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阑尾炎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张恩荣;王竞宇;慕安庆;彭利;罗雪;陈艳

关键词:阑尾炎, 超声诊断, 手术, 病理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炎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 术前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共186例.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检结果对照:阑尾长度与手术相差约1.5~3.2 cm,内径相差约0.2 cm,诊断符合率95.6%.结论 应用腹部超声诊断阑尾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剖宫产患者CSEA后头痛的临床防治

    目的 以探讨一种用于预防硬-脊联合麻醉(CSEA)后头痛的简便、经济、安全和效果确切的方法.方法 将2000例拟行剖官产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 000例,A组患者在硬-脊联合麻醉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为观察组,B组患者在硬-脊联合阻滞麻醉后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组,观察其预防头痛的效果.结果 硬-脊联合麻醉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预防头痛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硬-脊联合阻滞麻醉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预防头痛的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和较理想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宝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用量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时,阿托品用量对AOPP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中度中毒以上患者分成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及濒死组,观察三组中阿托品首剂量、阿托品化量、阿托品总量、阿托品过量例数及死亡率.再将重度中毒组及濒死组中阿托品过量患者归为阿托品过量组,阿托品不过量者为阿托品适量组,比较两组中毒的时相发展、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阿托品化量及阿托品总量濒死组>重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P<0.05).阿托品过量组中的中间综合征(IMS)、中毒性心肌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阿托品适量组(P<0.05).结论 AOPP时,中毒程度不同,阿托品的用量也不同,阿托品化量及首剂量也不同.维持阿托品化时易致阿托品过量,但轻度阿托品过量不会增加死亡率及并发症.

    作者:赵修斌;王来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湿热方合用治疗银屑病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中药湿热方合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属湿热型)疗效.方法 门诊120例银屑病患者同时用复方甘草酸苷及湿热方治疗.结果 痊愈75例,显效39例,有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湿热方治疗银屑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任素华;张爱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90例创伤患者的体会

    目的 观察各种创伤用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的90例各种皮外伤患者资料,90例患者均采用MEBO治疗、同时结合全身用药,个别患者还采用了植皮法.结果 90例患者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短的6 d,长的120 d,达到颜面部无瘢痕,四肢无畸形及功能无障碍.结论 所有创伤患者经湿润烧伤膏治疗其创伤组织无感染,按期增生、修复快,达到佳效果.

    作者:宿芬芳;王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沟槽式精密附着体32例在倾斜基牙固定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沟槽式精密附着体在倾斜基牙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2例20°~35°倾斜基牙采用沟槽式精密附着体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经1~4年临床观察评价疗效.结果 32例病例共32件修复体均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无不适主诉.结论 应用沟槽式精密附着体是临床倾斜基牙固定义齿修复的良好方法.

    作者:孙高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脑血管意外继发癫痫40例临床分析

    脑血管意外继发癫痫临床常见,尤其脑出血、脑梗死病人更易发生,既可在急性期也可在脑卒中后数年出现,反复发作加重脑细胞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引起我们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将我科近5年来对脑血管意外病人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贾道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107例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收集我院1996年至2006年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107例.结果 107例中合并腹腔内多脏器损伤17例(15.9%),腹腔外其他脏器损伤22例(20.6%),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89例(83.2%),保守治疗18例(16.8%),其中6例为保守治疗过程中转剖腹探查.迟发性内脏破裂4例.治愈97例(90.7%),死亡10例(9.3%).结论 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警惕性,腹部闭合性损伤在诊断上不能过分强调术前明确诊断,手术指征应适当放宽,以避免错过手术治疗的佳时机.保守观察治疗者应密切监护,警惕迟发性内脏破裂出血,必要时反复多次行相关辅助检查.如病情有变,应果断剖腹探查.

    作者:余效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制去甲斑蝥素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 通过对自制去甲斑蝥素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为自制去甲斑螫素的安全性作出初步的评价.方法 通过预实验腹腔注射给药,找到大致死量和小致死量,据此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 在预实验中找出大致死量为64 mg/kg,小致死量为12 mg/kg,而自制去甲斑蝥素急性毒性为LD50(腹腔注射):21.17mg/kg.大约是临床用药的60倍.结论 自制去甲斑蝥素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谭志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EMA和EG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上皮膜抗原(EMA)、表皮糖蛋白基因(EG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研究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乳腺癌及28例乳腺增生组织中EMA和EGP-2的表达水平.结果 EMA和EGP-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增生组织,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41%和91.30%,而在增生组织中则分别为21.43%和25.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指标的强阳性表达率与肿瘤TNM分期明显相关,TⅢ+Ⅳ组明显高于T Ⅰ+Ⅱ组;在癌组织中EMA和EGP-2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374,P<0.01).结论 EMA和EGP-2的高表达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检测两者有助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

    作者:臧益秀;孙善平;王晓;陈连胜;田斌;孙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无痛分娩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微泵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在产妇宫口张开2~3cm时采取镇痛措施:观察组100例硬膜外麻醉阻滞术(PECA)镇痛,对照组100例给于静脉注射地西泮.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微泵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提高了产妇围生期生活质量,不失为分娩镇痛的首选.

