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Cys-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

施巍;刘冰;董晖

关键词:血清Cys-C, AMI, 入院病死率, 心血管事件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Cys-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陕西商洛市中心医院行急诊PCI术的首发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7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测定患者入院当天的血清Cys-C的含量,通过对血清Cys-C水平的高低分为高血清Cys-C组87人和正常血清Cys-C组84人,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的泵衰竭程度、入院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生存质量(QOL).结果 高血清Cys-C组肾衰竭程度Killip分级、入院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8±1.1);24.14%;16.73%]高于正常血清Cys-C组[(1.0±0.6);2.38%;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的左室射血分数(51.87±11.93)%低于正常血清Cys-C组(59.21±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生存质量低于正常血清Cys-C组(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增加AMI患者PCI术后泵衰竭程度和入院病死率,影响心脏功能,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DN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氟尿嘧啶(DN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DNF方案一线治疗50例胃癌患者.具体用法:第1天多西他赛75 g/m2静脉滴注60 min;奈达铂100 mg/m2静脉滴注3h,醛氢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h.随后氟尿嘧啶375 mg/m2静脉推注10 min,再以氟尿嘧啶2.6 g/m2持续泵入46 h.21 d一周期,每2周期按WHO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结果 50例患者共接受194个周期的化疗,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4%),部分缓解18例(36%),稳定10例(20%),进展20例(40%),总有效率为6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8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反应,以Ⅰ、Ⅱ级为主.Ⅲ~Ⅳ级粒细胞减少、Ⅲ~Ⅳ级血小板减少、Ⅲ~Ⅳ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2%,6%,6%,其中2例Ⅲ~Ⅳ级粒细胞减少患者伴发热.消化道反应多为恶心呕吐,占68%,为多为Ⅰ、Ⅱ度;脱发发生率为56%,其中Ⅲ/Ⅳ度仅3例,占6%;肝肾毒性毒性轻微,无Ⅲ度及以上毒性.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氟尿嘧啶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性较低,值得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作者:彭静;郭经锋;吴锋;张铂;邢辉;王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TRIM28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沉默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三结构域蛋白28(TRIM28)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TRIM28 siRNA转染胃癌细胞后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胃癌细胞BGC-823和SGC-7901并收集30例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和组织中TRIM28的表达;用TRIM28 siRNA转染胃癌细胞株BGC-823后培养12h,检测转染后的TRIM28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率和凋亡率.结果 TRIM28在两种胃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40例胃癌组织中有27例患者的TRIM2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运用TRIM28 siRNA转染胃癌细胞株后,TRIM28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转染TRIM28 siRNA后的胃癌细胞的增殖率为(53.86±0.85)%,与对照组siRNA的增殖率(97.45±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TRIM28 siRNA后的胃癌细胞的凋亡率为(32.77±0.73)%,与对照组siRNA的凋亡率(4.81±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M28在胃癌中呈现高表达,且在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TRIM28有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曾锻;陈鸿程;李世通;杨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3-2014年北京市门头沟区肠道病原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门头沟区腹泻病人肠道病原菌的分类情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门头沟区就诊人数集中的两家医院,采集未用抗生素的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志贺氏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 共采集578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其中男性309例,女性269例,以青年病例为主,其中20~年龄组占41.4%.共检出111株致病菌,其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43株(7.44%),沙门氏菌26株(4.50%),副溶血弧菌21株(3.63%),志贺氏菌3株(0.52%),其他肠道病原菌18株(16.22%).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总体阳性率为16.09%,菌株总阳性率19.20%.结论 门头沟区腹泻病人病原菌种类繁多,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作者:吕秋艳;王志越;褚添;苏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深圳市龙岗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和掌握深圳市龙岗区腹泻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状况及菌型分布,为临床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0-2013年在哨点监测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3 638份,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阳性菌株感染年龄段、流行季节及血清学进行分析.结果 3 638份腹泻标本共分离到490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13.47%,阳性菌株以肠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231/490)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212/490)为主,各年间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6.74,P<0.05);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的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10岁以下儿童(59/1430)和30~40青壮年(54/641)居多.结论 龙岗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病例以ETEC和EPEC为主;应重视辖区内腹泻病例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状况,提高暴发流行的预警能力.

