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对氧化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5-LOX表达的影响

黄小芳;张韬;华玥;赵新军;陈红梅;黄桂琼;刘彬;周迎春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5脂氧合酶, 凋亡, 氧化应激
摘要: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氧化应激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及5脂氧合酶(5-LOX)表达的影响.方法 SD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预处理24h后过氧化氢(H2O2)诱导心肌细胞氧化损伤.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5脂氧合酶(5-LOX)、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组比较,H2O2组心肌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与H2O2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心肌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H2O2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19.47±1.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6±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3.25±2.84)%、(11.50±3.43)%、(9.94±4.01)%,明显低于H2O2组(19.47±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H2O2组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组减少,5-LOX及Bax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H2O2组,5-LOX及Bax蛋白表达比H2O2组少(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补阳还五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抑制5-LOX表达有关.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GPO-PAP法检测去甘油红细胞甘油残留量分析

    目的 探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PO-PAP)法测定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甘油残留量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回收试验、重复性试验、干扰试验、线性试验对该方法学进行评价,并应用该方法对本血站的冰冻红细胞产品进行甘油残留量抽检验证.结果 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9.7%;重复性试验批内CV<5%;干扰试验显示Hb≤10.0 g/L,对本方法结果无干扰;线性试验表明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8);该方法对本血站的冰冻红细胞产品的甘油残留量抽检结果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捷,容易操作,解决了传统方法测定甘油残留量的不足,值得推广.

    作者:谢旭桥;沈爱文;邓永聪;邝劭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8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MES监测阳性的脑梗死患者和同期88例MES监测阴性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的差异.结果 微栓子阳性与心房颤动、高血脂、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显著相关(P<0.05);改良TOAST分型显示,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心源性栓塞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比例明显高于微栓子阴性脑梗死患者.结论 房颤、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异常的血流及血液成分是微栓子形成的主要因素,易发生或易再发脑梗死.

    作者:吴海波;张云云;王晔;龙燮;甄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胎粪性腹膜炎的产前诊断与新生儿结局的探讨

    目的 探讨胎粪性腹膜炎产前超声诊断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超声诊断、出生后经影像学检查或手术证实的胎粪性腹膜炎4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前动态B超监测,并且对分娩前末次超声表现进行评分分级:0级为单纯腹腔钙化灶(6例);1级包括腹腔内钙化灶伴腹水(9例)或伴假性囊肿(1例)或伴肠管扩张(4例);2级为腹腔钙化灶伴2种相关异常声像(19例);3级为存在以上所有的相关异常声像(4例).新生儿出生后再次评估,有肠梗阻或腹膜炎者,行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及非手术组产前超声声像的差异及不同分级的胎儿出生后的临床结局.结果 0级者无需手术,分级≥1者共37例,其中33例行手术治疗,新生儿病死率为4.7%.手术组的产前超声表现:腹腔钙化100%、腹水78.8%、肠管扩张63.6%、假性囊肿39.4%、羊水过多39.4%.非手术组10例中无1例有肠管扩张及假性囊肿的表现.结论 早期诊断对MP的预后至关重要,产前超声声像能预测新生儿预后及手术风险.三级医院产检分娩、出生后再次评估病情、对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可有效降低MP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梅珊珊;张广兰;钟微;何秋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江门市首起少数民族学生B型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调查江门市首起少数民族学生暴发的一起B型流感,分析其流行特征.方法 对流感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本起B型流感暴发共报告病例25例,罹患率为14.88%.采集8份现症病人咽拭子,B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全部阳性.整个疫情流行过程为10日,男女发病比例为0.56∶1,发病年龄介于18~19岁,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男女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明显的班级聚集性.结论 此次为一起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流行季节应做好流感的监测工作.

    作者:苏华安;陈茂余;杨玉芳;洪海波;许坚锋;王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台山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分析及干预研究

    目的 了解台山市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以早期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40岁以上的台山市户籍人口1 800名,首先采集基本信息,然后对筛查出的285名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高,入选人群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增高(P<0.01);危险因素越多者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显著增高(P<0.05);规范治疗对减少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降低脑卒中风险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建立干预体系,对脑卒中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伍颖华;梁侨任;伍伟雄;陈伟湛;段龙;雷春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鹤山市2008-2013年居民户食用盐碘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鹤山市居民食用盐中碘的含量和掌握碘缺乏病措施的落实情况,为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参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对鹤山市鹤城、址山等9个乡镇居民家中食盐进行采样,测定方法为直接滴定法(GB/T 13025.7).结果 2008-2013年共检测碘盐1 853份,6年合格碘盐1 792份,不合格碘盐50份,非碘盐11份,碘盐覆盖率为99.4%,非碘盐率为0.6%,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7%.各年间碘盐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8,P>0.05),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4,P<0.01),各乡镇碘盐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8,P>0.01),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5,P<0.01).结论 鹤山市总体上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今后要继续探索食盐加碘的策略措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古艳卿;李卓强;洪灿彬;冯瑞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0-2013年呼和浩特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调查分析

    目的 对呼和浩特市市售食品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调查并分析,为食品卫生监督人员提供该菌对本市食品污染的科学数据.方法 根据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及GB/T 4789-2010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结果 监测8类744份食品样本,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0株,阳性率为1.34%,生肉制品和散装食品阳性率分别为4.71%和1.63%,农贸市场检出率为2.56%.结论 呼市市售食品一定程度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尤以生肉制品较为突出,散装食品污染严重,农贸市场检出率高.建议加强对这几类食品的监督以及对农贸市场的管理.

