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结核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评价

黄红丽;李晓非;梁桂亮;范稚坚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抗体, 痰涂片抗酸染色
摘要:目的 评价目前三种检测手段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的280例结核病人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和两种结核抗体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80例结核病人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2.85%(232/280).痰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为40.00%(112/280),胶体金法(TB-DOT)阳性检出率为74.64%(209/280),免疫层析法(TB-CHECK-1)阳性检出率为50.71%(142/280).痰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与TB-DOT、TB-CHECK-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结核抗体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更高.而TB-DOT和TB-CHECK-1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TB-DOT的阳性检出率更高.结论 三种方法联合用于临床结核病检测,可以将痰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提高1倍.TB-DOT的检测灵敏度高.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肝炎病毒MHBst155蛋白促进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羧基末端155位截短的中表面蛋白(MHBst155)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HepG2细胞和稳定表达GFP/MHBst155融合蛋白的HepG2/GFP-MHBst155作为实验细胞,细胞用5-氮-2 '-脱氧胞苷(5-Aza-CdR,20 μmol/L浓度)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吸光度值A490,分析细胞生长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72h时HepG2细胞组和HepG2/GFP细胞组的A.分别为(0.67±0.12)、(0.70±0.06),与HepG2/GFP-MHBst155细胞组(1.82±0.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5、-36.71,P值均<0.05),而HepG2细胞组与HepG2/GFP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24).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epG2/GFP-MHBst155细胞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为(26.23±2.70),明显低于HepG2细胞组(45.20±1.25)和HepG2/GFP细胞组(41.83±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3、7.84,P值均<0.05);而经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的HepG2/GFP-MHBst155细胞组G0/G1期的比例为(43.03±1.45),与未处理HepG2/GFP-MHBst155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5).结论 MHBst155可能通过缩短HepG2细胞生长的G0/G1期而加快细胞周期进程,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MHBst155蛋白诱导生长调控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有关.

    作者:李青青;杨林;朱建芸;张绍全;吴英杰;施巧素;谢奇峰;高志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二线抗结核药单药应用和交叉方案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对二线抗结核药单药应用和交叉方案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MDR-TB感染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保定市第三医院结核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从中筛选获得225株MDR-TB菌株.通过药物敏感试验观察MDR-TB对卡那霉素(KAN)、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OFX)、莫西沙星(MFX)、阿米卡星(AMK)、卷曲霉素(CPM)、丙硫异烟胺(Pto)和对氨基水杨酸(PAS)的单药和交叉用药的耐药性.结果 225株MDR-TB菌株总耐药率为75.11%、全敏感率为24.89%,对二线抗结核药物单药耐药率依次为:OFX (28.44%)、MFX (25.78%)、KAN (17.78%)、LOFX (12.89%)、AMK (8.89%)、Pto (6.67%)、CPM (5.33%)、PAS(4.44%),对交叉耐药率依次为:AMK+OFX(5.33%)、AMK+PAS (4.00%)、CPM+PAS (3.56%)、OFX+CPM (3.56%)、MFX+CPM(3.56%)、LOFX+PAS(2.67%)、Pto+KAN(1.78%).初治患者总耐药率低于复治患者(P<0.05),单药应用对KAN、MFX、Pto、LOFX的耐药率均低于复治患者(P<0.05),交叉方案对AMK+OFX、MFX+CPM、Pto+KAN、LOFX+PAS的耐药性均低于复治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DR-TB菌株对二线抗结核药物单药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部分二线抗结核药物交叉用药方案也具有一定的耐药性,OFX、MFX可能已不适合于临床抗结核治疗.

    作者:李占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深圳市家禽感染常见禽流感病毒谱分析

    目的 监测家禽禽流感病毒感染状况,掌握家禽感染常见禽流感病毒的病毒谱,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分析对环境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普通型核酸检测,对普通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再进行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3年共采集环境样本310例,共检测出普通型禽流感病毒70例,禽类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2.6%,其中H9亚型是深圳市禽类主要的感染禽流感病毒亚型.鸭是深圳市携带禽流感病毒率高的禽类(58.8%),病毒携带率与其他禽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2,P=0.002).砧板、刀具相对其他环境样本病毒检测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1,P=0.045).不同的喂养方式对禽类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影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21,P=0.260).结论 2013年深圳市禽类中存在H7、H9等禽流感病毒,H9亚型是禽类携带的主要亚型.

