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合并鞘内注射尿激酶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

刘政委;孔文龙;石小峰;尹夕龙;纠智松;叶宇;黄凯雄;陈委

关键词:鞘内注射,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尿激酶
摘要:目的 探讨鞘内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加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放置腰大池引流管并脑池内注射尿激酶治疗,通过观察病情变化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主要症状及体征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5/26)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4,P<0.05).结论 早期鞘内注射尿激酶并持续外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良好,且术后脑积水的并发症少.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与分析

    目的 分析2002-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2-2010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分娩信息及出生缺陷的监测资料为基础,对缺陷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年间出生缺陷率为15.88%,2007年后缺陷率明显增高;缺陷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24.88%;前五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并指、总唇腭裂、胎儿水肿综合征、神经管畸形,共占畸形总数的52.55%;出生缺陷发生与户籍、性别、季节、胎数及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有关.结论 出生缺陷防控形势严峻,应深入开展主要缺陷的病因学研究,以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而广泛的健康教育,婚前、孕前优生优育指导,规范化孕产期保健及新生儿体检都是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作者:梁海丽;陈源鸿;王丽平;蔡娟;温新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SUMO化修饰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SUMO)是一类重要的类泛素蛋白,其修饰过程与泛素类似,但功能不尽相同,SUMO通过对底物蛋白的修饰来调节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定位及稳定性等功能.近年来,包括一些病毒蛋白在内的大量底物蛋白陆续被发现,SUMO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中既可发挥促进病毒感染的作用,也可发挥抑病毒感染的作用.

    作者:何莉;张萍;吴敏吴;黄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种鼠对实验脑型疟发生的影响研究

    目的 比较昆明小鼠和C57BL/6小鼠作为种鼠对实验脑型疟模型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伯氏疟原虫ANKA株感染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作为传代用种鼠,当种鼠原虫率为5%~15%时接种子代C57BL/6小鼠,观察两组小鼠原虫率、脑型疟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同时,通过脑组织切片和脑部淋巴细胞的流式检测,观察两组发生脑型疟小鼠的脑部微血管中感染疟原虫红细胞和CD8+T细胞的粘附情况,另外,通过感染CD8+T KO小鼠,证实CD8+T细胞在两组小鼠发生脑型疟中的作用.结果 用昆明小鼠作为种鼠的实验组的原虫率和脑型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用C57BL/6小鼠作为种鼠的实验组,发生脑型疟小鼠的脑部组织切片发现,脑部微血管可见明显的感染疟原虫红细胞的粘附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而用昆明小鼠作为种鼠感染CD8+T细胞缺失的C57BL/6小鼠并不能诱导实验脑型疟的发生.结论 与C57BL/6小鼠相比,昆明小鼠作为种鼠的实验组的脑型疟发病率更高,而且感染疟原虫红细胞和CD8+T细胞在脑部微血管内的粘附也是该脑型疟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更适合用于实验脑型疟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的探讨.

    作者:付雍;丁艳;郭波;刘太平;郑鸿;谭章平;徐文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潮州市区2010年4732名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潮州市区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为制订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小学生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卫生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对潮州市区4 732名小学生进行健康检查.结果学生体检项目的检出率依次为视力不良检出率(48.65%)、龋齿检出率(41.06%)、肥胖检出率(13.23%)、沙眼检出率(6.63%)、营养不良检出率(5.60%).除龋齿外,其余4项学生身体检查项目的检出率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视力低下率(51.41%)明显高于男生(46.19%,x2=12.89,P<0.01),男生的肥胖率(17.13%)明显高于女生(8.85%,x2=70.40,P<0.01),女生的沙眼感染率(7.94%)明显高于男生(5.47%,x2=11.69,P<0.01),女生的营养不良率(6.38%)明显高于男生(4.91%,x2=4.79,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x2=16.15,P<0.01),而龋齿患病率则呈下降趋势(x2=18.17,P<0.01).结论 潮州市区小学生的健康检查结果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倡导良好的健康习惯,以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庄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40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40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结果 40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男性占58.71%,女性占41.29%; 90.55%的病例集中在0~30岁年龄段,11~20岁年龄段病例多,占总病例数的41.79%;从职业构成看,所有病例中,绝大多数为学生,占总病例数的64.18%.结论 学生是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人群,应当注重学校等场所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作者:肖骞;司徒潮满;石向辉;范苏云;段丽娜;牛姬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评价

    目的 了解I类切口疝修补术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2010年6-12月本院普外科出院的80例疝修补术患者住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类切口疝修补手术预防用药率为100%;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为头孢唑啉和克林霉素;使用时间为1~5 d,平均3.2 d,用药时间小于24h为8例(10.0%);术前30 min至2 h 100%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结论 I类切口疝修补术手术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高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郝伟迤;刘丹;罗晓波;杨思芸;李胜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静脉吸毒人员共用针具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的针具共用情况并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1年5-6月对广东省某戒毒所内静脉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吸毒相关行为、性行为及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结果 调查的267名男性静脉吸毒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8±6.1)岁,首次注射吸毒的平均年龄为(28土6.9)岁.30.71%的被调查者曾有过共用针具行为,被调查者使用的毒品种类主要是海洛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别人一起吸毒(0R=3.62,95%CI=1.77-7.37)以及共用过辅助器具者(0R=13.48,95%CI=6.66-27.27)是共用针具的危险因素.结论 共用针具行为普遍存在于静脉吸毒人群中,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以减少该人群中高危行为的发生.

