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耐药管理研究进展

付艳玲

关键词:耐药, 耐药管理, 核苷(酸)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
摘要: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从而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然而乙型肝炎病毒对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是导致应答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耐药管理成为抗病毒治疗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耐药管理包括预防耐药、预测耐药和耐药后的挽救治疗,本文就耐药管理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热毒平对热环境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和Ca2+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热毒平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和依据.方法 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热毒平组、西黄芪胶组、生理盐水组、高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瑞士染色鉴定巨噬细胞,提取DNA行琼脂糖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指标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高温对照组、西黄芪胶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DNA电泳均出现明显的梯状条带,而热毒平组与正常对照组均未出现梯状条带.西黄芪胶组、生理盐水组和高温对照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热毒平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这三组(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接近(P>0.05).西黄芪胶组、生理盐水组和高温对照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Ca2+浓度明显升高(P<0.05),热毒平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Ca2+浓度明显低于这三组(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 热毒平能有效降低热环境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凋亡和巨噬细胞内Ca2+浓度,发挥抗中暑内毒素血症作用.

    作者:杨光;杨洁;陈有仁;丁红艳;罗炳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致病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因子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和溶藻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环境和水产品中,人们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伤口暴露于被污染的水环境中可引起腹泻、伤口感染和败血症等疾病.在选择性TCBS培养基上培养,霍乱弧菌和溶藻弧菌因能利用蔗糖发酵呈黄色菌落,其他三种弧菌呈绿色菌落.5种重要致病性弧菌主要由肠毒素、溶血素、粘附素和铁摄取系统等致病因子共同作用而致病,尤其对于患有血清铁过量性疾病的个体,铁摄取系统将增加致病性弧菌的致病性,使感染的临床症状加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5种重要致病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为致病性弧菌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滕勇勇;王琪;吴雷;姚月娴;赵德坚;莫秋华;孙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对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Utstein模式收集48例脑复苏患者的基础资料、不同时间点的血乳酸及各项实验室指标,计算6、12、24h乳酸清除率,并进行Glasgow-pittsburgh(GCSP)评分.根据患者7d预后情况,分成存活≤7d组和存活>7 d组,并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期间存活≤7 d组共22例,存活>7 d组共26例.存活>7 d组患者6、12、24 h乳酸清除率、GCSP评分、pH值、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较高,基础血乳酸水平、NT-proBNP、碱剩余(BE)则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h乳酸清除率、ScvO2是预测亚低温脑复苏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19、1.229.根据基础血乳酸水平及不同时间点乳酸清除率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6h乳酸清除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 (95%CI 0.809~0.980,P<0.000 1),佳截值为15.00%,灵敏度为80.77%,特异度为90.91%; 12 h乳酸清除率的AUC为0.745 (95%CI 0.598~0.860,P<0.05),佳截值为36.84%,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72.73%.6h和12h乳酸清除率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8,P=0.024).结论 6h血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短期预后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截值>15%可作为短期预后有利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少洪;马中富;钟坚;何景招;郭发良;卜会驹;温海洋;陈丹;张磊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007-2013年漳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漳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漳州市2007-2013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3年漳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6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73.5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97.80%.事件报告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1月、4~5月.高发场所为小学,占69.77%.农村学校事件罹患率(4.67%)高于城市学校(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33,P<0.01).结论 漳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应放在小学和农村学校,应加强教育和卫生部门联防联控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作者:许志斌;吴月娇;陈丹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深圳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率与特征.方法 对深圳市血液中心2013年3~4月期间4 046份无偿献血者样品留样,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查HEV IgG与IgM抗体的阳性率,并分析HEVIgG与IgM抗体在献血者人群的分布特征.结果 4 046名献血者中,HEV IgG与IgM抗体的检出率分别是22.15%(896/4 046)、1.24%(50/4 046).50例HEV IgM阳性样中,有88.00%(44/50)合并HEVIgG阳性.HEVIgG与IgM阳性率在不同性别、谷丙转氨酶阴阳性组和不同血型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IgG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00 1).重复献血者的HEV IgG与IgM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初次献血者(P<0.000 1).结论 深圳地区献血人群存在一定比例的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戊肝的输血安全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聂冬梅;郑欣;许晓绚;曾劲峰;叶贤林;杜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010-2012年中山市旅店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中山市1~2星级旅店室内空气卫生状况,明确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指数综合评价法对中山市2010-2012年1~2星级旅店室内空气卫生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2年各年度旅店室内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总数和一氧化碳指标卫生质量均优于二氧化碳、台面照度、温度、噪声、湿度等指标(P<0.05).2010-2012年中山市1~2星级旅店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0.842 6、0.770 7和0.753 0.2011、2012年旅店室内空气卫生质量均优于2010年(P<0.05),2011年旅店室内空气卫生质量与2012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山市1~2星级旅店室内空气卫生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影响中山市1~2星级旅店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湿度、温度、台面照度和噪声.

