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娜;陈惠丽;张全会;洪仲思;叶晓燕
目的 探讨微泵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在产妇宫口张开2~3cm时采取镇痛措施:观察组100例硬膜外麻醉阻滞术(PECA)镇痛,对照组100例给于静脉注射地西泮.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微泵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提高了产妇围生期生活质量,不失为分娩镇痛的首选.
作者:李晓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阑尾炎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 术前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共186例.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检结果对照:阑尾长度与手术相差约1.5~3.2 cm,内径相差约0.2 cm,诊断符合率95.6%.结论 应用腹部超声诊断阑尾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恩荣;王竞宇;慕安庆;彭利;罗雪;陈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病历书写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临床基本功之一.认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学会采集病史、归纳总结、用语规范、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对于医学生病历书写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作者:齐文杰;谢来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6月在我科收治的8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产后出血发生在2 h以内,占75.28%(67/89).孕周在37~40周,胎儿体质量在2 500~4 000 g者,产后出血的发病率较低,发病率分别为6.46%(40/619)、6.38%(54/847).有多次分娩史、双胎、胎盘因素者出血发病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1.25%(5/16)、44.44%(4/9)、74.19%(23/31).结论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周、胎儿体质量、分娩方式、流产史、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
作者:彭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眼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125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与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125例眼外伤患者视力恢复到0.3以上的85例,占68.0%,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下降,由治疗前的68.8%(86/125)降低为28.0%(35/125).结论 合理的护理活动有利于减少眼外伤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身体及早康复.
作者:杨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及康复措施.方法 制定护理方案,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好转出院88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0例.死亡率9.4%.结论 科学、严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作者:邵秀娇;黄艳红;李苑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实行剖宫产手术961例和同期阴道分娩1 46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180例,发病率18.73%.其中出血92例占9.57%,是发病率高的并发症.同期阴道分娩组出血47例,发病率3.加%,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病率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剖宫产术后发热、感染、新生儿损伤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明显高于同期阴道分娩组.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适时进行剖宫产手术、正确合理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凡;周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对105例登革热病人合并心肌损害进行临床分析以辅助诊治.方法 对2007年8月至10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登革热住院患者105例合并心肌损害者的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流行的登革热病人心脏损害较普遍,占84.0%,心肌损害程度轻,均治愈出院.结论 登革热病毒致心肌损害较普遍,有必要将心肌酶谱及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以辅助诊治.
作者:李春娜;陈惠丽;张全会;洪仲思;叶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器材到达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新兴学科,因其微创性、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正迅猛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也吸引了广大年轻医师从事该领域的实践.青年医师刚开始学习介入放射学时往往兴趣很高,尤其对介入操作,但常忽视自身的职业防护.另外,以前所受的该方面教育较少、意识淡薄,以及初学者常顾此失彼也是重要因素.以下就辐射防护和损伤感染的预防两方面谈谈介入放射学操作学习中的职业防护.
作者:董伟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巴氏腺脓肿造口术配合消毒紫草油纱换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巴氏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巴氏腺脓肿造口术配合传统的换药方法;治疗组采用巴氏腺脓肿造口术配合消毒紫草油纱的换药方法.结果 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 巴氏腺脓肿造口术配合消毒紫草油纱换药的方法是治疗巴氏腺脓肿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锦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大专新生入学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本年度9月份新入学的大学生,在入学第2周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按标准化程序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SCL-90阳性率22.3%,男性23例(占8.8%),女性35例(占13.5%).女性SCL-90总分及躯体化因子得分均高于男性.结论 SCL-90调查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新生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帮助和咨询.
作者:赵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首次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进一步治疗方法,并进行分析.方法 总结2003年6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川崎病临床资料,其中6例符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6例川崎病患儿首次接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 g/(kg·次),36 h体温仍高于38.5℃,其中3例再次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剂量为1 g/(kg·次),其中2例热退,1例仍有发热,给予激素治疗后热退;另3例再次接受丙种球蛋白2 g/(kg·次)治疗后热退.结论 对于首剂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川崎病患儿,可再次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治疗,2 g/(kg·次)丙种球蛋白较1 g/(kg·次)效果好.
作者:尹佃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采用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式的患者240例(实验组),并选择同期采用新式剖宫产常规术式患者210例(对照组),对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伤口愈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切口硬结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式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和术后切口愈合美观等优点,是剖宫产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张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的研究近年有了新进展.作者主要对近年来关于肿瘤淋巴管生成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黎晴;曹桂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1994年5月至2007年12月间诊治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7岁(27~92岁).临床表现血栓者8例(20.0%),脾大者6例(15.0%),出血者3例(7.50%),因其他原因化验血常规确诊本病者16例(40.0%),仅有头昏、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者7例(17.5%).就诊时中位血小板计数985×109/L(699×109/L~1 200×109/L);40例均进行了骨髓活检,其中3例局部有网状纤维增生,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4例检测JAK2/V617F阳性.随访28例,1例转变为骨髓纤维化,未发现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例.23例羟基脲(Hu)和17例羟基脲+干扰素(IFN)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0%和94.1%.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临床表现以血栓、脾大和出血多见,以羟基脲或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疗效,预后较好.
作者:宁军;龚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食管癌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老年食管癌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治疗的优点及临床意义,并与112例经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虽然较传统的经胸腔弓上吻合术式操作有难度,但能大大减少或避免传统术式的多种术后并发症,尤其降低老年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采用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治疗老年食管癌在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上显示出较好的优势.
作者:姜武;甘北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IFN-γ)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rHSC-99),加入不同剂量的IFN-γ,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IFN-γ对HSC细胞株(rHSC-99)有促增殖作用,其促增殖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结论 IFN-γ对rHSC-99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具有浓度-效应依赖关系和时间-效应依赖关系.
作者:施贵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的疾病.由于AP在发病原因、病情和病理演变,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均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近100年来人们对AP诊治中的问题反反复复久经讨论,还是难以达成广泛的统一认识,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性才使得AP的诊治几乎成为近代内外科的一个永久的议题[1].我院多年来对AP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AP的发病及其病理生理与临床改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因此得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观点,致使临床疗效不断改善.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宪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经外科手术根治肿瘤导致术后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病例越来越多.由于不能进食,可导致严重的营养障碍,往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均可造成患者不能进食,而若不能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我们自2006年起,用Savary探条扩张器治疗食管癌、胃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38例,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06年9月我中心门诊宫颈糜烂患者648例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80例液基细胞学涂片异常者均行阴道镜检查,于可疑处行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阳性诊断率为29.69%(95/320),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占20.0%(19/9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US-H)占6.31%(6/95);内瘤样变Ⅰ级(CIN-Ⅰ)占67.39%(64/95),CIN-Ⅱ占18.95%(18/95),CIN-Ⅲ占13.68%(13/95).结论 TCT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刘小英;吴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