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翼龙;廖伟东
目的 用配基指数富集的系统进化技术(SELEX)技术筛选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3的DNA适配子.方法 构建随机ssDNA文库,两端为固定序列,中间为39 nt的随机序列,总长度为85 nt,将NS3蛋白包被在96孔板上,ssDNA与NS3蛋白进行亲和反应,洗去未结合的ssDNA,洗脱回收与NS3蛋白结合的DNA,PCR扩增后,磁珠法分离成单链.重复以上筛选步骤,直至筛选出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核酸适配子.将核酸适配子连接质粒载体克隆转人大肠杆菌,挑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外送到公司进行测序.结果 通过8轮筛选,成功筛选出DNA适配子,并获得其中6条克隆的DNA一级序列.6条适配子序列长度相同,均为85 nt,两端固定序列与设计相符,中间为随机序列,随机序列无共同保守系列.所有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二级结构以茎环和凸环为主.结论 以NS3蛋白作为药物研究的靶点,结合SELEX筛选技术研究其核酸适配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研究价值.
作者:徐国胜;骆晓枫;黄小荣;林昌盛;谢金卫;周俊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前流行病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导致预防医学学生现场工作能力不足,本文探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实验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法进行改革探索,以提高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能力为核心,注重“教学实验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者:荆春霞;陈青山;杨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肇庆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肇庆市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71例,无死亡病例.2011-2012年的病例报告时间较集中,男女性别比为2∶1,发病以1-3岁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怀集和高要两个地区.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81.87%(140/171),其中EV71病毒106份、其他肠道病毒29份、CoxA 16病毒5份.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流行具有周期性,主要由EV71病毒引起,需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综合防控.
作者:陈惠欢;麦炜;周跃华;陈志鹏;邓鸿;朱碧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会影响阿德福韦酯(ADV)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105例诊断符合慢乙肝(CHB)标准,其中49例合并NAFLD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口服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在24、48、96周时eAg转换率、HBVDNA清除率、ALT复常率的差异.分析影响HBVDNA清除和ALT复常的因素,研究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FBG是否影响CHB患者的生化学、病毒学应答.结果 合并NAFLD组在24、48、96周时的HBVDNA清除率、ALT复常率均低于单纯CHB组(P<0.05);eAg转换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复常组与ALT不复常组比较,两组间BMI、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B合并NAFLD组明显高于单纯CHB组;分析影响病毒学应答因素时,得出同样结果,即BMI、腰围、腰臀比、FBG也是影响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结论 NAFLD是影响ADV抗病毒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NAFLD的CHB患者服用ADV,疗程可能需延长;与NAFLD息息相关的因素BMI、腰围、腰臀比、FBG也影响CHB患者的生化学及病毒学应答.
作者:肖春花;利旭辉;张春兰;伍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药通疏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疗效.方法 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对照组应用抗生素及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及布地奈德吸入,综合治疗组在治疗组基础上以红花黄色素静滴同时吸入布地奈德.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量化评分,评价各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SGRQ评分、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综合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 红花黄色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副作用小,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洪原城;李渺苗;洪丽月;黄种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剂量对于子宫肌瘤腹腔镜患者预防全身麻醉后寒战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四川绵阳四○四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腹腔镜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50例),麻醉前30 min分别注射0.9%的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0.5、0.75、1.0μg/kg,观察四组患者注射后的寒战发生情况、各时间点体温和心率及VAS疼痛评分.结果 在寒战发生率、心率和VAS评分方面,0.75 μg/kg组明显低于其它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方面,拔管后和入麻醉检测治疗室后30 min,0.5 μg/kg组、0.75 μg/kg组和1.0 μg/kg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注射剂量为0.7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于子宫肌瘤腹腔镜患者来说减轻了全身麻醉后的寒战反应,降低了患者术中的体温和心率,有效缓解了疼痛.