    作者:李霞英;李玉;郭艳;黄莉莉;李炳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耐药管理研究进展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从而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然而乙型肝炎病毒对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是导致应答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耐药管理成为抗病毒治疗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耐药管理包括预防耐药、预测耐药和耐药后的挽救治疗,本文就耐药管理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付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清冷球蛋白对慢性丙型肝炎早期肾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冷球蛋白对慢性丙型肝炎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收集7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冷球蛋白阳性组33例和阴性组45例,探讨冷球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蛋白(UmAlb)等早期肾损伤指标的关系.结果 冷球蛋白阳性组血CysC、UmAlb水平和血尿、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冷球蛋白可导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肾损伤.定期进行血CysC、UmAlb及尿常规的检测,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新华;王会琳;张建军;张爱秋;曹春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012-2013年高州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高州地区麻疹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为消除麻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高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感染内科收治住院的154例麻疹患者,对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至6岁,共127例(82.42%).8~12月龄为麻疹高发年龄段,共79例(51.29%),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1~6岁,共48例(31.17%).高发季节为4~7月,共100例(64.96%);高为4月,共32例(20.78%);低为12月,共3例(1.95%).流动人口发病率(64.94%)高于常住人口(3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并发症共49例,约占31.82%,其中肝损害9例(18.38%).结论 麻疹有向低龄化发病趋势,成人麻疹患者易出现肝损害,医院要加强防控措施,提高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控制麻疹疫情院内感染.

    作者:范锡芸;苏海飞;杨茵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抗U1RNP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抗U1RN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表达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121例SLE患者进行抗U1RNP抗体检测,将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在疾病活动性上两组之间的差异;同时观察抗U1RNP抗体和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与单项指标检测在判断该病活动性中的差异.结果 121例SLE患者中抗U1RNP抗体阳性45例,阳性率为37.2%.实验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P<0.05).抗U1RNP抗体联合抗dsDNA抗体检测,两者均阳性时活动指数明显高于单项指标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1,P1<0.05;t2=4.15,P2<0.05).结论 抗U1RNP抗体检测或抗U1RNP抗体联合抗dsDNA抗体检测在临床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代荣琴;刘玉枝;张金彪;陈洋;王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患儿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红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在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儿中的筛查与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儿童患者共计108例,另选取5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儿与正常儿童的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MCV、MCH、MCHC出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RDW升高,与地中海贫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地中海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RET#、RET%、IRF、MFR%、HFR%均升高,LFR%降低,且地中海贫血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MCV、MCH、RDW三项指标可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进行初步鉴别.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对临床筛查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有提示作用,且其变化在地中海贫血中比缺铁性贫血更显著.结合运用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可以提高两种疾病的筛查率和初步鉴别.

    作者:王英;潘昆贻;黄际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黄芪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片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片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二甲双胍片口服,根据血糖结果酌情调整剂量;治疗组予黄芪消渴方汤剂口服,每日1剂,配合二甲双胍片.两组观察周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d、治疗后3个月测定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结果 治疗组二甲双胍片日平均用量少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均衡性良好.-治疗14 d、3个月后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糖值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黄芪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片在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方面有显著疗效.

    作者:曾纪斌;潘艳;黄寅銮;龚丽;谢嘉嘉;杨从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3例不典型羊水栓塞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典型羊水栓塞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13年9月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娩的3例诊断为不典型羊水栓塞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尽管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但是依据其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在疾病早期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3例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 掌握不典型羊水栓塞的特点在疾病的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韩俊;申素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研究进展

    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流感病毒的复制及调控机制、致病性、新型疫苗制备等方面的研究更进一步.本文就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流感病毒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及前景作简要概述.

    作者:连孟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居民早死亡分析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顺位分布状况,为制定三峡库区人群健康保护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60岁前死亡的所有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顺位及人群分布等.结果 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共982例,占全死因的25.75%,粗死亡率为209.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0.58/10万,男性早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86,P<0.01).早死亡的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占早死亡的89.91%.在年龄组分布中,0~4岁组以围生期疾病、伤害和先天性畸形为主,5~14岁组以伤害为主,15~59岁组以肿瘤为主.具体疾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肺癌、肝癌、脑血管病、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女性第5位与第11位死因分别是乳腺癌与宫颈癌.结论 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发生率高,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是导致早死亡的前三位死因,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应得到高度重视,同时应加强三峡库区妇幼保健工作,减少围生期疾病导致的早死亡.