    作者:邹惠英;刘丽红;吴洁;陈日炳;钟文娴;吕昌东;王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尿酸水平与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SUA)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0例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酸水平分为A组(SUA≤7.0 mg/dl)、B组(7.0 mg/dl<SUA≤8.0 mg/dl)及C组(SUA>8.0mg/dl),采用多因素分析探讨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B组及C组较A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男性、TG、HDL-C、高血压史及高血脂症史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对于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在控制尿酸水平的同时加强心血管风险的防治,进而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李小华;周志宏;邢波;林德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NGF联合甘露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

    目的 观察甘露醇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用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对158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特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生长因子12 ag肌注,每天一次,连续15 d;特殊治疗组在肌注神经生长因子12 μg后20 min即快速静注20%甘露醇250ml,连续15 d.以三组患者6月后ADL评分为预后观察指标对三组患者恢复情况作出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三组病例均获随访,ADL评分与性别、年龄、血肿量、入院时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已ADL分级作为观察指标,特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5%)优于治疗组(86.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8%)优于对照组(80.8%),通过秩和检验3组患者ADL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8,P<0.05).结论 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能起到较为明确的作用.

    作者:吴国彪;陈永群;王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S-1联合顺铂化疗治疗Ⅳ期胃癌患者疗效与REGⅠ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REG Ⅰ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与Ⅳ期胃癌患者对替吉奥(S-1)联合顺铂(CDDP)化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可切除Ⅳ期胃癌患者60例,进行替吉奥(S-1)联合顺铂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前活检组织REG Ⅰα表达,并统计分析REG Ⅰ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疗效间的相关性.结果 接受S-1/CDDP一线治疗的60例病人中2(3.3%)例完全缓解,20(33.3%)例部分缓解,治疗有效率36.7%.60例病人的活检样本中,共有16(26.7%)例样本REG Ⅰα表达呈阳性.经统计分析,REG Ⅰα蛋白表达与Ⅳ期胃癌病人的各项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REG Ⅰα表达阳性患者中仅有1(6.3%)例显示出部分缓解,剩余15(93.7%)例患者表现出稳定性或进展性疾病.相应地,在44例REG Ⅰ α表达阴性患者中,2(4.5%)例完全缓解,19(43.2%)例部分缓解,治疗有效率为47.7%.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REG Ⅰα阴性性患者的TTP、OS显著长于REG Ⅰα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G Ⅰ α是预测晚期胃癌患者S-1/CDDP联合化疗敏感性的预后因子,可以作为晚期胃癌患者个性化化疗方案制定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也可能会成为抗癌治疗的潜在药物靶点.

    作者:刘丽娜;尹先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与中药灌肠合用缓解慢性盆腔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与中药灌肠合用对缓解慢性盆腔痛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从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34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A进行单一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B进行单一的中药灌肠治疗;观察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与中药灌肠合用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40例,有效64例,总有效率为77.6%;对照组A患者治愈16例,有效50例,总有效率为61.1%;对照组B患者治愈12例,有效46例,总有效率为58.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分数为(2.08±0.34)分,对照组A疼痛分数为(3.82±1.41)分,对照组B疼痛分数为(3.75±1.38)分.观察组在减缓疼痛感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时,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觉,再与中药灌肠合用治疗时效果更明显.

    作者:林琼林;徐晓园;尹艳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Cys-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究血清Cys-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陕西商洛市中心医院行急诊PCI术的首发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7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测定患者入院当天的血清Cys-C的含量,通过对血清Cys-C水平的高低分为高血清Cys-C组87人和正常血清Cys-C组84人,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的泵衰竭程度、入院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生存质量(QOL).结果 高血清Cys-C组肾衰竭程度Killip分级、入院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8±1.1);24.14%;16.73%]高于正常血清Cys-C组[(1.0±0.6);2.38%;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的左室射血分数(51.87±11.93)%低于正常血清Cys-C组(59.21±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生存质量低于正常血清Cys-C组(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增加AMI患者PCI术后泵衰竭程度和入院病死率,影响心脏功能,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施巍;刘冰;董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糖尿病高危患者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体检的230例居民,将芬兰糖尿病危险积分(FINDRISC)≥9分的95例体检者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根据其血脂检测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和正常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95例受试者中60例发现血脂异常,占63.2%.其在喜食油腻、有氧运动、吸烟史、腰围、臀围、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FINDRISC方面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喜食油腻、吸烟史、腰围、HbA1.、FINDRISC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氧运动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较高,应积极控制血糖,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吸烟,控制腰围,达到减少血脂异常及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目的.