作者:陈丽蓉;唐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Art)及其联合顺铂(DDP)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Art(0.16、0.8、4、20、100μmol/L)、DDP(0.16、0.8、4、20、100 mg/L)及Art(4μmol/L)和DDP(4 mg/L)联合处理HepG2细胞24 h、48 h和72 h,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Art(4μmol/L)组、DDP(4mg/L)组和Art(4μmol/L)+DDP(4 mg/L)联合处理组细胞48 h的凋亡状况.结果 随着处理时间延长(24~72h),Art和DDP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杀伤作用明显增强;它们在暴露72 h的条件下分别在0.16 μmol/L和0.8 mg/L以上浓度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rt联合DDP处理细胞组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比单用Art或DDP组更强(P<0.05);人肝癌HepG2细胞48 h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Art组23.5%,DDP组27.8%,Art+DDP联合用药组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蒿琥酯可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它与顺铂联合应用可能增强后者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陈淑怡;姚朗;姜浩;张文娟;刘云岗;李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手术患者798例,双盲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96)与对照组(n=402),观察组在BIS检测下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手术,对照组术中则遮蔽BIS值,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IS值、麻醉中OAA/S评分、术中知晓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术中平均值、麻醉结束、手术结束时BI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AA/S评分0、1分所占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知晓率0.00%,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恢复反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IS监测能够有效避免在全凭静脉麻醉时出现麻醉偏浅的状态,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
作者:姜蓉;赵侠勇;马玉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淋巴结断端处理方式和盆腔引流对妇科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A组和B组各50例,均予以4号丝线结扎淋巴管断端,但A组患者阴道断端放置28号打孔橡胶引流管1根,B组患者阴道残端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C组和D组各50例,采用百克钳电凝淋巴管断端,但C组患者阴道断端放置28号打孔橡胶引流管1根,D组患者阴道残端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记录比较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引流管拔管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淋巴囊肿发生率和淋巴囊肿平均直径.结果 四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淋巴结清除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C组和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A组和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和D组患者引流管拔管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三组引流管拔管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淋巴囊肿发生率和淋巴囊肿平均直径均明显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D组3组相互比较,淋巴囊肿发生率和淋巴囊肿平均直径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克钳配合负压引流是预防妇科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的佳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涛;张亚;何雅静;赵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获取SD大鼠胚胎中附植后的胚胎上胚层干细胞(EpiSCs),并就影响SD大鼠EpiSCs(SDEpiSCs)分离与培养的组织来源、胎龄、细胞因子等条件进行探讨,从而探索适宜SD大鼠EpiSCs分离培养的实验体系,为下一步SD大鼠EpiSCs的建系提供实验研究基础.方法 以昆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分别取5.5日胎龄的囊胚和7.5日胎龄囊胚上胚层(Epiblast),用添加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或活化素(activin)的基础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分别采用机械法和胰酶消化法对克隆集落进行传代培养.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对克隆集落进行鉴定分析,并检测其体外分化能力.结果 培养于LIF培养基和activin培养基中的囊胚均发生严重分化.培养于LIF培养基中的Epiblast也发生了严重的自发分化,而在activin培养基中,Epiblast形成SDEpiSCs原代集落.经机械法传代获得AKP染色阴性、能形成拟胚体的SDEpiSCs.结论 利用细胞因子activin,结合机械传代法可从7.5日胎龄SD大鼠胚胎中获得SDEpiSCs.
作者:邓新燕;杨景超;陆杰;聂恩琼;张应涛;郭中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为制订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收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RV),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NV).结果 共检测粪便标本431例,阳性数为242例,总阳性率为56.15%,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9.7%、36.19%,两种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轮状病毒流行主要在秋冬季,诺如病毒则主要在夏秋季;0~岁组阳性率高,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1.39,P>0.05).结论 病毒性腹泻病原体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诺如病毒感染以GⅡ型为主,;婴幼儿和老年人应该加强病毒性腹泻的监测.
作者:邱灿林;曾鑫;徐子强;徐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2例脓毒症患者在入院后第1、3、5、7d测定PCT,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23)和存活组(n=59),比较两组PCT清除率.结果 两组基础疾病构成比例类似,死亡组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比例较高.第3、5、7 d PCT清除率(PCTc-3、PCTc-5、PCTc-7)存活组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提示PCTc-7的曲线下面积(AUG)为0.892明显高于PCTc-3、PCTc-5.结论 PCTc-7可作为评估脓毒症预后的重要指标,其截值≥40%可作为预后有利的预测指标.
作者:罗永军;蓝光明;钟敏华;陈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花都区不同公共场所室内空气PM2.5浓度水平,评估《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制定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院、机关窗口单位、餐馆、宾馆4类共计40家公共场所,使用Sidepak AM510个体型气溶胶监测仪对调查对象进行室内空气PM2.5浓度监测,并通过SPSS19.0软件及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条例》实施前后,医院候诊大厅和机关窗口单位大厅PM2.5浓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0.28,P>0.05),餐馆大厅(t=2.29,P<0.05)和宾馆大堂(t=2.55,P<0.05)在《条例》实施前后有变化,实施前的监测数据明显高于实施后的监测数据.结论 控烟立法对花都区医院候诊大厅和机关窗口单位大厅PM2.5浓度水平均无明显影响,而对餐馆大厅和宾馆大堂PM2.5浓度水平有明显影响,但餐馆大厅仍然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对这类公共场所的监管,保护公众健康,并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PM2.5浓度标准列入控烟立法,作为执法处罚依据.
