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俐;郑萍;侯连兵
目的 利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流感病毒H1、H3亚型的方法.方法 根据H1、H3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相对保守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及其相应的Taqman探针,利用一步法RT-PCR试剂盒建立优化反应体系后,将荧光定量RT-PCR的产物采用10倍稀释法,即107~100 copies/μl,再次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验建立体系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并建立相对定量标准曲线;利用多种流感病毒和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呼吸道病毒检验建立体系的特异性.结果 H1和H3亚型流感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为102 copies/μl,扩增效率分别为101.35%和113.28%,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99%,重复性良好,特异度实验未发现有非特异性扩增.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H1、H3亚型流感病毒.
作者:肖丽霞;刘涛;李健雄;王婷;房师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天津市病毒性腹泻病例疾病负担,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现场询问的方法,参考家庭负担会谈量表自制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和相关费用及家庭负担.采集病例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天津市2008 -2009年951例病毒性腹泻病例人均总费用为178.8元,5岁以下的门诊病例(3 640.5元)和住院病例(4 434.5元)的人均费用分别是5岁及以上病例的3.23倍和6.24倍,5岁以下组病例感染诺如病毒直接医疗费用要高于轮状病毒(P<0.05),感染轮状病毒比诺如病毒对家庭成员收入和家庭娱乐活动影响要大(P<0.05);而5岁及以上组病例,感染轮状病毒的直接费用要高于诺如病毒(P<0.05),而诺如病毒造成的家庭负担重(P<0.05).结论 病毒性腹泻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经济负担重,并且感染诺如病毒比轮状病毒的疾病负担高,建议将有效的肠道病毒疫苗列为计划免疫范畴.
作者:陈静;李佳葫;张颖;刘辉;高璐;徐文体;苏旭;田宏;张之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7-2010年麻疹、风疹流行特征,为麻疹、风疹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2007-2010年的麻疹、风疹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辖区内2007-2010年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5.61/10万;风疹年平均发病率为2.57/10万.麻疹病例多集中在婴幼儿及中青年人群;风疹病例以10~25岁青少年为主,且麻疹、风疹的病例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 要达到消除麻疹、控制风疹发病率的目标,应继续做好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免疫覆盖率,严密监测,预防暴发.
作者:郭鹏娟;甘标;詹希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葡萄糖不发酵细菌中泛耐药菌(代表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80株葡萄糖不发酵细菌进行分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及碳青霉烯类水解酶(KPC酶)的耐药菌株.结果 在葡萄糖不发酵细菌的梅成比中,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56株(31.1%),产AmpC酶22株(12.2%),KPC酶2株(1.1%);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6株(8.9%),同时产ESBLs、AmpC、KPC酶1株(0.6%).3种主要葡萄糖不发酵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结论 葡萄糖不发酵细菌中泛耐药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均有较高的多重耐药性,临床上应重视葡萄糖不发酵细菌引起的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伍尚剑;袁炜华;潭宗宪;辛伟标;陈聚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本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10年1-12月妇产科手术病例316例,记录相关内容,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及《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资料,对妇产科围手术抗茵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被调查的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共4大类9个品种.药物选择合理率为64.3%,在术前0.5~2 h预防给药的有66例(20.9%),术后用药疗程大于3d者有120例(38%),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所占比例普遍过高.结论 本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药物使用率、品种选择、用药时间、药品费用所占比例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进行干预管理.
作者:黎小妍;张二红;张平;曲彩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陆丰市重点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粪三检,检测钩虫、蛔虫、鞭虫等重点寄生虫虫卵,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子法检测3~12周岁儿童蛲虫卵.结果 5个调查点共粪检1 000人,感染人数79人,平均感染率为7.9%,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6%、0.3%、4.9%和0.2%.检测儿童蛲虫970人,感染率为12.6%;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每克粪便算术平均虫卵数分别为24.2、120和25.7,均为轻度感染;调查点粪检感染率高的是城东镇,为14.5%,低是陂洋镇,为5.0%,各调查点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6,P<0.005);各年龄组感染率以50~岁组高(19.8%),60~岁组低(3.5%);不同文化程度感染率以初中文化水平者高(10.3%),不同文化程度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5,P>0.05).结论 陆丰市重点寄生虫病人群感染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蛔虫、钩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明显低于2001-2004年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水平.