    作者:刘义;汪东篱;郑庆鸣;王铁兵;姚炜;王铁强;万孝先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剖宫产术后促进伤口愈合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促进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取通过剖宫产分娩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在缝合皮肤前及术后切口消毒时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洒,对照组则常规关腹及消毒,两组均随访至产后3个月,观察切口愈合及产后疤痕增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9.3%vs 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4,P<0.05).术后3个月随访疤痕的优良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关腹及术后切口清洁消毒时配合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对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减少疤痕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付帅;陈慧;黄佩贤;王蕴慧;张睿;张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非侵袭性产前胎儿RHD基因型检定平台的建立

    目的 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作为通用胎儿DNA标记的可行性,建立Real-time PCR为基础的非侵袭性产前胎儿RHD基因型定型平台.方法 抽取未孕自愿者7名(男2名,女5名)和43例RhD阴性孕妇的EDTA抗凝血5 ml,分离血浆抽提其中的游离细胞DNA.联合使用5种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对未/低甲基化的母源性RASSF1A基因进行酶切以保留高度甲基化的胎源性RASSF1A基因;同时酶切未甲基化的β-actin基因作为对照,以检测酶切的彻底性;通过Real-time PCR扩增酶切前的RASSF1A基因和β-actin基因、酶切后的RASSF1A基因,分别检测血浆总游离细胞DNA和胎儿游离细胞DNA;对确认存在胎儿DNA的标本,扩增RHD基因的外显子5和7,以检定胎儿的RHD基因型.结果 7例未孕自愿者和43例孕妇酶切处理前的RASSF1A基因和β-actin基因扩增均阳性.酶切处理后,7例未孕自愿者和2例孕妇未检测到RASSF1A基因和β-actin基因,41例孕妇检测到RASSF1A基因、未检出β-actin基因,其中39例检出RHD基因外显子5和7.结论 RASSF1A基因可作为通用的胎儿DNA标记,荧光定量PCR扩增RHD基因外显子5和7的平台可用于非侵袭性胎儿RHD基因型别检定.

    作者:骆宏;罗广平;梁华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肉汤法在沙门菌血清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沙门菌H抗原诱导方法,用于沙门菌的血清分型.方法 将沙门菌接种于M肉汤过夜培养进行鞭毛诱导,吸取少量再次进行M肉汤2次诱导,取诱导后的肉汤进行沙门菌血清型鉴定,同时用血平板-滤纸条搭桥法和软琼脂法比对.结果 30株沙门菌同时用3种不同的方法诱导,应用M肉汤法一般1~2次都能鉴定出来,效果比搭桥法和软琼脂法好.应用M肉汤法对369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诱导1次的分型率为81.30%,诱导两次的分型率为97.02%.结论 M肉汤法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诱导效果好,适合用于沙门菌血清分型鉴定.

    作者:邱亚群;石晓路;李迎慧;林一曼;江敏;陈琼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南京市大学生饮酒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市4所高校的83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京市大学生总饮酒率为52.88%(441/834),男女生饮酒率分别为64.68%和39.95%,男生饮酒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来自城市的学生饮酒率(61.86%)高于农村学生(42.71%),理工类学生(60.93%)高于文史类(45.20%),毕业生(75.56%)高于非毕业生(46.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饮酒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男生、吸烟、父亲喝酒、校外居住、同学喝酒是大学生饮酒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南京市大学生饮酒行为较为普遍,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宣传饮酒的危害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金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366例伤害住院病人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居民因伤害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山区某综合医院2009年伤害住院病人资料3 366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伤害患者住院费用进行构成分析,并对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单因素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南山区某综合医院伤害患者住院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分别为6 666.05元和645.49元,药费所占比例高(35.50%),其次为治疗处理费(34.31%).影响日均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住院天数和入院情况.结论 伤害造成较高的疾病负担,通过加强院前救治、减少住院时间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患者住院费用.

