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astleman病8例临床分析

郑永江;赖文兴;李旭东;林东军

关键词:Castleman病, 临床表现, 病理
摘要: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疗效评价.结果 8例患者中4例首发症状有乏力,3例有低蛋白血症,3例有蛋白尿或者肾损害,2例有感染,1例有肌损害.3例确诊为透明血管型,3例为浆细胞型,2例为混合细胞型.病理学提示淋巴结结构保持完整,滤泡增生明显,血管增生.结论 Castleman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诊断和分型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多种方法可应用于该病的治疗.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探索MAGE-A3和AKAP-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癌睾丸抗原(CTA) MAGE-A3 、AKAP-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酶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AGE-A3、AKAP-4在45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45例标本中MAGE-A3、AKAP-4在NSCLC中的敏感度分别为62.2%和73.3%,联合两种抗原可显著提高敏感性,为91.1% (P< 0.05);MAGE-A3 、AKAP-4在鳞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不相关.结论 MAGE-A3、AKAP-4是较好的NSCLC辅助诊断指标,联合应用两种蛋白可提高诊断敏感性.

    作者:韩秀晶;林云恩;向波;范婷婷;赵晶晶;廖伟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跨区域管理综合干预措施成效分析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在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跨区域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为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和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转出患者的主动告知率、到位率、代管率和完成治疗率,并通过深入访谈方式了解患者未到位治疗原因和转入地结防机构拒绝代管的原因.结果 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后,提前告知率、到位率、代管率和完成治疗率均大幅提升,分别从干预前的54.0%、58.1%、27.0%和80.6%提高到干预后的82.6%、79.6%、68.4%和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跨区域管理综合干预措施成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借鉴.政府仍需对该项工作加强规范管理力度.

    作者:郭旭君;王健;朱闵敏;钟涛;吴国华;卢俊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某院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预防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院201 1年ICU 35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标本分布、耐药性、危险因素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ICU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35株,占85.37%),其次为创面分泌物(3株,占7.31%).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前期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入住ICU、住院时间大于60 d等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高危因素.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00.0%)及亚胺培南西司他汀(92.5%)的敏感率较高,对其他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经验性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及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结论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注意高危因素的防范,加强对该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德伦;姚鹏;杨思芸;李胜前;陈杰;羊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植物提取液防蚴灵涂擦完全与不完全人群血吸虫病防护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涂擦防蚴灵后依然感染血吸虫病的原因是否可能为不完全涂擦防蚴灵.方法 从湖北省团风县、阳性县、黄陂区各抽取一个发放使用防蚴灵防护剂的行政村作为调查现场,在每个行政村随机访问不少于50名接触疫水前涂擦防蚴灵的村民,并观察完全涂擦防蚴灵组(A组)和不完全涂擦防蚴灵组(B组)粪检阳性率.结果 A组110人,其中男性69人,女性41人,平均年龄(49.8±8.6)岁,平均每天接触疫水230 min,粪检阳性率0.0%;B组49人,其中男性37人,女性12人,平均年龄(48.1±8.6)岁,平均每天接触疫水220 min,粪检阳性率6.1%.两组粪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P<0.05).结论 完全涂擦防蚴灵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不完全涂擦,提示涂擦防蚴灵后依然被感染的可能为未完全涂擦防蚴灵所致.

    作者:代凌峰;曹慕民;王圣贤;戴裕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快速血酮检测法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血酮检测法在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的临床意义,并与常规生化分析仪检测法进行比较.方法 将113例怀疑DKA的患者采用国产快速血酮检测仪进行快速血酮检测,并与常规生化分析仪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快速血酮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到的血酮值几乎完全一致,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无明显差异(P>0.01).快速血酮检测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成显著正相关(P<0.01).快速血酮检测法与生化分析仪检测法一样,用于DKA的诊断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快速血酮检测法诊断DKA准确、可靠,与常规生化分析仪检测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对DKA的早期诊断和预防病情恶化有重要意义,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罗文辉;李国文;梁伟;李金连;杨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食物中毒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分型研究

    目的 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研究深圳市罗湖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获得的49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情况.方法 样品采用荧光PCR与传统分离培养同时检测,对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12株不能分型,其余3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大致可分为Ⅰ、Ⅱ、Ⅲ3个群,相同血清型的菌株其PFGE型大致相同,同一起食物中毒的菌株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 罗湖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存在流行克隆株,PFGE分子分型技术在食物中毒追踪溯源方面有重要提示性作用.

    作者:卓菲;赵洁玲;文凤兰;杨贵清;龙冬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社区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其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0岁常住儿童及青少年,对其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主要乙肝感染危险因素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按是否感染HBV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366名调查对象中感染HBV 70例,感染率为19.12%;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密接者HBsAg状况、乙肝疫苗接种史、出生地点是影响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结论 当前降低HBV感染率的工作重点在于发现HBsAg阳性孕妇并建议其到较好的医院分娩,同时改善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状况.

