-Blast搜索,使用ClustalW模块获得华支睾吸虫Rab蛋白家族序列,并根据比对结果定义Rab功能域(RabF1~RabF5)。使用MEGA5软件的邻接法建立华支睾吸虫Rab GTPases之间的系统进化树。再使用邻接法构建多物种Rab同源蛋白序列系统进化关系树。结果用PSI-Blast搜索华支睾吸虫基因组数据库,获得54个同源基因。这54个可能的Rab家族蛋白中有21个蛋白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超过50%。这些蛋白的编码基因由多个内含子和外显子组成,且序列长短不一,读码方向也不同。不同的Rab蛋白聚类形成多个Rab蛋白亚型,与Rab家族具有多种Rab蛋白种类相一致。结论华支睾吸虫Rab蛋白家族进化具有保守性,蛋白的分化与物种的分化相一致。

    作者:贾飞飞;黎壮伟;郭音彤;余新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资料,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09年版)的要求,在全省13个地、市的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共设立207个有代表性的村开展人畜查治病和钉螺调查,将2009-2014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7个监测点中,居民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1.30%下降到2014年的0.17%,降幅86.92%。家畜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1.64%下降至2014年的0,降幅100%。钉螺感染率由2009年的0.14%下降到2014年的0。结论2009-2014年,全省血防工作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居民感染率、家畜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进一步降低,达到历史较低水平,进一步巩固了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作者:单晓伟;蔡顺祥;刘建兵;周晓蓉;陈艳艳;张娟;利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相关性。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152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8例;非冠心病组54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患者30例为对照组。监测血浆Chemerin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同时测定各组血压及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组Chemerin、Hcy、肌酐、空腹血糖水平、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且冠心病、非冠心病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HHcy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hemerin与高HHcy发生率呈正相关(r=0.30,P<0.05)。结论血浆Chemerin与HHcy发生率正相关,血浆Chemerin及Hcy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相关。

    作者:卫瑞芳;于永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2例慢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设计调查问卷获取慢性咳嗽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过敏史、接触史、生活环境、被动吸烟史、既往呼吸道疾病住院史等相关信息,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幼儿主要以感染后咳嗽为主,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主要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粉尘或化工材料接触史、呼吸道疾病史、特应性体质、居室装修过度、被动吸烟、室内花草或宠物以及家庭过敏史或家庭哮喘史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疾病史、室内花草或宠物、家庭过敏史或家庭哮喘史可视为儿童慢性咳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小儿咳嗽特点进行病因分析,全面评估患儿病情可有效实施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姜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益生菌防治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

    目的:分析益生菌防治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4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70例,均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或口服治疗约7 d,观察组于抗生素治疗第1~3天持续应用益生菌治疗,按照患儿年龄选择用法用量,持续至抗生素停用后3 d。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 AAD累计发生率、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后累计AAD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2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检验风险评估结果示,应用益生菌预防后,患儿AAD发生风险降低59.2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肠道菌群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的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发生。结论益生菌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AAD的防治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赵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