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军校临床博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成绩影响因素的调查

杨姗姗;何耀;刘淼;张迪;何素香;吴蕾;王建华;王义艳

关键词:临床流行病学, 博士研究生,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了解军队医学院校中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临床流行病学成绩的因素,为改进课程教学和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对象为某军队医学院校2013级全体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 207人(98.1%)认为该门课程很重要,121人(57.3%)课前预习,163人(77.3%)课后复习,134人(63.5%)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统招生的表现优于在职生(P<0.05),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专业、课前对课程重视程度、对课程兴趣情况、参加课堂讨论积极程度、硕士期间学习过和自学过相关课程、在职学习以及既往工作过(P<0.05).结论 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普遍对临床流行病学重视程度较高.提高博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重视程度和兴趣可改善其学习效果,讨论式的授课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均有促进作用.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甲型H1N1流感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原学变迁与变异特征,分析重症病例危险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体系,定期收集生物学标本实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与测序分析;利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9-2013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3.83%(481/3 479)、4.46%(136/3 047)、9.13%(233/2 550)、0(0/2643)和4.68%(159/3 400).共完成18株毒株测序,2009-2010年的9株毒株位于第一主干枝,2011年的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聚集成第二主干枝,2013年的5株毒株中有4株位于第三主干枝.从2011年起,甲型H1N1流感毒株与疫苗株相距较远;共报告重症病例77例,其中40例(57.14%)有基础疾患,死亡16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慢性肺部疾病进入回归方程,OR--7.72(95%CI:1.97~30.23).结论 甲型H1N1流感监测系统在广州运行良好.甲型H1N1流感已经取代了A(H1Nl)流感呈现季节性流行,慢性肺部基础疾患是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2011年起,甲流疫苗与广州人群的流行毒株匹配较差,应持续开展甲流监测,密切关注毒株变化特征.

    作者:李铁钢;李魁彪;肖新才;陈宗遒;刘慧;陆剑云;狄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11-2013年揭阳市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状况评价分析

    目的 分析揭阳市2011-2013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为进一步防控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汇总揭阳市各县(市、区)上报的2011-2013年麻疹病例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3年的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免疫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监测系统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 2011-2013年揭阳市共报告167例麻疹病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155例,临床诊断病例12例,排除病例发病率分别为0.29/10万、2.57/10万和2.18/10万,无死亡病例,无暴发疫情发生,发病时间集中在6-8月,发病人群以8个月~14岁年龄组和无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为主.近3年揭阳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指标逐年提高,2012-2013年监测系统及时性和特异性指标均超过90%.结论 揭阳市部分地区常规免疫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应强化常规免疫基础,适时开展查漏补种,做好疫点应急接种,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作者:张冬生;孙虹;洪艳苹;林伟波;谢培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366例伤害住院病人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居民因伤害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山区某综合医院2009年伤害住院病人资料3 366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伤害患者住院费用进行构成分析,并对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单因素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南山区某综合医院伤害患者住院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分别为6 666.05元和645.49元,药费所占比例高(35.50%),其次为治疗处理费(34.31%).影响日均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住院天数和入院情况.结论 伤害造成较高的疾病负担,通过加强院前救治、减少住院时间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患者住院费用.

    作者:赵丹;陈忠伟;欧阳斌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三种结核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目前三种检测手段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的280例结核病人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和两种结核抗体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80例结核病人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2.85%(232/280).痰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为40.00%(112/280),胶体金法(TB-DOT)阳性检出率为74.64%(209/280),免疫层析法(TB-CHECK-1)阳性检出率为50.71%(142/280).痰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与TB-DOT、TB-CHECK-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结核抗体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更高.而TB-DOT和TB-CHECK-1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TB-DOT的阳性检出率更高.结论 三种方法联合用于临床结核病检测,可以将痰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提高1倍.TB-DOT的检测灵敏度高.

