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世逆;王穗海;徐伟文
目的 探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PO-PAP)法测定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甘油残留量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回收试验、重复性试验、干扰试验、线性试验对该方法学进行评价,并应用该方法对本血站的冰冻红细胞产品进行甘油残留量抽检验证.结果 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9.7%;重复性试验批内CV<5%;干扰试验显示Hb≤10.0 g/L,对本方法结果无干扰;线性试验表明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8);该方法对本血站的冰冻红细胞产品的甘油残留量抽检结果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捷,容易操作,解决了传统方法测定甘油残留量的不足,值得推广.
作者:谢旭桥;沈爱文;邓永聪;邝劭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血脂水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06-2013年在本院住院的15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中,伴狼疮性肾炎者83例为LN组,不伴狼疮性肾炎者72例为non-LN-SLE组,另抽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6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人群肾功能指标与血脂水平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线性分析.结果 LN组与其余两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24h尿蛋白定量(24hU-Pr)与血脂水平明显相关,高TG及低HDL-C是LN患者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 LN患者容易出现血脂异常,脂质异常与肾功能恶化密切相关,因此,及早对LN患者血脂水平的干预有助于延缓患者肾脏损害的进程.
作者:阮小贞;陶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生化特征等.方法 对242例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高病毒载量(HCV-RNA>4×105 IU/ml)和低病毒载量(HCV-RNA≤4×l05 IU/ml)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生化、肝纤维化、快速病毒学应答率等特征.结果 高病毒载量患者的临床表现、性别组成、年龄分布、感染途径与低病毒载量患者相似.高病毒载量患者的血脂(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快速病毒学应答率较低病毒载量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及基因型分布、肝硬化发生率、肝纤维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病毒载量患者与低病毒载量患者具有相似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低病毒载量患者相比,高病毒载量患者血脂(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率低.
作者:刘新华;张春兰;陈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N-糖基化抑制剂衣霉素抑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分泌的机制,为今后探索直接抑制HBeAg分泌的高效抗HBV方法提供基础.方法 观察衣霉素在HepG2.2.15细胞模型上对HBeAg分泌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比较研究衣霉素对胞质和包含内质网的非胞质中的HBeAg前体的影响.结果 在HepG2.2.15细胞上,衣霉素显著减少HBeAg在培养上清中的含量,并诱导代表内质网应激的拼接xbp-1 mRNA形成.衣霉素在不显著影响胞质中HBeAg前体和β-肌动蛋白的情况下显著减少非胞质中这些蛋白的水平.结论 衣霉素抑制HBeAg分泌不是糖基化抑制的直接结果,而是诱导内质网应激的效应.
作者:李冬梅;顾琳;谭晓菁;郑乃青;彭晓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唐山地区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菌型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对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 389例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培养鉴定,并进行相关菌型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1389例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白色念珠菌对5种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其中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100%),其余依次为5-氟胞嘧啶(98%)、伏力康唑(58%)、伊曲康唑(52%)、氟康唑(50%).结论 唐山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娜;高春燕;王振荣;郑建霞;轩维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氧化应激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及5脂氧合酶(5-LOX)表达的影响.方法 SD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预处理24h后过氧化氢(H2O2)诱导心肌细胞氧化损伤.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5脂氧合酶(5-LOX)、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组比较,H2O2组心肌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与H2O2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心肌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H2O2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19.47±1.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6±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3.25±2.84)%、(11.50±3.43)%、(9.94±4.01)%,明显低于H2O2组(19.47±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H2O2组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组减少,5-LOX及Bax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H2O2组,5-LOX及Bax蛋白表达比H2O2组少(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补阳还五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抑制5-LOX表达有关.