    作者:杨波;潘捷云;王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地表水中肠道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某地地表水中EV71、CoxA16等人肠道病毒的污染情况.方法 选择某地1个污水处理厂和1条河流(上、下游)作为采样对象,每月采集未经处理的污水和上、下游河水各1份,经过滤、浓缩后进行人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36份水样中,肠道病毒检出率为52.77%;其中EV71阳性检出率为44.44%,CoxA16阳性检出率为16.66%,其它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亦高达36.11%.夏季地表水体中的肠道病毒阳性率(100.00%)显著高于其它季节(37.03%)(P<0.00).污水中各类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与河水中肠道病毒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表水中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与当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重症及肠道传染病(甲乙丙类)的发生无相关(P>0.05).结论 地表水中肠道病毒的污染严重,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了解肠道病毒经水传播的风险.

    作者:谭惠玲;刘春平;刘凤仁;刘渠;李水明;李刚;陈应坚;叶伟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9-2011年广州市番禺区水产品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番禺区水产品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在番禺区各水产交易市场、肉菜综合市场和餐饮单位随机采集鲜活鱼(淡水鱼、海水鱼)、虾蟹、贝类、冰鲜、生吃水产品等水产品进行重金属、抗生素、农药、致病菌、肝吸虫等项目检测.结果 各类水产品均存在镉超标,总超标率为5.2%.虾蟹类镉平均含量为0.516 mg/kg,高含量为14.300 mg/kg;贝类、海水鱼、淡水鱼的镉超标率分别为4.5%、3.7%、2.5%.铅合格率为99.5%,汞和无机砷均未超标.部分水产品中检出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超标,超标率在8.3%~14.3%.各类水产品中六六六、DDT的含量均未超标.冰鲜水产品中甲醛合格率为98.1%.222份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8.5%(41/222),其中检出率高的是虾蟹类为41.7%,贝类为33.3%.淡水鱼、海水鱼、虾蟹类、贝类等4类水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淡水鱼与海水鱼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生吃水产品未检出致病菌和肝吸虫.结论 番禺区水产品镉污染情况较为突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水产养殖和销售中存在不按规定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作者:林东明;吴利楠;麦洁梅;张琪;杨福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住院患者肠道宏基因组中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的调查

    目的 通过检测住院患者肠道宏基因组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分析耐药基因的发生与演化机制.方法 提取50例住院患者大便的宏基因组DNA,应用多重PCR及核酸电泳的方法进行检测,统计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有26例存在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包括TEM、SHV、OXA-1、CTX-M-G1 、CTX-M-G2、CTX-M-G9、CTX-M-G8/25、LAT/CMY基因等,而VEB、PER、GES、OXA-48 、IMP、VIM和KPC基因均未检测到.另外,某些患者的宏基因组DNA样品中还检测到多个耐药基因共同存在.结论 住院患者肠道宏基因组中存在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是临床分离菌株中耐药基因的来源之一.

    作者:杨羚;戴丽萍;罗毓婷;林勇平;陈定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监测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过程中的血药浓度,分析HD-MTX排泄延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ALL患儿47例,使用HD-MTX化疗108例次,采用FPIA法动态监测患儿MTX的血药浓度,并观察排泄延迟和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结果 HD-MTX排泄延迟68例,24 h MTX浓度>10.0 μmol/L 5例,48 h MTX浓度>1.0 μmol/L 30例,72 h MTX浓度>0.1 μmol/L 33例,HD-MTX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黏膜损害、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发热和骨髓抑制.结论 MTX的消除过程存在个体差异性,HD-MTX化疗过程需要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实施,才能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黎小妍;徐乐加;曲彩红;符燕;刘珠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抗广州管圆线虫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初步筛选

    目的 以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小鼠脾细胞为源,构建抗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库,并筛选可用于广州管圆线虫病早期诊断的目的抗体.方法 提取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小鼠脾细胞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PCR扩增出抗体轻链和重链基因,将轻、重链基因先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Comb3上,转化大肠杆菌XLI-Blue,构建组合文库.用广州管圆线虫排泄分泌抗原(EsAg)作为筛选抗原,进行富集筛选,用ELISA法鉴定阳性克隆.结果 成功构建了小鼠抗广州管圆线虫噬菌体抗体文库,库容为2.32×106,滴度为1.7×1013cfu/ml.筛选到了抗广州管圆线虫排泄分泌抗原特异性抗体克隆5株,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M13抗体进行初步鉴定,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论 构建的抗广州管圆线虫噬菌体抗体库达到了要求,为研制广州管圆线虫金标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作者:于彦杰;詹希美;陈婧;何蔼;杨萧;李卓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广州市天河区1995-2010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天河区1995-2010年艾滋病(AIDS)疫情,探讨防控策略.方法 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信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河区的艾滋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天河区199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至2010年底累计共报告HIV感染者223人,AIDS病人110人,死亡17人.近3年报告数增加较快,共报告201例,占总报告数的60.4%;全区21个街道均有HIV/AIDS报告,以棠下街多,占14.7%(49/333);年龄小3岁,大99岁,以青壮年为主,占91.9%;男性251人,女性82人,性别比为3.07:1;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36.3%(121/333),男男同性传播占25.2%(84/333),注射毒品占16.2%(54/333);户籍以广东省为主,占53.5%(178/333).结论 天河区艾滋病报告数近3年呈快速增加,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作者:文建华;张宏;吴莉萍;朱琳;陈武;卢洁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概述