    作者:周虓;李萍;胡瑞林;杨海荣;杨月清;邢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高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意义

    目的 探讨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高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88例高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联合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复常率、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2.22%、53.33%与1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佳,显著改善血清生化指标与肝功能,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干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酵母双杂交筛选PA28γ相互作用蛋白

    目的 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与蛋白酶体激活因子3(PA28γ)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为研究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依据.方法 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PGBKT7-PA28γ蛋白酶体激活因子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以PA28γ为诱饵,在人类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将部分阳性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后与PA28γ共转染于AGS细胞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筛选出32个阳性克隆,其中有5个与肝癌细胞周期及凋亡密切相关,如ZPR9.将PWPI-PA28γ和Pcmv-myc-ZPR9共转染AGS细胞,检测发现PA28γ含量与ZPR9负相关.结论 成功筛选到一些与肝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的蛋白,为研究其机制提供了良好的线索和基础.

    作者:覃世逆;王穗海;徐伟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抗生素治疗阴道克雷伯菌感染对晚期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生素治疗晚期流产及早产孕妇阴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晚期流产或早产于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并在住院期间发现阴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孕妇36例.根据抗生素治疗情况分为两组,其中按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孕妇19例为研究组,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17例为对照组.分析抗生素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感染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终发生流产3例,早产12例,足月产4例,终止妊娠孕龄为190 d;对照组终发生流产4例,早产10例,足月产3例,终止妊娠孕龄为209 d.对比两组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终止妊娠孕龄、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阴道分泌物检查距终止妊娠时间间距50 d,比对照组的60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两组中共27例(75%)出现下生殖道多重感染,以解脲支原体(19株)与人型支原体(15株)常见,两组孕妇出现多重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生素治疗阴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未能改善晚期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孕妇的妊娠结局.

    作者:杜楚颖;刘玉昆;谭剑平;刘颖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川东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 建立适合川东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P)的参考范围.方法 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表面健康人群共118人,按性别和年龄层次进行分组,采用Alegria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和配套的检测试剂以及检测参数检测其血清Anti-Rib-P浓度.结果 Anti-Rib-P检测系统的天内和天间的检测精密度良好,其他性能参数符合临床使用要求.表面健康人群<40岁年龄组血清Anti-Rib-P浓度为(2.15±0.50)IU/ml,明显低于≥40岁年龄组的(2.80±1.00)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72,P=0.000);而不同性别之间血清Anti-Rib-P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8,P=0.713).血清Anti-Rib-P参考范围在<40岁年龄组为0.00~2.90 IU/ml,≥40岁年龄组为0.00~5.02 IU/ml.结论 Anti-Rib-P参考范围应按年龄分别设定,建立一个适合本地区人群的Anti-Rib-P参考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艳娟;王强;王东生;凡瞿明;汪光蓉;杜琴;卢小岚;张国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特征及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不同并发症时的肾功能特征及糖尿病肾病(DN)患病的危险因素,为DN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3 149份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并发症情况分为单纯T2DM组、T2DM微血管病变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和T2DM同时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组;分析4组患者肾功能(尿肌酐、双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血肌酐)的特征及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N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单纯T2DM组、T2DM微血管病变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T2DM同时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组血肌酐、血尿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149例T2DM患者中DN患病率为(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病程及肥胖是T2DM患者DN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同时出现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时肾脏的代谢功能可严重受损;年龄、病程及肥胖是DN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丽菊;聂立红;黄伟煌;梁文凯;陈川;东方;井立鹏;荆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对氧化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5-LOX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氧化应激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及5脂氧合酶(5-LOX)表达的影响.方法 SD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预处理24h后过氧化氢(H2O2)诱导心肌细胞氧化损伤.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5脂氧合酶(5-LOX)、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组比较,H2O2组心肌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与H2O2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心肌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H2O2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19.47±1.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6±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3.25±2.84)%、(11.50±3.43)%、(9.94±4.01)%,明显低于H2O2组(19.47±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H2O2组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组减少,5-LOX及Bax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H2O2组,5-LOX及Bax蛋白表达比H2O2组少(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补阳还五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抑制5-LOX表达有关.