    作者:汪慧;卢次勇;何源;吴杰;洪令瑶;高雪;邓雪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非诺贝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并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并高甘油三酯(TG)血症大鼠股骨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护骨素(RANKL/OPG)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用果糖饲养复制高TG模型,大鼠共分为去卵巢+果糖组、去卵巢+果糖+非诺贝特(FF)组、去卵巢+普食组、假手术+果糖组.12周后取股骨检测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 mRNA、护骨素(OPG)mRNA表达水平.结果 去卵巢+果糖组的TG水平高于去卵巢+普食组(P<0.01),也高于去卵巢+果糖+FF组(P<0.01);去卵巢+果糖组RANKL mRNA/OPG mRNA水平,均高于去卵巢+果糖+FF组、去卵巢+普食组和假手术+果糖组(P<0.01或<0.05).结论 非诺贝特可通过降低TG而保持RANKL mRNA/OPG mRNA的平衡.

    作者:曾炼坤;刘雪芳;邱丽浈;李万根;邓煜辉;夏碧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广州市海珠区2007-2010年麻疹、风疹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7-2010年麻疹、风疹流行特征,为麻疹、风疹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2007-2010年的麻疹、风疹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辖区内2007-2010年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5.61/10万;风疹年平均发病率为2.57/10万.麻疹病例多集中在婴幼儿及中青年人群;风疹病例以10~25岁青少年为主,且麻疹、风疹的病例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 要达到消除麻疹、控制风疹发病率的目标,应继续做好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免疫覆盖率,严密监测,预防暴发.

    作者:郭鹏娟;甘标;詹希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东莞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高危行为方式,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男男性行为者聚集场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9岁,以未婚、高中文化程度、省外流动人口及在东莞居住2年以上者为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75%;74.75%的调查者在过去的6个月中有过同性性行为(其中3.34%的人有过同性商业性行为),其中51.84%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39%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与女性有过性行为,其中37.82%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27.25%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与男性、女性都有过性行为;7.25%的人在近一年曾患过性病;10.5%的人HIV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结论 应采用民间组织宣传干预与VCT检测相结合的模式,加强MSM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止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及经其女性性伴向一般人群传播.

    作者:陈柏芬;钟洁莹;张巧利;朱建琼;伦玉华;王晓霞;刘爱红;方昌勇;卓彬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年龄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2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30~59岁),观察两组糖尿病症状、肺结核症状、空腹血糖水平、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结果和X线胸片表现等情况.结果 中青年组糖尿病症状和肺结核症状比老年组更明显;中青年组涂阳发生率高于老年组(76.5%比42.2%,P<0.01),中青年组空洞发生率也高于老年组(84.0%比48.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空腹血糖水平>16.7 mmol/L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45.7%比31.1%,P>0.05),病灶所占5~6肺野发生率中青年组亦高于老年组(29.6%比22.2%,P>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有所不同,中青年组较老年组的临床症状更严重.

    作者:杨仪;黄钥藩;陈尊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10年陆丰市重点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和掌握陆丰市重点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粪三检,检测钩虫、蛔虫、鞭虫等重点寄生虫虫卵,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子法检测3~12周岁儿童蛲虫卵.结果 5个调查点共粪检1 000人,感染人数79人,平均感染率为7.9%,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6%、0.3%、4.9%和0.2%.检测儿童蛲虫970人,感染率为12.6%;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每克粪便算术平均虫卵数分别为24.2、120和25.7,均为轻度感染;调查点粪检感染率高的是城东镇,为14.5%,低是陂洋镇,为5.0%,各调查点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6,P<0.005);各年龄组感染率以50~岁组高(19.8%),60~岁组低(3.5%);不同文化程度感染率以初中文化水平者高(10.3%),不同文化程度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5,P>0.05).结论 陆丰市重点寄生虫病人群感染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蛔虫、钩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明显低于2001-2004年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水平.