作者:洪觉新;曾剑波;苏海燕;王晓君;张玉芬;周贤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对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谱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寻求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科学方法.方法 收集统计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谱的检出情况,回顾性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93例,感染率为31.20%,共分离病原菌108株,其中真菌21株,占19.44%,革兰氏阳性菌32株,占29.63%,革兰氏阴性菌55株,占50.93%;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较为常见.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住院时间、脑卒中史、慢性肺病、意识障碍、卒中类型、糖尿病、长期吸烟、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卧床时间、侵入性操作、免疫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P<0.01),而与性别、吞咽困难、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无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 医院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病原菌谱为革兰氏阴性菌多见,要预防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必须采取多种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陈佳;李国扬;张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明确诊断并分析l例新生儿疑似流行性脑膜炎死亡病例可能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 收集死亡病例的血液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咽试子标本并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和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死亡病例的血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患儿父亲咽试子标本均分离到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2株菌株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利福平、氯霉素、头孢噻吩、红霉素及四环素均敏感,对磺胺类药耐药.结论 根据该病例的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死亡病例.
作者:林世平;林一曼;姜伊祥;石晓路;陈琼城;邱亚群;李迎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黑白与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不同检查时间对早孕胚胎绒毛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工流产的早孕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彩超组60例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检查5 min者20例,10 min者18例,15 min者22例.黑白组60例予阴道黑白B超检查,其中检查5 min者19例,10 min者19例,15 min者22例.对比两组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及绒毛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的情况.结果 检查5 min和10 min,两组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15 min,彩超组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高于黑白组(P<0.05).检查5 min,两组DNA单链和双链断裂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10 min及15 min,彩超组绒毛DNA单链、双链断裂均较黑白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组: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5 min组和10 min组无差异,15 min组高于10 min组.随着检查时间延长,DNA单链、双链断裂增加,5 min组<10 min组<15 min组.黑白组:检查15 min内,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无差异.15 min组DNA单链、双链断裂较10 min组增加(P<0.05).结论 阴道黑白超声检查15 min内,对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影响较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过10 min,对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影响会增加.超声检查选择应结合临床情况,并控制检查时间.
作者:万蕴华;黎明;邵喜艳;赵颖;钟敏;章任兵;卢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肛周脓肿感染性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肛周脓肿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应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双纸片扩散确诊试验检测ESBLs.数据处理应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 从肛周脓肿中共分离出10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6株,占79.63%,革兰阳性菌22株,占20.37%,检出的61株大肠埃希菌中,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小于15%.检出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 20株,占32.79%.结论 肛周脓肿感染仍是以革兰阴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
作者:韩树梅;丁晓旭;张学诚;宗春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梅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梅州市感染性腹泻哨点医院监测门诊的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GⅠ和GⅡ基因组.结果 共收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766份,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92份,阳性率为12.01%;阳性标本中诺如病毒基因型GⅡ型91份(98.91%),GⅠ型1份(1.09%).全年均可检出诺如病毒,病毒检测阳性率高峰期集中在9-11月.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组之间诺如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x2=2.30,P>0.05).结论 诺如病毒是梅州市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GⅡ型基因型为优势流行株;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高峰期出现在秋冬季节;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
作者:杨翼龙;廖伟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针对性开展手足口病综合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数据,对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029例,报告发病率266.24/10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5-6月和11月为发病高峰.街道发病率(316.57/10万)高于镇(285.19/10万).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313.93/10万)高于女性(216.86/10万).确诊病例40例,其中EV71占27.50%,CoxA 16占7.50%,其他肠道病毒占65.00%.结论 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地区、人群特征,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落实重点季节、地区、人群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
作者:张楠;曾德唯;宿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了解佛山市流动人口肺结核耐药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佛山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佛山市2008-2012年确诊登记的773例流动人口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分离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和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4种一线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分析流动人口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773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21.22%(164/773),初治涂阳患者耐药率是:18.08%(117/647),复治涂阳患者耐药率:37.30% (47/126).总耐多药率:6.99%(54/773),初治涂阳患者耐多药率是4.48%(29/647),复治涂阳患者耐多药率:19.84%(25/126),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顺位是:Sm(18.50%) >INH(15.14%) >RFP (11.77%) >EMB(6.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治涂阳患者与耐药性之间存在相关性(OR=9.34;95%CI:8.53~10.1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佛山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总耐药率和多耐药率较高,复治是流动人口肺结核出现耐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冯通明;王威;钟倩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