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寄生虫感染致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谢芝芝;黄艳;余新炳

关键词:寄生虫, 肝纤维化, 分子机制
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结局之一,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某些致肝脏损伤的化学、物理及生物性因素,可不同程度地引起肝脏纤维化.肝纤维化也是一些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所具有的重要临床病理特征,如血吸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等.本文对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河南省平顶山市2008-2012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2008-2012年风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报告风疹病例482例,年均发病率为1.94/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占总病例数75.31%;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2.95%;男女性别比为1.59∶1.结论 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风疹的主要措施.

    作者:杨秋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11年云阳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云阳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系统报告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阳县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全县共报告手足口病1384例,年发病率为103.1 /10万,死亡5例;42个乡镇均有发病,发病率为6.7/10万~382.5/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5、6月(占45.1%)和12月(占26.3%)居多;5岁以下儿童占81.9%,以l岁(27.5%)和2岁(22.5%)儿童居多;病原学检测117例,阳性率为72.7%,EV71占42.4%,Cox A16占21.2%,其他肠道病毒占36.5%;重症病例检测22例,以EV71型为主(占82.6%),死亡病例均为EV71毒株.结论 疫情以5、6和12月为发病高峰,低年龄儿童为主,病原构成以EV71和CoxA16感染为主.

    作者:李翔华;杨巨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单用异甘草酸镁与联合激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单用异甘草酸镁与联合激素(地塞米松)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其中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A组)48例,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激素治疗(B组)41例及未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及地塞米松(对照组)69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异甘草酸镁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有效降低AST、TB水平,改善凝血功能,降低MELD评分(P<0.05);异甘草酸镁治疗组与联合激素治疗组相关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甘草酸镁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联合激素治疗组引起血压、血糖升高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几率增大.结论 单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达到联合激素治疗同样的疗效,但可避免激素的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刘莹;李展翼;胡成;郑玉宝;高志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BCP/前C及A1846T变异与HBV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相关研究

    目的 调查中国广东地区HBV基因型、C基因调控区和前C终止密码子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9例ACLF患者、38例严重肝炎活动患者和44例慢性乙肝(CHB)患者,应用PCR扩增测序HBV前C基因和C基因区;用PCR-RFLP的方法鉴定HBV基因型.结果 BCP的变异率在ACLF中明显高于CHB组(56.7% vs 32.4%,P=0.046),PC的变异率在ACLF中也显著高于CHB组(50.0% vs 15.9%,P=0.003).在BCP-/PC+和BCP+/PC+模式中HBeAg阴性率明显高于BCP+/PC-和BCP-/PC-.nt 1846位点A-T的变异比率在ACLF组明显高于CHB组[80.6% vs 11.1%,P<0.001].结论 BCP、前C和A1846T高变异与ACLF发病相关,BCP-/PC+和BCP+/PC+模式导致的HBeAg阴性与ACLF发病相关.

    作者:杨玲;曾文铤;梁增伟;马世武;侯金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女性梅毒患者性伴通知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女性梅毒患者性伴通知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对女性梅毒患者实施性伴通知追踪性伴就诊,对通知效果、就诊性伴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137例女性梅毒患者中,妊娠梅毒患者性伴到位率为97.83%,非妊娠梅毒患者性伴到位率为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769,P=-0.000);已婚患者到位率为78.64%,未婚患者到位率为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P=0.023).妊娠梅毒患者性伴阳性率为20.00%,非妊娠女性梅毒患者性伴阳性率为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17,P=0.000);已婚患者性伴阳性率为37.04%,未婚患者性伴阳性率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P=0.024).结论 性病门诊非妊娠未婚女性梅毒患者性伴通知到位率低、性伴阳性率高,应将其列为高危人群,专人或者性病防治专业机构负责性伴通知,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并采取引导策略,推广使用安全套,阻断梅毒的经性传播.

    作者:田丽闪;周国茂;李真;袁军;罗珍胄;刘欢;杨祖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心室重塑关系的研究

