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3-二吲哚甲烷联合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苏明丽;卢文华;陈洁

关键词:胃癌, 3, 3-二吲哚甲烷, 5-氟尿嘧啶, 协同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3'3-二吲哚甲烷(DIM)联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DIM、5-FU单药及联用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AGS、MKN45、HGC27)增殖的影响,计算药物对不同胃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联用效应.结果 DIM及5-FU单药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范围分别为23~42 μmol/L及9.5~95.9 μmol/L,两者联用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较单药高,但仅对中分化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低分化胃癌细胞株MKN45的联用指数(CI)均介于0和1之间.结论 DIM及5-FU单药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增殖,两者联用对抑制中分化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低分化胃癌细胞株MKN45的增殖具有协同效应.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MES监测阳性的脑梗死患者和同期88例MES监测阴性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的差异.结果 微栓子阳性与心房颤动、高血脂、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显著相关(P<0.05);改良TOAST分型显示,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心源性栓塞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比例明显高于微栓子阴性脑梗死患者.结论 房颤、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异常的血流及血液成分是微栓子形成的主要因素,易发生或易再发脑梗死.

    作者:吴海波;张云云;王晔;龙燮;甄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0-2013年呼和浩特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调查分析

    目的 对呼和浩特市市售食品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调查并分析,为食品卫生监督人员提供该菌对本市食品污染的科学数据.方法 根据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及GB/T 4789-2010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结果 监测8类744份食品样本,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0株,阳性率为1.34%,生肉制品和散装食品阳性率分别为4.71%和1.63%,农贸市场检出率为2.56%.结论 呼市市售食品一定程度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尤以生肉制品较为突出,散装食品污染严重,农贸市场检出率高.建议加强对这几类食品的监督以及对农贸市场的管理.

    作者:周虓;李萍;胡瑞林;杨海荣;杨月清;邢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水中分娩12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水中分娩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28例在本院选择水中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组,将同期的单胎(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顺产的12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程、产道裂伤、产时和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研究组产妇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总产程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均未行会阴切开,对照组会阴切开率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脐带断裂及新生儿溺水发生.结论 水中分娩可使产妇总产程缩短,降低产妇疼痛程度,提高阴道分娩率,不增加会阴裂伤程度、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作者:曾琴;陈慧;李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菌型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唐山地区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菌型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对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 389例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培养鉴定,并进行相关菌型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1389例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白色念珠菌对5种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其中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100%),其余依次为5-氟胞嘧啶(98%)、伏力康唑(58%)、伊曲康唑(52%)、氟康唑(50%).结论 唐山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娜;高春燕;王振荣;郑建霞;轩维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亚洲人群酒渣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亚洲人群酒渣鼻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等数据库,纳入关于亚洲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酒渣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Stata11.0软件对文献实验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评估异质性来源,Begg's Test和Egger's Test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亚洲人群中酒渣鼻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77.7%)明显高于健康人群(40.0%),OR=5.82,95%cI为(3.71~9.15),P=0.000.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酒渣鼻的发病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吴淡娟;裘宇容;蔡翠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ST2、hs-CRP、IM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抑癌蛋白2(ST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重度粥样硬化组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对ST2、hs-CRP、IMT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1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别为37例、31例、49例)和103名正常人血清ST2和hs-CRP含量,高分辨率超声观察IMT和判断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IMT(0.87±0.19)、ST2(1283.44±197.52)和hs-CRP(7.35±3.94)较正常对照组IMT(0.29±0.13)、ST2(692.68±175.84)和hs-CRP(2.64±2.0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组重度和中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比,IMT、ST2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患者与稳定斑块患者相比IMT、ST2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ST2和hs-CRP与IMT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5和0.363,P均<0.01).结论 高水平IMT、ST2和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以预测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作者:莫莉;姜健;华建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白色念珠菌细胞壁酸碱不溶性(1,3)-β-D-葡聚糖的分离、提取和分析

    目的 研究用酸-碱法制备白色念珠菌细胞壁酸碱不溶性β-葡聚糖,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进行分析,获得结构明确的酸碱不溶性(1,3)-β-D-葡聚糖.方法 用沙氏肉汤培养白色念珠菌,经离心收集和干燥后,先后用NaOH溶液和乙酸进行处理,提取酸碱不溶性葡聚糖,采用薄层层析分析、高碘酸氧化分析和红外光谱法测定多糖的基本结构,并计算用该种方法提取的酸碱不溶性(1,3)-β-D-葡聚糖的提取效率.结果 与标准的(1,3)-β-D-葡聚糖红外光谱相比,提取的多糖红外光谱在890 cm-1有特征吸收峰,表明多糖为β-构型;经苯酚-硫酸法鉴定,样品显桔红色,为多糖阳性反应.多糖经薄层层析分析,比较样品与单糖标准品的R值,确定多糖的构型为D-型;多糖经高碘酸氧化后,测定消耗高碘酸量和甲酸生成量,从而测定其多糖的主链键型为1,3位键合.经计算酸-碱法提取的酸碱不溶性(1,3)-β-D-葡聚糖效率为20.9%.结论 用酸-碱法可以从白色念珠菌细胞壁中提取到高纯度的酸碱不溶性(1,3)-β-D-葡聚糖,为建立新型高特异(1,3)-β-D-葡聚糖的检测试剂提供关键物质基础.

