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血浆及脑组织中白介素8表达的研究

叶志其;张国忠;黄建斌

关键词:脑出血, 白介素8, 大鼠, 血浆, 脑组织
摘要:目的 探讨白介素8(IL-8)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和血浆中的含量变化,阐明其在脑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0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小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大量出血组;每组又分成15个小组,每小组5只.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出血后3 h、6 h、12 h、24 h和48 h各时间点血浆及脑组织中IL-8的含量.结果 脑组织中IL-8含量,脑出血后3 h开始升高,6 h明显增加,12 h达高峰,24 h开始下降,48 h恢复正常.6 h、12 h、24 h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 h、12 h、24 h各组间比较大量组与中、小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中量与小量组间仅在12 h和24 h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浆中IL-8含量在脑出血后3 h开始升高,6 h达高峰,12 h开始下降,24 h恢复正常.3 h、6 h、12 h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 h、12 h各组间比较大量组与中、小量组以及中量与小量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8升高是脑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免疫应答致炎症反应所致,监测IL-8浓度变化对了解脑出血后的脑组织变化和判别预后有重要意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1].

    作者:李芳;浦菊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成熟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自然杀伤(NK)细胞恶性病的认识.方法 观察1例罕见的NK细胞白血病病例的全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临床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肝功能异常、多器官浸润及凝血机制异常为特征.免疫表型为CD2+、CD16+、CD56+、CD38+、CD3-.结论 成熟NK细胞白血病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应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综合分析,才不致于误诊.

    作者:皖湘;朱薇波;丁凯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药癌痛克对肝癌细胞株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癌痛克对肝癌细胞株HepG2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作用,以及在相应状态下细胞内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表迭量的改变,研究癌痛克的抗肝癌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癌痛克作用HepG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Rb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 2~50 μg/ml癌痛克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增殖效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50 μ/ml癌痛克组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效应呈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2~50 μg/ml癌痛克可上调Rb基因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癌痛克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或诱导其凋亡,其调控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可能为通过干扰Rb基因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麦志明;朱光辉;翁杰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24例体位护理的临床分析

    重症颅脑外伤的特点是病情严重,表现复杂,易引起并发症,而且死亡率高.因此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准确;护理要细心、周到、全面.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对应的体位护理,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从而对减少患者的合并症及后遗症,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清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研究新进展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医院及社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由于MRSA可引起病房及病区的爆发流行且目前已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葡菌(VRSA),故MRSA感染需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治疗包括西药抗生素、中草药及免疫治疗(疫苗).

    作者:于一云;王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面部外伤行急诊美容缝合术77例手术体会

    面部位于人体的显露部位,受到外伤较为常见.医院一般都在门急诊或普外科处理,由于各专业的特点不同,往往愈合后留下较大的疤痕,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美观,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有的需行二次去疤手术.我院我科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77例面部外伤患者行急诊清创缝合术时采用了整形美容缝合技术,减少了瘢痕的形成,取得了医患双方皆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心电监护下,应用美托洛尔缓慢静脉注射(1 mg/min),共5~15 mg.若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则开始口服美托洛尔维持治疗.结果 本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22例患者,在应用美托洛尔后,心律失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其中3例发生心力衰竭死亡,2例心脏破裂死亡,其余均存活出院,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吉小利;谢保光;高家瑞;王平香;崔松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接触性出血的诊断价值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占第一位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及年轻化趋势.宫颈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给我们诊断造成一定困难[1].宫颈接触性出血是宫颈癌早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所以我们对宫颈接触性出血应引起重视.我们对门诊首诊有宫颈接触性出血的患者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定位活检,以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接触性出血的诊断价值[2].

    作者:赵文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纳米碳酸钙补钙效果的大鼠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纳米碳酸钙的补钙效果.方法 选用3周龄离乳的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基础组(低钙组)、碳酸钙组、纳米碳酸钙组,进行28 d饲养实验.结果 各组之间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质量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纳米碳酸钙组高于基础组(P<0.05)和碳酸钙组,与碳酸钙组比较,在第2个4 d、5个4 d时体质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1个4 d、2个4 d、5个4 d时饲料利用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良好的钙源,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补钙药物.