    近年来,结核病日益严重,已成为传染病的首位杀手.建立快速、准确、敏感、特异以及简便的诊断方法是全球控制结核蔓延的关键.为了建立更好的结核诊断方法,现从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等3个方面对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牛钦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143例0~12岁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结果探讨

    目的 探讨2143例0~12岁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结果.方法 应用SIEMENS DimensionRx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 143例来本院体检的0~12岁儿童血清ALP,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儿童血清ALP值在3~岁、9~岁和10~岁组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血清ALP值在1~岁、10~岁、11~12岁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2岁儿童血清ALP水平显著高于成人.儿童时期血清ALP水平与其年龄和性别相关,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的儿童相应的发育情况给予不同的参考范围.

    作者:穆迎娟;李忠信;郑小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细菌污染12例分析

    目的 分析胚胎体外培养细菌污染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10年来胚胎体外培养中发生的12例细菌污染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胚胎体外培养污染中,所有培养液滴有污染5例,部分液滴有污染3例,接触配子及胚胎的液滴污染有4例,培养液滴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污染的来源可能为患者生殖道、手术操作、培养环境及培养操作等.结论 严格操作规程,改善培养环境,可能有效减少人类胚胎体外培养中的细菌污染.

    作者:李俐琳;李穗萍;林雯青;方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目的 从分离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提取肠毒素A(SEA)基因,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为肠毒素A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GenBank中SEA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DNA为模板PCR扩增SEA,纯化DNA进行BamH Ⅰ 、Xhol Ⅰ双酶切鉴定及测序鉴定,并与做相应酶切的pET-28a(+)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对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及基因序列分析,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His标签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印迹验证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DNA为模板,成功扩增了SEA基因,基因大小为774 bp,重组PET-28a(+)-SEA双酶切鉴定可见目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SEA在正确读框中,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其与相关报道核苷酸序列一致性达99.9%.经IPTG诱导后,SDS-PAGE可见pET-28a(+)-SEA/BL21在相应分子量(约30 000 Mr)条带大量表达,免疫印迹能检测到目的蛋白条带,说明其与His标签融合表达.结论 克隆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EA基因,并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中融合表达,为肠毒素A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帅;杨镒宇;张妙莲;关锐梨;邓秋连;谢永强;容莉莉;邓力;周珍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广州市中专生的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专生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Zung ’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制抑郁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24名广州市某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SDS总标准分为(47.92±9.50),抑郁检出率为42.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和父母一起居住是抑郁的保护因素(OR=0.259),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困难是抑郁的危险因素(OR=1.783、1.896);抑郁状况在1周内感到孤独的天数、是否想过离家出走、是否想过自杀等方面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市中专生抑郁较严重,可通过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居住、改善由学习成绩差及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以降低其抑郁情绪的发生.

    作者:白卢皙;卢次勇;汪慧;洪令瑶;杨杏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深圳口岸6例输入性疟疾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口岸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相关资料和追踪调查,为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经深圳口岸入境疑似疟疾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通过现场体温监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从某劳务派遣入境团体人群中流行病学确诊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并对确诊的病例进行了跟踪.结论 深圳口岸面临输入性疟疾的威胁,需对来自疟疾流行区的人群加强检疫,以防止疟疾传入.

    作者:欧青叶;刘春晓;赵纯中;顾大勇;徐云庆;史蕾;徐媛;李薇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精液常规参数与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精液常规参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25例患者的178个IUI治疗周期,检测记录每个周期患者精液常规参数,并根据妊娠结果分成两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对主要精液常规参数精子密度、精子形态及精子总数与IUI临床妊娠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IUI治疗178个周期,临床妊娠34个周期,周期妊娠率为19.10%(34/178),IUI治疗累计临床妊娠率为27.20%(34/12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精液常规参数无明显差别;精子总数<100×106或精子密度<20×106/ml患者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精子形态对IUI临床妊娠率无影响.结论 不孕夫妇进行IUI治疗,当精子总数≥100×106或精子密度≥20×106/ml时才有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苏亮;罗平;罗江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