    作者:陈辉平;林胜辉;刘福吉;周福昌;邓登红;黄克涛;张汉元;黄桂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广州市2009-2010年鼠疫宿主及其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1 308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 212只,食虫目动物9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0.83%,鼠密度(捕获率)为10.03%;在143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6只,捡获蚤112匹,鼠体表蚤经鉴定均为印鼠客蚤;鼠染蚤率为32.17%,总蚤指数为0.78;黄胸鼠蚤指数为0.59;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 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作者:潘志明;许晓茵;任文锋;郭荣同;高雨藩;胡玉山;刘小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双重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流感病毒H1、H3亚型的研究

    目的 利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流感病毒H1、H3亚型的方法.方法 根据H1、H3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相对保守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及其相应的Taqman探针,利用一步法RT-PCR试剂盒建立优化反应体系后,将荧光定量RT-PCR的产物采用10倍稀释法,即107~100 copies/μl,再次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验建立体系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并建立相对定量标准曲线;利用多种流感病毒和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呼吸道病毒检验建立体系的特异性.结果 H1和H3亚型流感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为102 copies/μl,扩增效率分别为101.35%和113.28%,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99%,重复性良好,特异度实验未发现有非特异性扩增.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H1、H3亚型流感病毒.

    作者:肖丽霞;刘涛;李健雄;王婷;房师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01-2010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2001-2010年监测资料,研究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间疫情监测、宿主动物监测资料,实验室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HFRS 743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0.81/10万,病死率为0.54%.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6月,病例集中在天河区、海珠区和白云区,职业分布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为主,其次是民工和农民.男女比例为3.10:1,年龄集中在20~50岁.鼠密度为9.64%,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4.94%,鼠肺HV抗原阳性率为5.56%.鼠密度和鼠种构成相对稳定,但2004-2010年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和鼠肺HV抗原阳性率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鼠种构成主要以褐家鼠(70.01%)为主,其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6.02%)和肺HV抗原阳性率(6.58%)在各鼠种中高.结论 广州市HFRS疫情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发病风险不断增大,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另外,广州市可能已经由家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应寻找进一步的相关证据.

    作者:景钦隆;罗雷;肖新才;许杨;宋韶芳;狄飚;王鸣;陆家海;杨智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05-2010年重庆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本市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设立国家级监测点,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调查万州区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的血吸虫感染状况.采用环境抽样方法进行螺情调查和监测血吸虫病其他相关因素.结果 2005和2010年,2次调查当地人群血清阳性率均在0.61%左右;调查流动人口1 530人,阳性率为1.63%,其中疫区返乡和疫区来渝人员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95%与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点查螺总面积为604 051 m2,尚未发现钉螺;监测点未发现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家畜,检测当地868头牲畜,血清阳性率为零.结论 重庆市血吸虫病存在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本市血吸虫病传染源的监测和管理,防止钉螺输入.

    作者:李珊珊;肖邦忠;吴成罘;罗兴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ATDE教学模式在《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新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方式,以适应医学检验学科的发展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方法 在医学检验本科班《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引入ATDE模式,探讨其在《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注意事项.结果 该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认可.结论 ATDE教学模式能增加学生对《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实验教学改革的新举措之一.

    作者:姚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管内支架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狭窄闭塞病变的效果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闭塞,进行了一侧颈动脉闭塞病变再通术;1例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了左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右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左侧颈动脉闭塞,对右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处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志华;刘磊;李少明;邵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五金塑胶业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调查

    目的 通过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五金塑胶业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现况,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某五金塑胶厂1 032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经修改的北欧国家标准调查表进行肌肉骨骼疾患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五金塑胶业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以腰部、颈部和踝足部疾患为主,年患病率分别为26.2%、17.9%和16.3%.女工肩和膝部疼痛年患病率显著高于男工(P<0.05).不同工种腰痛年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工模技工(37.3%)、包装工(36.1%)、操作工(27.3%)、车床工(25.0%)、碰焊工(20.0%)和冲压工(19.6%).腰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OMSD)年患病率随工龄增长有增加趋势(P<0.05).长时间保持经常稍微转身姿势、经常稍微弯腰、经常大幅度弯腰、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搬举重物远离身体、搬举重物需要转身、以不舒服的体位搬举重物、经常替同事换班均可增加腰痛的年患病率;选择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搬举重物需要转身、长时间保持稍微弯腰姿势、经常替同事换班、休息是否充足被选人模型.结论 五金塑胶业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以腰痛为主,不良劳动姿势、手工搬举重物以及二者同时存在是导致腰痛的首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采取工效学手段进行干预.

    作者:徐雷;罗孝文;关玉荣;苏嘉任;杨建云;杨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8 h内血清YKL-40的表达量,探讨其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及梗死面积大小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对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YKL-40的检测,然后分析其与病情程度及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浓度中位数为158.47ng/ml (IR:182.40),正常对照组为50.50 ng/ml (IR:34.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CSP各亚型YKL-40升高幅度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型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1);YKL-40在大梗死型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0.02).结论 脑梗死后血清YKL-40水平升高,与病灶大小相关,在不同OCSP分型之间表达量不同,血清YKL-40可能成为指导脑梗死临床分型及评估病情程度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马红玲;黄帆;徐雪;杨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