    目的 分析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tatin C)与心室重塑程度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探讨Cystatin C在心室重塑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20例,按临床病例诊断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43例、冠心病组19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39例,另选41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比浊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Cystatin C水平,并分析其与心脏彩超参数、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以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在反映心室重塑程度时的监测意义.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中Cystatin C与LVMI、NT-proBNP呈正相关,冠心病组中Cystatin C与NT-proBNP呈正相关;高血压组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LVMI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冠心病、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疾病三组之间的Cystatin 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的Cystatin C水平与NT-proBN呈正相关,Cystatin C在高血压心室重塑监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临床综合评价患者的心室重塑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玲;颜绵生;冯品宁;姚真荣;吕杰;姜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南充市2005-201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南充市2005-2011年乙脑报告发病情况,探讨乙脑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Excel和EpiData软件对2005-2011年南充市乙脑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南充市共报告乙脑病例483例,死亡29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仪陇、营山、南部县.男女比例为1.33∶1,年龄小8个月,大56岁,以1~6岁为主,占79.09%.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84.32%.结论 南充市2005-2011年乙脑总体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在做好免疫规划、宣传教育、避蚊驱蚊等防控措施的同时,建议每年4月在l~6岁儿童中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减少乙脑发病.

    作者:赵林;苟铁军;黄顺和;王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庆市6~13岁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6~13岁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资料经Epidata3.0双录入后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因素采用x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鉴别.结果 共调查6~13岁儿童1530人,男女比为1.1∶1,体重超重占12.5%,肥胖患病率为9.7%,高血压检出率为15.2%.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OR (95%CI) =2.08 (1.70~2.56)]与过去7d有几天吃西式快餐[OR (95%CI)=1.20(1.02~1.42)]是高血压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6~13岁儿童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高,应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邱雪雁;丁贤彬;张春华;毛德强;吕晓燕;焦艳;施小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戒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和sFasL的水平影响

    目的 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戒烟后反应冠脉斑块易损性的血清指标sCD40L和sFasL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50例有吸烟史并经冠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分为吸烟组和戒烟组,每组25例,另选取4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稳定型冠心病(SA)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对照组和不吸烟组.分别在戒烟前、戒烟6个月及1年后检测血清sCD40L和sFasL水平,进行组间及组内自身对照比较,同时观察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CS组血清sCD40L和sFasL水平较SA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戒烟6个月后血清sCD40L和sFasL水平较戒烟前明显降低[分别为(1 525.8±155.3)ng/L vs (232.6±28.3)ng/L、(906.5±25.2)pg/L vs (120.5±18.2) pg/L,P<0.01],戒烟1年时血清sCD40L和sFasL水平与戒烟前比较仍保持持续低水平,与戒烟6个月时比较虽有轻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吸烟组比较,戒烟6个月后血清sCD40L和sFasL水平明显减低[分别为(441.7±27.1)ng/L vs (232.6±28.3) ng/L、(329.2±29.7) pg/Lvs (120.5±18.2) pg/L,P<0.01].随访期间戒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吸烟组相比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戒烟能在较短时间内减低血清sCD40L和sFASL水平,减轻冠脉斑块部位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降低冠脉斑块的易损性,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王小庆;孙艳;王毅;钟岸;钟新波;彭长农;廖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干预对代谢综合征大鼠PPAR-α、PPAR-γ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FEN)和吡格列酮(PIO)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的影响.方法 用高果糖饮食饲养SD大鼠构建MS大鼠模型,分别单用FEN、PIO及二者合用进行干预,比较两种药物单用及合用干预下,MS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单用FEN干预使MS大鼠主动脉表达PPAR-α和PPAR-γ mRNA及其蛋白降低,单用PIO干预使MS大鼠主动脉表达PPAR-γmRNA及其蛋白降低,使PPAR-α mRNA表达降低;合用FEN与PIO较两种药物单用更为明显地降低了PPAR-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对于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则与PIO干预类似.结论 FEN与PIO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干预,均可抑制MS大鼠主动脉表达PPAR-α/γ,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更明显地抑制PPAR-α表达.

    作者:万新红;罗玉梅;郭洪波;彭惠媚;王美香;谭琼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Th17细胞生物学效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CD4+T细胞亚群,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炎症、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本文着重对Th17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宫原;陈世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双语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思考

    实施双语教学日益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未来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着力的方向之一.我校研究生院从2003年起选择部分公共课程进行了硕士研究生的双语教学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的成果.2010年以来,我们将双语教学的理念与方法逐步扩展到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中.本文意在总结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进设想,以期促进高等医学教育双语教学的开展.