作者:陈辉平;林胜辉;刘福吉;周福昌;邓登红;黄克涛;张汉元;黄桂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的针具共用情况并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1年5-6月对广东省某戒毒所内静脉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吸毒相关行为、性行为及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结果 调查的267名男性静脉吸毒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8±6.1)岁,首次注射吸毒的平均年龄为(28土6.9)岁.30.71%的被调查者曾有过共用针具行为,被调查者使用的毒品种类主要是海洛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别人一起吸毒(0R=3.62,95%CI=1.77-7.37)以及共用过辅助器具者(0R=13.48,95%CI=6.66-27.27)是共用针具的危险因素.结论 共用针具行为普遍存在于静脉吸毒人群中,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以减少该人群中高危行为的发生.
作者:汪慧;卢次勇;何源;吴杰;洪令瑶;高雪;邓雪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鞘内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加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放置腰大池引流管并脑池内注射尿激酶治疗,通过观察病情变化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主要症状及体征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5/26)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4,P<0.05).结论 早期鞘内注射尿激酶并持续外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良好,且术后脑积水的并发症少.
作者:刘政委;孔文龙;石小峰;尹夕龙;纠智松;叶宇;黄凯雄;陈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方便基层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获取寄生虫病防治和研究的相关数据资源,特别是辅助其进行虫卵的甄别.方法 使用基于web 2.0的网络技术、特征提取算法和数据库检索的相关技术对寄生虫虫卵的特征进行归纳、提取和分类识别的研究,制定其特征数据编码存储规则和虫卵检索、识别的流程.结果 构建了基于网络设施基础上的病原体远程监测网站系统,可提供寄生虫虫卵特征分类检索的手段与服务.结论 测试结果表明,建立的寄生虫虫卵特征分类检索方案是可行和有效的,值得推广试用.
作者:方子豪;刘燕;李正宇;刘治远;吴忠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云浮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的2010年云浮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云浮市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为7 262例,发病率为299.33/10万.其中城镇发病2 938例,发病率为401.58/10万,农村发病4 324例,发病率为254.45/10万,城镇发病率高于农村(P<0.01);男性发病率为381.39/10万,女性发病率为208.86/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以低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6 047例,占83.27%,各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散居儿童6 050例,占83.31%;3-7月份为发病高峰,共报告3 699例,占病例总数的50.94%,10月份有一个次高峰,报告病例数664例,占病例总数的9.14%.结论 云浮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防控重点是5岁以内的散居儿童;开展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作者:冯梓来;赖辉兵;喻黎明;张华;区海钧;邓小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40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结果 40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男性占58.71%,女性占41.29%; 90.55%的病例集中在0~30岁年龄段,11~20岁年龄段病例多,占总病例数的41.79%;从职业构成看,所有病例中,绝大多数为学生,占总病例数的64.18%.结论 学生是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人群,应当注重学校等场所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作者:肖骞;司徒潮满;石向辉;范苏云;段丽娜;牛姬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1 308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 212只,食虫目动物9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0.83%,鼠密度(捕获率)为10.03%;在143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6只,捡获蚤112匹,鼠体表蚤经鉴定均为印鼠客蚤;鼠染蚤率为32.17%,总蚤指数为0.78;黄胸鼠蚤指数为0.59;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 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作者:潘志明;许晓茵;任文锋;郭荣同;高雨藩;胡玉山;刘小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并高甘油三酯(TG)血症大鼠股骨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护骨素(RANKL/OPG)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用果糖饲养复制高TG模型,大鼠共分为去卵巢+果糖组、去卵巢+果糖+非诺贝特(FF)组、去卵巢+普食组、假手术+果糖组.12周后取股骨检测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 mRNA、护骨素(OPG)mRNA表达水平.结果 去卵巢+果糖组的TG水平高于去卵巢+普食组(P<0.01),也高于去卵巢+果糖+FF组(P<0.01);去卵巢+果糖组RANKL mRNA/OPG mRNA水平,均高于去卵巢+果糖+FF组、去卵巢+普食组和假手术+果糖组(P<0.01或<0.05).结论 非诺贝特可通过降低TG而保持RANKL mRNA/OPG mRNA的平衡.
作者:曾炼坤;刘雪芳;邱丽浈;李万根;邓煜辉;夏碧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龙岗区蚊虫种群和密度进行监测,为深圳大运会期间有效控制蚊媒传播疾病奠定基础.方法 2009年3-12月,在龙岗区10个街道中,每月中旬布放诱蚊灯,对医院、绿化地和居民区等环境进行成蚊密度监测.结果 龙岗区10个街道共布放诱蚊灯98个,诱蚊诱卵器600个,入户调查369户,检测室内外容器730个,监测到3属6种1 082只成蚊,平均成蚊密度为1.4只/h.其中,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71.3%),容器指数为25.8,布雷图指数达50.7.结论 龙岗区蚊虫密度及布雷图指数大大超过国家标准,提示有蚊媒传播疾病如登革热、乙型脑炎等流行的可能.