    作者:赵丹;陈忠伟;欧阳斌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孕症患者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辛集市不孕症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辛集市第一医院妇产科进行不孕问诊咨询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同时对不孕患者中的阳性病例进行感染史追溯.结果 811对不孕症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123例,阳性率为7.58%(123/1 622);对照组阳性20例,阳性率为2.61%(20/7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4,P<0.01).不孕症患者中男性阳性77例,阳性率为9.49%(77/811);女性阳性46例,阳性率为5.67%(46/81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5,P<0.01).在不孕组的123例阳性病例中,有45人经常在外就餐,占36.59%(45/123);有36人喜吃火锅或烧烤,占29.27%(36/123);有30人其家庭中有养猫养狗的情况,占24.39%(30/123).结论 辛集市不孕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率较高,弓形虫感染可能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建议对育龄夫妇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卫生生活习惯,避免感染弓形虫,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刘玉乔;刘建峰;张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组织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组织因子(T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 选择COPD患者135例,其中缓解期53例,急性加重期82例,根据肺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Ⅰ级22例、Ⅱ级27例和Ⅲ级33例.观察不同分期和不同肺功能分级COPD患者血清MCP-1、TF和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COPD患者的MCP-1、TF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中,随着肺功能分级升高,患者的MCP-1、TF和TGF-β1水平相应升高.结论 MCP-1、TF和TGF-β1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检测其水平对于COP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爱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09-2013年广州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及防控策略分析

    目的 掌握广州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及试管凝集试验(STA)对2009-2013年广州市从事羊、牛、猪畜养殖、交易、屠宰、畜产品加工销售、兽医等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通过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对职业人群和劳动场所管理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分析防控策略效果.结果 5年共监测重点人群3 747人,其中男2 662人,女1 085人,阳性85人,阳性率为2.27%,其中隐性感染44例,发病41例.不同职业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牲畜销售、肉类加工销售(3.67%)和屠宰(2.81%)等职业感染率较高,养殖业(0.58%)较低.感染者主要分布在白云区,男女比例为5∶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各年份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市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居高不下,职业人群发病率较高,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为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职业人群的主动监测、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作者:刘小宁;张豪;谢仕兰;许聪辉;陈守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梅毒螺旋体抗体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试剂的研制

    目的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 FIA)建立人血清中梅毒螺旋体(TP)抗体的检测试剂,适用于体检、TP感染及相关症状的临床检测.方法 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建立梅毒螺旋体抗体TRFIA检测试剂,对试剂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本试剂国家参考品检测结果,阴性、阳性参考品符合率均为100.00%,低检出限L1、12检为阳性,L4检为阴性,精密性研究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符合试剂检定要求.本试剂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阳性等血样均无交叉反应.用本试剂与进口的酶免法试剂同时检测1 070份临床血样,结果显示对照试剂检出阳性标本484例,本试剂检出阳性标本486例,阳性符合率为99.59%,总符合率达99.43%.结论 试剂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试剂准确快速,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颖;邹德亮;董志宁;任志奇;吴英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联合检测CRP、BNP和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193例首发AMI患者,分别测定静脉血hs-CRP、BNP及cTnI水平,并分析三项指标的水平变化与住院和随访期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 AMI患者CRP的中位数为8.35 mg/L,BNP的中位数为267.67 pg/ml,cTnI的中位数为13.74 ng/ml,随各单项值升高,MACE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1),病程短者MACE的发生率较病程长者明显增多(P<0.05).结论 CRP、BNP及cTnI水平与AMI患者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确诊率.