    作者:李晓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找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发病率、再住院率、病死率.方法 采取随机问卷调查法.结果 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占60%.说明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普遍较差.记忆力减退、用药品种和频率较高、认识不足、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自认为不需要服药、看不到疗效、经济困难等为其原因.结论 充分发挥家属的支持与监督作用,加强健康教育,简化治疗方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张凤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20例采用RFCA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消融成功率为95.8%,复发率为4.2%,并发症发生率3.3%.结论 射频消融是一种创伤小、立刻见效、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治疗方法,是现代医疗技术带给心律失常患者的福音.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严重创伤性休克63例手术室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室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对挽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生命及伤情预后的重要意义 .方法 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急诊手术室护士配合抢救的6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2 d,痊愈60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5.24%.结论 创伤性休克病人,伤势复杂,死亡率高,伤后手术室的有效救护,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孙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女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尿路感染以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为主,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其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女性下尿路感染较男性常见(9:1)[1].主要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和脓尿,也可有终末血尿和全程血尿.因而大多数患者是在门诊看病,家庭内治疗.由于尿频和膀胱尿道痉挛,患者极为痛苦,患者情绪焦虑,害怕小便,减少饮水和进食等,打乱了日常生活规律从而影响了治疗进展和不能达到有效预防下尿路感染再次复发的目的.为了提高患者下尿路感染治疗的效果和预防再次感染,我院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对62例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2例患者年龄12~69岁,平均年龄40岁.现将健康教育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美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两种程序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两种程序的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首次就诊时髓腔封FC棉球,再次复诊根管预备,根管内封消毒药物;对照组:首次就诊时根管预备,敞开引流,再次复诊根管封消毒药物.两组符合指征后均做根管充填.比较根管封药期间根尖激惹发生率及根管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根管封药期间根尖激惹发生率低,两组根管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首次就诊时采用髓腔封FC棉球,再次复诊根管预备,根管内封消毒药物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较好,可作为根管治疗常规程序.

    作者:金薇;王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输尿管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输尿管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近年治疗输尿管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本组病例共42例,均行手术治疗.11例术前行血液透析2~4次,输尿管切开取石26例,输尿管膀胱吻合9例,榆尿管囊肿去顶2例,输尿管端端吻合5例.肾造瘘6例,放置D-J管39例.结果 急性输尿管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功能恢复首先取决于梗阻的时间长短,其次是肾脏的原有状态、梗阻后是否滥用利尿剂以及是否合并感染等.结论 及时有效解除梗阻是肾功能恢复的关键,有效防治感染,大限度保护肾功能是治疗原则.

    作者:成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异丙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要求无痛人工流产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6例和11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异丙酚静脉麻醉,对照组未给任何药物.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无疼痛、人工流产综合征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宫颈略松弛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异丙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药,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能明显提高手术质量与安全性.

    作者:周俊;周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同团队合作对分娩不良结局和分娩过程保健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本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团队合作对分娩不良结局和分娩过程保健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的方法抽取本地区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的产科病例,统计2004~2006年间新生儿死亡率,同时对实行目的 性决择手术(急诊剖宫产或阴道助产)的病例进行单独统计,分析脐带脱垂病例的诊断至胎儿娩出时间间隔(DDI)与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行产科与儿科合作的医院新生儿总死亡率明显低于实行传统会诊的医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DDI的延长,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合作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传统会诊组(P<0.05).结论 产科、儿科合作能够改善分娩不良结局、降低新生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望艳美;万波;蔡春芳;李燕秋;徐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影响妊娠50~90天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妇女妊娠50~90 d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妊娠50~90 d药物流产的325例妇女,按停经天数、胎囊大小、子宫位置、流产次数和年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停经天数、胎囊大小、子宫位置、流产次数和年龄等因素与药物流产的效果有直接关系(P<0.005).结论 对妊娠50~90 d,在行药物流产时,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外,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停经天数、胎囊大小、子宫位置、流产次数和年龄等相关因素,从而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流产方式,以提高流产效果.

    作者:张巧珍;余雪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沈阳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与疾病谱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乙肝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各种肝病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于自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沈阳地区的慢性HBV感染者247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均为阳性血清标本,进行病毒DNA提取,根据HBV S基因及P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自行设计内外引物对HBV DNA片段进行两次扩增,在基因测序仪上测序得出分析结果获得基因型.结果 247例HBV DNA基因型检测结果主要为B基因型(13.7%)和C型(86.3%).未见有其他型分布.各肝炎病变组的基因型构成差异比较中,e抗原(eAg)阳性与eAg阴性的慢性乙肝(CHB)所占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而C、B型中代偿与失代偿肝硬化所占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54,P>0.05),基因B、C型的患者年龄、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移酶(r-GT)、总胆红素(TBil)和HBV DN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沈阳地区的HBV基因型由B、C型构成,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在沈阳地区的慢性HBV携带者(ASC)中以C基因型为优势,而在CHB中,e抗原阳性和阴性之间在B型和C型存在着差异提示基因型的差异与HBV感染、肝脏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而HBV DNA含量与乙肝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吴云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