作者:董建;林琳;刘渠;张起文;刘凤仁;王文玲;沈培林;吴崧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SUMO)是一类重要的类泛素蛋白,其修饰过程与泛素类似,但功能不尽相同,SUMO通过对底物蛋白的修饰来调节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定位及稳定性等功能.近年来,包括一些病毒蛋白在内的大量底物蛋白陆续被发现,SUMO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中既可发挥促进病毒感染的作用,也可发挥抑病毒感染的作用.
作者:何莉;张萍;吴敏吴;黄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小儿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手术的麻醉特点,为今后开展类似手术提供可行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7月本院20例小儿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术的麻醉管理方法.结果 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均未出现急性心衰或心梗,CPB时间为58~204( 80.6±4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5~ 125( 53.4±32.2) ain,开放主动脉后均自动复跳,适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保证麻醉平稳,停CPB时SBP为(78.6+8.0)mmHg,DBP为(45.4±3.5)mmHg,HR为(130.8±10.5)次/min,术中无死亡及麻醉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率为5%,其余痊愈出院.结论 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术以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辅以严密监测,尽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的麻醉管理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于术前有心功能损害的手术.
作者:张永勤;梁杰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高危行为方式,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男男性行为者聚集场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9岁,以未婚、高中文化程度、省外流动人口及在东莞居住2年以上者为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75%;74.75%的调查者在过去的6个月中有过同性性行为(其中3.34%的人有过同性商业性行为),其中51.84%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39%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与女性有过性行为,其中37.82%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27.25%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与男性、女性都有过性行为;7.25%的人在近一年曾患过性病;10.5%的人HIV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结论 应采用民间组织宣传干预与VCT检测相结合的模式,加强MSM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止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及经其女性性伴向一般人群传播.
作者:陈柏芬;钟洁莹;张巧利;朱建琼;伦玉华;王晓霞;刘爱红;方昌勇;卓彬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广西乙脑流行趋势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回顾性统计广西全区1960-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结果 1960-2010年全区共发生乙脑65 384例,死亡11 875例,年均发病率为3.3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1/10万,病死率为18.16%;发病流行以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为重,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59/10万和9.24/10万,20世纪70年代以后广西开始持续推广使用乙脑疫苗,包括流行季节前突击接种和纳入免疫规划管理,1980-2000年代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5/10万,1.34/10万,0.44/10万;全区所有县和市辖区都有病例发生,但病例主要集中于桂西北、桂南和桂东地区,这些地区为乙脑的高发区;发病主要集中于5-9月份;患者以0~14岁农村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广西乙脑发病流行呈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低年龄儿童;经过持续多年的乙脑疫苗突击接种和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广西乙脑防控已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梁能秀;谭毅;黎学铭;罗静霞;莫毅;韦艳妮;谢志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检测泌尿生殖道患者尿液解脲脲原体(UU),并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对140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拭子和尿液样本,分别采用培养法、SAT进行解脲脲原体检测,检测结果有差异的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拭子进行复测,根据实验结果评估SAT检测尿液U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40例疑似患者试子培养和尿液SAT检测阳性率均为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6例培养结果与SAT检测结果不一致,8例培养法阳性、SAT阴性的拭子PCR结果复测阳性;8例培养法阴性、SAT阳性的拭子标本PCR结果4例阴性、4例阳性,结合培养法结果和PCR结果作为“扩大金标准”,得出SAT对尿液检测的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100%.结论 SAT检测泌尿生殖道患者尿液UU具有取样方便,检测快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临床实验室泌尿生殖道UU的检测.
作者:李林海;何宇玲;石玉玲;杨永泉;陈建芸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潮州市区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为制订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小学生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卫生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对潮州市区4 732名小学生进行健康检查.结果学生体检项目的检出率依次为视力不良检出率(48.65%)、龋齿检出率(41.06%)、肥胖检出率(13.23%)、沙眼检出率(6.63%)、营养不良检出率(5.60%).除龋齿外,其余4项学生身体检查项目的检出率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视力低下率(51.41%)明显高于男生(46.19%,x2=12.89,P<0.01),男生的肥胖率(17.13%)明显高于女生(8.85%,x2=70.40,P<0.01),女生的沙眼感染率(7.94%)明显高于男生(5.47%,x2=11.69,P<0.01),女生的营养不良率(6.38%)明显高于男生(4.91%,x2=4.79,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x2=16.15,P<0.01),而龋齿患病率则呈下降趋势(x2=18.17,P<0.01).结论 潮州市区小学生的健康检查结果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倡导良好的健康习惯,以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庄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