    作者:丁天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寄生虫感染致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结局之一,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某些致肝脏损伤的化学、物理及生物性因素,可不同程度地引起肝脏纤维化.肝纤维化也是一些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所具有的重要临床病理特征,如血吸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等.本文对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谢芝芝;黄艳;余新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300例,所有入选患者接受常规生化检查,均行葡萄糖耐量试验;采取免散瞳眼底拍照检查DR,若有异常由眼科医师进行散瞳后行眼底镜检查.所有患者均留取标本检测24h尿微量白蛋白(UAL).留取血清标本采用ELISA测定RBP4.结果 影响DR的因素依次为年龄、糖尿病患病时间、腰臀比(WHR)、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胰岛素(FINS)、UAL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P<0.01);RBP4水平与HOMA-IR、UAL、FINS呈正相关,与HDL负相关;T2DM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与T2DM合并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组(BDR组)之间血清RBP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DR组)RBP4水平高于NDR组(P<0.001)和BDR组(P<0.05).结论 血清RBP4水平与DR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

    作者:江帆;李裕明;邓波;陈璐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乙型病毒性肝炎(HB)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HB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本文介绍了人体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DC)在急性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并阐述了它们在乙肝慢性化机制中的作用,为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冯玉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深圳市光明新区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其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腮腺炎个案信息,采用查阅深圳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电话调查的方法了解腮腺炎疫苗的接种情况.结果 深圳市光明新区2007-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43例,年平均发病率42.24/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5~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中位年龄为7岁,5~岁年龄组和0~岁年龄组分别占45.91%和27.28%;主要为在校小学生、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男女性别比为2.02∶1.2012年1~7月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疫苗(包含麻腮和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仅为31.98%;发病距接种时间间隔平均为4.3年,病例发病时间距接种疫苗的时间越长,病例数的构成比越大.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为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在落实常规免疫接种的基础上,建议对15岁以下重点人群开展第2剂腮腺炎疫苗接种.

    作者:曾华堂;郑庆鸣;王铁强;梅树江;张顺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替吉奥联合紫杉醇对晚期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替吉奥(S-1)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老年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探讨适合老年胃癌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将38例晚期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8).治疗组采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化疗:紫杉醇60 mg/m2,第1、8、15天用药,替吉奥胶囊每日80 mg/m2,分2次口服,连续口服14d,28 d为1周期;对照组采用FP方案:顺铂15 mg/m2,第1~5天静点,5-Fu 750 mg/m2,第1~5天静点,28 d为1周期.两组患者至少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40.0%、22.2%,75.0%、50.0%和50.5%、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KPS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胃肠道反应及Ⅲ~Ⅳ度骨髓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口服联合紫杉醇周疗方案化疗有效率高,老年患者耐受性好,是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值得选择的化疗方案.

    作者:马少林;高英杰;王卫军;李润浦;王艳丽;李冬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7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和智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3,P<0.05).两组治疗后,TBiL、ALT、AST、NH3和数字连接实验(N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数字符号试验(DST)水平较治疗前出现明显升高(P<0.01),而观察组的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作者:李慧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依托咪酯在门诊老年患者无痛胃镜诊疗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异丙酚分别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的优缺点,探索老年患者更加安全有效的胃镜检查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组(E组),每组50例.胃镜检查前,先静脉注射芬太尼50μg,接着根据随机表静脉注射异丙酚或依托咪酯0.15~0.25 ml/kg(相当于异丙酚1.5~2.5 mg/kg或依托咪酯0.15~0.25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观察苏醒时间,离室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进入恢复室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术中并发症:体动、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暂停、低氧血症、肌阵挛以及注射痛.记录术中及进入恢复室后的OAA/S评分,胃镜医生及麻醉医生的主观评价(VAS).记录术中异丙酚及依托咪酯的用量、两组使用阿托品和麻黄碱的人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组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较P组时间长(P<0.05);P组给药后与E组比较血压、呼吸频率及SpO2有显著降低(P<0.05);P组注射痛、呼吸暂停及麻黄碱使用人数均显著增加(P<0.05);E组肌阵挛发生率较P组显著增加(P<0.05),但未影响手术操作;E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P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与异丙酚相比,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门诊无痛胃镜的应用中安全性更高,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明浩;孟庆涛;夏中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巨噬细胞在血吸虫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巨噬细胞可通过活化成不同的表型而调控血吸虫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消退过程.血吸虫病小鼠模型是研究经典途径激活的巨噬细胞(CAM(φ))和替代途径激活的巨噬细胞(AAM(φ))体内功能的动物模型.AAM(φ)对小鼠度过血吸虫病急性期至关重要,该作用主要是通过AAM(φ)能够减轻血吸虫感染急性期所致的炎症反应和脏器损伤.AAM(φ)也能降低血吸虫病中后期的病理强度和死亡率,特异性表达Arg-1的AAM(φ)可以抑制在感染中后期Th2类细胞因子引起的炎症和纤维化过程.本文对巨噬细胞在血吸虫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白瑞璞;何兴;潘卫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