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搏动指数相关性的探讨

马孝天;王俊峰;雷俊杰;莫志怀;韩蓉蓉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脑血液动力学指标, 搏动指数, 腔隙性脑梗死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搏动指数(PI)的关系.方法 选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例和对照组30例,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患者血浆tHcy水平;借助脑血管功能检测仪测定两侧颈动脉血流运动学参数,包括颈动脉大血流速度(Vmax)、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利用公式求得PI,PI=(Vmax-Vmin)/Vmean.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tHcy自然对数值(lntHcy)与颈动脉搏动指数自然对数值(lnPI)呈正相关(r=0.326,P=0.002),与Vmax、Vmin、Vmean、Qmean均呈负相关(相应r=-0.283,P=0.007;r=-0.417,P=0.000;r=-0.389,P=0.000;r=-0.261,P=0.013),而对照组无此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tHcy水平是PI大小的影响因素.结论 血浆tHcy水平和颈动脉PI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血浆tHcy可能诱导脑部小动脉血管的循环障碍,从而促进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YP3A4基因启动子受AFB1调控位点的鉴定

    目的 构建不同长度人CYP3A4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予鉴定,检测L02细胞中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并分析AFB1处理对其影响,找出AFB1调控人CYP3A4基因可能的启动子区域.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不同长度人CYP3A4基因启动子片段,将其插入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basic中荧光素酶编码序列之前,构建含不同长度CYP3A4启动子的报告质粒pGL3-basic-CYP3A4-1~7,将报告质粒转染L02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来表示CYP3A4对应启动子片段的转录活性.检测各报告质粒在AFB1处理下与DMSO对照相比荧光素酶活性上升的比例,找出AFB1上调CYP3A4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作用区域.结果 报告质粒测序结果证实,上述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报告质粒转染L02细胞,AFB1和DMSO处理后检测结果表明pGL3-basic-CYP3A4-1~6和pGL3-basic-CYP3A4-7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受AFB1上升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L3-basic-CYP3A4-1至pGL3-basic-CYP3A4-6这6个报告质粒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受AFB1上升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CYP3A4基因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确定AFB1可以通过调控CYP3A4启动子-200~0 nt的结合位点来上调CYP3A4的转录活性.

    作者:张岩;徐丹丹;范启明;陈雯;王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梅州地区11036例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分型的研究

    目的 探讨梅州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状况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宫颈疾病的防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方法 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及基因分型,分析HPV在该地区妇女中感染的状况及其分布规律.结果 11 036例标本中检测出HPV阳性者1 510例,总阳性率为13.68%,其中HR-HPV阳性率为10.69%,以HPV16、HPV52、HPV58和HPV18为主;LR-HPV 1.55%,以HPV CP8304和HPV11型多见;各年龄组HPV总感染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41~岁(5.42%),31~岁(4.32%),51~岁(1.90%).结论 梅州地区妇女HPV感染常见基因型别与亚洲人群分布规律存在一致性,但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吴艳丽;苏鲁贤;郑志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佛山市顺德区乡镇地区脑卒中二级预防实施状况前瞻性研究

    目的 研究佛山顺德区乡镇地区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实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新发脑卒中患者进行登记,在离院后1年的时间点通过电话随访获得就诊行为及用药等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共登记病例289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20例,占76.1%,出血性卒中69例,占23.9%.入选患者238例,有效随访216例.定期复诊组抗栓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及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9.6%、88.6%、83.3%及82.0%,非定期复诊组则分别为11.4%、16.4%、25.0%及12.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年后未定期复诊的原因包括:不清楚二级预防重要性(68.8%)、医生未告知或建议(45.2%)、无医保或无力支付(31.8%)、行动不便或缺少家庭支持(24.2%).结论 佛山市顺德区乡镇地区脑卒中二级预防实施状况欠理想.加强基层地区学科建设、提升卒中健康教育质量可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质量.