    作者:张婷;朱原菊;林勇平;吴爱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川东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 建立适合川东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P)的参考范围.方法 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表面健康人群共118人,按性别和年龄层次进行分组,采用Alegria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和配套的检测试剂以及检测参数检测其血清Anti-Rib-P浓度.结果 Anti-Rib-P检测系统的天内和天间的检测精密度良好,其他性能参数符合临床使用要求.表面健康人群<40岁年龄组血清Anti-Rib-P浓度为(2.15±0.50)IU/ml,明显低于≥40岁年龄组的(2.80±1.00)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72,P=0.000);而不同性别之间血清Anti-Rib-P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8,P=0.713).血清Anti-Rib-P参考范围在<40岁年龄组为0.00~2.90 IU/ml,≥40岁年龄组为0.00~5.02 IU/ml.结论 Anti-Rib-P参考范围应按年龄分别设定,建立一个适合本地区人群的Anti-Rib-P参考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艳娟;王强;王东生;凡瞿明;汪光蓉;杜琴;卢小岚;张国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08-2012年广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广州市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39起,发病12 236人,死亡22人.事件级别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占报告事件总数的89.98%.呼吸道传染病占事件总数的82.56%.报告居前4位的病种为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2009年是事件发生的高峰,占事件总数的59.55%,其中甲型H1N1流感占70.09%.事件的月份分布与呼吸道传染病的分布基本一致,6、9、11月份报告较多.学校为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0.52%,其中小学占学校发生总数的52.07%,中学占20.97%,幼托机构占15.21%.结论 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学校为主要发生场所,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董智强;胡文穗;刘翔翊;刘于飞;袁俊;傅传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S)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1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行FS值检测,受试者同期行肝穿刺活检.以肝活检的不同分级结果为判断界点构建FS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阳性和阴性结果的临界值(cut-off值),评价FS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意义.结果 FS对显著纤维化(S2-S4)、严重纤维化(S3-S4)、早期肝硬化(S4)的AUC值分别为0.81、0.88、0.90,cut-off值分别为7.3、9.7、17.5 KPa;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胆红素、转氨酶的升高对FS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分析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肝硬化、严重纤维化、显著纤维化(S≥2)的诊断价值优于轻度肝纤维化(S<2).

    作者:曹欣;关玉娟;余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高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意义

    目的 探讨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高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88例高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联合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复常率、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2.22%、53.33%与1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佳,显著改善血清生化指标与肝功能,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干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急性肝炎患者HBV和HCV方法的建立与意义分析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可以快速筛查急性肝炎患者HBV和HCV感染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收集596例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或血浆样本,应用自主构建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检测HBV和HCV,同时应用HBV和HCV单管检测试剂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新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可以有效地检测HBV和HCV的阳性质控品及阳性样本.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特异性较好,检测HBV和HCV时,两者之间无交叉反应,且以多种血浆病毒的核酸样品为模板进行检测时结果全为阴性;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测HBV、HCV的灵敏度分别为20 IU/ml、50 IU/ml;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精密度好,检测HBV、HCV的CV值分别为0.11%、0.096%.在检测临床样本时,多重复合体系检测血清或血浆中HBV和HCV的检出率与单独检测HBV和HCV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HBV和HCV的一致率分别达到97.7%(k--0.952)、98.8%(k=0.976);同时有6例样本出现HBV和HCV共感染.结论 新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快速检测及筛查HBV和HCV较快捷,而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因此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种肝炎病毒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泽惠;李欣钰;肖湘文;丁渭;刘淑园;陈华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One Health”和人兽共患病

    “One Health”是一个新的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它是针对人类、动物和环境卫生保健等各个方面的一个跨学科协作和交流的全球拓展战略,致力于结合人类医学、兽医学和环境科学以改善人和动物的生存、生活质量.近年来人兽共患病的疫情在世界各地有所回升,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存都构成了极大威胁.为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应用“One Health”理念来解决人兽共患病问题.本文以畜牧业中发生的人兽共患病为立足点,阐明如何利用“One Health”方法解决人兽共患病问题及其产生的巨大成效.