    作者:黄红丽;李晓非;梁桂亮;范稚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05-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掌握重庆市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79.45/10万,季节分布呈现双峰特点,主高峰为4-6月,次高峰为11月至次年1月.乡镇发病率高于街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7,P<0.05).男性年均发病率为85.48/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73.2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1,P<0.05).以3~15岁年龄组发病多,占发病总数的84.77%;职业以学生多,占发病总数的75.72%.结论 小学是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的重点,应对14岁以下儿童在流行高峰到来之前开展强化免疫接种,同时在学校采取消毒隔离等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

    作者:袁海艳;周光华;潘程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多种临床指标联合应用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和保留型急性心力衰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就诊时年龄、血压、心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的联合应用在鉴别诊断射血分数(EF)降低型急性心力衰竭(AHFREF)和EF保留型急性心力衰竭(AHFPEF)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就诊时年龄、性别、血压、心率、NT-proBNP、微机血糖及1d内心脏超声等指标.将AHF患者分为AHFREF组(EF<0.5)和AHFPEF组(EF≥0.5).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根据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适诊断截点.结果 入选患者130例,年龄[M(P25,P75)]74.0 (64.0,80.0)岁,男79例(60.8%),女51例(39.2%).AHFREF组50例(38.5%),AHFPEF组80例(61.5%).X1 (NT-proBNP)、X2(收缩压)、X3(舒张压)、X4(年龄)、X5(心率)进入回归方程P=1/[1+e-(-L432+0.524x1-0.023x2+0.038X3-0.029x4+0.012x5)],适诊断截点0.345,准确度为76.9%,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72.5%.结论 联合应用就诊时年龄、血压、心率、NT-proBNP对鉴别诊断AHFREF和AHFPEF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汪新良;宁晔;吴美英;郑伟华;蒋崇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趋化因子与寄生虫病

    寄生虫的入侵、移行和寄生均伴随宿主受累部位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引起宿主免疫病理炎症的同时可对寄生虫起到损伤、杀死和清除作用.趋化因子可定向趋化炎症细胞从而在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寄生虫病与趋化因子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颖;符洪源;岑俊杰;李浩;李梓雄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MHBst155蛋白促进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羧基末端155位截短的中表面蛋白(MHBst155)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HepG2细胞和稳定表达GFP/MHBst155融合蛋白的HepG2/GFP-MHBst155作为实验细胞,细胞用5-氮-2 '-脱氧胞苷(5-Aza-CdR,20 μmol/L浓度)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吸光度值A490,分析细胞生长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72h时HepG2细胞组和HepG2/GFP细胞组的A.分别为(0.67±0.12)、(0.70±0.06),与HepG2/GFP-MHBst155细胞组(1.82±0.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5、-36.71,P值均<0.05),而HepG2细胞组与HepG2/GFP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24).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epG2/GFP-MHBst155细胞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为(26.23±2.70),明显低于HepG2细胞组(45.20±1.25)和HepG2/GFP细胞组(41.83±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3、7.84,P值均<0.05);而经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的HepG2/GFP-MHBst155细胞组G0/G1期的比例为(43.03±1.45),与未处理HepG2/GFP-MHBst155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5).结论 MHBst155可能通过缩短HepG2细胞生长的G0/G1期而加快细胞周期进程,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MHBst155蛋白诱导生长调控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有关.