    作者:游志刚;黄琳;姜醒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小板颗粒物释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植物花色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3-g)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小板颗粒物释放的影响.方法 将7周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组和Cy-3-g干预组.正常对照组饲喂AIN-93G标准饲料,高胆固醇模型组饲喂高脂高胆固醇饲料,Cy-3-g干预组饲喂添加Cy-3-g(1000mg/kg)的高脂高胆固醇饲料.饲喂12周后,取小鼠血液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的含量.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后,心脏取血,分离纯化血小板悬液,测定各组小鼠血小板的三磷酸腺苷(ATP)释放、五羟色胺(5-HT)释放以及P选择素(CD62P)和CD40L在血小板表面的表达量.结果 实验期末,高胆固醇血症组和Cy-3-g干预组的血清总胆固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高胆固醇血症组相比,干预组血小板的ATP释放、5-HT释放及CD62P和CD40L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花色苷Cy-3-g能够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小板颗粒物释放,提示植物花色苷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邓秀娟;任婧;宋丰林;田金举;陈礼仪;王燕燕;张莉珂;杨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心病病人血清铁调素水平变化检测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铁调素的水平变化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并与2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血清铁调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调素浓度为(151.62±51.73) mmol/L,对照组血清铁调素浓度为(28.29± 10.56) mmol/L,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铁调素在冠心病病人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提示血清铁调素可能在血管炎症反应及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飞龙;凌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三峡库区重庆段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风险评估

    目的 评估三峡库区重庆段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传播风险.方法 选择三峡库区重庆段的万州区和开县作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监测点,2008、2010、2012年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300名以上6~65岁当地常住居民.2008-2012年每年对监测县内的流动人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学筛查,血检阳性者用改良加藤法进行病原学检查.2009-2012年每年对家畜开展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对危险地带和可疑环境开展钉螺监测.结果 共调查当地常住居民2 807人,血清阳性率为1.28%.共调查流动人口3 518人,阳性率为2.42%,阳性率波动在1.38%~4.11%之间,血清阳性者经粪检未检测出血吸虫卵.调查家畜485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的家畜.固定监测点、流动监测点、可疑漂浮物分别调查358 565 m2、525 821 m2、13 050 kg,未发现钉螺.结论 三峡库区重庆段未发现血吸虫病扩散和钉螺输入,但存在血吸虫病扩散风险,应加强钉螺输入监测工作.

    作者:吴成果;罗兴建;李珊珊;肖邦忠;周新;陈小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趋化因子与寄生虫病

    寄生虫的入侵、移行和寄生均伴随宿主受累部位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引起宿主免疫病理炎症的同时可对寄生虫起到损伤、杀死和清除作用.趋化因子可定向趋化炎症细胞从而在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寄生虫病与趋化因子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颖;符洪源;岑俊杰;李浩;李梓雄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凝溶胶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凝溶胶蛋白(Gsn)是Gelsolin超家族的核心成员,是一种多功能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它能以钙依赖的方式通过切断、封端肌动蛋白微丝或者使肌动蛋白聚集成核等方式调控肌动蛋白的结构.凝溶胶蛋白除了能维持细胞结构稳定之外,还能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节过程.本文将对凝溶胶蛋白的结构特点、参与调节细胞活动的功能及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石梦辰;黄艳;余新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08-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监测临床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3年临床分离的1 21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科室、感染特点及15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重症监护病房(ICU)为主要检出科室,标本来源以痰多占84.6%,其次为分泌物.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从2008年的7.1%上升至2013年的11.9%,并有季节性差异,以二、三季度分离菌株数较多.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全耐药菌株明显增多,从2008年的0株上升至2013年的50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以二、三季度感染率较高,泛耐药性愈加严重,全耐药菌株明显增加.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乃当务之急.

    作者:伍世钢;罗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miR-122/KLF6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及miR-122/KLF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剂量组(120 g/L)和低剂量组(60 g/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药物处理后HSC-T6细胞miR-122、KLF6和TGF-β1 mRNA表达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KLF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叶下珠复方Ⅱ号处理HSC-T6细胞后,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对HSC-T6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HSC-T6细胞的miR-122表达增加,尤以高剂量组作用显著,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KLF6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叶下珠复方Ⅱ号能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与提高miR-122的表达、抑制其靶基因KLF6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有关.

    作者:罗来育;李常青;李小翬;杨锦江;王小龙;陈斯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