    作者:何深文;吴银燕;周尧生;陈焕红;欧阳秀珊;黄海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搏动指数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 初步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搏动指数(PI)的关系.方法 选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例和对照组30例,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患者血浆tHcy水平;借助脑血管功能检测仪测定两侧颈动脉血流运动学参数,包括颈动脉大血流速度(Vmax)、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利用公式求得PI,PI=(Vmax-Vmin)/Vmean.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tHcy自然对数值(lntHcy)与颈动脉搏动指数自然对数值(lnPI)呈正相关(r=0.326,P=0.002),与Vmax、Vmin、Vmean、Qmean均呈负相关(相应r=-0.283,P=0.007;r=-0.417,P=0.000;r=-0.389,P=0.000;r=-0.261,P=0.013),而对照组无此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tHcy水平是PI大小的影响因素.结论 血浆tHcy水平和颈动脉PI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血浆tHcy可能诱导脑部小动脉血管的循环障碍,从而促进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马孝天;王俊峰;雷俊杰;莫志怀;韩蓉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BIS监测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手术患者798例,双盲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96)与对照组(n=402),观察组在BIS检测下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手术,对照组术中则遮蔽BIS值,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IS值、麻醉中OAA/S评分、术中知晓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术中平均值、麻醉结束、手术结束时BI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AA/S评分0、1分所占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知晓率0.00%,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恢复反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IS监测能够有效避免在全凭静脉麻醉时出现麻醉偏浅的状态,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

    作者:姜蓉;赵侠勇;马玉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结核感染中PD-1调节CD8+T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目的 了解结核感染中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分子对CD8+T细胞的调节机制.方法 分离四组病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结核潜伏感染病人、健康控制对照、原发性支气管癌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PD-1、IFN-γ及磷酸化Stat3、Stat5、P38、Erk1/2分子的表达,通过四组病人表面分子、胞内分子及核内分子的表达,了解PD-1在CD8+T细胞中的调节作用.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病人(Active TB)组在经或未经结核分枝杆菌(Mtb)抗原肽刺激下PD-1 +CD8+T细胞所占PBMCs比例都高于其他三组.Active TB中经或未经Mtb抗原肽刺激的PD-1+IFN-γ+CD8+T细胞多于PD-1-IFN-γ+CD8+T细胞.用PD-1的siRNA来沉默Active TB病人PD-1的表达,siRNA-PD-1组产生的IFN-γ远远少于Medium组和siRNA-Ctrl组.PD-1 +CD8+T细胞表达磷酸化Stat3、Stat5、P38和Erk1/2的量高于PD-1-CD8+T细胞.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PD-1分子能诱导CD8+T细胞产生更多的IFN-γ且表现出更强的细胞内活化信号.

    作者:毛冬婷;罗燕芬;曹开源;曾谷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CVA6型手足口病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柯萨奇病毒A6(CVA6)型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CVA6型手足口病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每月随机抽取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和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采集其粪便或肛拭子,用荧光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并进行分型分析.采样的同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及卫生行为习惯等信息.共采集样品474份,完成手足口病患者调查问卷474份,选择其中CVA6阳性的186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松岗医院与公明医院186名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CVA6型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散居儿童(OR=2.499)、吸手指咬玩具习惯(OR=2.257)、共用玩具(OR=1.834)、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OR=19.438)等4个因素为CVA6型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接受过手足口病宣教(OR=0.560)、饭前便后经常洗手(OR=0.451)、定期清洗消毒玩具(OR=0.188)等3个因素为CVA6型手足口病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CVA6型手足口病的防控,应重视传染源的妥善管理与接触隔离,加强对散居儿童家庭的健康教育,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者:钟晓;张晓丽;郑振喜;汪东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淋病奈瑟菌porA基因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建立

    目的 运用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淋球菌的方法,以期用于淋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 以淋球菌porA为靶基因,设计保守性和特异性良好的引物,以淋球菌标准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LAMP扩增,用23种其他在生殖系统中存在的微生物验证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实时荧光LAMP法可检测到1 pg/μl(103CFU/ml)淋球菌基因组DNA,稳定性良好,其针对23种其他在生殖系统中存在的微生物均不能扩增,porA引物对淋球菌高度特异,阳性结果15 min可快速检出.结论 成功建立了检测淋球菌porA的LAMP技术,为淋球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有望成为淋球菌常规检测的简便方法.