    作者:李青青;杨林;朱建芸;张绍全;吴英杰;施巧素;谢奇峰;高志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小板颗粒物释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植物花色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3-g)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小板颗粒物释放的影响.方法 将7周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组和Cy-3-g干预组.正常对照组饲喂AIN-93G标准饲料,高胆固醇模型组饲喂高脂高胆固醇饲料,Cy-3-g干预组饲喂添加Cy-3-g(1000mg/kg)的高脂高胆固醇饲料.饲喂12周后,取小鼠血液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的含量.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后,心脏取血,分离纯化血小板悬液,测定各组小鼠血小板的三磷酸腺苷(ATP)释放、五羟色胺(5-HT)释放以及P选择素(CD62P)和CD40L在血小板表面的表达量.结果 实验期末,高胆固醇血症组和Cy-3-g干预组的血清总胆固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高胆固醇血症组相比,干预组血小板的ATP释放、5-HT释放及CD62P和CD40L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花色苷Cy-3-g能够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小板颗粒物释放,提示植物花色苷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邓秀娟;任婧;宋丰林;田金举;陈礼仪;王燕燕;张莉珂;杨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miR-122/KLF6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及miR-122/KLF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剂量组(120 g/L)和低剂量组(60 g/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药物处理后HSC-T6细胞miR-122、KLF6和TGF-β1 mRNA表达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KLF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叶下珠复方Ⅱ号处理HSC-T6细胞后,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对HSC-T6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HSC-T6细胞的miR-122表达增加,尤以高剂量组作用显著,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KLF6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叶下珠复方Ⅱ号能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与提高miR-122的表达、抑制其靶基因KLF6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有关.

    作者:罗来育;李常青;李小翬;杨锦江;王小龙;陈斯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08-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监测临床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3年临床分离的1 21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科室、感染特点及15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重症监护病房(ICU)为主要检出科室,标本来源以痰多占84.6%,其次为分泌物.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从2008年的7.1%上升至2013年的11.9%,并有季节性差异,以二、三季度分离菌株数较多.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全耐药菌株明显增多,从2008年的0株上升至2013年的50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以二、三季度感染率较高,泛耐药性愈加严重,全耐药菌株明显增加.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乃当务之急.

    作者:伍世钢;罗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攀枝花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12月初诊为NAFLD患者158例,以1∶2比例配对一般情况相似的健康人群316名,所有参与者均随访至2013年12月,主要目标评估NAFLD组和健康人群组MS的发生情况,次要目标评估引起患者死亡的终末事件.结果 NAFLD组和健康组分别有115例(72.8%)、268例(84.8%)完成随访,NAFLD组患者腰围、体质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NAFLD组MS患病率显著高于健康组(19.1% vs 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发现BMI、TC、HOMA-IR、FBG是影响M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组和健康组发生MS的人群与未发生MS的人群相比,均在腰围、BMI、TG、HDL-C、HOMA-IR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共有10名参与者死亡,其中意外死亡1例,恶性肿瘤5例,心血管疾病4例.结论 NAFLD患者为发生MS的高危人群,提前干预NAFLD有利于减少MS的发生及心血管相关死亡率.

    作者:苟渊;黄杰;张新春;周利平;朱斌;詹磊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凝溶胶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凝溶胶蛋白(Gsn)是Gelsolin超家族的核心成员,是一种多功能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它能以钙依赖的方式通过切断、封端肌动蛋白微丝或者使肌动蛋白聚集成核等方式调控肌动蛋白的结构.凝溶胶蛋白除了能维持细胞结构稳定之外,还能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节过程.本文将对凝溶胶蛋白的结构特点、参与调节细胞活动的功能及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石梦辰;黄艳;余新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孕症患者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辛集市不孕症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辛集市第一医院妇产科进行不孕问诊咨询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同时对不孕患者中的阳性病例进行感染史追溯.结果 811对不孕症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123例,阳性率为7.58%(123/1 622);对照组阳性20例,阳性率为2.61%(20/7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4,P<0.01).不孕症患者中男性阳性77例,阳性率为9.49%(77/811);女性阳性46例,阳性率为5.67%(46/81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5,P<0.01).在不孕组的123例阳性病例中,有45人经常在外就餐,占36.59%(45/123);有36人喜吃火锅或烧烤,占29.27%(36/123);有30人其家庭中有养猫养狗的情况,占24.39%(30/123).结论 辛集市不孕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率较高,弓形虫感染可能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建议对育龄夫妇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卫生生活习惯,避免感染弓形虫,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刘玉乔;刘建峰;张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联合检测CRP、BNP和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193例首发AMI患者,分别测定静脉血hs-CRP、BNP及cTnI水平,并分析三项指标的水平变化与住院和随访期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 AMI患者CRP的中位数为8.35 mg/L,BNP的中位数为267.67 pg/ml,cTnI的中位数为13.74 ng/ml,随各单项值升高,MACE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1),病程短者MACE的发生率较病程长者明显增多(P<0.05).结论 CRP、BNP及cTnI水平与AMI患者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确诊率.