作者:黄小芳;张韬;华玥;赵新军;陈红梅;黄桂琼;刘彬;周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鹤山市居民食用盐中碘的含量和掌握碘缺乏病措施的落实情况,为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参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对鹤山市鹤城、址山等9个乡镇居民家中食盐进行采样,测定方法为直接滴定法(GB/T 13025.7).结果 2008-2013年共检测碘盐1 853份,6年合格碘盐1 792份,不合格碘盐50份,非碘盐11份,碘盐覆盖率为99.4%,非碘盐率为0.6%,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7%.各年间碘盐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8,P>0.05),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4,P<0.01),各乡镇碘盐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8,P>0.01),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5,P<0.01).结论 鹤山市总体上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今后要继续探索食盐加碘的策略措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古艳卿;李卓强;洪灿彬;冯瑞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肝损伤小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EGCG对肝脏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GCG组、ConA模型组、EGCG+ConA组4组.通过静脉注射ConA建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予EGCG进行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m-blot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结果 ConA模型组小鼠肝组织Bax的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EGCG治疗后Bax表达下降,与ConA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A模型组小鼠肝组织Bcl-2的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CG+ConA组Bcl-2的表达增多,与ConA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CG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及Bax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冬梅;张晶;王晓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在失血-内毒素二次打击诱导的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模型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30 min内放血2ml/100 g体重,4h后腹腔内注射内毒素(5 mg/kg),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盐水组及白藜芦醇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或20 mg白藜芦醇预处理.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气;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变化;伊文思蓝(EB)法检测肺微血管通透性;湿干重比(W/D)检测肺水肿;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数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AX及Bcl-2表达;荧光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盐水组中动脉血气明显降低,HE染色见肺泡壁增厚、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组织中EB含量及W/D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改变在白藜芦醇组中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盐水组中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BAX表达显著提高,Bcl-2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s治疗可以明显抑制肺组织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减轻失血-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张建杏;李红英;周国斌;王庆;李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可以快速筛查急性肝炎患者HBV和HCV感染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收集596例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或血浆样本,应用自主构建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检测HBV和HCV,同时应用HBV和HCV单管检测试剂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新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可以有效地检测HBV和HCV的阳性质控品及阳性样本.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特异性较好,检测HBV和HCV时,两者之间无交叉反应,且以多种血浆病毒的核酸样品为模板进行检测时结果全为阴性;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测HBV、HCV的灵敏度分别为20 IU/ml、50 IU/ml;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精密度好,检测HBV、HCV的CV值分别为0.11%、0.096%.在检测临床样本时,多重复合体系检测血清或血浆中HBV和HCV的检出率与单独检测HBV和HCV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HBV和HCV的一致率分别达到97.7%(k--0.952)、98.8%(k=0.976);同时有6例样本出现HBV和HCV共感染.结论 新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快速检测及筛查HBV和HCV较快捷,而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因此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种肝炎病毒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泽惠;李欣钰;肖湘文;丁渭;刘淑园;陈华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中性粒细胞浸润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消化内科门诊的274例患者,入组前所有患者停用PPI、H2RA、抗生素及相关药物至少4周,行电子胃镜检查并于距幽门2 cm左右处取活组织2块,评估中性粒细胞浸润及HP感染情况,对合并中性粒细胞感染的HP感染阳性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根除HP,1个月后81例患者复查胃镜并重新评估中性粒细胞浸润及HP感染情况.结果 中性粒细胞浸润对HP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2.3%、83.5%、77.4%、94.7%,中性粒细胞浸润与HP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00).中性粒细胞浸润2~3级的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浸润1级的患者(P=0.002);中性粒细胞浸润分级与HP感染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中性粒细胞浸润可预测HP是否根除.结论 中性粒细胞浸润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临床上可做为HP感染的一种预测标志.