    作者:刘美玲;夏勇;郭旭光;黄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阳春市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阳春市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寄生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蛔虫、钩虫等重点寄生虫虫卵,同时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蛲虫虫卵,并对接受检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 047人,查出感染者70人,总感染率为6.69%.蛔虫是主要的寄生虫感染虫种.0~岁年龄组儿童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严重(x2=25.88,P<0.05).经济类型(x2=8.41,P<0.05)、文化程度(x2=34.30,P<0.05)、饮水习惯(x2=14.22,P<0.05)、洗手习惯(x2=9.95,P<0.05)及厕所类型(x2=12.21,P<0.05)是人群寄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蛔虫是当地人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虫种,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加大宣传、转变居民卫生习惯、促进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及改善生活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作者:陈秋云;刘苗苗;陈华政;周聪;余俊霖;莫介颂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例罕见的新生儿B群流脑死亡病例的实验室结果分析

    目的 明确诊断并分析l例新生儿疑似流行性脑膜炎死亡病例可能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 收集死亡病例的血液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咽试子标本并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和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死亡病例的血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患儿父亲咽试子标本均分离到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2株菌株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利福平、氯霉素、头孢噻吩、红霉素及四环素均敏感,对磺胺类药耐药.结论 根据该病例的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死亡病例.

    作者:林世平;林一曼;姜伊祥;石晓路;陈琼城;邱亚群;李迎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鼠胚胎上胚层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研究

    目的 获取SD大鼠胚胎中附植后的胚胎上胚层干细胞(EpiSCs),并就影响SD大鼠EpiSCs(SDEpiSCs)分离与培养的组织来源、胎龄、细胞因子等条件进行探讨,从而探索适宜SD大鼠EpiSCs分离培养的实验体系,为下一步SD大鼠EpiSCs的建系提供实验研究基础.方法 以昆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分别取5.5日胎龄的囊胚和7.5日胎龄囊胚上胚层(Epiblast),用添加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或活化素(activin)的基础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分别采用机械法和胰酶消化法对克隆集落进行传代培养.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对克隆集落进行鉴定分析,并检测其体外分化能力.结果 培养于LIF培养基和activin培养基中的囊胚均发生严重分化.培养于LIF培养基中的Epiblast也发生了严重的自发分化,而在activin培养基中,Epiblast形成SDEpiSCs原代集落.经机械法传代获得AKP染色阴性、能形成拟胚体的SDEpiSCs.结论 利用细胞因子activin,结合机械传代法可从7.5日胎龄SD大鼠胚胎中获得SDEpiSCs.

    作者:邓新燕;杨景超;陆杰;聂恩琼;张应涛;郭中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以现场流行病学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目前流行病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导致预防医学学生现场工作能力不足,本文探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实验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法进行改革探索,以提高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能力为核心,注重“教学实验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者:荆春霞;陈青山;杨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韶关市哨点医院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为制订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收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RV),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NV).结果 共检测粪便标本431例,阳性数为242例,总阳性率为56.15%,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9.7%、36.19%,两种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轮状病毒流行主要在秋冬季,诺如病毒则主要在夏秋季;0~岁组阳性率高,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1.39,P>0.05).结论 病毒性腹泻病原体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诺如病毒感染以GⅡ型为主,;婴幼儿和老年人应该加强病毒性腹泻的监测.

    作者:邱灿林;曾鑫;徐子强;徐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黑白与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对早孕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目的 分析黑白与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不同检查时间对早孕胚胎绒毛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工流产的早孕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彩超组60例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检查5 min者20例,10 min者18例,15 min者22例.黑白组60例予阴道黑白B超检查,其中检查5 min者19例,10 min者19例,15 min者22例.对比两组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及绒毛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的情况.结果 检查5 min和10 min,两组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15 min,彩超组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高于黑白组(P<0.05).检查5 min,两组DNA单链和双链断裂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10 min及15 min,彩超组绒毛DNA单链、双链断裂均较黑白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组: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5 min组和10 min组无差异,15 min组高于10 min组.随着检查时间延长,DNA单链、双链断裂增加,5 min组<10 min组<15 min组.黑白组:检查15 min内,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无差异.15 min组DNA单链、双链断裂较10 min组增加(P<0.05).结论 阴道黑白超声检查15 min内,对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影响较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过10 min,对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影响会增加.超声检查选择应结合临床情况,并控制检查时间.