    作者:黄小芳;张韬;华玥;赵新军;陈红梅;黄桂琼;刘彬;周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菌型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唐山地区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菌型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对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 389例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培养鉴定,并进行相关菌型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1389例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白色念珠菌对5种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其中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100%),其余依次为5-氟胞嘧啶(98%)、伏力康唑(58%)、伊曲康唑(52%)、氟康唑(50%).结论 唐山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娜;高春燕;王振荣;郑建霞;轩维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钙粘蛋白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P-钙粘蛋白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6例及健康对照组3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钙粘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中P-钙粘蛋白水平与乳腺癌病理指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36.98 ±4.53) ng/ml,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20.24±6.32) ng/ml和对照组(10.31±1.8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临床分期Ⅲ期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48.49 ±3.87) ng/ml,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患者(26.35±2.0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Ⅲ级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41.13±2.35)ng/ml,明显高于分化程度I~Ⅱ级患者(26.35±2.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42.26±3.32) ng/ml,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8.73±1.4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病情监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闵玲;钟亮星;邓粤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急性肝炎患者HBV和HCV方法的建立与意义分析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可以快速筛查急性肝炎患者HBV和HCV感染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收集596例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或血浆样本,应用自主构建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检测HBV和HCV,同时应用HBV和HCV单管检测试剂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新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可以有效地检测HBV和HCV的阳性质控品及阳性样本.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特异性较好,检测HBV和HCV时,两者之间无交叉反应,且以多种血浆病毒的核酸样品为模板进行检测时结果全为阴性;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测HBV、HCV的灵敏度分别为20 IU/ml、50 IU/ml;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精密度好,检测HBV、HCV的CV值分别为0.11%、0.096%.在检测临床样本时,多重复合体系检测血清或血浆中HBV和HCV的检出率与单独检测HBV和HCV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HBV和HCV的一致率分别达到97.7%(k--0.952)、98.8%(k=0.976);同时有6例样本出现HBV和HCV共感染.结论 新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快速检测及筛查HBV和HCV较快捷,而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因此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种肝炎病毒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泽惠;李欣钰;肖湘文;丁渭;刘淑园;陈华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并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组,另选取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并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PCT对诊断CAP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CAP肺炎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肺炎患者血清中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以1.5 ng/ml为临界点时,PCT诊断C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7%和84.6%,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95%可信区间:0.814~0.962),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cRP(0.826,95%可信区间:0.7 21~0.89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且可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区秀燕;袁小玲;郭伟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ST2、hs-CRP、IM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抑癌蛋白2(ST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重度粥样硬化组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对ST2、hs-CRP、IMT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1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别为37例、31例、49例)和103名正常人血清ST2和hs-CRP含量,高分辨率超声观察IMT和判断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IMT(0.87±0.19)、ST2(1283.44±197.52)和hs-CRP(7.35±3.94)较正常对照组IMT(0.29±0.13)、ST2(692.68±175.84)和hs-CRP(2.64±2.0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组重度和中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比,IMT、ST2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患者与稳定斑块患者相比IMT、ST2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ST2和hs-CRP与IMT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5和0.363,P均<0.01).结论 高水平IMT、ST2和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以预测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作者:莫莉;姜健;华建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白色念珠菌细胞壁酸碱不溶性(1,3)-β-D-葡聚糖的分离、提取和分析

    目的 研究用酸-碱法制备白色念珠菌细胞壁酸碱不溶性β-葡聚糖,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进行分析,获得结构明确的酸碱不溶性(1,3)-β-D-葡聚糖.方法 用沙氏肉汤培养白色念珠菌,经离心收集和干燥后,先后用NaOH溶液和乙酸进行处理,提取酸碱不溶性葡聚糖,采用薄层层析分析、高碘酸氧化分析和红外光谱法测定多糖的基本结构,并计算用该种方法提取的酸碱不溶性(1,3)-β-D-葡聚糖的提取效率.结果 与标准的(1,3)-β-D-葡聚糖红外光谱相比,提取的多糖红外光谱在890 cm-1有特征吸收峰,表明多糖为β-构型;经苯酚-硫酸法鉴定,样品显桔红色,为多糖阳性反应.多糖经薄层层析分析,比较样品与单糖标准品的R值,确定多糖的构型为D-型;多糖经高碘酸氧化后,测定消耗高碘酸量和甲酸生成量,从而测定其多糖的主链键型为1,3位键合.经计算酸-碱法提取的酸碱不溶性(1,3)-β-D-葡聚糖效率为20.9%.结论 用酸-碱法可以从白色念珠菌细胞壁中提取到高纯度的酸碱不溶性(1,3)-β-D-葡聚糖,为建立新型高特异(1,3)-β-D-葡聚糖的检测试剂提供关键物质基础.

    作者:张婷;朱原菊;林勇平;吴爱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的降低与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体检者398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结果 MS组的SHBG水平为(19±15) nmol/L,显著低于非MS组的(35±34)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BG与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空腹血糖(FBG)以及舒张压(DBP)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腰臀比、体重指数(BMI)及HOMA-IR后,男性及女性的SHBG与MS的发生风险呈显著负相关(男:OR=0.897,95% CI 0.875~0.919,P<0.05;女:OR=0.985 CI 0.930~1.040,P<0.05).根据SHBG三分位数从低到高将患者分为A、B、C3组,A组患病率为70.0%(84/120),B组为51.1%(70/137),C组为24.1%(3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随着SHBG水平的升高,MS的患病率逐渐下降.结论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中,SHBG降低与MS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且随着SHBG水平降低,MS发病率逐渐上升.

    作者:何巧灵;吴礼培;李肖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