作者:程正位;熊建光;吴娟;吴杰云;李湘楚;詹磊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适合川东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P)的参考范围.方法 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表面健康人群共118人,按性别和年龄层次进行分组,采用Alegria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和配套的检测试剂以及检测参数检测其血清Anti-Rib-P浓度.结果 Anti-Rib-P检测系统的天内和天间的检测精密度良好,其他性能参数符合临床使用要求.表面健康人群<40岁年龄组血清Anti-Rib-P浓度为(2.15±0.50)IU/ml,明显低于≥40岁年龄组的(2.80±1.00)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72,P=0.000);而不同性别之间血清Anti-Rib-P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8,P=0.713).血清Anti-Rib-P参考范围在<40岁年龄组为0.00~2.90 IU/ml,≥40岁年龄组为0.00~5.02 IU/ml.结论 Anti-Rib-P参考范围应按年龄分别设定,建立一个适合本地区人群的Anti-Rib-P参考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艳娟;王强;王东生;凡瞿明;汪光蓉;杜琴;卢小岚;张国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P-钙粘蛋白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6例及健康对照组3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钙粘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中P-钙粘蛋白水平与乳腺癌病理指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36.98 ±4.53) ng/ml,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20.24±6.32) ng/ml和对照组(10.31±1.8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临床分期Ⅲ期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48.49 ±3.87) ng/ml,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患者(26.35±2.0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Ⅲ级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41.13±2.35)ng/ml,明显高于分化程度I~Ⅱ级患者(26.35±2.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42.26±3.32) ng/ml,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8.73±1.4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病情监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闵玲;钟亮星;邓粤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惠阳区1992-2002年所有疟疾病例个案,寻找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2-2002年惠阳区人口资料、疫情报告及有关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及描述.结果 1992-2002年惠阳区累计报告疟疾病例6 764例,年平均疟疾发病率为119.29/10万.其中1993年报告疟疾发病多,为2 667例,年发病率为542.18/10万;2002年报告疟疾发病数少,仅6例,年发病率为1.21/10万.病例的季节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份,病例数为3 983例,占总病例数的58.89%.男女性别比为4.9∶1.疟疾发病常见的是20~岁至40~岁年龄组,占疟疾发病总数的74.12%.病例的职业分布高是建筑工人,占20.17%,其次是种养,占l9.90%,再次是烧砖工人,占15.80%.结论 惠州市惠阳区1992-2002年疟疾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建筑、种养、烧砖等行业,且以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病例的季节分布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与当地传疟媒介季节消长基本吻合.
作者:刘艺朋;练小科;向祚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与蛋白酶体激活因子3(PA28γ)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为研究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依据.方法 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PGBKT7-PA28γ蛋白酶体激活因子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以PA28γ为诱饵,在人类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将部分阳性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后与PA28γ共转染于AGS细胞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筛选出32个阳性克隆,其中有5个与肝癌细胞周期及凋亡密切相关,如ZPR9.将PWPI-PA28γ和Pcmv-myc-ZPR9共转染AGS细胞,检测发现PA28γ含量与ZPR9负相关.结论 成功筛选到一些与肝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的蛋白,为研究其机制提供了良好的线索和基础.
作者:覃世逆;王穗海;徐伟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系统评价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CBM和VIP中从建库到2014年1月发表的关于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PCIA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RCT 9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视觉模糊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术后1h地佐辛组低于舒芬太尼组[MD=-0.1,95%CI(-0.16~-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良反应:术后地佐辛组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低于舒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0.22(0.14~0.34)、0.15(0.07~0.32)、0.14(0.05~0.45)、0.10(0.03~0.31)、0.42(0.18~0.95)].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PCIA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而地佐辛较舒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但系统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属低质量文献,因此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论证.
作者:陈榕;夏中元;孟庆涛;魏晓冬;李文澜;薛锐;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一起食物中毒原因,为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GB/T 4789-2003、GB 4789-2008、GB 4789-2010、GB 4789-2012适时版本)和WS/T 80-1996对所采集的食物中毒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检测.结果 20份样品中检出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菌均检出A型肠毒素,未检出其他病原菌.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是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丽雯;杨慧;朱春秀;李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台山市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以早期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40岁以上的台山市户籍人口1 800名,首先采集基本信息,然后对筛查出的285名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高,入选人群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增高(P<0.01);危险因素越多者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显著增高(P<0.05);规范治疗对减少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降低脑卒中风险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建立干预体系,对脑卒中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伍颖华;梁侨任;伍伟雄;陈伟湛;段龙;雷春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对呼和浩特市市售食品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调查并分析,为食品卫生监督人员提供该菌对本市食品污染的科学数据.方法 根据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及GB/T 4789-2010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结果 监测8类744份食品样本,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0株,阳性率为1.34%,生肉制品和散装食品阳性率分别为4.71%和1.63%,农贸市场检出率为2.56%.结论 呼市市售食品一定程度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尤以生肉制品较为突出,散装食品污染严重,农贸市场检出率高.建议加强对这几类食品的监督以及对农贸市场的管理.
作者:周虓;李萍;胡瑞林;杨海荣;杨月清;邢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高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88例高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联合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复常率、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2.22%、53.33%与1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佳,显著改善血清生化指标与肝功能,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干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