    作者:谭翔文;许金华;王宗保;刘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缺氧对人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及己糖激酶Ⅱ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缺氧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及对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己糖激酶Ⅱ(HK Ⅱ)表达的影响.方法 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成3组:缺氧12 h组、缺氧24 h组及对照组.缺氧组分别在缺氧条件下(37℃、5%CO2、2.0%O2饱和度)培养12 h和24 h,对照组置于正常氧浓度条件下(37℃、5%CO2、21%O2饱和度)培养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织化学S2P法检测HIF-1α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K Ⅱ mRNA表达量.结果 缺氧情况下细胞周期分析处于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处于G2/M期的细胞减少,并且可见到较明显的凋亡峰的形成,缺氧12 h组、缺氧24 h组的G0/G1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IF-1α和HK Ⅱ在两组缺氧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缺氧24 h组与缺氧12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导致细胞阻滞在G0/G1期,HIF-1α可刺激人胃癌细胞HK Ⅱ表达的增加,以HIF-1α为药物靶点可望成为治疗胃癌的重要新方法.

    作者:蔡刁龙;朱光辉;翁杰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诊剖宫产术后的临床护理分析与体会

    目的 探讨急诊剖宫产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产妇52例患者.结果 发现产后出血1例,乳房胀痛3例,所有患者术后住院1周左右相继出院.母乳喂养指导率100%,成功率达到了100%.结论 合理的护理活动有利于产妇身体及早康复,并可提高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戴红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62例的内科治疗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基本病变系由各种病因导致胰酶激活后自身消化胰腺组织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起病急,病情凶险,进展快.

    作者:唐来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社区医院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合并耳鼻咽喉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病在耳鼻咽喉和颈部的表现,提高肺结核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已经菌培养抗酸染色,病理学检查或诊断性治疗确诊为肺结核但有误诊或合并耳鼻喉及颈淋结其他病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寻找无典型肺结核症状体征病人的耳鼻咽喉症状体征.结果 73.77%的病例首次就诊时误诊为耳鼻咽喉或淋巴结慢性炎症,16例误诊为良性肿瘤,全部病例经正规全程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 了解不典型肺结核在耳鼻咽喉的临床表现可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

    作者:邹剑曾;陈文昌;列祺崧;钟妹;李建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凋亡基因Bcl-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淋巴细胞凋亡基因Bcl-2表达范围,并判断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2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内的Bcl-2免疫表达.结果 有49%的细胞有Bcl-2免疫表达,并且该蛋白染色于胞浆.在Bcl-2免疫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未能确认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系.结论 尽管Bcl-2免疫表达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判断OSCC的顸后,但本研究结果却提示这个因子不能提供任何关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信息.

    作者:李立;刘铎;叶欧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螺旋CT在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儿螺旋CT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39例患儿诊断和定位明确,局限性支气管阻塞而无明确异物显示的6例;阻塞性肺气肿22例,纵隔双边影9例,肺不张7,有5例无间接征象,与内镜下异物摘取术结果一致.结论 螺旋CT具有检查时间短,安全无痛苦,定位、定性准确的优点,易被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儿及家长所接受.

    作者:李炳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质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19例患者中,肿瘤发生于胃7例,小肠9例,食管和小肠系膜及直肠各1例.其中,良性间质瘤2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间质瘤14例.胃肠道间质瘤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软组织肿块,其中腔内3例,腔外11例,腔内腔外混合5例;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3例;混杂密度16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到明显强化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强化.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作者:徐宏刚;阴骏;郑海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探讨超声诊断宫外孕的思路、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宫外孕的女性患者的728例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终临床病理结果对照,统计宫外孕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结果 超声诊断宫外孕的符合率95.2%,假阳性率4.8%、假阴性率5.7%.结论 超声诊断宫外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腹经阴道结合超声扫查、运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陈艳;陈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与青少年卵巢肿瘤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与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1999年3月至2007年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岁以下的卵巢肿瘤患者71例,其中12岁以下者18例,占25.35%;13~20岁者53例,占74.65%.结果 良性卵巢卵巢肿瘤52例,占73.24%;恶性肿瘤19例,占26.76%.B超及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卵巢肿瘤及判断良恶性有一定帮助.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恶性者大部分辅以化疗.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均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结论 对儿童与青少年应开展定期体检,必要时行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应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术后辅以放化疗.

    作者:李耀明;付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做好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措施

    高职教育是在理论教学必需和够用的实践基础上,培养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了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重组实践课程,建立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是以动手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1].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搞好校内实践教学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王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扫描与DSA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照分析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扫描(MRPP)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肺动脉栓塞且均行MRPP及DSA检查的病例,对比肺野内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结果 8例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MRPP共发现55个肺灌注异常区,DSA显示66处灌注异常区.MRPP中,正常灌注与灌注缺损区及低灌注区的峰值信号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P<0.01).结论 MRPP能够显示肺栓塞的灌注缺损区和低灌注区,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伟贤;徐宏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