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环肿瘤细胞及其在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陈刚;曲义坤;姜威;韩桂华;武荣国;罗兰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 肠癌, 应用进展
摘要: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与肠道疾病频繁和早期的传播以及因原发肿瘤特异性症状不明显而导致的诊断延误密切相关.肠癌多进行肝、肺、以及骨转移,提示肠癌细胞一定能侵入血管壁并且随着血液循环到远处的器官处.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能进入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这些细胞终负责转移到远处的器官并且发育成转移灶.本文综述了CTCs不同的富集手段和检测方法.有证据表明CTCs的存在与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免充气双管喉罩应用于困难气道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免充气双管喉罩在困难气道麻醉中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SA Ⅰ ~Ⅱ级、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年龄31~68岁,行普通外科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传统的气管插管麻醉方法,而B组采用免充气双管喉罩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置入的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同时考察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 B组首次置入的成功率(90.33%)明显高于A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咳嗽和咽喉肿痛等不良反应率(10%)少于A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非常满意程度达50%明显好于A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充气双管喉罩在解决困难气道麻醉中的插管困难具有明显优势,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李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CR及其衍生技术在华支睾吸虫检测中的应用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本文介绍了聚合酶链反应(PCR)中常用的华支睾吸虫基因序列和PCR及其衍生技术在华支睾吸虫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莹;杨齐;吴尚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型肠道病毒空斑实验在猴轮状病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用于肠道病毒的新型病毒空斑实验在猴轮状病毒SA11的应用效果,建立新型轮状病毒空斑-实验方法.方法 将成功应用于EV71/Vero细胞模型的新型空斑实验方法,稍加改进,用于SA11/MA104病毒感染细胞模型.观察空斑形成的大小,形成时间及实验的可重复性.结果 在SA11/MA104病毒细胞感染模型上,应用新型病毒空斑实验方法可较快地形成肉眼可识别的空斑,在空斑可数的稀释度,大多数空斑能分开,其大小基本一致,少数空斑融合成相对较大空斑.覆盖层添加胰酶对孔板形成时间无影响,但胰酶浓度过高(>5 μg/ml)导致空斑形态不规则.空斑实验可重复性达到90%以上.结论 新型病毒空斑实验可以用于猴病毒SA11感染细胞模型.相比传统空斑实验可重复性大大提高,操作也极为简便,为抗人轮状病毒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作者:尹应先;旷雅舒;徐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深圳市龙岗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和掌握深圳市龙岗区腹泻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状况及菌型分布,为临床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0-2013年在哨点监测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3 638份,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阳性菌株感染年龄段、流行季节及血清学进行分析.结果 3 638份腹泻标本共分离到490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13.47%,阳性菌株以肠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231/490)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212/490)为主,各年间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6.74,P<0.05);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的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10岁以下儿童(59/1430)和30~40青壮年(54/641)居多.结论 龙岗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病例以ETEC和EPEC为主;应重视辖区内腹泻病例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状况,提高暴发流行的预警能力.

    作者:邹惠英;刘丽红;吴洁;陈日炳;钟文娴;吕昌东;王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1950-2014年始兴县疟疾防治措施与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始兴县60多年疟疾防治史中疫情发展与防治效果的联系,为巩固疟防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4年始兴县疟疾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防治措施.结果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本地疟疾防治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发病率从1950年代的164.02/万降到1960年代的35.81/万、至1980年代为5.13/万,1999年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治愈之后当地未再发现疟疾病例,2014年消除疟疾工作通过市级考核验收.结论 始兴县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疟疾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测,及时有效处置输入病例,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作者:邓月娇;谢伦庚;龙洪志;赖超;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鱼的黏膜免疫研究进展

    各种鱼类病害的防治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任务.鱼类生活于水环境中,其黏膜持续暴露于各种病原菌及物理、化学有害因素,是鱼类感染的重要门户.鱼类黏膜免疫机制和应用逐渐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鱼类黏膜免疫系统主要由肠道、皮肤和鳃相关淋巴组织构成,它既包含固有免疫成分,又具备特异性免疫功能,且与黏膜表面的各种共生菌群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研制更为高效的鱼用疫苗和益生菌,为鱼类养殖业的持续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姜红烨;黄艳;余新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片(在分组时简称米索)不同给药途径用于预防有产科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收治产科高危因素需剖宫产共1 429例孕妇,随机分为五组:单纯缩宫素组,米索舌下含服组,米索宫腔组,米索阴道组,米索直肠组.观察术中和术后2h内出血量、副反应情况.结果 五组的术中及术后2h的出血量,米索组均明显低于单纯缩宫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中需加用宫缩剂,米索阴道组和直肠组高于单纯缩宫素组、舌下组和宫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在预防有产科高危因素出血的剖宫产的产时、产后出血均有显著效果,作用优于单纯缩宫素组;对于术中高危大出血风险,胎儿娩出后及早联合运用米索前列醇多种给药途径,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李翠兰;宋丽萍;陈敦金;魏敏;刘谦;陈伟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04-2013年重庆市开县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04-2013年开县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开县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及关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开县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47.92%,暴发疫情共41起,占传染病暴发疫情总数的26.97%;暴发病例共1 173例,占病例总数的19.35%.疫情在2004-2013年期间呈明显的周期性暴发,间隔2年暴发2年.罹患率春季高于秋季,农村高于城区,但暴发地区有从农村向城区转移的趋势,幼儿园和小学高于中学;事件持续时间城区明显高于农村,而春秋季无差异.结论 开县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存在明显的地区、季节差异,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防治工作和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减少暴发的关键.