    作者:万蕴华;黎明;邵喜艳;赵颖;钟敏;章任兵;卢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针对性开展手足口病综合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数据,对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029例,报告发病率266.24/10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5-6月和11月为发病高峰.街道发病率(316.57/10万)高于镇(285.19/10万).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313.93/10万)高于女性(216.86/10万).确诊病例40例,其中EV71占27.50%,CoxA 16占7.50%,其他肠道病毒占65.00%.结论 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地区、人群特征,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落实重点季节、地区、人群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

    作者:张楠;曾德唯;宿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13-2014年梅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梅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梅州市感染性腹泻哨点医院监测门诊的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GⅠ和GⅡ基因组.结果 共收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766份,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92份,阳性率为12.01%;阳性标本中诺如病毒基因型GⅡ型91份(98.91%),GⅠ型1份(1.09%).全年均可检出诺如病毒,病毒检测阳性率高峰期集中在9-11月.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组之间诺如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x2=2.30,P>0.05).结论 诺如病毒是梅州市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GⅡ型基因型为优势流行株;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高峰期出现在秋冬季节;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

    作者:杨翼龙;廖伟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SELEX技术筛选HCV非结构蛋白NS3的DNA适配子

    目的 用配基指数富集的系统进化技术(SELEX)技术筛选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3的DNA适配子.方法 构建随机ssDNA文库,两端为固定序列,中间为39 nt的随机序列,总长度为85 nt,将NS3蛋白包被在96孔板上,ssDNA与NS3蛋白进行亲和反应,洗去未结合的ssDNA,洗脱回收与NS3蛋白结合的DNA,PCR扩增后,磁珠法分离成单链.重复以上筛选步骤,直至筛选出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核酸适配子.将核酸适配子连接质粒载体克隆转人大肠杆菌,挑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外送到公司进行测序.结果 通过8轮筛选,成功筛选出DNA适配子,并获得其中6条克隆的DNA一级序列.6条适配子序列长度相同,均为85 nt,两端固定序列与设计相符,中间为随机序列,随机序列无共同保守系列.所有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二级结构以茎环和凸环为主.结论 以NS3蛋白作为药物研究的靶点,结合SELEX筛选技术研究其核酸适配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研究价值.

    作者:徐国胜;骆晓枫;黄小荣;林昌盛;谢金卫;周俊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人附睾分泌蛋白4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目的 采用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快速定量检测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的方法.方法 用两株配对的HE4单克隆抗体,一株HE4单克隆抗体包被受体微球,另一株HE4单克隆抗体用生物素标记,与链霉亲合素的供体微球共同组成检测试剂.结果 自制HE4试剂分析灵敏度为0.81 pmol/L,分析内和分析间的精密度分别为4.3%~7.2%和6.1%~7.7%,均低于10%,与癌抗原15-3 (CA15-3)、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无明显交叉反应,120份临床血清样本用本试剂与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其相关系数为0.95.结论 自制HE4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各项指标均能达到临床要求,有望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作者:肖俐霞;林冠峰;陈少琅;吴英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对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谱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寻求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科学方法.方法 收集统计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谱的检出情况,回顾性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93例,感染率为31.20%,共分离病原菌108株,其中真菌21株,占19.44%,革兰氏阳性菌32株,占29.63%,革兰氏阴性菌55株,占50.93%;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较为常见.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住院时间、脑卒中史、慢性肺病、意识障碍、卒中类型、糖尿病、长期吸烟、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卧床时间、侵入性操作、免疫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P<0.01),而与性别、吞咽困难、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无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 医院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病原菌谱为革兰氏阴性菌多见,要预防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必须采取多种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陈佳;李国扬;张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的Ber e1纯化工艺中去除内毒素效果研究

    目的 去除重组巴西坚果过敏原蛋白Ber e 1(rBer e 1)溶液中的内毒素,为后续实验和重组过敏原蛋白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亲和层析法、超滤法和离子交换法联合应用以及Triton X-114萃取法与亲和层析法联合应用,比较这两个方案去除重组蛋白溶液中的内毒素效果.结果 亲和层析法、超滤法和离子交换法联合应用的内毒素去除率为99.99%,内毒素浓度为6.25 EU/ml,蛋白回收率为42.8%;Triton X-114萃取法与亲和层析法联合应用的内毒素去除率为99.99%,内毒素浓度为2.09 EU/ml,蛋白回收率为26.1%.结论 Triton X-114萃取法与亲和层析法联合应用蛋白溶液内毒素的去除效果较佳,且内毒素含量以及Triton X-114残留量均在《中国药典》的规定范围内.

    作者:肖兰艳;何颖;刘雪婷;邹泽红;陈惠芳;李碧舟;及志恒;陶爱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