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时间护理对提高子宫肌瘤患者护理质量的价值评价

敬晓慧

关键词:时间护理, 子宫肌瘤, 护理质量,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时间护理对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42),对照组实施子宫肌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时间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显效的有7例,有效的有22例,无效的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6%,研究组患者中显效的有11例,有效的有29例,无效的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对比数据(x2=4.094,P<0.05),对照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的有9例,满意的有18例,不满意的有9例,整体的护理满意度为75%,研究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的有13例,满意的偶26例,不满意的有3例,整体的护理满意度为93%,组间比较(x2=4.748,P<0.05)。结论:时间护理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中,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发微

    “上工治未病”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句话的基本意思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治病重在预防。本文从“预防——和谐”的健康指导理念、及其对当今医疗现状的启发和与国家治理方面的联系三个方面来论述“上工治未病”思想的伟大之处。

    作者:刘晖扬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超声诊断后进行病理证实,判断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疾病检查中,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5%,误诊率为7.5%,在良恶性检查中,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0%,误诊率为10.0%结论:超声诊断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降低临床误诊率与漏诊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冷亚琼;刘红;易瑗;冯国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乳酸菌阴道胶囊在阴道炎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阴道炎患者选择乳酸菌阴道胶囊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6年03月收治的阴道炎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阴道炎患者临床利用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临床选择常规治疗方案对C2组(对照组36例)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在C2组基础上选择乳酸菌阴道胶囊对C1组(观察组37例)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终对阴道炎疾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疾病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在阴道炎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疾病复发率方面,C1组优于 C2组阴道炎患者(P<0.05)。结论:对于阴道炎患者,临床治疗药物选择乳酸菌阴道胶囊,表现出疾病治疗有效率较高以及疾病复发率较低的优点,凸显乳酸菌阴道胶囊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小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人性化护理用于胆道外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用于胆道外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2例胆道外科患者,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通过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AS评分、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2%、27.4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胆道外科护理中,实行人性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作者:吕倩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究针灸治疗颈椎疾病或疼痛的效果

    电脑、手机由于近些年来的普及因此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也造成了一些坏处,那就是使一些人患上了颈椎病。由于很多人在玩手机以及玩电脑的时候没有形成良好坐姿的习惯,导致了颈椎骨质增生以及椎间盘脱出等等不同程度毛病的出现,不仅如此,不够良好的坐姿习惯还引起头晕、头疼以及恶心等等一系列让人审题难受的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瘫痪,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重视到了颈椎病的治疗。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中医针灸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显著的减少疼痛,而且还不会有副作用产生,对患者的学习和生活也不会造成影响,所以广大患者相对来说还是接受得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以及研究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或者疼痛的所达到的效果。

    作者:胡远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关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探讨

    目的:总结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措施,为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分析脑卒中社区康复的现状、重要性以及实施的主要意义,并提出社区康复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适应社区环境,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使脑卒中患者始终可以享受及时、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缓解医院病床紧张,大程度地减轻病人家属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而且也是临床上较为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何灵丽;秦春雅;何加丽;蒋诗文;王东明;刘文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28例按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入院后在病情稳定,生命征正常的情况下,即开始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28例按常规治疗及随意自我缎炼。两组在入院第1天及入院后第30天测定偏瘫肢体肌力和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入院后30天,康复组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泌尿外科导管的应用与护理

    在本科室常见的疾病有前列腺增生、膀胱癌、肾结石等,因此导尿管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泌尿系统的疾病、损伤治疗和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为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共3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0年3月21日至2015年10月25日期间,对所有患者的病理诊断资料、影像学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结果①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肿瘤主要位于侧脑室内的前中部或者室间孔附近,呈现透明隔或者宽基底紧贴侧脑室壁状;②患者的年龄范围在3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8±5.02)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分布比值为19:11;③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表现为颅内夹杂多个低密度小坏死灶或者斑片状的钙化灶,分布有高密度肿块;④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表现为T2WI呈现不均匀稍高信号,T1WI呈现等高或者稍低信号,且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中、轻度强化;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免疫组化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为阳性。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等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该肿瘤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为中年人,发病部位多位于侧脑室内的前中部或者室间孔附近,临床上一旦发现该类肿瘤情况,可考虑为中枢神经细胞瘤,进行深入的检查。

    作者:侯贤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ICU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ICU 重症患者需要隔离监护治疗,封闭的环境,陌生的监护仪、治疗仪,容易让病人产生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心理护理的配合,而且面对不同的病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心理护理的方式及内容应有所不同。全面合理的整体化护理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干预。

    作者:张慧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75例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5~7.5MHz凸阵变频探头对7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逐级加压进行检查,观察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6.6%。结论: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君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肺结核耐多药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关于综合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中的对策。方法:自我院收治患有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为(35.82±4.1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4.15±3.64)d;P均<0.05。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治疗中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作者:唐凤;袁晨;何俊;何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目的:通过对我院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6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治疗,分步治疗青光眼和白内障,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联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视力恢复超过0.3的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金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主要影响

    目的: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技能的训练,提高院前救护效果。方法:选择我市两所医院的2014年1-12月进行院前急救的共计150名患者为例,每个医院选择患者人数为75人,将两所医院分为A组和B组,将A组患者进行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将B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服务,通过两所医院的不同急救护理方式,比较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治疗效果。结果:A 组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在紧急呼叫出车中反应速度比B组迅速,急救车到院时间较短,救护车内急救设施较完善,对患者的病情起到了稳定的作用,使急救的成功率增加。讨论: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让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更多的保障。

    作者:张燕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电子结肠镜检查中局部注射胃镜润滑胶浆肠道祛泡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局部注射胃镜润滑胶浆肠道祛泡效果。方法:将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结肠病变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肠道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胃镜润滑胶浆,观察组在进镜时对含有气泡的肠段进行注药,在退镜时观察两组患者肠道祛泡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肠道祛泡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口服胃镜润滑胶浆,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局部注射胃镜润滑胶浆肠道祛泡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建军;陈玉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传统剥除术与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传统剥除术与腹腔镜下剥除术的不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剥除术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主要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天数较短,术后排气时间较早,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腹腔镜下剥除术的应用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陶慧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预见性护理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一2015年9月来我科输液的120倒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60例患儿进行预见性护理,对对照纽60例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并详细观察记录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情况,对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了18.3%。结论:对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作者:韩凤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焦虑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和探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焦虑现象的预防及护理体会,为临床手术患者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骨科在本院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析患者术后出现焦虑状态的产生原因,并总结骨科患者术后的护理管理经验;结果:术后的疼痛及伤口感染是引起患者焦虑的主要原因;患者及家属对伤情和手术了解不够,担心术后康复问题;手术产生的花销。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后产生焦虑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并采取药物+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并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作者:依马木·库尔班;阿斯亚·库尔班;阿不力米提·库尔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重糖尿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糖尿病为终生性疾病,病情漫长。患者面对终生性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调整情绪,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患者精神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等。因此糖尿病护理与健康教育贯穿糖尿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在积极正规治疗的同时,对病人做好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刘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普及,致血液透析患者的院内感染已成为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达12%~38%[1]。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建立血管通路及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易感染因素,是院内感染内的易感宿主,预防和控制感染已越来越重要为此我科室采取一些列的管理与预防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