    作者:邱占富;谭程;谭毅;王丹;邱博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广州地区献血人群登革热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评估登革热病毒(DENV)对广州地区血液安全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4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3 000名,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DENV IgM抗体并按年龄和性别比较阳性率差异.IgM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进行DENV RNA检测.结果 3 000名献血者检出DENVIgM抗体阳性标本71份,阳性率为2.4%.其中男性44名,女性27名,阳性率分别为2.1%及2.9%,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83,P=0.223);18~岁年龄组、25~岁年龄组、35~岁年龄组和45 ~60岁年龄组献血者抗DENV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2.5%、2.0%和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09,P=0.751).71名DENV IgM阳性献血者中检出DENV RNA阳性1名,病毒滴度为9.44E2 copies/ml,阳性率为0.03%.结论 携带DENV的献血者对血液安全应当引起重视,在DENV流行区或者流行期间,应当建立相应的筛查方法,并把其纳入献血者筛查项目.

    作者:陈锦艳;廖峭;游冉冉;黎世杰;熊华平;王敏;黄杰庭;黄珂;许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06-2014年重庆市北碚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北碚区2006-2014年水痘发病的流行特征,为水痘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北碚区2006-2014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4年重庆市北碚区共报告水痘病例3 50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0.92/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4-6月和10-12月,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5.66%和37.06%;年龄以14岁及以下为主,占总病例的78.12%,集中在4-9岁,占47.02%;职业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85.40%.水痘疫苗平均接种率为18.63%.期间发生暴发疫情11起,主要集中在10-12月.结论 水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建议将水痘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范围,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同时积极探索第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程序.

    作者:袁海艳;周光华;周永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佳时间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佳时间.方法 11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56),其中治疗组又分为上午治疗组(n=30)和下午治疗组(n=30),对照组也分为上午组(n=27)和下午组(n=29).治疗组采用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行电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3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36%,治愈率16.0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午治疗组治愈率(36.67%)、显效率(43.33%)均高于上午治疗组(26.67%、36.67%),且治疗后PSQI总评分比较,下午治疗组均低于上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较单纯电针的疗效为优,且下午时段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杨路;陈莹;莫献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小鼠β-防御素-1的对Hek293细胞迁移的作用

    目的 观察经原核表达得到的小鼠β-防御素-1(mBD-1)对Hek293细胞中CCR6-CCL20通路的影响以及对促进Hek293细胞趋化移动的情况.方法 用定量PCR方法检测CCR6和CCL20的基因表达情况,同时用Transwell小室研究其对Hek293细胞的定向移动作用.结果 mBD-1可以使CCR6的表达量增加,且mBD-1浓度越高时CCR6表达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20的表达量不随mBD-1浓度的升高而变化.同时mBD-1可以促进Hek293细胞作定向移动.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BD-1对细胞的免疫诱导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白瑞霞;孙鹏;杨丽敏;赵鹏伟;王俊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辛伐他汀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葡萄糖代谢的研究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C肽(CRP)、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葡萄糖比率(IGR)、HOMA-IR、脂联素(APN)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等变化,以评价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进行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进行OGTT试验,各时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而胰岛素与C肽在口服葡萄糖后0 min和30 min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FBG、HbA1c、CRP的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UAER明显下降(P<0.05),血糖AUC和胰岛素AUC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C肽AUC则显著上升(P<0.05);FINS及ISI在辛伐他汀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IGR及CIR无显著变化(P>0.05);FFA明显降低(P<0.05),APN后显著上升(P<0.05),HOMA-IR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糖代谢,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范绍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尿酸水平与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SUA)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0例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酸水平分为A组(SUA≤7.0 mg/dl)、B组(7.0 mg/dl<SUA≤8.0 mg/dl)及C组(SUA>8.0mg/dl),采用多因素分析探讨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B组及C组较A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男性、TG、HDL-C、高血压史及高血脂症史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对于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在控制尿酸水平的同时加强心血管风险的防治,进而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李小华;周志宏;邢波;林德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宜昌市0-14岁儿童哮喘治疗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宜昌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及诊治现状,发现儿童哮喘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哮喘综合性治疗方案的推广.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宜昌市城区随机抽取5所幼儿园、10所中小学及5个社区,对其中90%以上儿童进行初筛问卷调查,筛选出疑似哮喘儿童,对其再次发放哮喘儿童调查问卷进一步调查,了解其临床治疗情况,问卷收回后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宜昌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47%,363例患儿中有95.6%应用过支气管舒张剂,68.3%使用了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70.2%的患儿急性期使用过抗生素治疗,仅5.0%的患儿使用了抗白三烯药辅助治疗,5.5%的患儿选择了脱敏疗法;有46.8%的患儿经哮喘药物治疗后哮喘症状较前减轻;本市51.0%的患儿一年治疗消费在0.2~0.5万元,65.8%患儿家庭对医疗费用尚可承受.结论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宜昌市哮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需进一步推广,患儿及家长的用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全身激素及氨茶碱的应用仍较频繁,提示今后应尽量减少该类药物的使用.