    作者:白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片(在分组时简称米索)不同给药途径用于预防有产科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收治产科高危因素需剖宫产共1 429例孕妇,随机分为五组:单纯缩宫素组,米索舌下含服组,米索宫腔组,米索阴道组,米索直肠组.观察术中和术后2h内出血量、副反应情况.结果 五组的术中及术后2h的出血量,米索组均明显低于单纯缩宫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中需加用宫缩剂,米索阴道组和直肠组高于单纯缩宫素组、舌下组和宫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在预防有产科高危因素出血的剖宫产的产时、产后出血均有显著效果,作用优于单纯缩宫素组;对于术中高危大出血风险,胎儿娩出后及早联合运用米索前列醇多种给药途径,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李翠兰;宋丽萍;陈敦金;魏敏;刘谦;陈伟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广州市母亲HBsAg阳性所生新生儿接种行为的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广州市127家助产医院中,选取HBsAg阳性产妇及其所分娩的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新生儿,查阅儿童接种证记录,摘录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的相关信息并计算接种率.不同级别和类别助产医院的HBsAg阳性产妇比例的比较采用x2检验,HBIG接种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产妇212 316名,产妇HBsAg筛查率为100%,其中HBsAg阳性产妇23 473名,产妇HBsAg携带率11.06%.实际调查23 592名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为99.53%,其中12 h内接种率为90.97%.多因素分析显示,医院级别、医院类别是影响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的因素,OR(95%CI)分别为4.898(2.433 ~9.817)、5.519(3.451~8.827).结论 广州市母亲HBsAg阳性所生新生儿接种行为的影响因素受到医院级别和医院类别的影响.

    作者:李志群;许建雄;蔡衍珊;陈健;黄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病死率及隐球菌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头痛、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78.26% vs100.00%,56.52%vs 78.26%,17.39% vs 39.13%,13.04%vs 30.43%);脑脊液隐球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vs 56.52%);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70%vs 2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脑脊液中隐球菌转阴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夏旭辉;陈炘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小鼠β-防御素-1的对Hek293细胞迁移的作用

    目的 观察经原核表达得到的小鼠β-防御素-1(mBD-1)对Hek293细胞中CCR6-CCL20通路的影响以及对促进Hek293细胞趋化移动的情况.方法 用定量PCR方法检测CCR6和CCL20的基因表达情况,同时用Transwell小室研究其对Hek293细胞的定向移动作用.结果 mBD-1可以使CCR6的表达量增加,且mBD-1浓度越高时CCR6表达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20的表达量不随mBD-1浓度的升高而变化.同时mBD-1可以促进Hek293细胞作定向移动.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BD-1对细胞的免疫诱导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白瑞霞;孙鹏;杨丽敏;赵鹏伟;王俊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佳时间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佳时间.方法 11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56),其中治疗组又分为上午治疗组(n=30)和下午治疗组(n=30),对照组也分为上午组(n=27)和下午组(n=29).治疗组采用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行电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3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36%,治愈率16.0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午治疗组治愈率(36.67%)、显效率(43.33%)均高于上午治疗组(26.67%、36.67%),且治疗后PSQI总评分比较,下午治疗组均低于上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较单纯电针的疗效为优,且下午时段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杨路;陈莹;莫献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1950-2014年始兴县疟疾防治措施与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始兴县60多年疟疾防治史中疫情发展与防治效果的联系,为巩固疟防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4年始兴县疟疾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防治措施.结果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本地疟疾防治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发病率从1950年代的164.02/万降到1960年代的35.81/万、至1980年代为5.13/万,1999年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治愈之后当地未再发现疟疾病例,2014年消除疟疾工作通过市级考核验收.结论 始兴县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疟疾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测,及时有效处置输入病例,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作者:邓月娇;谢伦庚;龙洪志;赖超;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铅对大鼠CaMKⅡ的影响及行为记忆改变