    作者:游志刚;黄琳;姜醒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某军校临床博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成绩影响因素的调查

    目的 了解军队医学院校中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临床流行病学成绩的因素,为改进课程教学和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对象为某军队医学院校2013级全体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 207人(98.1%)认为该门课程很重要,121人(57.3%)课前预习,163人(77.3%)课后复习,134人(63.5%)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统招生的表现优于在职生(P<0.05),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专业、课前对课程重视程度、对课程兴趣情况、参加课堂讨论积极程度、硕士期间学习过和自学过相关课程、在职学习以及既往工作过(P<0.05).结论 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普遍对临床流行病学重视程度较高.提高博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重视程度和兴趣可改善其学习效果,讨论式的授课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均有促进作用.

    作者:杨姗姗;何耀;刘淼;张迪;何素香;吴蕾;王建华;王义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将46例初诊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两组均采用CO2激光一次性对疣体逐个气化烧灼,气化范围大于疣体周围2 mm,治疗组激光术后将氨基酮戊酸散配制成20%的浓度,敷于创面上,3h后予艾拉光动力治疗,每周治疗1次,2~3次为一疗程.两组均于术后1、3、6个月随访.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5.22%、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个月时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P<0.05).结论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冯志芳;祝新;张焕梅;林妙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龙华新区H7N9禽流感病毒强化监测分析

    目的 对龙华新区H7N9强化监测的流感病例、外环境监测标本进行H5、H7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检测,了解禽流感病毒的暴露情况.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样本进行流感病毒的AB分型和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核酸分型检测.结果 在1 570份H7N9禽流感病毒强化监测样本中,检测出A型流感病毒阳性136份,阳性率为8.66%;B型流感病毒阳性86份,阳性率为5.48%;H5、H7、H9亚型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在278份外环境的检测样本中,禽流感病毒H7亚型阳性17份,H5和H9均为阴性.结论 在龙华新区农贸市场的外环境中存在禽流感病毒H7亚型,人们存在感染的风险.目前在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中尚未检出禽流感病毒H7亚型.

    作者:王金明;许少坚;何林;任燕;张仁利;王俊雄;林启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ACC1与CUL4B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及Cullin蛋白4B(CUL4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和CUL4B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UL4B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01).结论 MACC1基因可能不是子宫内膜癌变的重要影响因子.CUL4B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UL4B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黄佳明;耿慧珍;柯珮琪;费慧;刘田雨;沈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深圳市家禽感染常见禽流感病毒谱分析

    目的 监测家禽禽流感病毒感染状况,掌握家禽感染常见禽流感病毒的病毒谱,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分析对环境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普通型核酸检测,对普通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再进行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3年共采集环境样本310例,共检测出普通型禽流感病毒70例,禽类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2.6%,其中H9亚型是深圳市禽类主要的感染禽流感病毒亚型.鸭是深圳市携带禽流感病毒率高的禽类(58.8%),病毒携带率与其他禽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2,P=0.002).砧板、刀具相对其他环境样本病毒检测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1,P=0.045).不同的喂养方式对禽类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影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21,P=0.260).结论 2013年深圳市禽类中存在H7、H9等禽流感病毒,H9亚型是禽类携带的主要亚型.

    作者:刘义;汪东篱;郑庆鸣;王铁兵;姚炜;王铁强;万孝先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