    作者:王芳;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尿酸(SUA)与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MHD患者为对象,以SUA中位数分为对照组和尿酸过高组,监测临床指标和动态血压,并分析SUA与动态血压关系.结果 217例MHD患者,76.04%为非杓型血压,对照组106例,尿酸过高组111例.与对照组相比,尿酸过高组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非杓型血压比例、总胆固醇、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较高.伴血压节律异常的尿酸过高组SUA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伴有血压节律异常的MHD患者SUA与全天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和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HD患者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和SUA与非杓型血压正相关.结论 MHD患者以非杓型血压为常见,SUA与非杓型血压显著正相关,伴血压节律异常的MHD患者SUA与收缩压变异性呈正相关.

    作者:田关源;傅君舟;邱瑞华;周姗姗;董盖英;刘日光;秦曙光;李剑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Cys-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究血清Cys-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陕西商洛市中心医院行急诊PCI术的首发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7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测定患者入院当天的血清Cys-C的含量,通过对血清Cys-C水平的高低分为高血清Cys-C组87人和正常血清Cys-C组84人,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的泵衰竭程度、入院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生存质量(QOL).结果 高血清Cys-C组肾衰竭程度Killip分级、入院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8±1.1);24.14%;16.73%]高于正常血清Cys-C组[(1.0±0.6);2.38%;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的左室射血分数(51.87±11.93)%低于正常血清Cys-C组(59.21±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生存质量低于正常血清Cys-C组(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增加AMI患者PCI术后泵衰竭程度和入院病死率,影响心脏功能,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施巍;刘冰;董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循环肿瘤细胞及其在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与肠道疾病频繁和早期的传播以及因原发肿瘤特异性症状不明显而导致的诊断延误密切相关.肠癌多进行肝、肺、以及骨转移,提示肠癌细胞一定能侵入血管壁并且随着血液循环到远处的器官处.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能进入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这些细胞终负责转移到远处的器官并且发育成转移灶.本文综述了CTCs不同的富集手段和检测方法.有证据表明CTCs的存在与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陈刚;曲义坤;姜威;韩桂华;武荣国;罗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与中药灌肠合用缓解慢性盆腔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与中药灌肠合用对缓解慢性盆腔痛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从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34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A进行单一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B进行单一的中药灌肠治疗;观察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与中药灌肠合用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40例,有效64例,总有效率为77.6%;对照组A患者治愈16例,有效50例,总有效率为61.1%;对照组B患者治愈12例,有效46例,总有效率为58.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分数为(2.08±0.34)分,对照组A疼痛分数为(3.82±1.41)分,对照组B疼痛分数为(3.75±1.38)分.观察组在减缓疼痛感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时,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觉,再与中药灌肠合用治疗时效果更明显.

    作者:林琼林;徐晓园;尹艳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NGF联合甘露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

    目的 观察甘露醇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用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对158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特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生长因子12 ag肌注,每天一次,连续15 d;特殊治疗组在肌注神经生长因子12 μg后20 min即快速静注20%甘露醇250ml,连续15 d.以三组患者6月后ADL评分为预后观察指标对三组患者恢复情况作出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三组病例均获随访,ADL评分与性别、年龄、血肿量、入院时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已ADL分级作为观察指标,特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5%)优于治疗组(86.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8%)优于对照组(80.8%),通过秩和检验3组患者ADL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8,P<0.05).结论 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能起到较为明确的作用.

    作者:吴国彪;陈永群;王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