    作者:丁小满;Gregory Charles.Gray;陆家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惠州市惠阳区1992-2002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惠阳区1992-2002年所有疟疾病例个案,寻找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2-2002年惠阳区人口资料、疫情报告及有关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及描述.结果 1992-2002年惠阳区累计报告疟疾病例6 764例,年平均疟疾发病率为119.29/10万.其中1993年报告疟疾发病多,为2 667例,年发病率为542.18/10万;2002年报告疟疾发病数少,仅6例,年发病率为1.21/10万.病例的季节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份,病例数为3 983例,占总病例数的58.89%.男女性别比为4.9∶1.疟疾发病常见的是20~岁至40~岁年龄组,占疟疾发病总数的74.12%.病例的职业分布高是建筑工人,占20.17%,其次是种养,占l9.90%,再次是烧砖工人,占15.80%.结论 惠州市惠阳区1992-2002年疟疾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建筑、种养、烧砖等行业,且以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病例的季节分布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与当地传疟媒介季节消长基本吻合.

    作者:刘艺朋;练小科;向祚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并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组,另选取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并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PCT对诊断CAP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CAP肺炎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肺炎患者血清中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以1.5 ng/ml为临界点时,PCT诊断C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7%和84.6%,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95%可信区间:0.814~0.962),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cRP(0.826,95%可信区间:0.7 21~0.89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且可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区秀燕;袁小玲;郭伟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的降低与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体检者398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结果 MS组的SHBG水平为(19±15) nmol/L,显著低于非MS组的(35±34)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BG与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空腹血糖(FBG)以及舒张压(DBP)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腰臀比、体重指数(BMI)及HOMA-IR后,男性及女性的SHBG与MS的发生风险呈显著负相关(男:OR=0.897,95% CI 0.875~0.919,P<0.05;女:OR=0.985 CI 0.930~1.040,P<0.05).根据SHBG三分位数从低到高将患者分为A、B、C3组,A组患病率为70.0%(84/120),B组为51.1%(70/137),C组为24.1%(3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随着SHBG水平的升高,MS的患病率逐渐下降.结论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中,SHBG降低与MS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且随着SHBG水平降低,MS发病率逐渐上升.

    作者:何巧灵;吴礼培;李肖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CBM和VIP中从建库到2014年1月发表的关于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PCIA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RCT 9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视觉模糊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术后1h地佐辛组低于舒芬太尼组[MD=-0.1,95%CI(-0.16~-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良反应:术后地佐辛组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低于舒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0.22(0.14~0.34)、0.15(0.07~0.32)、0.14(0.05~0.45)、0.10(0.03~0.31)、0.42(0.18~0.95)].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PCIA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而地佐辛较舒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但系统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属低质量文献,因此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论证.

    作者:陈榕;夏中元;孟庆涛;魏晓冬;李文澜;薛锐;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特征及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不同并发症时的肾功能特征及糖尿病肾病(DN)患病的危险因素,为DN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3 149份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并发症情况分为单纯T2DM组、T2DM微血管病变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和T2DM同时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组;分析4组患者肾功能(尿肌酐、双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血肌酐)的特征及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N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单纯T2DM组、T2DM微血管病变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T2DM同时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组血肌酐、血尿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149例T2DM患者中DN患病率为(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病程及肥胖是T2DM患者DN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同时出现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时肾脏的代谢功能可严重受损;年龄、病程及肥胖是DN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丽菊;聂立红;黄伟煌;梁文凯;陈川;东方;井立鹏;荆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鹤山市2008-2013年居民户食用盐碘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鹤山市居民食用盐中碘的含量和掌握碘缺乏病措施的落实情况,为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参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对鹤山市鹤城、址山等9个乡镇居民家中食盐进行采样,测定方法为直接滴定法(GB/T 13025.7).结果 2008-2013年共检测碘盐1 853份,6年合格碘盐1 792份,不合格碘盐50份,非碘盐11份,碘盐覆盖率为99.4%,非碘盐率为0.6%,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7%.各年间碘盐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8,P>0.05),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4,P<0.01),各乡镇碘盐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8,P>0.01),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5,P<0.01).结论 鹤山市总体上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今后要继续探索食盐加碘的策略措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古艳卿;李卓强;洪灿彬;冯瑞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3-二吲哚甲烷联合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3'3-二吲哚甲烷(DIM)联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DIM、5-FU单药及联用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AGS、MKN45、HGC27)增殖的影响,计算药物对不同胃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联用效应.结果 DIM及5-FU单药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范围分别为23~42 μmol/L及9.5~95.9 μmol/L,两者联用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较单药高,但仅对中分化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低分化胃癌细胞株MKN45的联用指数(CI)均介于0和1之间.结论 DIM及5-FU单药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增殖,两者联用对抑制中分化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低分化胃癌细胞株MKN45的增殖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苏明丽;卢文华;陈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