    目的 从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等方面探讨不同浓度铅接触与行为记忆改变的关系.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8只,饮双蒸水,模型组24只,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4、4.8、9.6 mmol/L的浓度在饮水中添加醋酸铅,60 d后,分别将各组动物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然后收集全血、脑组织原子吸收光谱石墨炉法检测铅含量;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CaMKⅡ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模型组血铅、脑组织铅含量显著增高(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提示模型组大鼠空间定位航行能力下降(P<0.05),铅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P<0.05);模型组CaMKⅡ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铅能引起铅接触大鼠的行为记忆障碍,且铅接触浓度越高越明显,其机制可能与铅能降低海马区CaMKⅡmRNA及其蛋白依赖性表达等有关.

    作者:曹建华;孔新秀;秦家濂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痰样结核杆菌抗原85B mRNA检测在肺结核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痰样结核杆菌抗原85B mRNA检测在结核疗效评价中应用.方法 比较痰涂片抗酸染色、MTB-IS6110 DNA、改良罗氏培养和MTB-抗原85B mRNA在检测治疗0、2、4、8、12周的结核患者痰液结核杆菌阳性率.结果 治疗0周、2周和12周时四种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8周时四种方法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67,P<0.05;x2=18.196,P<0.05),其中MTB-IS6110 DNA和改良罗氏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3,P<0.05;x2=14.428,P<0.05);MTB-IS6110 DNA和MTB-抗原85B mRN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65,P>0.05;x2=3.262,P>0.05).治疗4周时改良罗氏培养和MTB-抗原85B mRNA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6.377,P>0.05),而治疗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P<0.05).结论 MTB-IS6110 DNA检测灵敏度高,可作为初筛,MTB-抗原85B mRNA real-RT-PCR和改良罗氏培养两者一致性较好,且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可作为结核病人治疗监测.

    作者:武学成;唐曙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3-2014年龙华新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2013-2014年龙华新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病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AEH监测系统及其他信息上报途径汇总的个案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2014年新区共上报505例AEFI,4岁以下儿童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第二季度,发生率为45.10%,且主要发生在24 h内;发生AEFI的相关疫苗共计20种,报告发生率前五位分别是23价肺炎疫苗(90.62/10万剂)、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78.26/10万剂)、百白破IPV和Hib五联疫苗(48.91/10万剂)以及麻风疫苗(46.68/10万剂);AEFI类别以一般反应为主(67.52%);所有AEFI个案均治愈或好转.结论 龙华新区AEFI监测敏感性较高,需重点监测第二季度及4岁以下儿童.

    作者:徐芳;周世权;林巧香;潘彩珠;冀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肺孢子菌基因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检测肺孢子菌基因的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以期为临床检测肺孢子菌感染提供简便敏感的新方法.方法 依据肺孢子菌核内核糖体小亚基16s rRNA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肺孢子菌基因的LAMP和PCR反应体系.以实验感染肺孢子菌大鼠模型为检测对象,以倍比稀释的重组肺孢子菌基因组DNA质粒为模板,并与PCR方法对比,检验LAMP的敏感性;用呼吸道感染常见的7种病原体(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支原体FH株)作对照,检测LAMP方法的特异性.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LAMP法检测肺孢子菌基因的低检出拷贝数为50 copies/ml,敏感性高于普通PCR低检出拷贝数(104 copies/ml);检测肺孢子菌基因的特异性强,不与其他7种病原发生交叉反应.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肺孢子菌基因LAMP检测方法.并显示检测程序简单,结果观察方便,且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适用于临床肺孢子菌定植或感染的检测.

    作者:张楠;秦铮;马素丽;国九英;樊华;安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