    作者:江兵;傅军;崔小平;徐世强;付亚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孕烷X受体参与AFB1诱导的人肝L02细胞坏死性凋亡

    目的 初步探讨孕烷X受体(PXR)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肝细胞DNA损伤和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已构建的PXR高表达L02-PXR和空白载体对照L02-pB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细胞NR1I2和CYP3A4 mRNA水平改变;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PXR和坏死性凋亡下游效应自噬分子LC3-Ⅰ和LC3-Ⅱ蛋白相对表达含量;双核微核试验(CBMN)检测细胞遗传损伤情况;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AFB1对细胞活性抑制影响;利用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1构建坏死性凋亡抑制的细胞模型,验证AFB1诱导的坏死性凋亡的效应.结果 与L02-pB细胞相比,L02-PXR细胞NR1I2 mRNA和PXR蛋白显著上调(均P<0.001).AFB1显著地诱导L02-pB和L02-PXR细胞中CYP3A4 mRNA上调(均P<0.05),在L02-PXR细胞中的效应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AFB1在5~30 μmol/L呈剂量反应关系诱导L02-pB和L02-PXR细胞的微核率增高(均P<0.05),L02-PXR细胞更为明显;同时,AFB1明显地诱导两株细胞的核芽率和核桥率,但随AFB1剂量增高都有下降趋势.细胞活性随AFB1浓度(1.875~120 μmol/L)增加呈剂量反应关系抑制(均P<0.05);且相对于L02-pB细胞,L02-PXR细胞对AFB1处理48 h诱导的细胞活性抑制作用更为敏感(P<0.05).Nec-1可显著性抑制AFB1诱导的L02-PXR细胞活性抑制率(P<0.05),然而却不能降低AFB1诱导L02-pB细胞活性抑制率.此外,AFB1显著性诱导L02-pB和L02-PXR坏死性凋亡下游LC3-Ⅱ的上调(均P<0.05);且与L02-pB细胞相比,Nec-1对AFB1诱导的L02-PXR细胞活性抑制和LC3-Ⅱ上调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 PXR参与AFB1诱导人肝细胞DNA损伤介导的坏死性凋亡,与PXR促进AFB1诱导CYP3A4基因上调有关.

    作者:廖昆;夏斌;张玉静;殷花;何承勇;林育纯;林忠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肇庆市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情况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肇庆市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情况对比,分析互助献血在现阶段献血招募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依据2006-2012年肇庆市《全血献血登记表》和《单采血小板献血登记表》中登记的内容,用广东迈科网络血站信息系统,统计分析互助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年龄、人数、性别、献血频次、季节性分布、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献血的情况.结果 2006-2012年互助献血的人数呈逐步上升趋势,互助献血1 834人次,占总献血人次的0.84%,其中互助捐献单采血小板共计372人次,占总捐献单采血小板人次的5.37%.互助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性别、文化程度、献血频次、月份、传染病指标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助献血在现阶段可作为自愿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

    作者:张欣;陈志忠;陈尚良;梁洁贞;陈超红;王文敬;黎诚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生殖器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

    目的 探讨生殖器坏疽性脓皮病(PG)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生殖器P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均表现为局限于生殖器的典型溃疡,大小不一,边缘隆起潜行,中央坏死,伴明显疼痛.1例并发阴茎瘘管,1例并发睾丸外露.所有病例在抗感染、局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好转出院.结论 生殖器PG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皮肤溃疡,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是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张云青;黄怀球;尹颂超;李欢;赖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改进的抗酸染色技术在提高麻风杆菌检出率中的应用

    目的 将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进行改进,提高麻风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方法 对商洛疗养院68例麻风病人和121例疑似病例用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和改进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病理切片做进一步比较.结果 改进的抗酸染色法麻风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前者阳性检出率为70.4%,后者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7,P<0.05).改进的抗酸染色法麻风杆菌切片着色率高、染色效果佳.结论 改进的抗酸染色法优于传统的抗酸染色法,为麻风病的实验室诊断和筛查提供了靶方向.

    作者:周亚妮;李可;何战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骶管阻滞的有效镇痛时间及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将拟行择期下腹部、会阴部或下肢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左布组(L组)和左布+右美组(L+D组),每组40例,年龄1~6岁.七氟烷诱导后,左布组骶管内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1 ml/kg;左布+右美组骶管内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2μg/kg,总容量为1ml/kg.观察记录患儿术后4、8、12、16、20、24 h的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儿有效镇痛和苏醒时间.记录心动过缓、低氧血症、过度镇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儿术后4、8、12h的疼痛评分高于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组患儿术后有效镇痛时间为20.1 h(18.5~21.7 h),大于L组的7.7 h(5.8~9.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过度镇静、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延长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的有效镇痛时间,且术中、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雷东旭;宋兴荣;潘永英;金宇林;岳丽;江雪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